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参数检测法的双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算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厚磊 陈学伟 +2 位作者 刘洪正 李超 冯迎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32,共6页
基于输电线路分布参数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参数检测法的双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故障前两端电压、电流数据实时修正非同步角度和线路参数,再利用故障后数据进行故障测距。与拟牛顿法相比,所提算法无需迭代,计算量小;... 基于输电线路分布参数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参数检测法的双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故障前两端电压、电流数据实时修正非同步角度和线路参数,再利用故障后数据进行故障测距。与拟牛顿法相比,所提算法无需迭代,计算量小;与电压趋势法相比,所提算法不存在伪根判别的问题;与传统参数检测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实时修正非同步角度。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测距精度高,受故障条件和线路换位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故障测距 故障定位 线路 参数检测 非同步数据 线路换位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全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斯淇 李永丽 陈晓龙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8年第7期87-93,共7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非全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算法,能够准确实现非全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根据线路两端的正序故障分量推算得到的连接点电压模值大小关系判断故障支路,进而利用双端非同步...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非全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算法,能够准确实现非全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根据线路两端的正序故障分量推算得到的连接点电压模值大小关系判断故障支路,进而利用双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原理在故障支路上进行精确测距。该算法无需判断故障类型,测距时无需搜索和迭代过程,计算量小,易于编程实现。仿真测试表明,算法无需线路各端采样数据同步,测距结果不受故障类型、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负荷电流等因素的影响,满足工程对测距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模型 全程同杆并架 非同步数据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电网非同步监测数据场景谐波责任划分
3
作者 陈仕龙 吴涛 +2 位作者 郭成 毕贵红 钱永亮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针对传统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需采用专门同步设备监测数据,且需基于等值电路模型划分谐波责任,工程应用较为复杂等不足,采用现有谐波监测装置非同步测量数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了数据非同步性、场景划分和数据相关性的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首... 针对传统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需采用专门同步设备监测数据,且需基于等值电路模型划分谐波责任,工程应用较为复杂等不足,采用现有谐波监测装置非同步测量数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了数据非同步性、场景划分和数据相关性的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首先,对原始非同步监测数据集采用分段聚合近似算法进行降噪预处理,利用形状动态时间规整算法(shape dynamic time warping,ShapeDTW)实现数据匹配对齐;然后,利用点排序识别聚类结构的聚类算法(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OPTICS)划分场景以处理电力系统中因负荷投切和无功补偿装置切换等情况导致的谐波责任变化;最后,基于相关性分析构建场景谐波责任和总谐波责任指标,在指标构建的过程中引入了场景时长占比这一因素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总谐波责任值。通过仿真验证和电网实例验证,该方法能基于现有非同步性监测数据实现各用户合理时间尺度动态谐波责任划分,可为工程上的快速谐波责任划分提供一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谐波责任划分 同步监测数据 场景划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区间型非同步监测数据的鲁棒动态谐波状态估计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洪洲 邵振国 +2 位作者 陈飞雄 林俊杰 林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01-1708,共8页
当前的谐波状态估计大多采用同步相量测量数据,但数据获取成本大,难以满足谐波状态估计的可观要求。相比较而言,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成本更小、利于大范围布设,更容易满足谐波状态估计的可观要求,但谐波状态估计精度较低。因此,该文基于非... 当前的谐波状态估计大多采用同步相量测量数据,但数据获取成本大,难以满足谐波状态估计的可观要求。相比较而言,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成本更小、利于大范围布设,更容易满足谐波状态估计的可观要求,但谐波状态估计精度较低。因此,该文基于非同步谐波监测数据,提出鲁棒动态谐波状态估计方法。首先,构建考虑谐波状态不确定性的动态谐波状态估计模型,并通过相角同步化手段处理非同步的谐波监测数据,以获取模型求解的启动值;其次,提出结合区间泰勒展开和上界优化方法的扩展区间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动态谐波状态估计模型进行求解,降低所得区间谐波状态估计量的保守性;同时,采用基于鲁棒因子的增益矩阵自适应调整方法,剔除坏数据对状态估计准确性的影响;最后,在IEEE57节点系统算例验证该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同步谐波监测数据 区间动态谐波状态估计 区间卡尔曼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双端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 被引量:34
5
作者 施世鸿 何奔腾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88,共5页
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提出一种双端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根据电路叠加原理,将故障后的网络等效为正常状态网络和故障分量网络的叠加,然后以单相系统为例,以故障距离和非同步时间作为未知数,对正常电流电压相量和故障分量分别建... 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提出一种双端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根据电路叠加原理,将故障后的网络等效为正常状态网络和故障分量网络的叠加,然后以单相系统为例,以故障距离和非同步时间作为未知数,对正常电流电压相量和故障分量分别建立测距方程组,推导出故障距离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伪根的识别方法。文章还分析了该算法对三相系统的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消除了非同步时间的影响,适用于各种故障类型,无需选相,计算量小,测距精度高,较好地解决了双端测距中的数据不同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双端测距 非同步数据 分布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网络迁移的双端输电线路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晓龙 孙丽蓉 +1 位作者 李永丽 李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69-5180,共12页
现有双端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或依赖于线路模型和线路参数,亦或依赖于大量历史故障数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总结了分布参数模型和Π型线路模型的测距原理,根据线路故障前后的两端正序电压和正序电流构造了双端输电线路的... 现有双端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或依赖于线路模型和线路参数,亦或依赖于大量历史故障数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总结了分布参数模型和Π型线路模型的测距原理,根据线路故障前后的两端正序电压和正序电流构造了双端输电线路的测距函数;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网络迁移的双端输电线路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所提算法不依赖于线路模型和线路参数;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500kV输电线路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测距精度高,且不受故障位置、故障类型、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负荷电流以及非同步数据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所提算法基于网络迁移思想充分利用了线路的大量正常数据和少量故障数据,在线路参数变化不超过±1%时仍有较高的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人工神经网络 网络迁移 非同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测试系统中同步数据采集的替代方法
7
作者 郝允志 林毓培 薛荣生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提出了一种非同步数据采集方法,可用于替代目前内燃机测试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同步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曲轴转角信号作为模拟量输入数据采集卡,使采集到的数据中包含曲轴转角信息,利用信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分离出... 提出了一种非同步数据采集方法,可用于替代目前内燃机测试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同步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曲轴转角信号作为模拟量输入数据采集卡,使采集到的数据中包含曲轴转角信息,利用信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分离出各信号的同步采集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用普通数据采集卡代替同步数据采集卡,降低测试系统成本;充分发挥数据采集卡的潜能,信号采集的曲轴转角间隔小,从而获得比同步数据采集方法更详细的数据信息;在数据处理上具有灵活性,可计算出任意曲轴转角处的信号值而不引入新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测试 同步数据采集 非同步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特性的同杆双回线非同步故障定位研究
8
作者 朱卓玲 《电工电气》 2012年第2期18-2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曲正切函数相位特性同杆双回线非同步故障测距新原理。根据所取参考点与故障点相匹配时双曲正切函数相位过零这一特征进行定位。该方法理论证明了非同步故障时可利用对侧反向正序电流相位来同步校正该侧反向正序电流相...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曲正切函数相位特性同杆双回线非同步故障测距新原理。根据所取参考点与故障点相匹配时双曲正切函数相位过零这一特征进行定位。该方法理论证明了非同步故障时可利用对侧反向正序电流相位来同步校正该侧反向正序电流相位,无需通过数据移动来同步匹配两侧信息。原理上不存在伪根问题,对非线性电阻故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所需运算量小,能有效克服传统方法存在的测距精度和测距速度此消彼长的矛盾。PSCAD/EMTDC软件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特性 反向网 测距函数 同杆双回线 非同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透地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同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银景 李春秋 房鲁韬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矿井透地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大地信道为对象构建了简单的弹性波介质模型,计算得到该模型的多径延时为20 ms;其次在Matlab环境中仿真并对比分析了非数据辅助定时定时同步方法和数据辅助定时同步方法在透地通... 对矿井透地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大地信道为对象构建了简单的弹性波介质模型,计算得到该模型的多径延时为20 ms;其次在Matlab环境中仿真并对比分析了非数据辅助定时定时同步方法和数据辅助定时同步方法在透地通信系统定时同步应用中的性能,得出非数据辅助定时同步方法对透地通信系统的信号功率要求较高、数据辅助定时同步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且更适合透地通信系统的结论;最后对采用数据辅助定时同步方法,当OFDM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分别为最大时延的0.5倍、2倍、4倍,信噪比为0~18 dB的透地通信系统解码误码率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OFDM信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最大时延的2倍、信噪比大于16 dB时,透地通信系统的解码误码率可达10-5数量级,从而验证了数据辅助定时同步方法应用于透地通信系统同步解码时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通信系统 透地通信 定时同步 数据辅助同步 数据辅助同步 解码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依赖GNSS的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 被引量:2
10
作者 亓臻康 王浩宗 +1 位作者 董新洲 洪启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66-3776,I0002,共12页
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是实现输电线路快速故障恢复的有效手段。传统双端行波测距方法依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同步线路两侧采样数据,存在信号误差、丢失等风险。基于行波的传播时延和时移不变性... 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是实现输电线路快速故障恢复的有效手段。传统双端行波测距方法依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同步线路两侧采样数据,存在信号误差、丢失等风险。基于行波的传播时延和时移不变性,该文提出一种不依赖GNSS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案。理论层面,定量分析时间同步误差及其对故障前工频方向行波相角关系的影响,推导证明通过本地计算方向行波相量进行双端故障测距的可行性。算法层面,首先,通过小波变换检测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时间;其次,通过对故障前工频方向行波的傅里叶变换求解附加相角差,进而完成双端测距。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电压互感器传变特性的条件下,所提方案在不同故障情况、采样频率和噪声干扰等影响下均保持了良好的测距性能。由于无须增设GNSS、硬件时间戳等辅助硬件设备,所提方案便于现存设备的技术更新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行波故障测距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非同步数据 行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集重构与多标签分类模型的谐波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振国 林潇 +2 位作者 张嫣 陈飞雄 林洪洲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传统基于谐波状态估计的谐波源定位方法需要专门的同步相量量测装置,工程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基于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所采集的非同步量测数据,提出了基于特征集重构与多标签分类模型的谐波源定位方法。利用监测数据的充分统计量来挖掘量... 传统基于谐波状态估计的谐波源定位方法需要专门的同步相量量测装置,工程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基于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所采集的非同步量测数据,提出了基于特征集重构与多标签分类模型的谐波源定位方法。利用监测数据的充分统计量来挖掘量测时段的谐波信息,同时利用标签特定特征学习算法重构特征集,从而消除冗余特征以及无关特征对于谐波源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基于邻接矩阵以及灵敏度分析的测点配置方法,结合电路网络拓扑信息实现测点的优化配置;提出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谐波源定位方法,该方法以重构特征集为输入,建立多标签分类模型,实现谐波源定位。通过仿真与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谐波源定位 同步谐波监测数据 极限学习机 标签特定特征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 被引量:8
12
作者 QIAN Zhihong WANG Xue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4年第11期44-59,共16页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is a new type of non-contact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Due to its low energy consumption,low cost,and its adaptability to harsh environments,it has been applied to many 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is a new type of non-contact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Due to its low energy consumption,low cost,and its adaptability to harsh environments,it has been applied to many fields.In the RFID systems,data collision is inevitable when the reader sends a communication request and multiple tags respond with simultaneous data transmission.Data collision is prone to causing problems such as:identification delay,spectrum resource waste,a decreased system throughput rate,etc.Therefore,an efficient,stable anti-collision protocol is crucial for RFID systems.This research analysed the current research into RFID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and summarised means for its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anticollision protocols.Finally,a new direc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FID anti-collision protoco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data collision anticollision protoc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站与参考站不同采样率GPS数据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海涛 欧吉坤 +1 位作者 袁运斌 柴艳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7,192,共5页
针对GPS流动站与参考站采用不同采样率的特殊应用情况,当观测数据不同步时,采用历元间的相位差分计算流动站的高精度"伪距",进而单独进行导航定位解算;当流动站与参考站观测数据同步时,采用双差模式。该方案不但充分利用了观... 针对GPS流动站与参考站采用不同采样率的特殊应用情况,当观测数据不同步时,采用历元间的相位差分计算流动站的高精度"伪距",进而单独进行导航定位解算;当流动站与参考站观测数据同步时,采用双差模式。该方案不但充分利用了观测数据,而且可以节省数据采集和传输及运算的成本。飞机导航试验的数据解算表明,采用这种方法,流动站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cm级,而且位置更新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动态差分定位 同步观测数据 不同采样率 历元间相位差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