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优化煤层气水力压裂微震震源定位
1
作者 华豪 程冰洁 +3 位作者 徐天吉 严震乾 高波 何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目的】为了达到安全且高效的压裂效果,通常需要对储层压裂过程实现及时、准确的微地震监测,用于分析和评估压裂效果。【方法】通过在煤层气储层钻井的套管外永久式地布置光纤,实现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optical f... 【目的】为了达到安全且高效的压裂效果,通常需要对储层压裂过程实现及时、准确的微地震监测,用于分析和评估压裂效果。【方法】通过在煤层气储层钻井的套管外永久式地布置光纤,实现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acoustic sensing,DAS)进行全井段、宽方位、高密度煤层水力压裂改造过程微振动的实时监测,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走时信息和震源约束映射算法的微震源定位新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光纤采集数据中道间相似系数识别有效微震事件。其次,根据P波和S波波形顶点获得在光纤中的入射位置,并采用长短时差能量比法获取波形走时差用于确定微震事件距光纤的空间距离。最后,结合入射光纤位置和震源距监测光纤距离进行震源约束映射定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光纤采集过程中,DAS对于地震波具有很强的方向敏感性。表现为对0°入射角的P波敏感,对90°入射角的P波则基本不敏感;对45°入射角的S波敏感,但对90°入射角的S波不敏感。在噪声强度一致的情况下,基于不同标距长度的波场采样效果显著性顺序为:1 m>10 m>100 m,在噪声强度为300%时,1 m空间采样数据仍能展现出相对连续的波形特征,明显突出50 Hz的震源子波。预测缝网展布走向以NNW-SSE为主,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平台内大部分压裂缝网预测误差在10 m内。在四川盆地川南煤田M井田的应用实践进一步表明,基于约束定位算法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验验证结果一致,能够有效指示煤储层压裂缝网区域,对致密、低孔渗油气藏开采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震源定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约束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领先狼群算法的微震源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燕 张明伟 +2 位作者 宋雷 庞迎春 张结如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为分析不同启发式方法对求解微震源定位精度问题的影响,提出一种优化领先狼群算法。该算法在领先狼群算法的基础上,调整搜索步长和围攻步长两个参数,提高了在搜索过程中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通过理论模型反演和工程数据分析,验证了优... 为分析不同启发式方法对求解微震源定位精度问题的影响,提出一种优化领先狼群算法。该算法在领先狼群算法的基础上,调整搜索步长和围攻步长两个参数,提高了在搜索过程中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通过理论模型反演和工程数据分析,验证了优化领先狼群算法的有效性。与常用的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两种启发式算法相比,优化领先狼群算法收敛更快,精度更高,受P波波速误差影响更小。该算法为智能启发式算法应用于微震源定位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定位 微震检测 领先狼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神经网络的水下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3
作者 杨丽燕 王黎明 +3 位作者 韩星程 武国强 王鸿儒 马文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1期196-199,229,共5页
针对传统水下被动定位算法传感器阵列体积大、布设难、环境失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神经网络的水下震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仿真浅海声场数据集,利用声信号到达各个测量传感器的相对时间差,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在多任务卷积神经网... 针对传统水下被动定位算法传感器阵列体积大、布设难、环境失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神经网络的水下震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仿真浅海声场数据集,利用声信号到达各个测量传感器的相对时间差,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在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TL-CNN(Multi-tas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和Attention-UNet结构基础上,设计MTL-Attention-UNet神经网络模型,对水下震源的距离和深度进行联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用MTL-Attention-UNet模型对水下震源进行定位的平均绝对误差比MTL-CNN网络模型小,定位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定位 神经网络 平均绝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微震震源定位精度分析
4
作者 韩福盛 尹陈 +2 位作者 杨宁 李明崴 熊财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2-67,73,共7页
定量研究初至拾取精度和速度模型对矿山微震震源定位精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矿山开采质量评估和矿山风险预警。由于矿山微地震监测主要接收岩石破裂激发的P波,故往往采用基于P波到时的同型波时差法进行震源定位,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速... 定量研究初至拾取精度和速度模型对矿山微震震源定位精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矿山开采质量评估和矿山风险预警。由于矿山微地震监测主要接收岩石破裂激发的P波,故往往采用基于P波到时的同型波时差法进行震源定位,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速度模型和初至拾取精度对同型波时差法矿山微震震源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演速度模型偏离准确速度模型的误差逐渐增大时,震源定位精度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初至拾取精度降低时,震源定位的精度随之降低;当速度模型误差和初至拾取误差分别控制在200 m/s和10 ms以内时,同型波时差法在矿山微震震源定位中的误差整体控制在20 m以内,可以满足矿山微震质量控制和风险预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微地震 震源定位 同型波时差法 速度模型 初至拾取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的牛顿迭代法在微震震源定位中的应用
5
作者 杜鸿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1期067-071,共5页
在对矿山地下微震震源空间坐标确定的过程中,定位的精确程度的提高是矿山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考虑最小二乘法定位会产生较大误差以及牛顿迭代法对初值的敏感度较大的缺陷,采用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牛顿迭代法的复合算法来求解... 在对矿山地下微震震源空间坐标确定的过程中,定位的精确程度的提高是矿山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考虑最小二乘法定位会产生较大误差以及牛顿迭代法对初值的敏感度较大的缺陷,采用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牛顿迭代法的复合算法来求解矿山微震的定位问题,此复合算法结合了最小二乘法运算速度快及牛顿迭代法运算准确的特点,为空间定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试验进行仿真,比较单纯利用最小二乘法以及利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牛顿迭代法的定位结果可知,利用最小二乘法算出的空间定位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其定位结果在各坐标上的偏差率在2%-4%之间,利用此定位结果作为牛顿迭代法的初解进行空间位置的二次求解,其定位的结果与实际位置的偏差大幅下降,定位精度显著性提高,其定位结果在各坐标轴上的偏差率稳定在0.75%,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故此复合算法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并为空间位置的确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微震震源定位 定位精确度 最小二乘法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1范数统计的单纯形微震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楠 王恩元 +1 位作者 孙珍玉 李保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31-2438,共8页
针对经典定位方法中存在的求解系统发散、定位精度低和定位受微震台网影响大等问题,采用L1范数统计对微震震源定位进行残差分析,推导得到了基于L1范数统计的事件残差计算公式;提出了微震震源定位的误差空间概念,它的实质是微震监测区域... 针对经典定位方法中存在的求解系统发散、定位精度低和定位受微震台网影响大等问题,采用L1范数统计对微震震源定位进行残差分析,推导得到了基于L1范数统计的事件残差计算公式;提出了微震震源定位的误差空间概念,它的实质是微震监测区域中事件残差对震源定位误差的反映;将震源的时间维数从误差空间中分离出去,建立了基于L1范数统计的单纯形微震震源定位方法,该方法不仅对到时和波速等输入数据中误差较大的离群点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而且在震源求解时不会发生发散问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强健性;通过现场爆破实验对算法的优越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1范数统计的单纯形算法震源定位结果稳定,定位精度高;而且算法受震源和微震台网相对位置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抵抗微震台网扩散效应对震源定位的影响,保证了台网边缘或外部震源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另外它还能够降低微震台网在方向控制上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了垂直方向上的震源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震源定位 单纯形算法 L1范数统计 误差空间 爆破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基于网格搜索的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谭玉阳 李罗兰 +1 位作者 张鑫 何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304,共12页
震源定位是微地震监测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井下微地震监测多采用走时拟合法计算震源位置.常规方法受到环境噪声、初至拾取误差、速度模型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定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为了提高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网格... 震源定位是微地震监测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井下微地震监测多采用走时拟合法计算震源位置.常规方法受到环境噪声、初至拾取误差、速度模型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定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为了提高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网格搜索的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本文方法根据P波的偏振特征参数计算概率密度函数求取震源方位角,并采用改进的目标函数和搜索算法计算震源的径向距离和深度.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计算得到的震源方位角更加接近真实值;与常规目标函数相比,本文方法采用的目标函数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其定位结果受初至拾取误差和速度模型误差的影响更小;本文提出的搜索算法能够消除由于错误拾取造成的观测到时中的异常值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震源定位 偏振特征 目标函数 网格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信息融合和解析方法的微震源定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绍红 朱建东 +3 位作者 白兰英 王少阳 李部 吴礼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5-1071,共7页
针对现有微震源定位算法大多基于均匀速度假设以及采用迭代解法导致计算量大且稳健性不佳的不足,通过对走时方程的变换和求解,推导了考虑速度各向异性的微震源解析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微震源定位方法。新方法由6个有效检波器数据实现定位... 针对现有微震源定位算法大多基于均匀速度假设以及采用迭代解法导致计算量大且稳健性不佳的不足,通过对走时方程的变换和求解,推导了考虑速度各向异性的微震源解析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微震源定位方法。新方法由6个有效检波器数据实现定位。考虑到波速特征的复杂性,将随机模拟方法应用于产生大量震源备选解,并从信息融合角度对最终震源解进行探讨,将粗大误差判别准则和聚类分析方法用于获取最终的震源解。通过算例验证表明:提出的解析方法正确合理,且采用的信息融合方法科学合理,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粗大误差判别准则确定最终微震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定位 解析方法 信息融合 粗大误差判别准则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走时拟合的微震源定位及拾震器布阵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健 曾晓献 +1 位作者 李振峰 于聪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为解决国内常见微震源定位技术存在的震源定位精度及其可靠性都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匀速P波和走时拟合的震源定位方法,编制了基于Matlab的震源定位程序。对设想的不同油井压裂微震监测中拾震器布阵方案进行震源定位,绘出了震源定位点的... 为解决国内常见微震源定位技术存在的震源定位精度及其可靠性都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匀速P波和走时拟合的震源定位方法,编制了基于Matlab的震源定位程序。对设想的不同油井压裂微震监测中拾震器布阵方案进行震源定位,绘出了震源定位点的三维坐标误差图,比较其定位精度并选出合理的拾震器布阵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震源的定位精度,同时可根据得到的震源定位误差图分析,在拾震器利用率最高的情况下,选出准确、合理、有效的拾震器布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定位 走时拟合 微震监测 拾震器布阵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微地震震源定位与震源机制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宏 杨心超 +2 位作者 朱海波 张伟 曲寿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2-320,共9页
传统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流程中通常先进行震源定位然后进行震源机制反演,这样做会将震源定位误差引入到震源机制反演中去;而采用同时离散位置与震源机制空间的反演方法由于搜索格点太多而影响计算效率。介绍了一种迭代的震源定位与... 传统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流程中通常先进行震源定位然后进行震源机制反演,这样做会将震源定位误差引入到震源机制反演中去;而采用同时离散位置与震源机制空间的反演方法由于搜索格点太多而影响计算效率。介绍了一种迭代的震源定位与震源机制联合反演方法,在迭代过程中利用P波初动震源机制反演结果校正定位的目标函数,校正定位后采用P波辐射花样约束反演震源机制。该方法在提高震源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精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计算量。理论模型和四川盆地某压裂井微地震地面监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稳定、可靠且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监测 震源定位 震源机制反演 联合反演 迭代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层水平介质球面波正反演联用与震源定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向东 王帅 贾宝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二层水平介质中原几何平均震源定位方法,无法直接确定震源的水平坐标,推广至任意水平层状介质时,包含震源深度的定位参数难以确定和修正,且难以确定震源所在层。根据将水平和铅垂坐标分离、并去根号的走时方程,反演出发震时刻,并合理修... 二层水平介质中原几何平均震源定位方法,无法直接确定震源的水平坐标,推广至任意水平层状介质时,包含震源深度的定位参数难以确定和修正,且难以确定震源所在层。根据将水平和铅垂坐标分离、并去根号的走时方程,反演出发震时刻,并合理修正,根据水平层状体系中球面波波阵面的正演方法,得到含震源空间坐标的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可得震源的水平和铅垂坐标。各种定位条件下的定位计算表明,正反演联合运用法的水平和铅垂坐标误差的较大值,均不大于几何平均法的震源深度计算误差,且正反演联用法比几何平均法更适合于深震源定位。对参数敏感性的分析表明,发震时刻对定位参数不敏感,震源位置误差对波速、波速比的敏感性介于几何平均法和经典线性法之间。正反演联用法不能改进几何平均法不适应较大水平竖直距离比和较大、较小埋深比的缺点,仍建议在地(矿)震易发区布置台站,并与经典线性法结合使用。正反演联用法不需要确定和修正含震源深度的定位参数,且便于逐层排除和确定震源所在层,因此将比几何平均法更适合于任意水平层状介质中的震源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定位 二层介质 球面波 正反演 任意层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FOM的矿山微震震源定位及近震震级标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泽伟 李夕兵 +3 位作者 尚雪义 董陇军 刘栋 周勇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8-1415,共8页
矿山微震事件震源位置和近震震级是矿震最基本的参数,其准确计算对矿震事件分析与信息挖掘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定位思路的定位方法—虚拟场优化法(virtual field optimization method,VFOM),并给出了以台站计算震级偏差... 矿山微震事件震源位置和近震震级是矿震最基本的参数,其准确计算对矿震事件分析与信息挖掘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定位思路的定位方法—虚拟场优化法(virtual field optimization method,VFOM),并给出了以台站计算震级偏差最小为目标的近震震级公式回归方法。将VFOM和近震震级参数回归方法用于开阳磷矿用沙坝矿区401个微震事件的震源定位和近震震级公式的重新标定。结果表明,定位结果可靠,重新标定震级公式得到的震级台站偏差相比于现有公式有明显的减小。此外,采用标定震级公式计算的震级分布观察到了明显的双峰分布现象,表明用沙坝矿的微震数据可能由两种成因的事件构成。实例表明,不同地区的近震震级计算公式必须根据实测数据重新标定,否则将可能丢失一些重要的震级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微震 震源定位 近震震级 虚拟场优化法 起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研究微震震源定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庞聪 马武刚 +3 位作者 李查玮 江勇 廖成旺 陈国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8-714,共7页
引入并介绍6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灰狼算法、鲸鱼优化算法、蝗虫优化算法、麻雀搜索算法、蚁狮算法、蜻蜓算法)的仿生原理、核心计算公式及优化特性,在经典到时差模型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微震震源反演数学模型,利用仿真的矿山微震震... 引入并介绍6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灰狼算法、鲸鱼优化算法、蝗虫优化算法、麻雀搜索算法、蚁狮算法、蜻蜓算法)的仿生原理、核心计算公式及优化特性,在经典到时差模型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微震震源反演数学模型,利用仿真的矿山微震震源正反演数据对比分析6种方法的性能差异。结合实际矿山人工爆破数据,通过6个统计指标从精度、收敛速度、稳定性等多个角度测试这6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在微震震源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震源定位 到时差模型 灰狼算法 鲸鱼优化算法 蝗虫优化算法 麻雀搜索算法 蚁狮算法 蜻蜓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沙蝎定位猎物的仿生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柯 刘富 +2 位作者 康冰 霍彤彤 周求湛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3-639,共7页
受沙蝎定位理论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的仿生方法来解决震源信号定位问题。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该仿生方法不需要提取信号到达的时间,而是通过一个脉冲发射模型间接提取时间信息。基于3/1构型的脉冲发射模型在兴奋与抑制相互作用下产生不... 受沙蝎定位理论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的仿生方法来解决震源信号定位问题。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该仿生方法不需要提取信号到达的时间,而是通过一个脉冲发射模型间接提取时间信息。基于3/1构型的脉冲发射模型在兴奋与抑制相互作用下产生不同脉冲数,以此对震源信号进行脉冲编码,然后通过群向量编码计算得到目标方向。依据实际定位情况与生物进化的选择性,本文在沙蝎基跗节复合缝感受器(BCSS)的基础上对接收器的分布进行了改进,同时对改进前、后进行了对比,并且与常用的TDOA算法在仿真环境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仿生方法在新的接收器分布下定位误差更小。为进一步验证仿生定位方法,共采集了76组真实数据,定位方向的平均误差为4.9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沙蝎 震源定位 脉冲发射模型 群向量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OA/DOA和牛顿迭代法的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俊峰 张丕状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329,407,共6页
结合DTOA和DOA联合定位估计性好与牛顿迭代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TOA和DOA初值选取和牛顿法精确迭代的震源定位方法。经过野外实验和仿真,发现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震源定位的准确性。通过对影响震源定位精度因素分析,表明... 结合DTOA和DOA联合定位估计性好与牛顿迭代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TOA和DOA初值选取和牛顿法精确迭代的震源定位方法。经过野外实验和仿真,发现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震源定位的准确性。通过对影响震源定位精度因素分析,表明减小传感器基站站盐和初至波到时差测量误差可有效提高定位精度,相同同条件下,星型布站的定位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定位 时差测量 俯仰角测量 牛顿迭代法 几何精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震源定位中目标函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唤兰 朱光明 王保利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08,共4页
针对常规微地震震源定位中走时目标函数的多解性问题,基于三分量微地震数据,建立了联合走时和三分量微震数据方位信息的矢量目标函数,把矢量目标函数运用于Geiger定位方法中,得到了改进的Geiger定位法。模型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对震源... 针对常规微地震震源定位中走时目标函数的多解性问题,基于三分量微地震数据,建立了联合走时和三分量微震数据方位信息的矢量目标函数,把矢量目标函数运用于Geiger定位方法中,得到了改进的Geiger定位法。模型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对震源的方位信息敏感,定位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震源定位 目标函数 Geiger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震震源定位新方法——混合差定位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唤兰 朱光明 王保利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当微地震事件个数较多时,传统双差定位算法的数据存储量和计算量巨大,难以适应微震震源的定位。提出一种新的微震震源定位算法——混合差定位法。这种算法综合了双差定位算法和Geiger定位法的优点,不仅数据的存储量和计算量大大减小,且... 当微地震事件个数较多时,传统双差定位算法的数据存储量和计算量巨大,难以适应微震震源的定位。提出一种新的微震震源定位算法——混合差定位法。这种算法综合了双差定位算法和Geiger定位法的优点,不仅数据的存储量和计算量大大减小,且与双差定位相比,其定位结果不受初始震源丛的质心位置的影响。模型数据和实际微地震数据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震源定位 双差定位 Geiger定位 混合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走时-偏振角度信息的地下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剑 贺铭 +1 位作者 韩焱 辛伟瑶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4,共6页
针对地下浅层复杂地质环境中起爆点位置"测不准"的难题,提出了基于走时-偏振角度信息的地下震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QPSO算法建立震源搜索定位模型,利用初至波走时信息联合波阵面的偏振角度信息,构建粒子更新的目标函数,在... 针对地下浅层复杂地质环境中起爆点位置"测不准"的难题,提出了基于走时-偏振角度信息的地下震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QPSO算法建立震源搜索定位模型,利用初至波走时信息联合波阵面的偏振角度信息,构建粒子更新的目标函数,在外场进行了地下震源定位试验并对定位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浅层炸点定位,在地下空间定位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爆炸 震源定位 走时 偏振角度 Q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震源定位中高精度时间差测量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剑 贺铭 +1 位作者 韩焱 雍顺宁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1,共7页
针对爆炸近场群波混叠严重,造成时间差提取精度低,震源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浅层震源定位中高精度时间差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爆炸波宽频谱的特性,在时频域内确定震动场直达P波优势频率,利用该频率成分通过互相关和谱分解算法提取... 针对爆炸近场群波混叠严重,造成时间差提取精度低,震源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浅层震源定位中高精度时间差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爆炸波宽频谱的特性,在时频域内确定震动场直达P波优势频率,利用该频率成分通过互相关和谱分解算法提取节点间相应的相位差信息,结合初至波到时和传感器自身的相频特性,去除相位模糊,最终将相位差转换为时间差。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与基于初至波到时的时差测量方法相比,基于相位差信息的时差测量方法使时间差测量分辨率提升了2个数量级,测量误差降低至0.3%,在地下空间定位领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差 分布式震源定位 初至波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震震源定位算法优化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德明 庞锐 王海波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1年第7期209-214,共6页
微地震监测过程中,如何精准、实时地反演出微地震源的位置对生产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微地震震源反演原理的研究提出很多反演方法,如纵横波时差法、模拟退火法、多个参数联合反演等,其中震源扫描叠加算法(source-scanni... 微地震监测过程中,如何精准、实时地反演出微地震源的位置对生产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微地震震源反演原理的研究提出很多反演方法,如纵横波时差法、模拟退火法、多个参数联合反演等,其中震源扫描叠加算法(source-scanning algorithm, SSA)由于其客观性和易用性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研究微地震定位算法,发现震源扫描算法的计算速度有较大提升空间。以提升算法效率和现场应用的实时性需要为主要目的,提出利用二次插值方法减少算法计算量,利用MapReduce编程模型的并行化编程方法对变网格震源扫描算法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在一个八核CPU的移动工作站上定位一段压裂的拾取事件剖面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速度相比原来的方法提高约7倍,达到了现场生产实时监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震源定位 震源扫描算法 二次插值 并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