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灵莉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1年第4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非正式学生组织 管理沟通 非正式组织 学校系统 系统构成 结构优化 学校领导 管理不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明森 张美云 蔡立强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24-225,共2页
首先阐述了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类型和特征,接着分析了非正式学生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以及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特色,应重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其的积极引导。
关键词 非正式学生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潜在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角度审视学生管理工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 赵少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第30期262-263,共2页
针对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进行研究,对非正式学生组织和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找到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工作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通过对非正式学生组织有效沟通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排除沟通障碍的方... 针对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进行研究,对非正式学生组织和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找到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工作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通过对非正式学生组织有效沟通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排除沟通障碍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 管理沟通 学生管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鹏举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4期8-9,共2页
独立学院存在着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它们在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各有特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分别是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对学生会与学生社团进行... 独立学院存在着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它们在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各有特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分别是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对学生会与学生社团进行对比和分析之后,可以加深对这两种学生组织的认识,对于正确引导两者的发展,协调两者的关系,发挥两者在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合力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正式学生组织 非正式学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院系中非正式学生组织及其管理
5
作者 王勇 黄显涛 苏涛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18-119,124,共3页
体育院系学生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非正式学生组织,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这些组织的成因、类型、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体育院系 非正式学生组织 管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工作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海泉 周志强 管雷 《青年探索》 2007年第3期72-77,共6页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非正式组织成员流动性强,以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非正式组织。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目标设置为进行自我教育、丰富...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非正式组织成员流动性强,以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非正式组织。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目标设置为进行自我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检验正式组织工作。管理积极型组织,采用强化自我教育、构建学习型非正式组织、适时转化为正式组织的方法;对于中间型组织,引入管理学中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加强激励、处理好激励与保健因素的关系;针对消极型学生非正式组织,实施刚柔相济的管理措施,一方面加强多种渠道的沟通,另一方面,以学校的硬性制度引导和规范其行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学生组织 目标管理 学生工作 自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管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蔚琼 徐燕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梅奥通过其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组织管理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严格规则和等级制度的正式组织,还存在着另一类组织形式,即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亦称为非正式群体或...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梅奥通过其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组织管理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严格规则和等级制度的正式组织,还存在着另一类组织形式,即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亦称为非正式群体或非正式团体。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生活习惯方式,相互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非正式组织 高校 管理艺术 辅导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苏海泉 周志强 管雷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31,共3页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类别复杂、成员流动性强,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通过创建利于目标实施的良好环境、从校园和谐的视野确立管理目标、引导积...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类别复杂、成员流动性强,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通过创建利于目标实施的良好环境、从校园和谐的视野确立管理目标、引导积极型组织发挥育人与自育作用、采用激励—保健因素促进中间型组织发展和刚柔相济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组织五个策略来实现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非正式组织 目标管理策略 激励保健 自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赖运荣 邱家明 余仙平 《老区建设》 2014年第22期62-64,共3页
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形成原因的探讨,分析江西中医药大学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点与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 学生非正式组织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堃 宋立峰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11年第2期30-31,共2页
在高校中,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学生群结合方式,是学校建设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高校管理人员,必须承认并接受它,并分析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和特征类型,有针对性地加以管理引导。
关键词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 类型特征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月春 《文教资料》 2007年第9期20-22,共3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发挥“两课”教育渠道的同时,应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双重影...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发挥“两课”教育渠道的同时,应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双重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类型以及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双重影响入手展开分析,提出了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 学生非正式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职高专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12
作者 郑添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24-26,46,共4页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就必须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从学生具体需求出发,重引导而不轻约束,重教育而不松管理,在学生管理制度上重视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加强对校园信息渠道的监管,在校园生活中关怀非正式组织,用集...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就必须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从学生具体需求出发,重引导而不轻约束,重教育而不松管理,在学生管理制度上重视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加强对校园信息渠道的监管,在校园生活中关怀非正式组织,用集体的温暖和关爱克服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功能,从而正确把握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维护好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生非正式组织 “紧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非正式组织在高校的影响和对策研究——以云南省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为例
13
作者 孙康 云建辉 殷惠 《现代商贸工业》 2013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08年全国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20万大关。留学生非正式组织在高校普遍存在,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以云南省6所主要高校留学生为个案,分析了留学生中非正式组织形成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08年全国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20万大关。留学生非正式组织在高校普遍存在,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以云南省6所主要高校留学生为个案,分析了留学生中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存在的形式、以及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留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非正式组织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视域下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与发展
14
作者 黄华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共2页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高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加强管理需要突破传统,从治理视角出发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再分析,这有助于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形成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其积极因素,并因势利导转...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高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加强管理需要突破传统,从治理视角出发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再分析,这有助于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形成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其积极因素,并因势利导转化其消极因素,发挥非正式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学生非正式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读怀特《街角社会》
15
作者 刘康平 《黑河学刊》 2014年第7期142-144,共3页
高校中的非正式组织是大学校园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通过运用怀特的《街角社会》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进行分析,以求对大学的和谐校... 高校中的非正式组织是大学校园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通过运用怀特的《街角社会》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进行分析,以求对大学的和谐校园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非正式组织 内部结构 活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职高专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16
作者 郑添华 《教师》 2009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必须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从学生具体需求出发,重引导而不轻约束,重教育而不松管理,在学生管理制度上重视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加强对校园信息渠道的监管,在校园生活中关怀非正式组织...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必须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从学生具体需求出发,重引导而不轻约束,重教育而不松管理,在学生管理制度上重视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加强对校园信息渠道的监管,在校园生活中关怀非正式组织。用集体的温暖和关爱克服非正式组织的负面效应,这样才能正确把握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维护好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生非正式组织 “紧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发展的困境及整合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栋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4年第8期43-45,共3页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大学生与其他学生、学校、社会联系的桥梁,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特有组成因素。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模式、特点、功能、问题等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当代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困境,从提高学生非正...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大学生与其他学生、学校、社会联系的桥梁,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特有组成因素。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模式、特点、功能、问题等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当代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困境,从提高学生非正式组织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校园综合环境,完善高校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制度和管理三个角度提出当代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发展的整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 高校 整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敬连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期160-162,共3页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活动是大学群体活动的一部分,其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活动是大学群体活动的一部分,其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与特点,并从高校管理者层面研究如何有效地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引导与管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健康、优质的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学生非正式组织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与途径探索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洁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有其独特的功能。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心理满足和协调、信息承载和传递、主客体互动的中介、激励和转化、行为规范和约束五个方面积极功能,并指出了大学生...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有其独特的功能。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心理满足和协调、信息承载和传递、主客体互动的中介、激励和转化、行为规范和约束五个方面积极功能,并指出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功能。同时,对发挥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非正式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发展演化的机理分析
20
作者 陈龙山 刘建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64-66,共3页
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健康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借鉴社会资本、社会学习、疏离感概念,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发展演化的机理,希望能为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发展的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生非正式组织 社会资本 社会学习 疏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