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胜安 张永领 杨金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71,共5页
利用海南岛具有46年资料的13个站点1959-2004年1月、4月、7月、10月及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海南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 利用海南岛具有46年资料的13个站点1959-2004年1月、4月、7月、10月及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海南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象均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最高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高南低,而最低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各季节的平均最低气温的线性趋势均稳定,极端最低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线性增温趋势稳定,而各季的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均不稳定;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在各个季节或年平均上比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大得多,冷季的线性倾向率明显大于暖季;平均最高气温在四季均不存在明显突变,而平均最低气温则均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最高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气温变化及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艳 张永领 吴胜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8-31,共4页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气温日较差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季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变化 海口市 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气温变化趋势 气温日较差 气温资料 增温 突变性 增高 季节 夜间 白天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97
3
作者 马晓波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13-621,共9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4个台站1932~1992年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及气温日较差(DTR),1971~1992年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和可能影响因子,并与华北地区、中国东部及北半球...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4个台站1932~1992年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及气温日较差(DTR),1971~1992年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和可能影响因子,并与华北地区、中国东部及北半球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西北地区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可分为3种类型:①西北东部型,以西安、兰州为代表,Tmax显著下降,最大达-0.31℃/10a;Tmin显著上升,最高为0.41℃/10a;②西北中部型,以安西为代表,Tmax和Tmin都显著下降,但Tmax下降幅度大于Tmin;③西北北部型,以乌鲁木齐为代表,Tmax和Tmin都显著上升,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Tmax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Tmin上升主要表现在冬季,DTR在所有季节均显著下降,最大为-0.79℃/10a,冬季、春季、秋季及年下降幅度较大,夏季较小。与华北地区和中国东部相比,西北地区非对称变化的幅度更大,DTR大1~4倍。也大于北半球的变化幅度。总云量与DTR,Tmax有显著的负相关,东部高于中部和北部,最高可达-0.92,低云量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地区 非对称变化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25
4
作者 谢庄 曹鸿兴 《北京气象》 1996年第2期2-6,27,共6页
关键词 气温 非对称变化 北京 温差 热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气温非对称变化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领 何桐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5年第4期50-58,共9页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DTR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季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最高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气温变化及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晓晶 《内蒙古气象》 2006年第B12期7-9,共3页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计算了呼和浩特站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多年来的变化趋势,并用最优二分割方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进...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计算了呼和浩特站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多年来的变化趋势,并用最优二分割方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进行气候阶段划分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季节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气温日较差都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倾向估计 最优二分割 非对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23
7
作者 杜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7-444,共8页
利用中国西藏高原 2 5个台站 1 971~ 2 0 0 0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Tmax)、最低气温 (Tmin)及气温日较差 (ΔT) ,分析了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结果发现 ,西藏高原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 ,以Tmax、Tmin显著上升 ,但Tmin上... 利用中国西藏高原 2 5个台站 1 971~ 2 0 0 0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Tmax)、最低气温 (Tmin)及气温日较差 (ΔT) ,分析了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结果发现 ,西藏高原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 ,以Tmax、Tmin显著上升 ,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为主要类型。Tmax上升主要表现在夏季 ,Tmin增暖以秋季最为明显 ,ΔT显著变小主要是由于Tmin明显增暖引起的。Tmin的上升幅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 ,Tmax在 3 0 0 0~ 40 0 0m地区增温最大 ,而ΔT在 40 0 0m以上呈显著的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非对称变化特征值问题的一种摄动解法
8
作者 陈潜德 于建华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19,53,共5页
本文提出结构动力学参数非对称变化时,特征值问题的一种解法。把变化量表达为对称和反对称两部分,依次对原系统作摄动求解。对称部分是实模态摄动,反对称部分是复模态摄动。由此可得出变化后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各阶渐近估计。
关键词 非对称变化 特征值 结构参数 结构动力学 摄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阳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非对称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明捷 冯杉 朱腾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4-329,共6页
运用1960—2008年以来濮阳逐月和年平均最高、平均最低以及平均气温和相应的极端气温资料,借助线性分析和年代跃变分析的方法,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濮阳的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冬季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呈现... 运用1960—2008年以来濮阳逐月和年平均最高、平均最低以及平均气温和相应的极端气温资料,借助线性分析和年代跃变分析的方法,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濮阳的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冬季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增温主要在夜间,夏季降温主要在白天。全年的平均增温主要是由冬季夜间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东北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非对称变化的诊断分析
10
作者 王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617-13620,共4页
利用1958~2007年豫东北4个代表站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豫东北近50年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明显存在非对称变化,主要特征是地面年平均最高温度... 利用1958~2007年豫东北4个代表站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豫东北近50年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明显存在非对称变化,主要特征是地面年平均最高温度呈明显递减趋势,而地面年平均最低温度呈递增趋势,二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90和0.34℃/10a;地面年平均温度为下降趋势,其递减倾向率为-0.23℃/10a;近50年地面平均最高温度降低了4.5℃,地面平均最低温度却升高了1.7℃,平均地面温度下降了1.2℃。各月地面温度变化趋势差别明显5,~9月明显趋凉,其中6月趋凉最突出,其地面平均最高温度递减倾向率达-2.16℃/10a;12月~翌年4月明显趋暖,其中2月趋暖最突出,其地面平均最低温度递增倾向率为0.76℃/10a;地面温度变化具有夏季趋凉、冬季趋暖的显著特征。年平均地气温差逐年递减,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近地层污染物和水汽扩散,由此带来轻雾日数增多,空气污染加重。相关气象因子诊断分析表明,引起地面温度趋降的原因较多,主要是日照时数减少,地面受到太阳直接辐射减少;其次是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污染物增多,降低了太阳直接辐射的强度;此外,降水量减少,土壤湿度减小,使土壤热容量减小,保温能力下降,导致地面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最高温度 地面最低温度 非对称变化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11
作者 葛小清 王叶仙 《科技通报》 1997年第6期393-397,共5页
通过分析1951年至1996年杭州逐年最高、最低气温,逐月、年平均温度,1月最低温度小于0℃日数、7月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日数等资料,研究了杭州46年来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州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增加... 通过分析1951年至1996年杭州逐年最高、最低气温,逐月、年平均温度,1月最低温度小于0℃日数、7月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日数等资料,研究了杭州46年来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州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增加率为1.09℃/100a,其中,秋、冬、春三季气温明显上升,10月平均气温的线性增加率最大,为2.70℃/100a;夏季气温则呈下降趋势,7月平均气温的线性递减率最大,为-1.08℃/100a;气温变化总体是非对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增暖趋势 趋势 杭州市 非对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09年大洼县最高与最低气温非对称变化分析
12
作者 张美玲 陈龙 +2 位作者 辛明月 周华怡 李俊和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268-270,共3页
利用近50年(1960—2009年)大洼县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大洼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 利用近50年(1960—2009年)大洼县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大洼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强,夏季最弱,秋季次弱。近50年大洼县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分为2个阶段,偏冷阶段(1960—1987年)大多数年份为负距平,其中年平均和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暖阶段(1988—2009年)大多数年份为正距平值,只有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缓慢的上升趋势。用M-K和Yamamoto法分别检测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突变 辽宁大洼 1960—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树木年轮记录揭示的最高最低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19
13
作者 勾晓华 陈发虎 +4 位作者 杨梅学 Gordon Jacoby 方克艳 田沁花 张永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80-1492,共13页
江河源区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系统脆弱.近年来由于该区域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之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焦点地区.根据采自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区西顷山和阿尼玛卿山的祁连园柏树轮样芯,重建了研究区过去近425a来冬半年的最低温... 江河源区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系统脆弱.近年来由于该区域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之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焦点地区.根据采自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区西顷山和阿尼玛卿山的祁连园柏树轮样芯,重建了研究区过去近425a来冬半年的最低温和近700a来夏半年最高温.1578~1940年的近400a间研究区冬半年最低温度的波动较为平缓,但是自1941年来以来有急剧的升温趋势.夏半年最高温在20世纪末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近425a来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变化存在非对称现象.最高温和最低温在近425a来的变化非常相似,但最低温的变化比最高温的变化超前大约25a左右.如果在未来30a内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变化保持过去近425a来的相关趋势,那么在未来30a内,最高温也将继续剧烈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树木年轮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非对称变化 升温
原文传递
1961-2008年华南地区极端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28
14
作者 伍红雨 杜尧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41-2248,共8页
选取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和季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华南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年极端最高、最低... 选取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和季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华南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在2003年、1978年发生突变,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存在非对称性变化;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0.48℃.10a-1)明显高于极端最高气温(0.20℃.10a-1)的线性增温速率;华南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四季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极端最高气温在春季增温明显,而极端最低气温在夏季、冬季增温明显;华南极端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珠江三角洲、粤东南沿海和海南部分地区增温最明显,而在冬季,极端最高气温在广西西北部地区降温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华南 非对称变化 突变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翁牛特旗气温的非对称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红梅 骆永明 蒋德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1-267,共7页
分析科尔沁沙地内蒙古翁牛特旗1957年以来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结果表明:翁牛特旗近50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加态势;日最低气温的增加量是日最高气温的11倍;1月最低气温的线性增加率为8... 分析科尔沁沙地内蒙古翁牛特旗1957年以来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结果表明:翁牛特旗近50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加态势;日最低气温的增加量是日最高气温的11倍;1月最低气温的线性增加率为8.77℃/100 a,7月最高气温的线性增加率为3.12℃/100 a,其结果导致日较差减少;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冰期非对称气候变化模式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希的 王红芳 +2 位作者 鲍蕾 白伟宁 葛剑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2-628,共7页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是生态学中最具挑战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大量冰期相关文献,发现冰期除周期性的气温变化之外,每个气温变化周期都经历了漫长的降温过程和相对快速的升温过程,由此提出了冰期"慢降—快升"非对...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是生态学中最具挑战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大量冰期相关文献,发现冰期除周期性的气温变化之外,每个气温变化周期都经历了漫长的降温过程和相对快速的升温过程,由此提出了冰期"慢降—快升"非对称气温变化模式.在非对称气候变化模式下,地球上的生物地理分布随之发生"慢退—快进"的收缩和扩张,群落中的物种经历了长时间的隔离和相对快速的重组,呈现"聚少离多"的特征.同时,通过许多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案例,发现物种的遗传变异多发生于缓慢降温阶段,在升温阶段时,这些已经存在的突变常沿不同路线扩张,并再次相遇,是遗传变异重组的过程.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大尺度的天然群落格局平台,涵盖群落"慢退—快进"历史演变过程,结合亲缘地理学方法,从多尺度、多维度真实地还原群落形成和维持过程,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下生物群落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非对称气候变化模式 生物地理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冬春季气候非对称变暖及其对植被返青期和春季NDVI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港栋 包刚 +2 位作者 黄晓君 元志辉 温都日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8-1249,共12页
基于2001—2020年NDVI和EVI两种遥感植被指数及蒙古国60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累积植被指数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并结合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二者与冬春季昼夜气温非对称变化之间的关系... 基于2001—2020年NDVI和EVI两种遥感植被指数及蒙古国60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累积植被指数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并结合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二者与冬春季昼夜气温非对称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来,最高气温在冬春季的变暖速率分别为0.07℃·a^(-1)、0.15℃·a^(-1)(P<0.05,R^(2)=0.33),最低气温在冬春季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01℃·a^(-1)、0.04℃·a^(-1),冬春季气温日较差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08℃·a^(-1)、0.11℃·a^(-1)(P<0.05,R^(2)=0.52),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2)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对冬春季气候变暖的季节性响应是非对称的,冬季最高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大,而春季则是最低气温影响大,且均表现为负相关。(3)蒙古国气候变暖对植被NDVI产生的非对称影响主要表现在春季,即春季最高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对植被NDVI主要表现为负相关,而春季最低气温对植被NDVI主要表现为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植被春季物候及植被后期生长的季节性影响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青期 春季NDVI 非对称变化 气温日较差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区域气温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49
18
作者 陈正洪 王海军 +2 位作者 任国玉 向华 薛铃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1-779,共9页
计算湖北省71个气象站1961~2000年间四季、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倾向率,绘制其等值线分布图,设计并求取武汉站相对郊区代表站、全省的城市代表站、基本和基准站相对乡村代表站的热岛增温速率和贡献率.结果表明:1)40年来气温倾向率多... 计算湖北省71个气象站1961~2000年间四季、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倾向率,绘制其等值线分布图,设计并求取武汉站相对郊区代表站、全省的城市代表站、基本和基准站相对乡村代表站的热岛增温速率和贡献率.结果表明:1)40年来气温倾向率多为正,即呈增温趋势,但时空分布不均,冬季最低气温增速大,夏季最高气温增速小甚至降温,非对称性变化明显,几乎所有情况后20年增温加剧;2)武汉站、全省城市代表站热岛效应影响存在着显著的随时间增大趋势,武汉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的热岛增温速率分别为0.2、0.37、0℃/10 a,贡献率分别为64.5%、67.3%、0%,而全省城市代表站年3项气温的热岛增温速率略小,贡献率则可达75%以上,有些情况可达100%,且时间差异、非对称性特征与武汉较一致;3)近40年来全省基本和基准站热岛增温贡献率可达60%以上,近20年来还有50%左右.因此,目前根据国家基本、基准站资料建立的温度序列严重地保留着城市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气温序列 气候变化 非对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红梅 骆永明 蒋德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近25 a(1981-2005年)乌兰敖都地区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02时平均气温、14时平均气温5个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25 a来乌兰敖都地区的5个气温序列均呈非连续的增加...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近25 a(1981-2005年)乌兰敖都地区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02时平均气温、14时平均气温5个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25 a来乌兰敖都地区的5个气温序列均呈非连续的增加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增加率最高(0.78℃/10 a),是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增加率(0.14℃/10 a)的5.6倍;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各季均为升高趋势;春季增温最明显,秋、夏、冬季的增温程度依次减小;白天气温增加幅度高于夜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青海西宁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20
作者 梅朵 高原 +1 位作者 马艳 韩辉福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利用西宁市1961~2010年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西宁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宁市4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略有回落,其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西宁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线... 利用西宁市1961~2010年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西宁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宁市4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略有回落,其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西宁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象均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各季节的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趋势均稳定,平均最低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线性增温趋势稳定,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在各个季节或年平均上比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大得多,冷季的线性倾向率明显大于暖季;极端最高气温线性趋势呈上升态势,极端最低则为弱的下降趋势;极端最低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发生较早,在1963年附近,极端最高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大体一致发生在199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