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腰晓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8-0031,共4页
揭示心理护理手段对中青年年龄阶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群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5月,将164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两组,各82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处置,研究组执行心理护理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 揭示心理护理手段对中青年年龄阶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群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5月,将164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两组,各82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处置,研究组执行心理护理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围绕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程敏 王新燕 张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NHIS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护理后的NHISS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及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率为75.5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率为93.3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辅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负性情绪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舒仁荣 王默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2-923,共2页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病因明确22例,病因不明或可疑者20例。病因明确组卵圆孔未闭检出6例(27.3%),合并房间隔瘤1例;病因不明组卵圆孔未闭检...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病因明确22例,病因不明或可疑者20例。病因明确组卵圆孔未闭检出6例(27.3%),合并房间隔瘤1例;病因不明组卵圆孔未闭检出11例(55%),合并房间隔膨胀瘤4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和/或血液高凝状态2例。结论卵圆孔未闭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 C677T和CBS T833C G919A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南光贤 王利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1期1538-1540,共3页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MTHFR C677T CBS T833C G919A 基因突变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伟皓 张晓斌 +3 位作者 周艳 纪昕 杨洪乐 曹青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T、INR、APTT、FIB、OHP、OCP及OFP变化,探讨其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功能异常的实验诊断意义。方法检测4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T、INR、APTT、FIB、OHP、OCP及OFP,比较两组间各...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T、INR、APTT、FIB、OHP、OCP及OFP变化,探讨其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功能异常的实验诊断意义。方法检测4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T、INR、APTT、FIB、OHP、OCP及OFP,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应用ROC曲线比较OCP、OHP、OFP与FIB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PT、INR、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FIB、OCP与OHP均高于对照组,OF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OHP最高(0.985,p<0.01),其次为OCP(0.973,p<0.01)及OFP(0.930,p<0.01),最后为FIB(0.776,p<0.01)。结论 OHP、OCP及OFP可反映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能力增强及纤溶能力降低,其敏感性优于PT、INR、APTT、F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止血潜能 总体凝血潜能 总体纤溶潜能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杰 王润青 李江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2期264-265,共2页
目的研究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在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71例(88.2%)明确了病因,其余9例(11.3%)未能找出发病原因,危险因... 目的研究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在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71例(88.2%)明确了病因,其余9例(11.3%)未能找出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65例,高血脂59例,糖尿病1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35例,吸烟26例,饮酒21例,家族遗传23例,栓塞性血管病14例。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仍然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危险人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原因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胆红素水平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亚锋 王惠芳 +1 位作者 范常锋 乔淑冬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7期431-432,共2页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较复杂,对血尿酸(uric acid,UA)与胆红素进行研究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1]。此次我院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UA、胆红素水平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较复杂,对血尿酸(uric acid,UA)与胆红素进行研究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1]。此次我院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UA、胆红素水平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7例为研究组,纳入标准: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有关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频繁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存在血液疾病。男74例,女43例;年龄27~44岁,平均(41.1±0.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胆红素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50例临床病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祝善尧 方克炳 +1 位作者 葛伟 张业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亚型、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病例。结果男女比例为79.5%:20.5%,亚型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青年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及家族史相关,以吸...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亚型、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病例。结果男女比例为79.5%:20.5%,亚型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青年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及家族史相关,以吸烟为著,占67.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对比较好。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逐步增长且男性超过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和家族史是青年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卒中的预后相对较好。进一步的研究是必须的,应该积极去除这些危险因素从根本上减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群 陆首玲 +1 位作者 刘尚 梅志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6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发病的常见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对症治疗,并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方法 将139例青年IS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年Ⅰ组46例18~34岁的青年脑梗死患者;青年Ⅱ组93例35~45岁的青年脑梗死患...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发病的常见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对症治疗,并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方法 将139例青年IS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年Ⅰ组46例18~34岁的青年脑梗死患者;青年Ⅱ组93例35~45岁的青年脑梗死患者;对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Ⅱ组EH、HLP、DM、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青年Ⅰ组(P<0.05),而青年Ⅱ组心脏疾患、血管狭窄及畸形、血管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明显低于青年Ⅰ组(P<0.05),两组的脑卒中史及脑卒中家族史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IS的常见危险因素有EH、HLP、DM、心脏疾患、血管炎、HHE、吸烟等;其不同年龄段其病因及危险因素仍有不同的特点,脂肪代谢异常和EH是容易导致青年IS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晓洪 张小九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5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随机入选2013年5月—2014年8月入住该院治疗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同期健康检查的青年人各100例,分别计为甲、乙、丙组,对比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分型,并...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随机入选2013年5月—2014年8月入住该院治疗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同期健康检查的青年人各100例,分别计为甲、乙、丙组,对比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分型,并探究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甲组中男性(77%)多于女性(23%),与乙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与小动脉闭塞型(SAO)为主且其原因未知型(UND)比例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抽烟、酗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均显著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以LAA为主,且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抽烟、酗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宁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6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63例中青年设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 目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6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63例中青年设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对比两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偏头痛等发生率及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所占比,分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LAA型及SUE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最高,分别占31.67%(19/60)、25.0%(15/60);观察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且抽烟、饮酒所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偏头痛发生率及脑卒中家族史所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分析,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抽烟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以LAA型与SUE型发生率较高,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抽烟为其相关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56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舒兆瑞 李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6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造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以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青年卒中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比较复杂,最为常见的... 目的:探讨造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以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青年卒中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比较复杂,最为常见的是高血压病和吸烟。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相对预后较好,积极采取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发生是减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析
13
作者 任雪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33-34,共2页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本病在青壮年中亦不少见,且随着近年来工作节奏地加快、生活压力地增大,青年脑卒中呈逐年增高趋势,为了能够减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我们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诱因进行研...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本病在青壮年中亦不少见,且随着近年来工作节奏地加快、生活压力地增大,青年脑卒中呈逐年增高趋势,为了能够减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我们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诱因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TOAST分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春换 安静 +2 位作者 杨平 杜彦辉 张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175例首发18~45岁青年IS患者,参照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175例首发18~45岁青年IS患者,参照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病因分型标准进行亚组分类。分析并比较不同TOAST分型青年IS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75例首发青年IS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占30.3%。不同TOAST亚型青年IS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O型男性患者比例高于CE型,女性比例低于CE型(P<0.05)。不同TOAST亚型青年IS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A型患者中高血压比例高于CE和ODE型,SAO型患者中高血压比例高于CE型、ODE型和UND型,LAA型患者中高脂血症比例高于CE、ODE型和UND型,LAA型和SAO型患者吸烟比例均高于ODE型(P均<0.05)。结论 TOAST各亚型青年IS患者中以LAA型最常见,LAA型患者中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比例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TOAST分型 性别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邵敏 王恩铭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8期220-222,共3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联合...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负面情绪,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心理护理干预 负面情绪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9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不同TOAST病因分型、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玉侠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5期782-783,共2页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不同TOAST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TOAST病因分型,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不同TOAST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TOAST病因分型,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OD型占27.85%(22/79)高于对照组的3.85%(3/78),SAO型占13.92%(11/79)低于对照组的29.49%(2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检验表明,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压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类型中小动脉闭塞占比较小,而其他病因类型占比较大,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压为发病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TOAST病因分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勇昂 桂雅星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其致残率、病死率高,其中约87%为缺血性脑卒中[1].近年来,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2].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青年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与老年缺血性卒中相比,青年缺血性卒中的...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其致残率、病死率高,其中约87%为缺血性脑卒中[1].近年来,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2].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青年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与老年缺血性卒中相比,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复杂多变,传统血管危险因素仍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其中心源性栓塞、颈动脉夹层、烟雾病等是临床常见的危险因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危险因素 心源性栓塞 烟雾病 颈动脉夹层 青年缺血性 青年患者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索超远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0期46-48,共3页
目的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方法便利筛选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接收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年龄分层法将其分成2组:选50例青年(年龄35~50岁)患者作研究组,选50例老年(年龄60~88岁)... 目的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方法便利筛选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接收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年龄分层法将其分成2组:选50例青年(年龄35~50岁)患者作研究组,选50例老年(年龄60~88岁)患者作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对2组脑卒中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并作对比。结果经对2组危险因素发病率展开调查发现,研究组的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所占比率70.00%(X^2=10.214),60.00%(X^2=9.265),均比对照组的40.00%,34.00%更高(P<0.05);研究组在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狭隘等危险因素中占比率分别为4.00%(X^2=17.245),6.00%(X^2=12.652),2.00%(X^2=20.154),0.00%(X^2=15.251)均比对照组的78.00%,80.00%,52.00%,88.00%,更低(P<0.05);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发生率12.00%(X^2=1.324),高HCY发生率10.00%(X^2=1.254)与对照组(16.00%、12.00%)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对以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涉及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缺血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明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进一步认识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与颅内大动脉狭窄(ILAS)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4-04来我院诊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的35...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进一步认识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与颅内大动脉狭窄(ILAS)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4-04来我院诊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的350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确认颅内大动脉狭窄(ILAS)症状120例,无颅内大动脉狭窄(Non-ILAS)的症状230例。比较2组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性因素。结果 ILAS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房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无差异;2组TSH、TT3、TT4及fT3、fT4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TPOAb阳性率与TG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知,TPOAb阳性率(OR=3.651)、TGAb阳性率(OR=3.371)、年龄(OR=2.803)及房颤(OR=2.946)等因素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性因素。结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因素,提示免疫机制可能在颅内大动脉狭窄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 颅内大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小鹏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4688-468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0例同龄健康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高出...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0例同龄健康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高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尤其中青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积极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其独立致病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控制已成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新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