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
被引量:
14
1
作者
王松林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3,共8页
本文追溯小说非个性化叙述的缘起、发展和趋势,阐明了非个性化叙述策略的哲学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所谓纯客观化的叙述是不存在的,操纵非个性化叙述行为的仍然是作者那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之手,作者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无时不在作品中以各种...
本文追溯小说非个性化叙述的缘起、发展和趋势,阐明了非个性化叙述策略的哲学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所谓纯客观化的叙述是不存在的,操纵非个性化叙述行为的仍然是作者那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之手,作者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无时不在作品中以各种方式泄露出来。非个性化叙述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艺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20世纪小说的发展,致使20世纪相当数量的小说呈现出高度形式化的写作倾向。笔者对小说极端形式主义的倾向进行了批评,认为小说的写作实验不能背离这一艺术样式的基本特征。小说的本质是讲述,其灵魂是情节,其价值在于对人生进行道德层面的和审美层面的双向把握。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行为背后流露的也必然是主体的道德选择及其与读者的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格化叙述
客观化
作者
道德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谈起
被引量:
15
2
作者
魏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31,共6页
美国作家塞林格发表于 1 95 1年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形式、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 :他用“低俗”的语言消融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从独特的青少年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打破了权力...
美国作家塞林格发表于 1 95 1年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形式、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 :他用“低俗”的语言消融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从独特的青少年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打破了权力话语和传统的美学观念 ;以非人格化叙述的“无言”搁置了真理和终极意义。塞林格的创作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下半期西方后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高雅文化
通俗文化
审美观念
非人格化叙述
文学评论
美国
后现代叙事文本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燕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1,共4页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成为后现代叙述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以故事之中的经验自我和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自我的双重视角,颇具匠心地安排情节,深化了...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成为后现代叙述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以故事之中的经验自我和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自我的双重视角,颇具匠心地安排情节,深化了作品主题;又以内聚焦叙事为读者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工业文明下的美国生活图景以及一个青春期少年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非人格化叙事让作者放弃了传统小说的劝诫说教功能,以超然的态度对美国战后青少年的生存境域进行了另一种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一人称回顾性
叙述
内聚焦叙事
非人格化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茅盾小说的叙事方式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健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94-103,109,共11页
在以往的茅盾研究中,人们对以社会历史为参照,阐释茅盾小说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对他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的阐释,却显得较为冷漠。从根本上说,小说艺术就是叙事的艺术。每个作家因个性气质、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
在以往的茅盾研究中,人们对以社会历史为参照,阐释茅盾小说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对他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的阐释,却显得较为冷漠。从根本上说,小说艺术就是叙事的艺术。每个作家因个性气质、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也就有各自感受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特征;这也就构成了小说创作中不同的叙事方式。正因为叙事方式不只具有技巧上的意义,而是表现了作家艺术地把握世界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小说
叙事方式
叙述
者
作品
作家
中国社会
左拉
《子夜》
非人格化叙述
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
被引量:
14
1
作者
王松林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3,共8页
文摘
本文追溯小说非个性化叙述的缘起、发展和趋势,阐明了非个性化叙述策略的哲学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所谓纯客观化的叙述是不存在的,操纵非个性化叙述行为的仍然是作者那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之手,作者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无时不在作品中以各种方式泄露出来。非个性化叙述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艺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20世纪小说的发展,致使20世纪相当数量的小说呈现出高度形式化的写作倾向。笔者对小说极端形式主义的倾向进行了批评,认为小说的写作实验不能背离这一艺术样式的基本特征。小说的本质是讲述,其灵魂是情节,其价值在于对人生进行道德层面的和审美层面的双向把握。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行为背后流露的也必然是主体的道德选择及其与读者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
非人格化叙述
客观化
作者
道德选择
Keywords
impersonal narrative objectivity author moral choic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谈起
被引量:
15
2
作者
魏燕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文摘
美国作家塞林格发表于 1 95 1年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形式、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 :他用“低俗”的语言消融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从独特的青少年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打破了权力话语和传统的美学观念 ;以非人格化叙述的“无言”搁置了真理和终极意义。塞林格的创作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下半期西方后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 。
关键词
小说
高雅文化
通俗文化
审美观念
非人格化叙述
文学评论
美国
后现代叙事文本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Keywords
postmodern narrative
Salinger
The Catcher in the Rye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燕
机构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1,共4页
文摘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成为后现代叙述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以故事之中的经验自我和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自我的双重视角,颇具匠心地安排情节,深化了作品主题;又以内聚焦叙事为读者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工业文明下的美国生活图景以及一个青春期少年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非人格化叙事让作者放弃了传统小说的劝诫说教功能,以超然的态度对美国战后青少年的生存境域进行了另一种诠释。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一人称回顾性
叙述
内聚焦叙事
非人格化叙述
Keyword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retrospective narrative in first person
internal focus narrative
impersonal narrativ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茅盾小说的叙事方式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健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94-103,109,共11页
文摘
在以往的茅盾研究中,人们对以社会历史为参照,阐释茅盾小说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对他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的阐释,却显得较为冷漠。从根本上说,小说艺术就是叙事的艺术。每个作家因个性气质、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也就有各自感受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特征;这也就构成了小说创作中不同的叙事方式。正因为叙事方式不只具有技巧上的意义,而是表现了作家艺术地把握世界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茅盾小说
叙事方式
叙述
者
作品
作家
中国社会
左拉
《子夜》
非人格化叙述
叙事模式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
王松林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谈起
魏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艺术
刘燕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茅盾小说的叙事方式
陈健
《中国文学研究》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