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融合电机泵马达仿生非光滑表面配流副摩擦及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殿荣 庄鑫 +2 位作者 梁瑛娜 王村远 纪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以多功能融合电机泵马达配流副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生非光滑表面效应设计出几种不同凹坑排布的配流盘,并通过不同工况下光滑表面和非光滑表面配流盘的对比试验,探讨非光滑表面对配流副润滑性能和减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非光滑表面... 以多功能融合电机泵马达配流副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生非光滑表面效应设计出几种不同凹坑排布的配流盘,并通过不同工况下光滑表面和非光滑表面配流盘的对比试验,探讨非光滑表面对配流副润滑性能和减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非光滑表面比光滑表面有着更好的减磨减阻特性,其中最大减阻可达46.3%,减磨总体超过53%;非光滑表面中的凹坑可以储存试验中产生的磨屑和杂质,还可以储存海水,在润滑条件不良时凹坑内部海水可被带入到摩擦面从而改善润滑状态;试验后配流副试样接触角会降低,表面能会提升,这说明摩擦磨损试验使得配流副试样更加亲水,这有助于海水润滑膜的形成,从而降低摩擦面的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融合电机泵马达 仿生光滑表面 配流盘 摩擦磨损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非光滑旋成体表面减阻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丽梅 任露泉 +1 位作者 刘庆平 赵国如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8-913,共6页
在前期进行的仿生非光滑旋成体模型低速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将非光滑形态在旋成体模型上的排列方式固定为矩形布置,非光滑的尺寸固定为直径或宽度为1 mm,深度或高度为0.5 mm,在风速为44 m/s时,对布置在模型尾部的凸包形、凹坑形和棱纹形... 在前期进行的仿生非光滑旋成体模型低速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将非光滑形态在旋成体模型上的排列方式固定为矩形布置,非光滑的尺寸固定为直径或宽度为1 mm,深度或高度为0.5 mm,在风速为44 m/s时,对布置在模型尾部的凸包形、凹坑形和棱纹形三种非光滑模型与表面光滑模型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布置在尾部的非光滑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模型的压差阻力,尤其是棱纹状非光滑形态模型,压差阻力降低了25.3%,总阻力降低了1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 仿生光滑表面 减阻 边界层 压差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非光滑表面滑靴副水压轴向柱塞泵的摩擦磨损及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瑛娜 高建新 高殿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5-154,共10页
以某型号轴向柱塞式水泵为原型,用非光滑表面斜盘置换原有光滑表面斜盘,对试验泵在3种不同压力(7、10及12 MPa)下的流量-压力、容积效率-压力、机械效率-压力等静态特性进行测试,采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斜盘磨损表面进行... 以某型号轴向柱塞式水泵为原型,用非光滑表面斜盘置换原有光滑表面斜盘,对试验泵在3种不同压力(7、10及12 MPa)下的流量-压力、容积效率-压力、机械效率-压力等静态特性进行测试,采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斜盘磨损表面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滑靴副由于凹坑可以产生动压润滑效应并具有容屑能力,可在摩擦过程中实现自润滑,达到了降阻减磨效果;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滑靴在非光滑表面斜盘上半圈高压区域的摩擦痕迹逐渐明显,磨损表面的沟槽变宽变深,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加重,摩擦磨损加剧;非光滑表面滑靴副试验泵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和总效率较光滑表面滑靴副试验泵分别提高了0.2%~0.6%、0.1%~1.7%和0.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轴向柱塞泵 仿生光滑表面 滑靴副 磨损 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非光滑凹坑表面模型建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再宙 张春香 +1 位作者 郑淑芝 王忠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4,97,共4页
仿生学研究发现非光滑表面对耐磨性有影响,并且不同的非光滑表面对耐磨性的影响不同。为了研究非光滑形态的磨损过程,基于ANSYS建立仿生非光滑凹坑表面和光滑表面的三维模型,分别对仿生非光滑凹坑表面和光滑表面滑动磨损过程进行模拟分... 仿生学研究发现非光滑表面对耐磨性有影响,并且不同的非光滑表面对耐磨性的影响不同。为了研究非光滑形态的磨损过程,基于ANSYS建立仿生非光滑凹坑表面和光滑表面的三维模型,分别对仿生非光滑凹坑表面和光滑表面滑动磨损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应力集中的区域远比光滑表面的小,说明非光滑表面具有较好耐磨性。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建立的模型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仿生光滑凹坑表面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非光滑表面对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副承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浩 高殿荣 梁博健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2,共6页
通过在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盘上设计不同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并建立配流副的全水动压润滑模型,基于湍流理论,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仿生非光滑表面对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副液膜表面压力分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低速大扭... 通过在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盘上设计不同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并建立配流副的全水动压润滑模型,基于湍流理论,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仿生非光滑表面对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副液膜表面压力分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副,在相同凹坑深度和运动速度的条件下,凹坑壁面与液膜表面接触角为锐角时的液膜表面承载力要大于其为直角时的液膜表面承载力;在转速一定时,深度对圆形锥坑的液膜表面承载力的影响很小,在边界润滑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增大凹坑深度,可以防止较浅的凹坑由于磨损严重而导致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 仿生光滑表面 配流盘 CFD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副仿生凹坑形非光滑表面流场分析
6
作者 马浩 高殿荣 梁博健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141,共6页
通过在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盘上设计了不同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并建立配流副的全水动压润滑模型,采用CFD方法研究了凹坑的不同开口形状和截面形状对内部液体流动的影响及其对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凹坑截面形状... 通过在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配流盘上设计了不同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并建立配流副的全水动压润滑模型,采用CFD方法研究了凹坑的不同开口形状和截面形状对内部液体流动的影响及其对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凹坑截面形状、开口尺寸及凹坑深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口形状为圆形的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的液膜表面压力分布情况要略好于开口形状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的液膜表面压力分布情况;凹坑开口形状都为圆形时,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半球坑与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圆形柱坑、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圆形锥坑相比,其液膜表面压力分布情况较好,液膜表面承载力略大,流体动压润滑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 仿生光滑表面 配流盘 CFD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电流在仿生非光滑表面电渗中作用原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阎备战 丛茜 +1 位作者 任露泉 李安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31,共5页
利用生物体表交流电渗作用的信息,将交流电引入仿生非光滑表面电渗技术中,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交流电的频率对电渗效应的影响,利用试验优化技术对交流电的频率,电压两个因素进行了二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建立了显著的回... 利用生物体表交流电渗作用的信息,将交流电引入仿生非光滑表面电渗技术中,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交流电的频率对电渗效应的影响,利用试验优化技术对交流电的频率,电压两个因素进行了二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建立了显著的回归方程。对交流电在仿生非光滑表面电渗技术中的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 仿生光滑表面 电渗 试验研究 土壤电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马达配流副仿生非光滑表面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宗熠 刘竟成 +2 位作者 高殿荣 孙亚楠 邱婷婷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0-617,共8页
为探究剩余压紧力条件下具有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的水压马达配流副的摩擦学性能,选取431不锈钢和碳纤维增强PEEK作为摩擦副配对材料,在保持凹坑面积占有率相同的情况下,设计和制造三种不同截面且直径分别为0.8、1.0、1.3和1.7 mm的仿生... 为探究剩余压紧力条件下具有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的水压马达配流副的摩擦学性能,选取431不锈钢和碳纤维增强PEEK作为摩擦副配对材料,在保持凹坑面积占有率相同的情况下,设计和制造三种不同截面且直径分别为0.8、1.0、1.3和1.7 mm的仿生非光滑表面凹坑试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获得摩擦副摩擦系数、试件摩擦表面微观情况、试件摩擦表面粗糙度分布及磨损量等数据.结果表明,造成配流副磨损的摩擦机理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沟犁磨损;配流副间设计的凹坑型非光滑表面降低了摩擦系数,加快了摩擦系统平衡且减少了磨损量;其中开口直径为1.0 mm的圆锥形凹坑对更好地降低摩擦系数、减少配流副磨损的作用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光滑表面 摩擦磨损 海水液压马达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唐俊 刘岩岩 闫一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5-1143,共9页
为节约能源和制造高性能的航行器,基于虎鲸皮肤结构设计一种可显著降低水下航行器阻力的新型仿生非光滑表面。通过数值模拟评估不同形状参数下非光滑表面的减阻性能,讨论仿生非光滑表面对近壁面流场和湍流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非... 为节约能源和制造高性能的航行器,基于虎鲸皮肤结构设计一种可显著降低水下航行器阻力的新型仿生非光滑表面。通过数值模拟评估不同形状参数下非光滑表面的减阻性能,讨论仿生非光滑表面对近壁面流场和湍流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非光滑表面在较大速度范围可以增加湍流边界层厚度,降低流场湍流强度,减少表面摩擦阻力;在0.5~15 m/s速度范围内,应用仿生非光滑表面的平板摩擦阻力减少9%以上,最大总阻力减阻率达到7.57%;将该仿生非光滑表面应用于无附体SUBOFF潜艇模型表面进行减阻优化设计,潜艇最大总阻力减阻率达到11.31%;新型仿生非光滑表面适用范围较广,可有效降低水下航行器的总阻力,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仿生光滑表面 虎鲸 SUBOFF潜艇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非光滑油缸密封圈的减阻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国玉 赵健英 +1 位作者 赵刚 张梦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针对油缸密封圈密封性能和摩擦阻力相互制约的问题,提出了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技术的方法。以油缸密封圈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活塞速度和仿生凹坑直径与减阻特性的相互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压缩率为20%时,仿生非光滑密封圈产生的有效压... 针对油缸密封圈密封性能和摩擦阻力相互制约的问题,提出了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技术的方法。以油缸密封圈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活塞速度和仿生凹坑直径与减阻特性的相互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压缩率为20%时,仿生非光滑密封圈产生的有效压应力满足了油缸密封圈密封性能;在活塞速度一定且凹坑直径为1.5 mm时减阻率达到最大;在凹坑直径一定时减阻率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大而不断变大,速度为0.6 m/s时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缸密封圈 仿生光滑表面 密封特性 减阻特性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触土机具仿生减阻抗磨特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继豪 李静 +5 位作者 陈文刚 Dongyang LI 张垚 李祖阳 杨晓东 代炳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6-50,共15页
农业触土机具的减阻抗磨性能与其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因此,降低土壤附着力、工作阻力和磨料磨损成为当今触土农具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仿生学理论创建以来,借鉴土壤生物独特的几何结构面、几何结构形状和特殊功... 农业触土机具的减阻抗磨性能与其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因此,降低土壤附着力、工作阻力和磨料磨损成为当今触土农具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仿生学理论创建以来,借鉴土壤生物独特的几何结构面、几何结构形状和特殊功能设计仿生农业触土机具,制备仿生结构复合涂层,实现从自然生物到人造功能表面仿生减阻抗磨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从数值模拟、土槽试验和现场试验角度来重点介绍结构仿生、非光滑表面仿生和仿生结构复合涂层3种技术在农业触土机具的性能及其减阻抗磨机理,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仿生原理、特点、制备和研究过程,例举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应用效果,针对当前和更深入探索仿生土壤动物减阻抗磨研究提供更新、更全面的参考。最后,对现有农业触土机具仿生研究存在的仿真模拟土壤参数不真实、性能检测方法不完善、减阻抗磨机理分析较少、减阻抗磨综合研究较少等问题进行阐述。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机具阻力大和黏附导致的能耗严重,以及磨损较快导致机具失效情况加剧的问题,更好地适应农业触土机械高效、低损耗发展,农业触土机具仿生技术的未来应当从性能综合测试、多种技术多功能交叉仿生、智能仿生等方面发展。同时,采用先进制备技术结合仿生材料制备新型机具,进一步优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仿生 非光滑表面仿生 仿生结构复合涂层 减阻 抗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马达仿生非光滑表面配流副摩擦磨损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浩 高殿荣 +1 位作者 毋少峰 梁瑛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42-152,共11页
为探寻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仿生非光滑表面配流副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精密加工技术在碳纤维增强PEEK试样表面加工出不同形状的仿生非光滑凹坑,与316L不锈钢形成摩擦副,利用MMD-5A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海水润滑条件下,对其在不同面积占有... 为探寻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仿生非光滑表面配流副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精密加工技术在碳纤维增强PEEK试样表面加工出不同形状的仿生非光滑凹坑,与316L不锈钢形成摩擦副,利用MMD-5A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海水润滑条件下,对其在不同面积占有率下的摩擦因数、磨损率等参数进行测试,考察其凹坑面积占有率对摩擦副摩擦磨损的影响,利用OLYMPUS OLS3100激光共焦显微镜对磨损表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海水润滑条件下,下试样CF/PEEK在磨擦过程中主要发生了犁沟效应和磨粒磨损,仿生非光滑表面的凹坑可以有效存储磨粒,减轻磨粒磨损,进而起到减摩效果。面积占有率为15%的圆锥形凹坑仿生非光滑表面更利于存储磨屑,因而摩擦因数最低,减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 仿生光滑表面 配流盘 摩擦学性能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 of bionic V-riblet non-smooth surface on tire anti-hydroplaning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海超 王国林 +1 位作者 杨建 薛开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900-3908,共9页
Inspired by the idea that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BNSS) can reduce fluid adhesion and resistance, and the effect of bionic V-riblet non-smooth structure arranged in tire tread pattern grooves surface on anti-hydrop... Inspired by the idea that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BNSS) can reduce fluid adhesion and resistance, and the effect of bionic V-riblet non-smooth structure arranged in tire tread pattern grooves surface on anti-hydroplaning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The physical model of the object(model of V-riblet surface distribution, hydroplaning model) and SST k-ω turbulence model were established for numerical analysis of tire hydroplaning. With the help of a orthogonal table L16(45), the parameters of V-riblet structure design compared to the smooth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and obtained the priority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 best combin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experi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V-riblet structure can reduce water flow resistance by disturbing the eddy movement in boundary layers. Then, the preferred type of V-riblet non-smooth structure wa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ire grooves for hydroplan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ionic V-riblet non-smooth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hydroplaning velocity and improve tire anti-hydroplaning performance. Bionic design of tire tread pattern grooves is a good way to promote anti-hydroplaning performance without increasing additional groove space, so that tire grip performance and roll noise are avoided due to grooves space enlar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 anti-hydroplaning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BNSS)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厢式货车气动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695,共8页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模型的综合减阻效果。结果表明:仿生导流罩的减阻效果要好于传统导流罩,随着导流罩侧裙延伸长度的增加,货车整车阻力系数逐渐变小。当底部导流板倾角θ=45°时模型的阻力系数获得最小值。基于生物表面仿生减阻理论在货车侧面布置半球面凹坑和半椭球面凹坑均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复合减阻装置货车模型的最大减阻率达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导流罩 尾部减阻装置 仿生光滑表面 复合减阻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厢式半挂汽车列车附加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144,共11页
为了优化某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气动阻力系数,以某重型厢式半挂汽车列车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减阻装置、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等气动减阻方案对厢式半挂汽车... 为了优化某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气动阻力系数,以某重型厢式半挂汽车列车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减阻装置、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等气动减阻方案对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减阻效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单一气动减阻方案和复合减阻方案分别对汽车列车模型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湍动能分布和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3种间隙减阻装置可以延迟驾驶室后部的气流分离,并且可以阻止部分气流进入驾驶室与货厢之间区域从而降低货厢前部区域的平均速度,涡量强度和湍流动能,相对于汽车列车原始模型的最佳减阻率为7.5%;设计的4种尾部减阻装置可以减弱尾部的气流分离及涡量,最大减阻率为5.8%;设计的8种非光滑表面减阻方案的平均减阻率达到4.6%,最大减阻率为5.8%。在厢式半挂汽车列车表面合理布置仿生非光滑表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尾部涡流的产生,改善尾部流场结构,从而减少气流与仿生非光滑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整车的压差阻力。设计的8种复合减阻装置的平均减阻率为17.2%,其中最佳复合减阻方案的风阻系数为0.699 5,减阻率为19.9%,减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复合减阻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厢式半挂汽车列车 驾驶室与货厢之间减阻装置 尾部减阻装置 仿生光滑表面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