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南洼陷沙四上段非均质性储层“二步建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守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08,共7页
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油气储层非均质性明显,砂层薄且与泥质间层分布,储层分布规律和空间叠置关系复杂。储层主要受深水盐湖、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五类沉积相控制。利用先进的GridStrat建模软件,采用特殊的"... 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油气储层非均质性明显,砂层薄且与泥质间层分布,储层分布规律和空间叠置关系复杂。储层主要受深水盐湖、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五类沉积相控制。利用先进的GridStrat建模软件,采用特殊的"二步建模"处理方法,根据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参数分布规律,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建立了沉积相、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产能系数模型。沉积相模型显示出扇三角洲及浊积扇是砂体分布的主体,且分布范围广;岩性模型显示出不同岩类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构造位置及不同物源控制。孔、渗模型显示沉积相带和岩性是决定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孔隙度决定了储油气空间的数量,渗透率决定了储层产能系数的大小。产能系数模型显示出产能潜力区为浊积扇和扇三角洲的叠合分布区。研究结论对油田开发部署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四上段 非均质性储层 二步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测井资料在非均质性储层中的应用——以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层解释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德瑜 王思权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14期108-110,共3页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为近致密砂岩气藏,其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有许多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针对这类储层如何识别气层并划分气层有效厚度是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用已有的测井资料、岩芯资料分别进行标准化和岩芯归位...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为近致密砂岩气藏,其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有许多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针对这类储层如何识别气层并划分气层有效厚度是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用已有的测井资料、岩芯资料分别进行标准化和岩芯归位,分析岩芯孔隙度与各种测井响应的关系及岩芯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孔隙度及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根据蓬莱镇已有的测井资料,结合测试成果资料,建立了工业气层与非工业气层的电性特征图版;采用孔隙度重叠、差值等方法建立了工业气层与非工业气层的识别与解释图版;应用以上模版能较好地识别工业气层与非工业气层,进而求取有效厚度,通过与其他方法确定的有效厚度对比吻合程度较高,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直接划分气层有效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储层 常规测井 工业气层 工业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3
作者 王琼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与前沿趋势分析对推进学科发展意义重大,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借助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该领域核心研究团队、高频热点及前沿趋势等进行深入剖析,将已有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概括为地质统计法、地质分析法... 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与前沿趋势分析对推进学科发展意义重大,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借助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该领域核心研究团队、高频热点及前沿趋势等进行深入剖析,将已有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概括为地质统计法、地质分析法、测井解释法和试验分析法,并对每种方法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明确国内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善思路。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领域发文趋势呈阶段性波动增长,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方法是该领域的关键热点;杨少春、于景维和林承焰学者及其团队汇集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页岩储层和致密砂岩储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发展迅速;地质统计法、地质分析法、测井解释法和试验分析法4种主要研究方法各具特色,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可实现储层非均质性问题的全面精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发展现状 中国知网数据库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系本溪组煤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及成因——以M172井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小兵 张辉 +4 位作者 王怀厂 虎建玲 吴陈君 赵伟波 潘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7-1589,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8^(#)煤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发育稳定,是该区深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层段。通过对盆地中、东部重点井煤岩样品开展宏观煤岩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以及煤岩含气性等方面的测试分析,研究了本溪组8^(#)煤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8^(#)煤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发育稳定,是该区深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层段。通过对盆地中、东部重点井煤岩样品开展宏观煤岩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以及煤岩含气性等方面的测试分析,研究了本溪组8^(#)煤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①煤岩性质纵向发育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下段主要发育半亮煤,灰分产率高,惰质组相对较发育,表明该段煤储层形成于偏氧化的成煤环境。中、上段发育光亮煤和半亮煤,灰分产率低,镜质组含量较高,反映了陆源输入较少的还原性成煤环境;②本溪组8^(#)煤储层煤岩沉积环境变化控制了煤岩性质和储层发育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受到陆源矿物输入充填原生孔隙以及高含量镜质组生烃阶段产生大量气孔的双重影响。③上段由于沉积环境稳定,成煤条件好,灰分产率较低,煤储层孔隙和裂隙受碎屑矿物充填影响较小,煤岩储集物性更好,有利于气体的吸附和保存。中、上段镜质组含量高、生气能力强,具有更好的煤岩气物质条件,使得煤岩含气量更高,是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8^(#)煤储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组分 成煤环境 储层 煤岩气 本溪组 石炭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营城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5
作者 李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7-298,共2页
龙凤山气田是目前中石化在东北地区勘探开发的首个深盆致密砂岩近饱和高含油凝析气储集系统,主力含气层位营城组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了较强的非均质性特征,气层在纵向上、平面上分布规律复杂将制约后续的地质研究工作(于翠玲,2007)。通... 龙凤山气田是目前中石化在东北地区勘探开发的首个深盆致密砂岩近饱和高含油凝析气储集系统,主力含气层位营城组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了较强的非均质性特征,气层在纵向上、平面上分布规律复杂将制约后续的地质研究工作(于翠玲,2007)。通过对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地质储量和实际测试生产情况,从层内、层间和平面3个方面分析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城组 龙凤山气田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界面约束下构型对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作用——以川西沙溪庙组曲流河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菊 邓虎成 +3 位作者 伏美燕 凌灿 徐争启 吴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4-1400,共17页
【目的】川西坳陷侏罗系沙溪庙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单砂体内部结构制约了优质储层预测,进而影响了该区天然气富集规律评价。研究区内河道砂体构型界面级次、构型单元及其组合尚不明确,不同级次构型界面约束下的构型单元及其组合如何控制... 【目的】川西坳陷侏罗系沙溪庙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单砂体内部结构制约了优质储层预测,进而影响了该区天然气富集规律评价。研究区内河道砂体构型界面级次、构型单元及其组合尚不明确,不同级次构型界面约束下的构型单元及其组合如何控制储层非均质性尚缺乏相关认识。【方法】基于野外露头、岩心、测井以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详细开展了川西沙溪庙组曲流河砂体构型类型及特征研究,探讨了多级界面约束下构型对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作用。【结果与结论】研究区构型单元划分为边滩构型单元(H_(PB))、河道充填沉积构型单元(H_(CH))、决口扇构型单元(M_(CS))、天然堤构型单元(M_(CL))、废弃河道构型单元(M_(CA))和洪泛平原构型单元(M_(FM))6类,基于构型单元垂向叠置样式,结合垂向序列沉积特征,将构型单元组合划分为均一型组合(Type Ⅰ)、均一+复合型组合(Type Ⅱ)、复合型组合(Type Ⅲ)3大类。研究区中江—回龙地区整体Type I型组合相对最发育,且沙三段整体上Type Ⅰ型组合和Type Ⅱ型组合相对最发育,其储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基于上述砂体构型类型及特征研究、不同级次构型界面控制下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以及不同级次构型界面下构型对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探讨,总结了3~5级界面约束下构型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模式。其中5级构型界面控制下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受控于基准面上升和构造沉降;4级构型界面控制下的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地形坡度和侵蚀作用;3级构型界面控制下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受控于水动力条件、河道弯度、河道迁移程度、沉积载荷、流量及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沙溪庙组 构型界面 构型单元组合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其成因——以靖安油田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为例
7
作者 何俊昊 斯尚华 +3 位作者 喻意 张天杰 敬小军 杨哲恒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9-668,I0001-I0005,共15页
为明确靖安油田大路沟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成因,综合利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测试和压汞实验等方法及钻测井解释资料,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分析长6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并对该储层非均质... 为明确靖安油田大路沟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成因,综合利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测试和压汞实验等方法及钻测井解释资料,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分析长6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并对该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展开讨论.结果表明,长6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基于压汞实验参数将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为中孔-中细喉型(Ⅰ型)、中小孔-细喉型(Ⅱ型)和小孔-微细喉型(Ⅲ型).从层内、层间和平面研究长6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系数评价显示长6各亚段均为强非均质性,自长61至长63非均质性逐渐增强.基于分形理论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样品具有3段分形的特征,宏孔、中孔和微孔的分形维数平均值依次为2.9892、2.6931和2.1772,宏孔和中孔是长6储层渗透率和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的主要来源,宏孔和微孔的非均质性对最大进汞饱和度影响更加明显.分析长6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发现,沉积微相控制了砂体和物性等宏观非均质性因素,压实作用使储层原生粒间孔大幅减少,对宏孔和微孔的非均质性影响较大,绿泥石胶结作用和浊沸石溶蚀作用对孔隙结构改造作用强,对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影响大.研究结果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藏的效益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储层 分形维数 大路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低渗透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春伟 韩淑乔 +5 位作者 杜焕福 杨勇 孙鑫 董佑桓 刘继水 边旭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阐明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半径小,平面与层内非均质性强,主要体现在稳定展布的夹层及韵律砂层渗透性相差大,平面上砂体及物性展布有明显的方向性;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低渗透岩性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地层能量不足、单井日液量低及平面水驱不均衡等特点,水驱后剩余油储量丰度依然较大,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层内及平面储层厚度大、物性差的区域。以上成果及认识对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油藏 储层 注水开发 剩余油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调整效果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陈冰冰 李环宇 +2 位作者 王彪 高岩 吴婷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储层非均质性作为影响油气田注采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油气企业的生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调整效果的影响机理,相关企业方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进而为提高注采质量和效率提供坚实保... 储层非均质性作为影响油气田注采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油气企业的生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调整效果的影响机理,相关企业方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进而为提高注采质量和效率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厚度等非均质性特征,深入探讨这些特征如何影响注采调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直接作用于流体的流动路径及流速,从而造成油气动用不均,最终影响采收率的提升。为进一步优化注采调整效果,本文提出了针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井网优化、注水策略优化及采油速度优化等有效措施,供相关从业者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注采调整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花D油田珠江组下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10
作者 韦贤 杨小江 +3 位作者 李建 何理鹏 张永江 黄国平 《华南地震》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的认识是深水油田产能指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是深水油田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针对南海深水流花D油田珠江组下段储层展开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分析,并结合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深入研究,厘清了油田内部... 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的认识是深水油田产能指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是深水油田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针对南海深水流花D油田珠江组下段储层展开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分析,并结合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深入研究,厘清了油田内部非均质性分布认识。研究认为南海深水流花D油田隔层和夹层的分布是非均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储层内发育隔层6套,夹层9~10套;此外,油田位于古陆架坡折带附近,沉积由三角洲前缘向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转变,在海侵的大背景下,水动力条件变换引起的沉积物变化是影响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 珠江组 储层 隔夹层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块亮马台单元长2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11
作者 魏鸣禄 雷倩倩 +1 位作者 杨志鹏 宁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42-46,共5页
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块亮马台开发单元长2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不清晰,通过测井资料、岩心分析以及压汞实验等方法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以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及磨圆度较好,粒度较细,粒间... 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块亮马台开发单元长2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不清晰,通过测井资料、岩心分析以及压汞实验等方法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以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及磨圆度较好,粒度较细,粒间孔与溶蚀孔发育,孔隙间喉道细小;通过砂地比、隔层发育状况以及变异系数等非均质性参数计算,广泛发育的隔层加剧了层间非均质性,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长2储层发育的泥质夹层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以正韵律、复合韵律型为主;河道砂体影响储层的平面展布,长2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分布与砂体展布及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边油田 长2储层 储层 隔夹层 河道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A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对开发的影响
12
作者 陈晨 王华 +2 位作者 衡立群 宋刚 柴愈坤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恩平A油田为珠江口盆地首个注水开发的中渗浅层稠油油田,注水后部分层位不受效,油层能量不足,采油速度较低,有必要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分析。本文以岩心分析、测井曲线、动态数据以及夹层分布特征等资料为基础,对恩平A油田韩江组储层非均... 恩平A油田为珠江口盆地首个注水开发的中渗浅层稠油油田,注水后部分层位不受效,油层能量不足,采油速度较低,有必要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分析。本文以岩心分析、测井曲线、动态数据以及夹层分布特征等资料为基础,对恩平A油田韩江组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从平面、层内、微观三方面进行分析,A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发育泥质、钙质夹层,主要有3种垂向连通方式;平面上孔渗参数、非均质系数分布明显受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的影响。注水开发后,储层非均质性强影响开发能量传递,是影响供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恩平凹陷 储层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频重构的强非均质性火山岩储层预测--以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青林 陈康 +4 位作者 冉崎 夏青 张旋 彭浩 邹定永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2期16-22,共7页
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岩中发育的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厚度大、孔隙度高,是一套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优质储层。但实钻井和地震资料表明,该套储层纵向上呈多旋回发育,横向上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常规地震资料表现为无规律性的杂乱反射,难以通... 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岩中发育的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厚度大、孔隙度高,是一套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优质储层。但实钻井和地震资料表明,该套储层纵向上呈多旋回发育,横向上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常规地震资料表现为无规律性的杂乱反射,难以通过资料解释直接刻画及预测该套储层的展布特征。基于该套火山岩储层厚度大、与非储层物性差异大的特点,利用地震信号的频谱分解技术提取火山岩宽频地震数据中的低频信号,通过对强波阻抗界面变化敏感的低频信号进行提取和重构,得到能直接反映储层响应的低频重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表现为强振幅能量的"亮点"反射特征,且该"亮点"反射振幅能量与储层厚度、孔隙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横向上可清楚识别和追踪;②基于频谱分解技术,选择地震数据中能够反映火山岩储层响应的低频信息进行重构,能够在重构数据上较准确的刻画厚层、强非均质性火山岩储层的分布;③通过上述技术开展简阳地区火山岩储层定性预测,刻画火山岩优质储层发育区400 km^2,2口井钻探结果均证实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火山岩 频谱分解 非均质性储层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太原组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妍 万旸璐 +2 位作者 肖露 陈波 丁安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35-37,41,共4页
利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组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太1段层内夹层少但厚度较大,太2段夹层较多但厚度较小;层内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 利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组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太1段层内夹层少但厚度较大,太2段夹层较多但厚度较小;层内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表明,太2段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在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上,太1段非均质性明显较太2段强;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展布关系密切,顺着砂坝方向的砂体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弱,垂直于障壁砂坝方向的砂体非均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储层 致密储层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旗西区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注水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陈玲玲 王鹏 +3 位作者 王涛 高飞 卜晓阳 孙萍 《地下水》 202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郭旗西区目前在注水开发中存在注水整体见效差、平面矛盾突出,部分井水窜、水淹严重等问题。为改善本区长6储层注水开发效果,达到控水稳油,从不同层面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6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具有较... 郭旗西区目前在注水开发中存在注水整体见效差、平面矛盾突出,部分井水窜、水淹严重等问题。为改善本区长6储层注水开发效果,达到控水稳油,从不同层面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6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层内砂体呈正韵律分布,注入水易沿着底部高渗透段快速突进,造成底部过早水淹。层间非均质性强,砂层纵向分布不均匀,注入水单层突进的现象明显;平面上砂体发育程度不同,造成平面舌进现象突出。因此,注水开发过程中针对不同成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性,采取相应的开发措施,能够为提升注水开发效果提供重要的地质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旗西区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储层 注水开发 控水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戴亚权 赵俊英 +4 位作者 罗静兰 靳文奇 刘新菊 李健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7-292,298,共7页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储层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与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长2油层组中泥质、钙质夹层和富含炭屑与碳质薄层较发育。...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储层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与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长2油层组中泥质、钙质夹层和富含炭屑与碳质薄层较发育。河道中心微相为均质—中等均质储层,河道边缘非均质性稍强;点砂坝与决口扇砂体属于中等非均质储层。结论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影响因素 长2油层组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关利群 屈红军 +2 位作者 胡春花 范玉海 雷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26-30,37,共6页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整体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垂向上粒度的韵律性及层理构造特征是影响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及层间分层系数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较弱;层间有效砂岩密度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储层含油性主要受储层砂体平面展布和储层物性的控制;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含油 长6油层组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地区优质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8
作者 乔辉 贾爱林 +2 位作者 贾成业 位云生 袁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33,共11页
通过大量实验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了川南地区长宁区块优质页岩各小层间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分析了优质页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储层的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24.5%);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多... 通过大量实验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了川南地区长宁区块优质页岩各小层间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分析了优质页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储层的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24.5%);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有机质孔隙为主,储层物性在纵向上具较强的非均质性,孔隙度主要在0.73%~10.25%,平均约为4.19%;五峰组和龙一_1亚段5个小层的总含气量在1.27~4.19m^3/t,平均达到2.74m^3/t,龙一_1亚段1小层含气量最高,其次为2小层和3小层,4小层含气量最低。沉积条件是优质页岩发育的物质基础,石英含量高和有机质发育有利于优质页岩储层的形成;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是页岩储层发生致密化的主要机制,而溶蚀作用和有机质热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页岩储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成岩作用 矿物成分 有机含量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19
作者 罗晓容 杨海军 +8 位作者 王震亮 张立强 张立宽 雷裕红 周路 张宝收 严一鸣 曹斌风 刘志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02-2819,共18页
深层—超深层地质条件下,储层的孔渗物性特征和流体动力连通关系决定了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状态,这也就决定了油气运移的动力条件和聚集成藏的机理与过程。本文基于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结构非均质性的研究,认识深层—超深层油气运... 深层—超深层地质条件下,储层的孔渗物性特征和流体动力连通关系决定了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状态,这也就决定了油气运移的动力条件和聚集成藏的机理与过程。本文基于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结构非均质性的研究,认识深层—超深层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和过程,总结油气多期复合成藏模式,探索深层—超深层油气分布规律。碎屑岩储层普遍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受到沉积结构构造及成岩作用控制,表现出空间结构性特征,在埋藏至深层—超深层的过程中经历了差异性的成岩演化和油气充注。结构非均质性储层中的油气总体向上倾方向运移,受储层中砂体分布、隔夹层结构以及连通方式的影响,油气运移路径的分布极不均匀,在储层中任何部位都可能聚集,并可能继续运移到有利圈闭中富集。在深埋过程中,多期多幕的构造变动促使深层—超深层储层中已聚集的油气向着上倾方向运移调整,或沿着断裂向上运移调整至中—深层与之相关的有效储层中运移、聚集。深层—超深层勘探具有更为广泛的目标选择,洼陷区和斜坡区都可能成为有利勘探区域。现实的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新领域包括:构造高点油气藏向供源方向的拓展,深层—超深层烃源由断裂调整至中深层—超深层的次生油气聚集,深层—超深层与油气源相关的斜坡带以及深层—超深层生烃洼陷优质烃源岩层内部及相邻的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深层 储层 运移与聚集 成藏模式 勘探新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其储层非均质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小庆 鲍志东 +1 位作者 刘宗飞 柴秋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9-795,共7页
在研究区目的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分流河道微相的储层质量非均质性进行分析,应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成因的沉积学分析和表征储层质量非均质性的各项岩芯化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指出基准面旋回因素对不同级次水下... 在研究区目的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分流河道微相的储层质量非均质性进行分析,应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成因的沉积学分析和表征储层质量非均质性的各项岩芯化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指出基准面旋回因素对不同级次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影响存在差异: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和单期复合水下分流河道的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呈正韵律变化,多期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分布呈不规则趋势,多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所引起的沉积环境的变化影响水下分流河道储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基准面旋回 水下分流河道 扶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