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评估髋关节生物力学属性的三维静力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西十 段以详 +1 位作者 马健 侯新平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8-12,共5页
为了评估人体髋关节生物力学属性,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静态人体髋关节生物力学普适模型,并以人体单足静立状态为例,计算和分析了髋关节处的峰值应力、承载区域、应力分布等生物力学属性;通过与文献比较,显示本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所建立... 为了评估人体髋关节生物力学属性,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静态人体髋关节生物力学普适模型,并以人体单足静立状态为例,计算和分析了髋关节处的峰值应力、承载区域、应力分布等生物力学属性;通过与文献比较,显示本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所建立的人体髋关节生物力学普适模型,可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髋关节生物力学分析,从而为揭示骨盆骨性几何参数与髋关节接触力与应力分布间的本质关系、为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人体髋关节 三维静力模型 单足立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比例静力模型试验的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加筋垫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Phu-doanh Bui 罗强 +2 位作者 张良 陈虎 黄晶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45-2349,共5页
为研究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加筋垫层的作用机理与筋带拉力的计算方法,采用一套自制的桩土差异沉降控制装置,进行了4组不同桩帽尺寸的大比例静力模型试验。测试了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加筋垫层筋带拉力,分析了筋带拉力的大小及分布随荷载增加的... 为研究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加筋垫层的作用机理与筋带拉力的计算方法,采用一套自制的桩土差异沉降控制装置,进行了4组不同桩帽尺寸的大比例静力模型试验。测试了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加筋垫层筋带拉力,分析了筋带拉力的大小及分布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桩顶和桩间土沉降差增加,筋带拉力逐渐增大,筋带拉力最大值出现在桩顶位置;随着桩帽覆盖率增加,桩间土范围内筋带拉力缓慢减小,桩顶范围筋带拉力变化较大,先增大后减小。加筋垫层的破坏模式表现为桩帽边缘的筋带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桩复合地基 大比例静力模型 加筋垫层 筋带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轻质路堤的静力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扬军 韩以谦 邓学钧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32,共7页
本义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粉煤灰路堤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粉煤灰路堤静力模型试验,得出了粉煤灰路堤内定点应力、位移与荷载的关系,并从两方面加以验证。
关键词 粉煤灰路堤 静力模型试验 -荷载 位移-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起重的静力模型
4
作者 郝承明 《石油工程建设》 2010年第1期74-75,80,共3页
对于重型流动式起重机而言,超级起重已是不可缺少的附加装置。文章讨论了超级起重的静力模型,按配重接地模式和配重悬空模式导出了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算例。结果表明,超级起重工况与普通起重工况相比,超级起重工况的起重能力要大得多。
关键词 超级起重 静力模型 桅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49
5
作者 李杰 任晓丹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4-297,共14页
对混凝土材料在静力和动力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模型进行了评述.梳理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逻辑脉络;归纳总结了在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并且对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的若干混凝土静力和动力... 对混凝土材料在静力和动力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模型进行了评述.梳理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逻辑脉络;归纳总结了在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并且对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的若干混凝土静力和动力损伤本构模型.基于对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及随机性的理解和诠释,阐述了混凝土静力和动力本构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关系 损伤 静力模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模型拟静力修正方法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力 李兆霞 韩晓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18,共6页
为了降低动力模型修正过程中的计算复杂程度,提出了拟静力模型修正方法。借助特征载荷的概念,将基于动力测量信息的动力模型转化为静力模型进行修正,避免了模型修正过程中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利用样条插值方法,解决了测量信息与计... 为了降低动力模型修正过程中的计算复杂程度,提出了拟静力模型修正方法。借助特征载荷的概念,将基于动力测量信息的动力模型转化为静力模型进行修正,避免了模型修正过程中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利用样条插值方法,解决了测量信息与计算信息间的匹配问题。采用复域灵敏度分析方法对修正过程中的参数灵敏度进行计算,提高了修正过程中的计算效率。研究了测量误差对修正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修正参数的统计特性,为评估修正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基础。通过数值算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靠的。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桥塔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结果较为精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模型 模型修正 误差分析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索梁锚固模型结构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孟云 龚尚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9期286-286,共1页
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索梁锚固采用锚拉板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由不同厚度钢板通过焊接构成;斜拉索、锚拉板结构及主梁三者处于典型空间受力状态。通过模型结构理论分析计算及静力模型试验研究结构表明该桥锚拉板结构连接可靠,索梁锚固区... 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索梁锚固采用锚拉板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由不同厚度钢板通过焊接构成;斜拉索、锚拉板结构及主梁三者处于典型空间受力状态。通过模型结构理论分析计算及静力模型试验研究结构表明该桥锚拉板结构连接可靠,索梁锚固区域的极限承载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非破坏性试验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 有限元 静力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密排框架地铁车站静力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宫剑飞 施晓栋 刘明保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共8页
通过模型试验,得到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型地铁车站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特征和构造要求。在极限荷载作用下,两个模型均在顶梁支座处受弯破坏,受拉区钢筋的拉应力达到了屈服强度,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结构总体呈现刚架的变... 通过模型试验,得到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型地铁车站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特征和构造要求。在极限荷载作用下,两个模型均在顶梁支座处受弯破坏,受拉区钢筋的拉应力达到了屈服强度,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结构总体呈现刚架的变形性状,顶梁端部加腋的加强效果对顶梁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中板出现轴拉裂缝,最终在支座处开裂破坏;两组模型基底反力都呈现跨中小、支座大的分布规律,基础反拱明显。实际工程中,当采用环向预应力束时,应在顶梁和底梁均设置张拉端,控制预应力筋的最小曲率半径,在节点部位加强暗梁和钢筋锚固,将基础适当外挑以调整侧墙下过大的地基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 密排框架 箱型地铁车站结构 静力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模型静力试验中结构变位研究
9
作者 任旭 黄瑞麟 +2 位作者 黄勇 刘传林 于占福 《贵州科学》 2011年第5期25-31,共7页
以新三亚火车站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为例,进行静力缩尺模型试验。详细了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的内力分布及结构的变位。试验所得的挠度及应变等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在两向正交正放混凝土空腹网架上局部施加预应能增加... 以新三亚火车站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为例,进行静力缩尺模型试验。详细了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的内力分布及结构的变位。试验所得的挠度及应变等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在两向正交正放混凝土空腹网架上局部施加预应能增加整个结构刚度,减小结构的变形。同时,使结构的传力途径发生局部改变,影响了整体结构的内力分部;而卸掉预应力后,结构的延性得到了体现。同时,结构通过内力重分布使杆件内力趋于均匀,截面受力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空腹网架 静力模型试验 变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桩支护边坡静力与动力研究
10
作者 周雯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抗滑桩法在边坡防护、滑坡治理、基坑支护等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当边坡受外部干扰时,有可能出现斜面滑坡,从而导致其产生较大的损害,因此必须对边坡体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预测。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抗滑桩支护边坡静力与动力展开... 抗滑桩法在边坡防护、滑坡治理、基坑支护等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当边坡受外部干扰时,有可能出现斜面滑坡,从而导致其产生较大的损害,因此必须对边坡体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预测。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抗滑桩支护边坡静力与动力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支护边坡 静力模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网片-PE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静力拉伸性能及其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朦 吴俊 +2 位作者 闫秋实 李亮 吴文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4,共7页
开展了钢网片-聚乙烯(PE)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静态拉伸试验,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钢网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静态拉伸计算模型,用于描述材料在静态拉伸条件下初始拉伸强度(第一道裂缝产生时的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纤... 开展了钢网片-聚乙烯(PE)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静态拉伸试验,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钢网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静态拉伸计算模型,用于描述材料在静态拉伸条件下初始拉伸强度(第一道裂缝产生时的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纤维体积掺量为1%~2%PE纤维的水泥基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并且随着纤维含量提高,水泥基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越强,其中E2试件(仅掺入2%PE纤维)的极限应变最大,为5.18%,且能量吸收能力最强。钢网片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提高PE水泥基材料的初始及极限拉伸强度,但应变硬化能力降低。E2S2(2%PE纤维+2层钢网片)的极限抗拉强度最大,为4.34 MPa。同时本文建立的考虑钢网片和PE纤维共同作用的钢网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静力拉伸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静态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网片-PE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态拉伸 拉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接点焊单搭接头的静力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春植 戴瑞玲 王玮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4,共4页
建立了粘焊单搭接头的力学分析模型,得到了粘焊结构中粘接剂层内的剪应力和剥离应力分布,并由此确定了粘接层的失效判据。同时,对粘焊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所得到的粘接剂层内的应力分布与理论值吻合得较好,从而证实了所建理论模型... 建立了粘焊单搭接头的力学分析模型,得到了粘焊结构中粘接剂层内的剪应力和剥离应力分布,并由此确定了粘接层的失效判据。同时,对粘焊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所得到的粘接剂层内的应力分布与理论值吻合得较好,从而证实了所建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点焊 单搭接头 静力模型 焊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钢桁架桥静力理论模型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智刚 林自炜 +2 位作者 杨浩琳 邹丹 陆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26,30,共4页
设计了三维钢桁架桥模型并进行静力试验分析,同时采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建立三维钢桁架桥静力有限元模型,按照试验静力加载工况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分析。分析不同的单元类型、边界条件、截面尺寸对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了三维钢桁架桥模型并进行静力试验分析,同时采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建立三维钢桁架桥静力有限元模型,按照试验静力加载工况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分析。分析不同的单元类型、边界条件、截面尺寸对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垂直荷载作用下,采用杆单元和梁单元计算的位移结果都比较接近,模型采用铰接的计算结果比固结大,单肢角钢的模型刚度是双肢角钢的模型刚度的50%。理论模型在固结、双肢角钢条件下与试验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钢桁架桥 理论模型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抽样的混凝土梁结构静力随机模型修正方法
14
作者 石韶文 旷国忠 +1 位作者 田宇 黄斌 《建材世界》 2023年第4期82-86,共5页
安全可靠性一直是工程结构至关重要的问题。论文基于随机的静力测量数据,利用贝叶斯方法求解随机模型修正方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所提方法对梁结构的修正效果,实现了结构的随机模型修正。
关键词 随机模型 不确定测量数据 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模型的同心鼓动态调整策略
15
作者 阮洁 林洋溢 +1 位作者 陈岐森 方睿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5-45,共11页
本文是对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的解答和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排球撞击鼓面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受力模型,给出了进行同心鼓游戏的最优策略.该策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队员的站位策略,拉力组合策略,及在球偏离竖直平面时的动... 本文是对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的解答和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排球撞击鼓面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受力模型,给出了进行同心鼓游戏的最优策略.该策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队员的站位策略,拉力组合策略,及在球偏离竖直平面时的动态调整策略.在问题一中,在不产生人为失误的情况下,以人在同等体能下,能连续颠起更多的球为优化目标;通过受力分析,给出队员站位策略.在问题二中,考虑队员失误的情况,利用题目给定的数据集,计算不同情况下队员失误产生的鼓面倾斜角.在问题三中,结合现实情况下失误的情况,对问题一的策略进行调整,给出具有容错性的动态调整策略.在问题四中,给出在球偏移竖直方向时,为使球回到竖直方向的颠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鼓策略 二维静力模型 三维静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968G装载机工作装置的静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书满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装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其工作装置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开焊与断裂的问题。通过对FL968G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外载荷与运动的分析,建立轮式装载机的静力模型并借助于有限单元法求解出装载机工作装置的静力特性,发现装载机在偏载且插... 装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其工作装置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开焊与断裂的问题。通过对FL968G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外载荷与运动的分析,建立轮式装载机的静力模型并借助于有限单元法求解出装载机工作装置的静力特性,发现装载机在偏载且插入铲斗与提升动臂或向后转斗同时进行时,应力与位移最大,确定了动臂的薄弱位置,为装载机的工作装置的改进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静力模型 有限单元法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柔性灵巧手输出力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恒 杨庆华 +2 位作者 钱少明 鲍官军 张立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7-214,共8页
阐述了一种气动柔性驱动器(FPA),及采用FPA驱动的气动柔性灵巧手(ZJUT Hand)。以ZJUTHand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分运动学理论,建立其手指的静力学模型,完成了手指静力跟踪的半闭环控制实验,验证了ZJUT Hand手指便于控制输出力的特点;基于指... 阐述了一种气动柔性驱动器(FPA),及采用FPA驱动的气动柔性灵巧手(ZJUT Hand)。以ZJUTHand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分运动学理论,建立其手指的静力学模型,完成了手指静力跟踪的半闭环控制实验,验证了ZJUT Hand手指便于控制输出力的特点;基于指尖五维力传感器,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指尖力动态跟踪控制策略,完成了手指指尖力动态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在未知环境下,实现对手指指尖力快速、精确的动态跟踪,响应时间约为1 s,跟踪误差稳定在±0.15 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柔性灵巧手 气动柔性驱动器 手指静力模型 模糊手指 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动静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盛桂琳 鲍鹏 +1 位作者 赵捷 刘德辉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9-463,共5页
根据相似理论建立刚性桩复合地基群桩模型,测试其在静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不同桩位桩体和桩间土的受力特性.静力试验表明:褥垫层能够调节桩-土荷载分担比,不同桩位桩身的应力,角桩最大,其次是边中桩,中桩最小.研究了在动力作用下刚性... 根据相似理论建立刚性桩复合地基群桩模型,测试其在静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不同桩位桩体和桩间土的受力特性.静力试验表明:褥垫层能够调节桩-土荷载分担比,不同桩位桩身的应力,角桩最大,其次是边中桩,中桩最小.研究了在动力作用下刚性桩不同桩位的弯矩和剪力值随桩身分布的特性以及箱体的位移时程曲线.动力试验表明:无论是弯矩值还是剪力值都是角桩最大,其次是边桩,再次是中心桩;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刚性桩 静力模型试验 拟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模型试验与新型测试技术2019年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彧 杨仕力 +2 位作者 刘雨 杨永清 蒲黔辉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桥梁结构模型试验作为了解结构真实受力行为及传力机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应用广泛。总结了2019年桥梁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从静力模型试验、疲劳模型试验、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混合试验4个方面评述了典型案例以及依托模型... 桥梁结构模型试验作为了解结构真实受力行为及传力机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应用广泛。总结了2019年桥梁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从静力模型试验、疲劳模型试验、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混合试验4个方面评述了典型案例以及依托模型试验开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并总结了模型试验相关的新型测试技术。总结发现,桥梁模型试验是探究桥梁结构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准确估计桥梁结构剩余寿命或承载能力的有效方式;针对模型试验发展的测试技术主要集中在结构应变、变形、加速度、温度测试,以及结构缺陷识别等方面。对桥梁模型试验与新型测试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模型试验 测试技术 静力模型试验 疲劳模型试验 振动台模型试验 混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纵肋正交异性钢-免蒸养UHPC组合桥面板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益铭 张清华 +1 位作者 卜一之 田启贤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明确大纵肋正交异性钢-免蒸养UHPC组合桥面板的力学性能,进行免蒸养UHPC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构件静力模型试验与疲劳模型试验,分析其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剪力钉抗剪性能、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免蒸养UHPC材料的弹性... 为明确大纵肋正交异性钢-免蒸养UHPC组合桥面板的力学性能,进行免蒸养UHPC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构件静力模型试验与疲劳模型试验,分析其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剪力钉抗剪性能、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免蒸养UHPC材料的弹性模量略高于高温蒸养UHPC材料,其他力学性能指标相较于高温蒸养UHPC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免蒸养UHPC中剪力钉的破坏模式表现为剪力钉根部剪断并伴有焊环局部UHPC压溃,组合桥面板名义开裂应力为13.7 MPa,满足结构抗裂性要求;组合桥面板的疲劳破坏模式表现为UHPC结构层开裂,继而纵肋与横隔板连接焊缝焊趾处疲劳开裂,组合桥面板的疲劳寿命最终由焊接细节的疲劳强度所控制;纵肋与横隔板连接焊缝的等效疲劳强度为157 MPa,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免蒸养UHPC 组合桥面板 抗剪性能 抗弯性能 疲劳性能 静力模型试验 疲劳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