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1
作者 王梦圆 李健 +2 位作者 罗晓 蓝威 周怀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RC)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4年1—5月医院收治的30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设计7野IMRT(7-IMRT)与双弧ARC(2-ARC)技术的放射治疗计划。比较...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RC)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4年1—5月医院收治的30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设计7野IMRT(7-IMRT)与双弧ARC(2-ARC)技术的放射治疗计划。比较2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受量及机器跳数等参数。结果2-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性(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7-IMRT计划(P<0.05);2-ARC计划中小肠D_(mean)及膀胱V_(30)、V_(40)与股骨头V_(30)剂量均低于7-IMRT计划,小肠V_(45)、V_(10)与骨盆V_(20)剂量高于7-IMRT计划(P<0.05);2-ARC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少于7-IMRT计划(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中,相比7-IMRT技术,2-ARC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OAR、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直肠癌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超敏 周凌宏 +3 位作者 吕庆文 金浩宇 唐木涛 陈光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通过静态调强放射新方法的研究,使得各级医院能利用现有普通放疗设备,通过增加精确定位设备和计算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开展调强放射治疗。方法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切片”的方法,把难以实现的三维立体问题转换... 目的通过静态调强放射新方法的研究,使得各级医院能利用现有普通放疗设备,通过增加精确定位设备和计算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开展调强放射治疗。方法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切片”的方法,把难以实现的三维立体问题转换为二维平面问题,从而能方便地制作出三维物理补偿器。结果实验表明运用该方法制作的三维物理补偿器,不仅能实现靶区高剂量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的形状一致,而且可对照射野内剂量分布按要求的方式调整。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性能价格比较高,在我国各级中小医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物理补偿器 切片法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静态调强放射治疗与断层定野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梦岚 吉维 +3 位作者 赵彪 文晓博 袁美芳 杨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与断层定野放射治疗(TD)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患者24例,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sIMRT计划设计(Monaco5.11.0...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与断层定野放射治疗(TD)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患者24例,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sIMRT计划设计(Monaco5.11.03治疗计划系统)和TD计划设计(Tomo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的肿瘤计划靶区(PGTV)的D_(2%)、D_(98%)、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RT的CI(0.75±0.05)高于TD的CI(0.61±0.13),TD的HI(0.04±0.01)低于sIMRT的HI(0.05±0.00)(P<0.05)。D_(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的乳腺计划靶区(PTV)的D_(98%)、CI、H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RT的CI(0.82±0.04)高于TD的CI(0.68±0.05),TD的HI(0.19±0.01)低于sIMRT的HI(0.20±0.01)(P<0.05),D_(2%)、D_(5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的比较上,sIMRT较TD降低了左肺的V_(5)、V_(20)、D_(mean)以及左右心室的D_(mean)(P<0.05),其中sIMRT左肺的V_(5)、V_(20)和D_(mean)较TD分别降低了3.69%、1.26%、7.84%。TD较sIMRT降低了对侧乳腺的D_(mean)、心脏的V30、左右心房的D_(mean)及脊髓的D_(2%)(P<0.05)。但在心脏的D_(mean)方面两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RT技术和TD技术均能满足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剂量需求,sIMRT技术的CI优于TD技术的CI,TD技术的HI优于sIMRT技术的HI;sIMRT技术对患侧肺的保护更佳,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sIMRT技术;TD技术对心脏的保护并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断层定野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征
4
作者 刘小慧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7期100-102,共3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94例宫颈癌患者,按放射治疗技术分为VMAT组(51例)和IMRT组(43例),比较两组的剂量...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94例宫颈癌患者,按放射治疗技术分为VMAT组(51例)和IMRT组(43例),比较两组的剂量学特征,包括靶区剂量的适形性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直肠、小肠、膀胱、双侧股骨头)的受照剂量参数。结果VMAT组靶区剂量的CI高于IMRT组(t=9.30,P=0.003);两组HI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5,P=0.079)。VMAT组的直肠D_(mean)及V_(30)、V_(40)均低于IMRT组(t=4.76、23.78、7.92,P=0.032、0.001、0.006);VMAT组小肠V_(20)、V_(30)、V_(40)均低于IMRT组(t=4.44、21.66、20.65,P=0.038、0.001、0.001);VMAT组膀胱V_(40)、V_(45)均低于IMRT组(t=18.96、8.96,P=0.001、0.004);VMAT组左侧股骨头的D_(2)、D_(mean)及V_(30)、V_(40)均低于IMRT组(t=10.27、47.13、47.02、8.27,P=0.002、0.001、0.001、0.005),右侧股骨头的D_(mean)及V_(30)、V_(40)、V_(45)均低于IMRT组(t=9.32、34.78、26.89、7.48,P=0.001、0.001、0.001、0.007)。结论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中,VMAT较IMRT有更好的适形性,且直肠、小肠、膀胱及左、右侧股骨头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鼻咽癌静态调强、容积旋转调强和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欣 李萌萌 +7 位作者 陈如君 吴先想 方美芳 张亚军 葛文洁 张梦雨 江浩 蔡汉飞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3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sIMRT、VMAT和HT计划。在满足相同处方剂量要求...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sIMRT、VMAT和HT计划。在满足相同处方剂量要求的情况下,评估靶区受量、危及器官(OAR)受量,并比较3种计划的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和总机器跳数(MU)。结果:3种计划剂量分布均可满足临床剂量要求。靶区受量中,HT、VMAT的近似最大剂量(D_(2))、均匀度(HI)和适形度(CI)优于s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34,F=62.043,F=11.17;P<0.05);VMAT与HT在鼻咽部原发癌及颈转移淋巴结计划靶区(PGTV)和计划靶区1(PTV1)中差异较小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计划靶区2(PTV2)中,HT计划的D_(2)、HI及CI要显著优于sIMRT和VM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9,F=185.259,F=16.28;P<0.05)。OAR受量中,与sIMRT和VMAT相比,HT计划脑干1 cm^(3)体积剂量(D_(1cm^(3)))和眼晶状体的最大剂量(D_(max))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06,F=12.271;P<0.05);视神经D_(max),口腔、耳蜗及甲状腺的平均剂量(D_(mean))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F=12.67,F=13.197,F=766.6,F=5.399;P<0.05);HT计划腮腺的D_(mean)相对于sIMRT和VMAT明显降低(F=4.36,F=8.205;P<0.05),且HT在保护腮腺的低剂量体积(V_(10)~V_(20))更有优势。对于正常组织(NT),HT的受量相对于sIMRT和VMA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16,F=21.846,F=31.706,F=13.335,P<0.05)。VMAT在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上明显优于sIMRT和H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2,F=79.301;P<0.05)。结论: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对复杂靶区的调制能力更有优势,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度;VMAT在提供较好剂量分布的同时,治疗效率最高;sIMRT仅在保护视神经、视交叉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富利 蒋华勇 +7 位作者 许卫东 王雅棣 高军茂 刘清智 姚波 路娜 陈点点 陈建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38 ~ 68岁,中位年龄51.5岁。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2种照射技...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38 ~ 68岁,中位年龄51.5岁。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2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次)。所有计划都使95 %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根据积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受照剂量和相关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 两种技术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0,P = 0.000)。与静态IMRT相比,HT降低患侧肺在高剂量区的受照体积(V20、V30),但增大了患侧肺(V5、V10)、对侧乳腺(V3)和心脏(V5)的低剂量受照体积。此外,HT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大约为73.2 %。结论 与静态IMRT相比,HT明显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与此同时,HT增加了各个剂量区危及器官低剂量区域的受照体积,在临床工作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和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路 杨瑞杰 +4 位作者 李金娜 姜伟娟 江萍 孟娜 王俊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在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中分别采取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和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技术的剂量学特点,并进一步指导胸腺瘤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10例行放射治疗的胸腺瘤术后的患者,其中男... 目的研究在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中分别采取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和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技术的剂量学特点,并进一步指导胸腺瘤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10例行放射治疗的胸腺瘤术后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8-63岁。中位年龄56岁。分别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上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肿瘤靶区(CTV)和计划肿瘤靶区(P11V)。术后胸腺瘤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5000cGy,分别采取IMRT和VMAT技术设计治疗计划,由TPS得到正常组织、危及器官的受累剂量和靶区与处方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并列表比较。结果IMRT的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78和1.11,VMAT计划的CI和HI为O.87和1.07。VMAT相比较IMRT在靶区剂量的适形性和不均匀性均稍优于IMRT(P=0.012,P=0.047)。在并型器官如肺组织的低剂量体积(V5、V10)上,VMAT比IMRT对肺组织产生更大的损伤,分别为69.26%和64.68%(P〈0.05)、47.52%和44.93%(P〈0.05)。对于脊髓的最大剂量.VMAT为20.51Gy,IMRT为31.66Gy;心脏的V40和V50,VMAT和IMRT相应的值为10.64%和15.08%、4.39%和8.15%;食管的最大剂量,VMAT和IMRT相应的值为38.67Gv和44-30Gy。可以看出VMAT在保护正常器官方面均优于IMRT。结论对于肿瘤靶区偏中心、体积较小、压迫正常肺组织较小的患者,采取IMRT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和危及器官:但是对于肿瘤靶区体积较大、中心型、压迫正常肺组织较大的患者,采取照射范围较大的VMAT更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yArc在胸部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邵凯南 杜锋磊 李剑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提供的RayArc模块,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胸部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并对胸部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两种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进行VMAT计划设计... 目的: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提供的RayArc模块,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胸部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并对胸部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两种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进行VMAT计划设计,需要对加速器参数和计划参数进行正确设置。计划设计使用直接子野优化算法,目标函数的选择遵循与sIMRT类似的标准。随机挑选10例胸部肿瘤(食管癌5例,肺癌5例)患者分别使用RayArc模块,制定VMAT计划,并与相应的sIMRT计划比较剂量分布、靶区适形度,以及危及器官剂量方面的差异情况。VMAT计划采用182°到178°的两个360°对偶治疗弧,sIMRT计划采用角度分别为182°、220°、310°、345°、15°、50°、150°的前后7个照射野,子野数为50,两者使用相同的逆向优化目标函数。结果:VMAT治疗计划经过多次优化,基本上可以在30min内完成,并达到放疗医师制定的临床目标。与前后7野sIMRT计划相比,356°双弧VMAT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但是肺部的低剂量区(V_5)略高。另外,加速器运行VMAT计划治疗效率较高,可将治疗时间由sIMRT的6~8min缩短为2~3min。结论:使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的RayArc模块可以快速高效制定VMAT计划。RayArc制定出的胸部对偶双弧VMAT计划与常见的胸部7野sIMRT计划都可以满足放疗医师的临床目标要求,但是VMAT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更高的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Arc 食管癌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肺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两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柳炫宇 赵文娟 +3 位作者 俞志杰 王艺霖 方振炜 郭飞宝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比较双肺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两种治疗方式下的剂量学差别,为临床放疗计划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8例NSCLC患者作为对象,分别设计sIMRT和VMAT两种计划。计划靶区(PTV)... 目的比较双肺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两种治疗方式下的剂量学差别,为临床放疗计划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8例NSCLC患者作为对象,分别设计sIMRT和VMAT两种计划。计划靶区(PTV)PTV-G处方剂量设定为60 Gy/30 F,PTV-C处方剂量设定为54 Gy/30 F。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每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结果无论中央型NSCLC位于左侧肺还是右侧肺,所设计的两种计划在靶区覆盖率上相当,且VMA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适形度、D_(95)(D_(X)为X%靶区体积所接受的剂量)优于sIMRT(P<0.05);VMAT计划在脊髓D_(max)、全肺的V_(20)(V^(X)为X Gy等剂量线包绕的总的肺组织体积占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左肺V_(20)和右肺V_(20)方面,保护得更好;VMAT计划在右侧中央型NSCLC全肺V_(20)、右肺V_(20)、V_(30)、D_(mean)方面,保护得更好;VMAT计划在左侧中央型NSCLC全肺V_(5)、左肺V_(30)、D_(mean)和右肺V_(5)、D_(mean)方面,保护得更好,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计划优于sIMRT计划,在部分危及器官保护方面,VMAT计划较有优势;但对于不同位置而言,应综合考虑肺V_(5)及其他危及器官受量选择放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Ⅰ期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比较
10
作者 林斌伟 郑旭海 +1 位作者 高峰 黄丹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8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固定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应用于Ⅰ期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6—9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8例Ⅰ期胸上段食管癌(均为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co 5.1... 目的比较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固定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应用于Ⅰ期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6—9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8例Ⅰ期胸上段食管癌(均为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co 5.11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制定VMAT和s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双肺、脊髓、心脏、甲状腺)的剂量学参数和机器跳数。结果关于计划肿瘤区(P-GTV),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均优于sIMRT计划,近似最小剂量(D_(98%))高于sIMRT计划,近似最大剂量(D_(2%))低于sIMR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计划靶区(PTV),VMAT计划的CI和HI均优于sIMRT计划,D_(2%)、平均剂量(D_(mean))均低于s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的双肺V_(5)(V_(x)表示x Gy照射剂量所覆盖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值)、V_(10)、V_(13)、平均肺剂量(MLD)均高于s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的脊髓D_(2%)和甲状腺V_(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MAT计划中,有2例患者心脏V_(20)>0,分别为0.01%和2.58%;VMAT计划的心脏V_(30)、V_(40)、V_(50)以及sIMRT计划的心脏V_(20)、V_(30)、V_(40)、V_(50)均为0。结论与sIMRT比较,Ⅰ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可能更适合采用VMAT技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固定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前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五野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琳 张红雁 +3 位作者 钱立庭 吴爱东 方为 闫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1-734,共4页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前患者应用五野静态调强放疗(5F-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别。方法分别将16例术前行同期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5F-IMRT和VMAT两种计划设计,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前患者应用五野静态调强放疗(5F-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别。方法分别将16例术前行同期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5F-IMRT和VMAT两种计划设计,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治疗参数。结果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5F-IMR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为0.88±0.04,VMAT计划的CI为0.90±0.03,两种计划均能很好满足95%等剂量曲线对100%PTV体积的完全覆盖;VMAT和IMR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1.06±0.01和1.05±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05)。5F-IMRT和VMAT计划中重要的危及器官如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等的关键剂量评价指标(Dmean、Dmax)及受照射体积的关键评价指标(V20、V30、V40和V50)在两种放疗计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组较5F-IMRT计划组机器跳数(MU)平均值减少39%(P=0.000)。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中采用VMAT技术可获得等同于5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均能得到较好的保护,VMAT计划MU明显降低,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调强与静态调强在俯卧位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媛媛 毛凯 +4 位作者 戴甜甜 贾倞 熊英 洛小林 高立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77-280,F0002,共5页
目的: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宫颈癌术后俯卧位放疗中的应用进行剂量学比较。方法: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使用Varian Eclipse10.0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量为5000cGy(20... 目的: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宫颈癌术后俯卧位放疗中的应用进行剂量学比较。方法: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使用Varian Eclipse10.0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量为5000cGy(200cGy/次×25次)。比较俯卧位时2种治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结果:2组计划平均均匀性指数均为0.08,平均适形性指数VMAT为0.80,IMRT为0.76,无统计学差异;与IMRT计划相比,VMAT计划的股骨头D5%、小肠D10%、膀胱D50%、脊髓Dmax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下降了730cGy、720cGy、530cGy和500cGy,均有统计学差异;直肠D50%及结肠的D10%、Dmax无显著性差异。VMAT计划的MU均值(638)显著低于IMRT计划(932,P<0.05);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均值(143s)显著低于IMRT计划(223s,P<0.01)。结论:VMAT技术用于宫颈癌术后的俯卧位放射治疗安全高效,在小肠D10%、脊髓、股骨头、膀胱等正常组织的保护上更好,而且省时、保证了治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俯卧位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急性血液学毒性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伟 薛旭东 +2 位作者 罗文广 沈琦 张红雁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5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治疗宫颈癌的骨盆受量和急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放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HT组(32例...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5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治疗宫颈癌的骨盆受量和急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放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HT组(32例)、5F-IMRT组(41例)和VMAT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顺铂40 mg/m^(2)每周方案同步化疗,采用不良事件的通用术语标准(CTCAE)3.0评分标准评估急性血液学毒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骨盆受照射剂量和急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其相关性。结果:HT组骨盆接受20 Gy、30 Gy、40 Gy及50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_(20)、V_(30)、V_(40)、V_(50))和平均剂量(D_(mean))受照量明显低于VMAT组和5F-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3,F=13.542,F=17.260,F=4.611,F=101.65;P<0.05),而V5和V10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组患者2度以上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3度以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1.3%、18.8%和6.2%,显著低于5F-IMRT组(63.4%、46.3%和29.3%)和VMAT组(52.8%、44.4%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4,χ^(2)=6.899,χ^(2)=6.584;P<0.05)。结论:HT技术与5F-IMRT和VMAT技术相比较,可以降低宫颈癌患者骨盆接受较高剂量照射体积,减少患者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 血液学毒性 5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切片法制作静态调强挡块研究与实验
14
作者 徐子海 陈超敏 +1 位作者 周凌宏 廖福锡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7期4-6,8,共4页
目的:通过静态调强放射新方法的研究,使得各级医院能利用现有普通放疗设备,通过增加精确定位设备和计算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开展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方法: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切片"的方法,从而能利用现有... 目的:通过静态调强放射新方法的研究,使得各级医院能利用现有普通放疗设备,通过增加精确定位设备和计算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开展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方法: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切片"的方法,从而能利用现有简单设备制作出三维熔铅调强挡块。结果:实验和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制作的三维熔铅调强挡块,不仅能实现靶区高剂量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的形状一致,而且可对照射野内剂量分布按要求的方式调整。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性能价格比较高,在我国各级中小医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熔铅挡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切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容积旋转调强与静态调强和三维适形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沈亚丽 李霞 +2 位作者 赵娅琴 柏森 许峰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放疗)技术(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保护危及器官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3年3月1日-9月30日接受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的15例患... 目的探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放疗)技术(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保护危及器官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3年3月1日-9月30日接受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的15例患者。在pinnacle 9.2计划系统上分别对同一CT扫描图像进行3种技术的设计:二弧VMAT计划、7野IMRT计划和4野3D-C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0 Gy/25次。比较3种放疗技术的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D98%、D2%、D50%,危及器官关注体积的受照剂量,并对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3种计划均能达到对靶区的有效覆盖。IMRT和VMAT的适形度明显优于3D-CRT。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IMRT、VMA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明显降低了骨盆V20、直肠和膀胱V50,小肠V40、V50的受照体积(P<0.05),尤其显著降低了小肠高剂量(50 Gy)和骨盆低剂量(20 Gy)的受照体积。IMRT和VMAT计划在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上无明显差异。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较7野IMRT计划减少(P>0.05),VMAT的治疗时间较IMRT治疗时间减少200 s(P<0.01)。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VMAT计划具有与7野IMRT计划相当甚至略好的剂量分布,明显优于3D-CRT计划。在加速器跳数和治疗时间上,VMAT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旋转容积调强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剂量学比较
原文传递
鼻咽癌静态IMRT与VMAT同步加量放疗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唐正中 吴爱东 +2 位作者 钱立庭 刘磊 周解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4-1167,共4页
选择21例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限量要求分别设计9野静态调强(sIMRT)和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满足95%靶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 选择21例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限量要求分别设计9野静态调强(sIMRT)和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满足95%靶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以及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计划靶区最大、最小剂量以及均匀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VMAT靶区的适形指数(CI)显著提高(t=-3.86,P<0.05),转移淋巴结计划靶体积(PGTVnd)、高危淋巴引流区计划靶体积(PTV1)和预防照射淋巴引流区计划靶体积(PTV2)的平均剂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的脑干、脊髓和视交叉最大剂量以及双侧腮腺的60%体积受到的剂量(D60%)都小于sIMRT计划相应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正常组织受照5 Gy体积(V5),V10和V15略高于sIMRT计划值(P>0.05),但V20、V25、V30、V35、V40、V45、V50和平均剂量统计明显小于sIMRT计划相应剂量(P<0.05,P<0.01);VMAT计划平均总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约14.2%和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放射治疗中静态调强计划射野和子野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霞 王雪桃 +4 位作者 李涛 赵娅琴 李志平 柏森 沈亚丽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03-410,共8页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不同布野方案及子野数设置的静态调强计划质量差异,研究胃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放疗)计划设计中较优的射野及子野数设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2月1日—8月30日接受胃癌术后辅助放疗的15例患者...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不同布野方案及子野数设置的静态调强计划质量差异,研究胃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放疗)计划设计中较优的射野及子野数设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2月1日—8月30日接受胃癌术后辅助放疗的15例患者入组研究,在每例患者原有的个体化5野调强计划的基础上,在相同的放疗计划系统Pinnacle 9.2中重新对每例患者进行4种不同共面布野方案的静态调强计划设计:布野方案一为7野等角度均分静态调强计划;方案二为5野等角度均分静态调强计划;方案三为4野静态调强计划,射野方向为310、20、90、180°;方案四为3野静态调强计划,射野方向为310、65、180°。对于4种不同布野方案的静态调强计划,设置最大子野数为65。对于布野方案三,改变最大子野数65的设置为45和25,另得2个不同的静态调强计划。分析对比15×7个静态调强计划结果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当最大子野数为65时,使用4野调强计划相对于临床5野调强计划在靶区适形度方面稍有提高(0.74±0.04 vs.0.73±0.05,P<0.01),在对危及器官肝脏[如受到30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30:(22.71±6.10)%vs.(24.03±6.84)%,P<0.01]和肾脏[如右肾V20:(14.97±6.72)%vs.(19.41±6.14)%,P<0.01]的保护上优势明显。与最大子野数为65的4野调强计划相比,最大子野数为45和25的4野调强计划靶区适形度有所降低(0.74±0.04 vs.0.73±0.04 vs.0.71±0.04,P<0.05),但仍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且继续保持了对危及器官肝脏和肾脏的保护优势;治疗时间分别平均减少了1.8、4.3 min[(494.66±26.79)vs.(384.26±14.99)vs.(235.00±9.21)s,P<0.01];治疗效率分别提高了22.3%和52.4%,且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辅助放疗中,使用较少射野和子野数的4野静态调强技术在保证计划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肾脏,并且减少了照射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布野方案 子野数 计划质量 治疗时间
原文传递
肺部小肿瘤γ刀、静态IMRT及VMAT放疗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正中 胡宗涛 +1 位作者 吴爱东 牛振洋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比较体部γ刀、静态调强(s 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的肺部小肿瘤中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6例肺部小肿瘤患者,分别设计γ刀、s IMRT(计划2)和VMAT计划,使得95%靶体积(PTV)达到处方剂量要求,比较三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 目的比较体部γ刀、静态调强(s 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的肺部小肿瘤中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6例肺部小肿瘤患者,分别设计γ刀、s IMRT(计划2)和VMAT计划,使得95%靶体积(PTV)达到处方剂量要求,比较三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剂量、均匀指数(HI)及适形指数(CI)的差异。结果 16例患者三种计划的PTV剂量分布及剂量参数都能达到临床治疗要求,处方剂量覆盖95%的PTV,危及器官的剂量限值也能满足要求。γ刀计划的适形性(CI)及均匀性(HI)分别为(1.67±0.13)和(0.70±0.06),在三种计划中表现为最差(P<0.05);而s IMRT和VMAT计划的PTV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相似,差别不明显(t=0.96和1.37,P=0.36和0.19)。在三种计划中,γ刀计划的全肺V5、V10、V15、V20、V25、V30和脊髓Dmax最低,差异显著(P=0.00),而食管Dmax虽然较低,但并无统计学意义。s IMRT和VMAT相比,肺V10、V30略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而食管及脊髓最大受照剂量、肺V5、V15、V20、V25虽然差异不大(P>0.05),但VMAT计划均高于s IMRT计划相应参数值。结论与s IMRT和VMAT相比,在肺部小肿瘤的放疗中,γ刀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且较好保护危及器官,但均匀性及适形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放射治疗 体部Γ刀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强放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剂量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轩 林布雷 林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3种不同调强放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影响效果。方法...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3种不同调强放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9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HT组、IMRT组、VMAT组各30例。HT组采用HT方案,IMRT组采用IMRT方案,VMAT组采用VMAT方案。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中计划靶区[鼻咽癌肿瘤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of nasophaynx gross,PGTVnx)、计划靶区1(planning target volume 1,PTV1)、计划靶区2(planning target volume 2,PTV2)]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以及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脊髓、脑干、视神经、腮腺)的受照剂量参数。观察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化疗毒性反应(口干、疲乏、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发生情况。结果HT组PGTVnx、PTV1、PTV2的CI指数和HI指数均明显高于IMRT组和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和VMAT组组间CI和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脊髓、脑干、视神经以及腮腺的最大剂量(D_(max))均明显低于IMRT组和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和VMAT组组间脊髓、脑干、视神经及腮腺的最大剂量(D_(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MRT及VMAT方案相比,采用HT方案对于有效保护正常组织并减少其受照剂量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局部晚期鼻咽癌 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与螺旋断层放疗剂量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解佳奇 蒋俊 +3 位作者 任伟 吕昕 朱丽晶 闫婧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3期479-483,共5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 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和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剂量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设计Tomo Therapy和IMRT治疗计划,计划分别传输至Tomo Th...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 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和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剂量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设计Tomo Therapy和IMRT治疗计划,计划分别传输至Tomo 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Tomo组)和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IMRT组),肿瘤靶区给予70 Gy/33 F照射剂量,临床靶区给予60 Gy/33F照射剂量,正常器官全肺<30%、脊髓<45 Gy、心脏<30%、食管<30%,根据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指标,比较两组剂量分布特点。结果 Tomo组的GTV放射剂量参数HI(1.047±0.015)cGy、Dmax(7406.2±137.1)cGy,均显著低于IMRT组(P<0.05),Tomo组HI值更接近于1。两组CI、Dmini、Dmean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PTV放射剂量参数Dmax(7306.4±151.4)cGy、Dmean(6603.8±143.7)cGy,均显著低于IMRT组(P<0.05),两组的CI、Dmini、HI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患侧肺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ini、Dmean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mo组的健侧肺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an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脊髓放射剂量参数Dmean、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ax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心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ean、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mo组的食管放射剂量参数Dmini值显著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max、Dmean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研究表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肺癌较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具有更好的放射均匀性,同时对邻近器官组织的放射性伤害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