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小说英译中的逻辑显化研究——以霍译《红楼梦》中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4期83-90,共8页
中文小说英译中的逻辑显化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对翻译实践与翻译教学有莫大的启示。本文以霍译《红楼梦》中200个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以及对应原文为研究对象,发现霍译属于逻辑显化的有140处,其它为逻辑再现,逻辑显化率高达70%... 中文小说英译中的逻辑显化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对翻译实践与翻译教学有莫大的启示。本文以霍译《红楼梦》中200个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以及对应原文为研究对象,发现霍译属于逻辑显化的有140处,其它为逻辑再现,逻辑显化率高达70%。不妨假设理想情况下中文小说英译的逻辑显化率与英文小说汉译的逻辑隐化率基本相当,两者可相互印证。但以林语堂的Moment in Peking汉译为例,发现其中含because原因状语从句的逻辑隐化率在郁译和张译中分别为28%与20%,与上述假设严重不符,究其原因可能与翻译中的语言迁移以及现代汉语表达本身存在逻辑显化的趋势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显化 逻辑隐化 霍译《红楼梦》 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整体细译与整体细评——从霍译《红楼梦》分卷标题的汉译谈起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全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0-70,共11页
受文学批评中"整体细读"法的启发,本文提出了文学翻译中"整体细译"以及文学翻译批评中"整体细评"的两个概念,强调局部与整体的互动以及整体对局部的控制作用,涉及文本内与文本外两大类因素,包括社会文化... 受文学批评中"整体细读"法的启发,本文提出了文学翻译中"整体细译"以及文学翻译批评中"整体细评"的两个概念,强调局部与整体的互动以及整体对局部的控制作用,涉及文本内与文本外两大类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语境、相关互文资源、文本整体以及文本的所有构成成分。继而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霍译《红楼梦》汉英对照版各卷标题的汉译(如把THE GOLDEN DAYS译为"枉入红尘",把THE DREAMER WAKES译为"万境归空"等)和其它典型的英汉互译案例对之进行了验证与说明。如果译者没有整体细译的意识与能力,这些漂亮的译文是不可能出现的。整体细译应遵循整体性与和谐性两大原则,可有效解释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同时也预设了整体细评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整体细译 整体细评 霍译《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霍译《红楼梦》解构译者的“他我”
3
作者 汤水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译者的身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的定位对翻译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图通过对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所翻译的《红楼梦》的译文分析,解构其译者身份的第二自我——"他我",以期对翻译研究——特别是对《红楼梦》的... 译者的身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的定位对翻译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图通过对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所翻译的《红楼梦》的译文分析,解构其译者身份的第二自我——"他我",以期对翻译研究——特别是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产生一点启示,促进中西文化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身份 自我 他我 霍译《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译《红楼梦》的变译探析
4
作者 代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2-96,共5页
《红楼梦》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文化内涵丰富,在对外译介的过程中会面临文化差异的障碍。《红楼梦》霍克思译本深受海外读者欢迎,原因在于译者深谙中国文化和读者的审美习惯并做出适当调整以满足读者需求。从变译理论角度看,霍译的调... 《红楼梦》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文化内涵丰富,在对外译介的过程中会面临文化差异的障碍。《红楼梦》霍克思译本深受海外读者欢迎,原因在于译者深谙中国文化和读者的审美习惯并做出适当调整以满足读者需求。从变译理论角度看,霍译的调整即是变译,具体表现为译者发挥主体性,以读者接受为指导,通过变通优化译文,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译《红楼梦》 译者主体性 变译 读者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以霍译《红楼梦》为例
5
作者 王丽敏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7-88,共2页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是翻译的中心,翻译过程是译者为了适应目的语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选择性活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霍译《红楼梦》中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理论,进而将这一新的翻译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
关键词 霍译《红楼梦》 生态翻译学 选择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霍译《红楼梦》人名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佳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0-72,共3页
为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为霍译《红楼梦》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角度分析霍译《红楼梦》中的人名英译。多维度适应性选择包括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角度。从"三维"角度分别... 为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为霍译《红楼梦》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角度分析霍译《红楼梦》中的人名英译。多维度适应性选择包括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角度。从"三维"角度分别探讨霍译《红楼梦》中对处于不同身份、地位、辈分的人物的姓名在音译、意译、直译、转译等译法上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性适应,既顺应了原文的语境条件,又将我国的渊博文化传递给译文读者,减少误解,增强译语读者对原著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人名翻译 霍译《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霍译《红楼梦》
7
作者 蒋海霞 《琼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2-103,101,共3页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霍译《红楼梦》采用的以译语读者"期待视野"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语言和文化调节中的体现,并探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红楼梦》英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霍译《红楼梦》 语言文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散体译为英语诗体转换研究——以霍译《红楼梦》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长江 李正栓 《中国外语》 CSSCI 2011年第2期87-92,共6页
以诗译诗是常见的做法,把诗体译为散体也不鲜见,如朱生豪把莎剧中的诗体译为散体;翁显良把汉诗译为散体等,但把汉语散体译为英语诗体的人却很少,大卫.霍克斯是其中一位。在英译《红楼梦》时,他将散体译为诗体。转换梯度为由易至难;转换... 以诗译诗是常见的做法,把诗体译为散体也不鲜见,如朱生豪把莎剧中的诗体译为散体;翁显良把汉诗译为散体等,但把汉语散体译为英语诗体的人却很少,大卫.霍克斯是其中一位。在英译《红楼梦》时,他将散体译为诗体。转换梯度为由易至难;转换对象为体裁类似、细节描绘、俗语谚语;转换体式为文体众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体 诗体 霍译《红楼梦》 转换对象
原文传递
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貌修辞——以霍译《红楼梦》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冯全功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1,97,共6页
形貌修辞是一种旨在利用字体字形、排列方式、标点符号、图形图表等手段来提高作品视觉效果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多有应用。本文以霍译《红楼梦》为例,从字体字形、排列方式和标点符号三个方面论述了形貌修辞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霍... 形貌修辞是一种旨在利用字体字形、排列方式、标点符号、图形图表等手段来提高作品视觉效果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多有应用。本文以霍译《红楼梦》为例,从字体字形、排列方式和标点符号三个方面论述了形貌修辞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霍译《红楼梦》中的形貌修辞体现出很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具体语境中的认知凸显度十分明显,为其译文的总体文学性和艺术性贡献了一份力量。形貌修辞在文学翻译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译者要善于根据题旨情境对之进行充分利用,以提高译文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形貌修辞 霍译《红楼梦》 视觉效果
原文传递
霍译《红楼梦》中附加疑问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全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附加疑问句是英语中常见的疑问句型,表达着各种语用功能。本文以霍译《红楼梦》前80回的186个附加疑问句为研究对象,发现霍译附加疑问句绝大部分是从原文的非附加疑问句转化而来,占总量的91.4%,要求证实的附加疑问句最多,占总量的24.7%... 附加疑问句是英语中常见的疑问句型,表达着各种语用功能。本文以霍译《红楼梦》前80回的186个附加疑问句为研究对象,发现霍译附加疑问句绝大部分是从原文的非附加疑问句转化而来,占总量的91.4%,要求证实的附加疑问句最多,占总量的24.7%,表其它功能的大部分也含有证实的倾向。霍译附加疑问句的运用大都切合具体语境,使人物话语更加委婉,行文风格更加活泼,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译文的灵性及其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疑问句 霍译《红楼梦》 证实 委婉
原文传递
简析中国文化表现形式的可译度——以霍译《红楼梦》第五回判词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长江 《中国外语》 2007年第6期97-100,共4页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判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者使用了谐音、拆字、藏字、典故、寓言和暗示等表现形式来隐喻人物命运,富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那么,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些特殊表现形式如何译成英语,能否译成英语是一个见仁见智...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判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者使用了谐音、拆字、藏字、典故、寓言和暗示等表现形式来隐喻人物命运,富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那么,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些特殊表现形式如何译成英语,能否译成英语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以霍译《红楼梦》第五回判词的表现形式为例,通过对判词英译的具体分析,认为:谐音和拆字不可译;典故和寓言的意思可译出,但其味道不可译;藏字可译出80%;暗示可100%译出,但需读者发挥联想才可领会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形式 可译度 判词 霍译《红楼梦》
原文传递
霍译《红楼梦》文化意象的翻译补偿策略
12
作者 马文书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X期161-162,共2页
《红楼梦》中富含许多独特的中国文化意象,历来是翻译者翻译时的难点。本文从传递文化信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中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霍译《红楼梦》文化意象 翻译补偿
原文传递
从《红楼梦》霍译本看中医文化图式及其对外传播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宁 邓珊珊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期93-94,共2页
该文以霍译本《红楼梦》为出发点,研究中医文化图式传播策略。试图从文化图式三种翻译模式角度分析霍译法,总结其在中医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应用性价值。
关键词 霍译《红楼梦 文化图式 中医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视角下《红楼梦》霍译本章回标题翻译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文飞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7-69,共3页
以顺应论为基础,以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蓝本,从词汇、句法、委婉语、典故、宗教等方面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章回标题的翻译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对章回体小说回目翻译方法的认识。结果表明,霍克斯为了达... 以顺应论为基础,以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蓝本,从词汇、句法、委婉语、典故、宗教等方面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章回标题的翻译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对章回体小说回目翻译方法的认识。结果表明,霍克斯为了达到译文最终的交际目的,在《红楼梦》章回标题翻译过程中,采用顺应原则,顺应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化因素,具体来说,采用了增译、调整语序、意译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霍译 章回标题 顺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分卷命名”对奇书文体翻译中叙事结构的显化——霍译《红楼梦》诗学形态的改写
15
作者 陈宇翔 《现代英语》 2020年第24期40-44,117,共6页
霍译《红楼梦》在诗学形态上呈现出诸多独创之处,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分卷命名。在美国学者浦安迪提出的中国奇书文体"百回模式"和"十乘十结构"理论关照下,文章从霍译《红楼梦》分卷命名及其回目中发掘出一条明晰的叙... 霍译《红楼梦》在诗学形态上呈现出诸多独创之处,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分卷命名。在美国学者浦安迪提出的中国奇书文体"百回模式"和"十乘十结构"理论关照下,文章从霍译《红楼梦》分卷命名及其回目中发掘出一条明晰的叙事链条,进而论证分卷命名能够将隐匿于原文回目里的叙事结构显化。霍氏的分卷命名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西方读者对中国奇书文体缺乏"结构"的偏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红楼梦》在英语世界专业读者群体中的接受度和经典化,还有助于中国奇书文体更加有效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卷命名 奇书文体 叙事结构 霍译《红楼梦》
原文传递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医方剂英译对比研究
16
作者 杨方林 韩桂敏 《科教文汇》 2019年第11期177-179,共3页
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对比研究,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中医方剂名称时有相同点更有差别。由于译者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杨译本偏向于异化策略,以直译为主,以期保留原文的中国文化色彩。霍译本则更偏向归化策略... 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对比研究,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中医方剂名称时有相同点更有差别。由于译者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杨译本偏向于异化策略,以直译为主,以期保留原文的中国文化色彩。霍译本则更偏向归化策略,以意译为主,更多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同时由于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差异,两种译本中的中医方剂翻译均有误译和漏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 中医方剂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译本《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变译 被引量:1
17
作者 代红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1-34,共4页
《红楼梦》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大卫·霍克思在翻译《红楼梦》中的文化负载词时,运用了多种策略进行信息传递。论文运用变译理论对霍译本的文化负载词传译进行分析,意在证明变译发挥译者主体性,以译语读者为导向,通过表达形式的改... 《红楼梦》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大卫·霍克思在翻译《红楼梦》中的文化负载词时,运用了多种策略进行信息传递。论文运用变译理论对霍译本的文化负载词传译进行分析,意在证明变译发挥译者主体性,以译语读者为导向,通过表达形式的改变来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译《红楼梦 文化负载词 变译 译者主体性 读者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霍译本章回标题翻译的顺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斌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5-66,70,共3页
结合顺应理论从词汇、句法、修辞以及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方面对语料《红楼梦》章回标题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在《红楼梦》章回标题的翻译中,译者顺应了与语言相关的内外因素,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译文中存在对原文的增加,减少或... 结合顺应理论从词汇、句法、修辞以及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方面对语料《红楼梦》章回标题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在《红楼梦》章回标题的翻译中,译者顺应了与语言相关的内外因素,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译文中存在对原文的增加,减少或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霍译 章回标题 翻译 顺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霍译版《红楼梦》人名中隐含意义的处理——从归化、异化的角度进行探讨
19
作者 孙雁冰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54-56,共3页
文学作品中人名通常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红楼梦》中的人名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或暗示人物个性特征,或预示人物未来的结局命运,或本身具有一定的寓意。所以在《红楼梦》英译中,人名翻译的策略选择十分重要。霍克斯作为为林黛玉"... 文学作品中人名通常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红楼梦》中的人名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或暗示人物个性特征,或预示人物未来的结局命运,或本身具有一定的寓意。所以在《红楼梦》英译中,人名翻译的策略选择十分重要。霍克斯作为为林黛玉"正名"的第一人,对于人名的翻译,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好地向目标语读者传递了文化信息及其中的隐含意义,进而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原著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译《红楼梦 翻译策略 归化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中诗体押韵策略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全功 《外语与翻译》 2015年第4期17-24,共8页
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中的诗体严格押韵,语义灵活变通而又不失整体忠实,再现甚至强化了原文的音韵美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整体性与审美感染力。本文总结了霍译诗体的三大押韵策略,即据意寻韵(主导策略)、因韵设意和改情创韵(辅助策略)。译... 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中的诗体严格押韵,语义灵活变通而又不失整体忠实,再现甚至强化了原文的音韵美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整体性与审美感染力。本文总结了霍译诗体的三大押韵策略,即据意寻韵(主导策略)、因韵设意和改情创韵(辅助策略)。译者往往交叉使用三种押韵策略,只是在具体的译诗(诗句)中凸显度不同而已。与其它《红楼梦》英译本以及一般诗歌翻译相比,改情创韵是霍译诗体独特的押韵模式,即因押韵需要适度地改变小说的故事情节,从而使译诗与小说的叙事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译《红楼梦》 押韵策略 据意寻韵 因韵设意 改情创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