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影响因素评估及IVIGR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佳聪 张旭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415-422,共8页
目的 探究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IVIGR)的影响因素,并构建IVIGR预测模型,为KD患儿风险分层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诊治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KD患儿是否发生IVIGR分为IVIGR组... 目的 探究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IVIGR)的影响因素,并构建IVIGR预测模型,为KD患儿风险分层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诊治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KD患儿是否发生IVIGR分为IVIGR组和非IVIGR组。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KD患儿发生IVIGR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KD患儿IVIGR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IVIGR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果 研究共纳入120例KD患儿,IVIG组22例,非IVIGR组9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是KD患儿发生IVIGR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建立的KD患儿IVIGR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论 IVIGR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KD患儿发生静脉注射IVIGR的预测,是实现风险分级护理的简单实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 风险预测模型 风险分层护理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五聚蛋白-3水平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丹 潘冬宁 李亚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五聚蛋白-3(PTX 3)水平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7月诊治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IVIG治疗情况判断是否存在IVIG抵抗,应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五聚蛋白-3(PTX 3)水平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7月诊治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IVIG治疗情况判断是否存在IVIG抵抗,应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TX3与IVIG抵抗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X 3预测IVIG抵抗的效能。结果纳入292例KD患儿,男187例、女105例,中位年龄25.0(10.0~32.0)月,出现IVIG抵抗49例(16.8%)。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及CRP升高、血清钠下降、ALT≥33.2 IU/L、肌酐≥42.5μmol/L、血清铁蛋白≥180.3μg/L、PTX3≥19.3 ng/mL为影响IVIG抵抗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TX3预测IVIG抵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5%CI:0.68~0.85,P<0.001),具有中等准确度。取截断值21.5 ng/mL时,预测IVIG抵抗的灵敏度为0.71,特异度为0.69,约登指数为0.40。结论PTX 3是影响KD患儿IVIG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IVIG抵抗方面具有较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五聚蛋白-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对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邢前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059-206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2对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应答者为对照组,30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者为观...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2对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应答者为对照组,30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常规实验室指标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相关危险因素预测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白蛋白下降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升高三者均是急性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危险因素(均P<0.05),其预测急性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871、0.927(均P<0.05),敏感度分别为66.81%、75.63%、89.17%,特异度分别为93.27%、95.11%、98.37%,其中血小板反应蛋白2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均大于或高于其他两个指标。结论 血清白蛋白下降而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升高时,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风险增高;三者对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均具有预测作用,但血小板反应蛋白2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 血小板反应蛋白 血清白蛋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4
作者 牛丹 张琼琦 李博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3-17,34,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血浆置换(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 目的 系统评价血浆置换(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临床试验数据中心和Clinical Trails.gov,搜集建库至2022年12月14日有关PE和IVIG治疗GB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14.0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PE组与IVIG组治疗GBS的有效性、复发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30、0.50、0.91);P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IVIG组(P<0.00001);治疗后2周,PE组的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显著低于IVIG组(P=0.04、0.008、0.001、0.005、0.001)。结论 PE和IVIG治疗GBS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IVIG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较少,PE可显著降低患者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格林巴利综合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龙茜 王宗奎 +1 位作者 李长清 张容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具有病程反复、迁延不愈、家族聚集性等特点。目前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药物单一且无法长期服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作为抗炎和免疫调节剂对IBD有显著治疗效果,临床上常...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具有病程反复、迁延不愈、家族聚集性等特点。目前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药物单一且无法长期服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作为抗炎和免疫调节剂对IBD有显著治疗效果,临床上常作为难治性IBD的治疗药物,但其对IBD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IVIG的作用机制及IVIG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炎症性肠病 炎症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预测评分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黄沂徐 黄宇 皮光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儿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的预测因素,并建立服务于四川地区的IVIG无反应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3年四川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KD患儿临床...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儿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的预测因素,并建立服务于四川地区的IVIG无反应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3年四川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K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IVIG有反应患儿940例,IVIG无反应患儿7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VIG无反应发生的预测指标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衡量模型效能并利用独立数据集验证该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Hb、血肌酐、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PLT计数与KD患儿发生IVIG无反应密切相关(P<0.05),以上述指标建立预测评分模型:PLR>199,赋值0.4分;Hb≤116 g/L,赋值4分;AST>58 U/L,赋值0.2分;血肌酐>38μmol/L,赋值3.9分;PLT计数≤275×10^(9)/L,赋值0.3分。应用该预测评分模型对KD患儿进行评分,确定总分>4.3分提示IVIG无反应高危。该模型预测IVIG无反应的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65.7%,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0.688~0.805)。结论以PLR、Hb、血肌酐、AST、PLT计数为评分项目构建的预测评分模型对四川地区IVIG无反应型KD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 预测评分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邢西永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治疗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分析两组住院时间、病情缓解情况、炎症指标变化、免疫功能、肝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第7天,治疗组血培养阳性转化率为94%,优于对照组(76%)(P<0.05)。联合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和血清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VIG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推动病情的快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水平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关系
8
作者 赵雨芳 卢俏春 徐丽丹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2073-2073,共1页
本研究通过对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相关性分析,为川崎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与方法:调查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调查对象是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川... 本研究通过对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相关性分析,为川崎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与方法:调查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调查对象是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川崎病的100例患儿,按照是否对免疫球蛋白有抵抗分为抵抗组和非抵抗组,每组50例.抵抗组患儿的年龄选择区间在2个月~6岁之间,年龄的平均测量值是(1.6±0.4)岁,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抗凝等.同时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剂量为每天1.0 g/kg,连用2天.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抵抗组和非抵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市中心医院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调查对象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凝血指标变化对发生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影响
9
作者 张玉芳 郭继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究凝血指标变化对川崎病(KD)患儿发生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影响,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经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80例KD患儿,所有患儿均行免疫球蛋白治疗。于治疗前检测患儿血清D-... 目的 探究凝血指标变化对川崎病(KD)患儿发生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影响,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经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80例KD患儿,所有患儿均行免疫球蛋白治疗。于治疗前检测患儿血清D-二聚体(D-D)、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设计患儿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研究所需资料。治疗后统计KD患儿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发生情况,依据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将可能的因素纳入,重点分析凝血指标变化对患儿发生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影响,探究其对KD患儿发生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180例行免疫球蛋白治疗的KD患儿中发生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41例,占比22.78%(41/180)。发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D、FIB、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APTT、TT、PT及其他基线资料比较(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D-D、FIB、IL-6、NEUT%高是KD患儿发生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D-D、血清FIB及联合预测KD患儿发生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07,其中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治疗前血清D-D、FIB水平高是KD患儿并发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二者水平可用于预测评估患儿静脉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免疫球蛋白抵抗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循证指南(2023)
10
作者 雷文娟 周奇 +29 位作者 高琲 赵俊贤 刘辉 田敏 贾忠 王荣 虎亚光 魏玉辉 杨彦彪 张红梅 戴永利 周素琴 刘静 王法琴 雷晓燕 王建军 陶仲宾 杨轶男 王卫凯 徐瑞峰 马建丽 张海平 李丽亚 汤兴萍 王向东 李哲玮 邵婷玑 辛明彦 孟敏 葛斌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52-60,81,共10页
川崎病(KD)在中国发病率逐年增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KD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关于KD的指南多侧重于临床诊断,IVIG治疗KD的指南缺乏多学科循证证据支持。本指南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 川崎病(KD)在中国发病率逐年增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KD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关于KD的指南多侧重于临床诊断,IVIG治疗KD的指南缺乏多学科循证证据支持。本指南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通过问卷调研儿科医师和临床药师,确定10个临床问题。基于国内外现有证据,同时考虑中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利弊和可及性等因素,通过德尔菲法调研,最终形成关于IVIG治疗儿童KD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院从事KD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循证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卜晓怡 易岂建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7-60,共4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impho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自限性系统性免疫性血管炎。该疾病导致的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包括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impho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自限性系统性免疫性血管炎。该疾病导致的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包括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扩张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免疫性血管炎 artery 冠状动脉病变 les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N-C、LRG1、sLR11对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无反应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葛胜华 袁洁 魏江玲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1846-18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腱糖蛋白C(TN-C)、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LRG1)、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1(sLR11)对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86例川崎... 目的探讨血清腱糖蛋白C(TN-C)、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LRG1)、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1(sLR11)对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86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予以IVIG治疗,根据患儿对治疗的反应分为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TN-C、LRG1、sLR11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的效能。结果286例患儿经IVIG治疗后,37例患儿对IVIG治疗无反应,发生率为12.94%。无反应组患儿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降钙素原、AST、ALT、血肌酐及血清TN-C、LRG1、sLR11水平均高于敏感组,血清钠水平则低于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TN-C、LRG1及sLR11水平升高是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血清钠升高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C、LRG1、sLR11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的AUC分别为0.755、0.658、0.789、0.898,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TN-C、LRG1、sLR11水平升高均是影响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腱糖蛋白C 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 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评分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美 王川 +1 位作者 华益民 周开宇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99-104,共6页
自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以来,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是,10%~20%患儿对首次IVIG治疗发生抵抗,并且这些患儿较IVIG治疗敏感患儿具有更显著冠状动脉损伤趋势。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对川崎病IVIG抵... 自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以来,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是,10%~20%患儿对首次IVIG治疗发生抵抗,并且这些患儿较IVIG治疗敏感患儿具有更显著冠状动脉损伤趋势。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对川崎病IVIG抵抗进行系统评分,旨在早期预估川崎病患儿IVIG抵抗,并指导临床治疗。笔者拟就IVIG抵抗评分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 静脉 抵抗评分系统 儿童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疗效
14
作者 吕雪萍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KD)的疗效。方法:将福建省汀州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KD患儿80例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托区间随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0例单纯阿司匹林,试验组40例治疗方案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阿司...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KD)的疗效。方法:将福建省汀州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KD患儿80例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托区间随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0例单纯阿司匹林,试验组40例治疗方案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发热、皮疹、眼球结合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与对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是KD优质的联用用药方案,疗效确切且能明显降低患儿炎性反应,提升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 川崎病 炎性因子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密哒莫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对川崎病患儿凝血指标及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影响
15
作者 曾龙平 戴天生 郭林海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7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双嘧达莫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注射对川崎病患儿凝血功能、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和上海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7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 目的探究双嘧达莫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注射对川崎病患儿凝血功能、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和上海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7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8例。A组采用IVIG治疗,B组采用双嘧达莫联合IVIG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冠状动脉损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A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热、肢体肿胀、黏膜充血、红斑、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长于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均长于A组,Fg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水平及CD4^(+)/CD8^(+)均低于治疗前,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B组CD4^(+)水平及CD4^(+)/CD8^(+)均低于A组,CD8^(+)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嘧达莫联合IVIG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双嘧达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16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血液学组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中国感染免疫与微生态研究转化协作组 郭智 钟楠 周欢欢 周昭贵 戴纬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553-561,共9页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血液系统疾病(如血液肿瘤化疗、细胞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目前国内外尚无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指南或共识。...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血液系统疾病(如血液肿瘤化疗、细胞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目前国内外尚无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指南或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血液学组、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免疫与微生态研究转化协作组组织有关专家共同讨论,提出《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血液系统疾病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而制订,可为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规范化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临床应用 血液系统疾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敖永曦 向婷婷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3108-3110,共3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来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淋巴瘤的90%,多数NHL来源于B淋巴细胞,而90%~95%的B淋巴细胞可表达CD20抗原[1]。利妥昔单抗(RTX)作为经基因工程所产生且能有效针对B淋巴细胞上CD20抗原的一种抗体,是治疗NHL的...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来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淋巴瘤的90%,多数NHL来源于B淋巴细胞,而90%~95%的B淋巴细胞可表达CD20抗原[1]。利妥昔单抗(RTX)作为经基因工程所产生且能有效针对B淋巴细胞上CD20抗原的一种抗体,是治疗NHL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致急性肾损伤1例
18
作者 张春娟 周昔程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8期36-37,共2页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常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的IgG替代疗法,防治某些感染,以及作为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调节剂[1]。多数药物不良反应(ADR)是轻微和短暂的,包括头痛、潮红、发热、发冷、疲劳、恶心、腹泻、血压变化和心动过...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常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的IgG替代疗法,防治某些感染,以及作为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调节剂[1]。多数药物不良反应(ADR)是轻微和短暂的,包括头痛、潮红、发热、发冷、疲劳、恶心、腹泻、血压变化和心动过速等[2]。然而,一些迟发ADR罕见却严重,包括急性肾损伤(AKI)和血栓栓塞事件[3]。笔者遇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致AKI患者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急性肾损伤 赋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易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究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4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小剂量、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 目的 探究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4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小剂量、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高热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昏迷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7.53±1.49)d、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8.13±1.66)d均短于对照组(9.68±1.76)、(11.29±1.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5、6.706,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保护患儿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血清因子及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张勇 杨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86-0089,共4页
探析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提供甲泼尼龙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本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共10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收录开展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常规组),各50例,研究组经甲泼尼龙联合静脉注... 探析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提供甲泼尼龙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本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共10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收录开展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常规组),各50例,研究组经甲泼尼龙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常规组经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 IgG、IgM、IL-6、CD4+、CD4+/CD8+等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示,研究组更低,且该组患者的ALB、CD8+指标水平更高;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更短(p<0.05)。结论 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提供甲泼尼龙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更佳,并且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血清因子水平,同时还能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使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够得到控制,且对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缩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甲泼尼龙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血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