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完全同步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东 廖利民 王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1期704-705,F00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完全同步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采用Laborie尿动力学检查仪和Toshiba放射检查床 ,对 12 8例患者进行非完全同步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一般取截石位及斜坐位 ) ,其中脊髓损伤 92例 ( 71 9% )、骶裂 5例 ( 3 9% )... 目的探讨非完全同步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采用Laborie尿动力学检查仪和Toshiba放射检查床 ,对 12 8例患者进行非完全同步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一般取截石位及斜坐位 ) ,其中脊髓损伤 92例 ( 71 9% )、骶裂 5例 ( 3 9% )、尿失禁 8例 ( 6 2 % )、排尿困难 2例 ( 1 6% )、前列腺增生 2 1例 ( 16 4% )。灌注液中泛影葡胺含量为 15 % ,灌注速度 10— 2 0ml/min ,检查方法同普通尿动力学检查 ,记录膀胱压力 (Pves)、直肠压力 (Pabd)、逼尿肌压力 (Pdet)、尿流率 (Q)和肌电图等参数 ,采用膀胱储尿期及排尿期同步透视 ,点拍摄放射片 4次 ,记录并保存影像。结果发现膀胱输尿管返流 6例 ( 4 7% )、膀胱结石 18例 ( 14 1% )、膀胱憩室 3 5例 ( 2 7 3 % )、膀胱颈开放 78例 ( 60 9% )、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2 3例 ( 18 0 % )、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5 9例( 4 6 1% )、外括约肌痉挛 3 1例 ( 2 4 2 % )。结论非完全同步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能够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对全面了解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及LUTS患者的下尿路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全同步影像检查 影像尿动力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