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旋转破坏的三维Bishop边坡稳定算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榕明 朱禄娟 谷兆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6-709,共4页
根据Bishop简化法的计算假定和原则,并假定边坡的整体滑动方向,推导出三维边坡稳定分析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对称和非对称的旋转破坏的边坡稳定问题,如边坡破坏面为对称的圆弧、旋转椭圆等旋转面,或者这些旋转面的组合面,或者旋转... 根据Bishop简化法的计算假定和原则,并假定边坡的整体滑动方向,推导出三维边坡稳定分析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对称和非对称的旋转破坏的边坡稳定问题,如边坡破坏面为对称的圆弧、旋转椭圆等旋转面,或者这些旋转面的组合面,或者旋转面与平面的组合面等。探讨了三维Bishop简化法应用于非对称破坏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旋转 边坡稳定 三维 Bishop简化法 极限平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非对称项面形误差绝对检测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鹏 伍凡 侯溪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7,102,共6页
为满足光学元件的高精度检测要求,绝对检测技术取代传统相对检测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光学检测过程中。然而传统绝对检测法检测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且检测过程复杂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要求较高。在某些只需要获得旋转非对称面型误差的检测... 为满足光学元件的高精度检测要求,绝对检测技术取代传统相对检测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光学检测过程中。然而传统绝对检测法检测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且检测过程复杂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要求较高。在某些只需要获得旋转非对称面型误差的检测领域旋转平均法成为一种简单易行的绝对检测手段。旋转平均法适用于平面、球面与非球面旋转非对称面型检测。本文对旋转平均法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对旋转平均法的检测过程进行仿真。利用仿真检测对待测面形的旋转非对称项误差及kNθ旋转对称项进行量化分析,仿真分析出的结果与理论结果较好的吻合。仿真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旋转平移法可有效提高非旋转对称面形检测的精度,实验仿真模型可有效对实际检测过程进行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旋转非对称项绝对检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全程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涂海霞 雷荣 +2 位作者 孙明 王潇 王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患者远、中、近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患者远、中、近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MIOL(SBL-3)植入术患者35例44眼,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及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离焦曲线,小数视力均转换为logMAR视力表示;记录术前及术后明室及暗室下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及kappa角,日夜瞳孔中心位移以及术后眼内像差。并将上述因素与患者术后UDVA、CDVA及离焦曲线中各屈光度对应的视力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时UDVA和CDVA LogMAR视力平均值为0.10(0.00~0.20)、0.00(0.00~0.20),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垂直彗差及垂直三叶草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眼内水平三叶草差与-0.5 D及-1.0 D离焦水平处对应的logMAR视力相关系数分别为-0.377、-0.369(均为P<0.05),眼内垂直三叶草差与-2.5 D离焦水平对应的logMAR视力相关系数为-0.347(P<0.05),眼内总高阶像差与-0.5^-3.5 D离焦范围内对应的logMAR视力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眼内球差与UDVA、-0.5^-2.0 D离焦水平对应的logMAR视力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此外,术后明室kappa角与-0.5 D离焦水平对应的视力呈正相关(r=0.315,P<0.05)。结论SBL-3 MIOL由于其设计特点,植入眼内后会引入特定的高阶像差,包括三叶草差及彗差。其中,三叶草差的增加对全程视力具有正相关,而垂直彗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SBL-3 MIOL植入的术后远视力。Kappa角过大可能影响SBL-3 MIOL术后近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高阶像差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电弧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绍服 彭振 +3 位作者 柳建 程磊 王晓龙 蔡志海 《电焊机》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熔焊焊接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侧壁不熔、咬边、晶粒粗大等问题,导致接头性能较低。为更好地解决焊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旋转电弧焊接技术。相对于普通焊接,旋转电弧中的旋转电弧耦合力在焊接时对熔池的搅拌破碎效应能加速焊缝中的传质传热... 熔焊焊接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侧壁不熔、咬边、晶粒粗大等问题,导致接头性能较低。为更好地解决焊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旋转电弧焊接技术。相对于普通焊接,旋转电弧中的旋转电弧耦合力在焊接时对熔池的搅拌破碎效应能加速焊缝中的传质传热,并细化晶粒减小焊缝残余应力,能解决焊接中常见问题,获得优质焊缝并提高焊接接头的使用寿命。主要综述了基于外加磁场、非对称钨极旋转电弧、缆式焊丝熔化极旋转电弧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旋转电弧焊接技术还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电弧焊接 外加磁场 非对称钨极旋转电弧 缆式焊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精度旋转法的干涉仪检测误差校正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冬松 何昕 +1 位作者 魏仲慧 李一芒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7-1303,共7页
针对利用高精度菲索型干涉仪和旋转平均法对光学元件进行面形绝对检测时对旋转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旋转误差校正模型来修正面形绝对检测中的旋转非对称项误差。首先基于经典N步旋转平均法理论,通过泽尼克多项式给出面形误差的数学表... 针对利用高精度菲索型干涉仪和旋转平均法对光学元件进行面形绝对检测时对旋转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旋转误差校正模型来修正面形绝对检测中的旋转非对称项误差。首先基于经典N步旋转平均法理论,通过泽尼克多项式给出面形误差的数学表达形式;然后根据旋转角度所引起的误差修正泽尼克系数进而修正旋转非对称项误差;最后用数值仿真及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校正模型的正确性。在旋转角度误差为0.1°条件下的仿真结果显示:N步旋转平均法所得面形误差RMS值为真实面形的10.13%,校正后面形误差RMS值为真实面形的6.79%;实验结果显示:N步旋转平均法所得面形误差RMS值为真实面形的10.28%,校正后面形误差RMS值为真实面形的5.77%。这些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校正模型准确可靠,提高了旋转平均法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索干涉仪 旋转平均法 旋转非对称项面形误差 面形绝对检测 泽尼克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次旋转的旋转非对称面形误差绝对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伟红 伍凡 侯溪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5-110,共6页
绝对检测技术是剔除干涉仪系统误差进而提高面形检测精度的有效手段。基于单次旋转的绝对检测技术由被测球面绕光轴旋转前后的检测数据,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Zernike多项式拟合,剔除系统误差,获得被测面的旋转非对称面形误差。详细推导... 绝对检测技术是剔除干涉仪系统误差进而提高面形检测精度的有效手段。基于单次旋转的绝对检测技术由被测球面绕光轴旋转前后的检测数据,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Zernike多项式拟合,剔除系统误差,获得被测面的旋转非对称面形误差。详细推导了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单次旋转角度对算法检测精度的影响,并和多次旋转法作了对比,其残差均方根(RMS)值约为1.5nm。该方法只需一次旋转两次检测,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简化了检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绝对检测 单次旋转 旋转非对称 光学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旋转平均补偿算法的旋转非对称面形绝对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艳微 苏东奇 +1 位作者 隋永新 杨怀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6-221,共6页
旋转法是一种用于获得被测面旋转非对称面形的绝对检测技术。旋转平均补偿算法是在N次等间隔旋转的基础上增加一次不同角度的旋转测量,称为N+1次旋转法。通过附加的一次旋转测量,采用泽尼克多项式拟合求解旋转平均法的丢失面形。推导了... 旋转法是一种用于获得被测面旋转非对称面形的绝对检测技术。旋转平均补偿算法是在N次等间隔旋转的基础上增加一次不同角度的旋转测量,称为N+1次旋转法。通过附加的一次旋转测量,采用泽尼克多项式拟合求解旋转平均法的丢失面形。推导了理论计算公式,仿真分析了存在旋转角度和偏心误差时,补偿算法的有效性以及附加旋转角度对补偿面形计算精度的影响。验证实验的结果与仿真相符,表明在选择合适的附加角度之后,该算法可有效补偿丢失信息。与旋转平均法相比,只需增加一次旋转,就能得到更完整的面形,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实验中补偿率达到61%,检测精度提高了约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误差补偿 旋转平均法 旋转非对称面形 绝对检测
原文传递
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潇 陈碧超 +2 位作者 曹丹敏 李雪婷 王勇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IOL植入的患者36例(40眼)...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IOL植入的患者36例(40眼),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观察裸眼远、中、近视力(LogMAR),矫正远视力(LogMAR),术后等效球镜度(SE),离焦曲线,调制传递函数(MTF),眼内高阶像差,并统计患者术后视功能指数量表评分及脱镜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远、中、近视力及矫正远视力均较术前增加(P<0.05),72%裸眼远视力优于0.1,98%矫正远视力优于0.1;88%术后SE在±1.0D以内;离焦曲线在0.0D及-2.5D具有峰值,+1.0^-4.0D屈光范围内视力均优于0.25。术后3mm瞳孔直径下MTF数值均较术前提高(P<0.05),眼内总像差、垂直彗差及垂直三叶草较术前增加(P<0.05)。患者术后3个月视功能指数量表得分为1.0(0.0,2.0)。92%的患者看远、看近均可完全脱镜。结论: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远、近视力,亦能保持较大范围的中距离视力,患者术后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及较高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非对称折射型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高阶像差
原文传递
点衍射干涉仪系统误差标定算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庄德 高芬 李兵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8-56,共9页
为评估面形检测点衍射干涉仪的检测精度,提出用被检镜倾斜旋转法标定点衍射干涉仪的系统误差,研究可同时分离出被检球面镜旋转对称及旋转非对称面形误差的标定算法。将被检球面镜绕初始光轴及相对成小角度的倾斜光轴作两次平分角度旋转... 为评估面形检测点衍射干涉仪的检测精度,提出用被检镜倾斜旋转法标定点衍射干涉仪的系统误差,研究可同时分离出被检球面镜旋转对称及旋转非对称面形误差的标定算法。将被检球面镜绕初始光轴及相对成小角度的倾斜光轴作两次平分角度旋转检测,利用单次平分旋转检测数据估计出被检镜面形的旋转非对称部分,利用两次旋转检测重叠区域各点系统误差不变性构建旋转对称部分的差值方程,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用泽尼克多项式表述的旋转对称部分的系数,估计出的被检镜面形的旋转对称部分,两者相加估计得被检镜的真实面形。从干涉仪测试数据中减去被检镜的真实面形数据计算得系统误差。分析标定原理,推导标定算法公式,并仿真验证算法正确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经算法估计的被检镜面形和系统误差与仿真输入值吻合,方均根误差的差值均小于0.03 nm,残差的方均根值均小于0.3 nm,满足亚纳米级标定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衍射 面形误差 衍射波面 旋转对称 旋转非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an asymmetric rotating disk contactor using effective diffusivity 被引量:2
10
作者 Meisam Torab-Mostaedi Mehdi Asadollahzadeh Jaber Safdar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a 113 mm diameter asymmetric rotating disk contactor of the pilot plant scale for two different liquid–liquid systems.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inclu...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a 113 mm diameter asymmetric rotating disk contactor of the pilot plant scale for two different liquid–liquid systems.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rotor speed and continuous and dispersed phase velocities on the volumetric overal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agitation rate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but only slightly dependent on phase flow rates. In this study, effective diffusivity is used instead of molecular diffusivity in the Grober equation for estimation of dispersed phase overal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The enhancement factor is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re from an empirical expression is derived for prediction of the enhancement factor as a function of Reynolds number. The predict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rrelation can efficiently predict the overal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asymmetric rotating disk cont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rotating disk contactor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Enhancement factor Interfacial area Dispersed phase hold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