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传统装配式预应力框架梁柱节点耗能件施工困难、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性铰转移的后张预应力装配式干式连接混凝土框架(post-tensioned precast concrete frames based on plastic hinge relocation,PPFBP).首先,基于...为了解决传统装配式预应力框架梁柱节点耗能件施工困难、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性铰转移的后张预应力装配式干式连接混凝土框架(post-tensioned precast concrete frames based on plastic hinge relocation,PPFBP).首先,基于PPFBP梁柱节点试验结果,建立相应的梁单元模型,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然后,设计并建立5层PPFBP及普通现浇框架有限元模型,结合静力弹塑性分析法与动力时程分析法对PPFBP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预应力框架结构在不同侧力模式下顶点位移与基底剪力有较大的差异;在相同侧力模式下,新型预应力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规范中的限值要求,较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有着显著的下降,各层层间位移角变化均匀,无明显薄弱层;动力时程分析法结果与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吻合,新型预应力框架通过合理控制塑性铰位置,使结构成为完全梁铰耗能屈服机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决传统装配式预应力框架梁柱节点耗能件施工困难、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性铰转移的后张预应力装配式干式连接混凝土框架(post-tensioned precast concrete frames based on plastic hinge relocation,PPFBP).首先,基于PPFBP梁柱节点试验结果,建立相应的梁单元模型,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然后,设计并建立5层PPFBP及普通现浇框架有限元模型,结合静力弹塑性分析法与动力时程分析法对PPFBP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预应力框架结构在不同侧力模式下顶点位移与基底剪力有较大的差异;在相同侧力模式下,新型预应力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规范中的限值要求,较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有着显著的下降,各层层间位移角变化均匀,无明显薄弱层;动力时程分析法结果与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吻合,新型预应力框架通过合理控制塑性铰位置,使结构成为完全梁铰耗能屈服机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