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物质设计的情感化产品设计研究
1
作者 王亦敏 姚晨霏 《艺术家》 2024年第10期28-30,共3页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兴的非物质设计模式逐渐在设计领域占据核心地位。这种设计模式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哲学,其中,产品的无形属性,如用户体验、情感联系、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成为设计的关键考量因素。同时,它更加注重产品与用...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兴的非物质设计模式逐渐在设计领域占据核心地位。这种设计模式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哲学,其中,产品的无形属性,如用户体验、情感联系、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成为设计的关键考量因素。同时,它更加注重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文化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用户体验 设计哲学 情感互动 情感联系 情感化产品 信息时代 考量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设计语境下非遗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紫葉 王健 《湖南包装》 2024年第2期48-50,59,共4页
非物质设计作为一种以信息设计与服务为基础的新设计理念,颠覆了传统的物质设计,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我国非遗传承和保护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文章深入探讨了非物质设计的设计理念,并归纳了其设计的本质特征。通过分析非物质设... 非物质设计作为一种以信息设计与服务为基础的新设计理念,颠覆了传统的物质设计,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我国非遗传承和保护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文章深入探讨了非物质设计的设计理念,并归纳了其设计的本质特征。通过分析非物质设计与非遗、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发挥非物质设计优势的基础上,为非遗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以期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的非物质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君顺 马镭 杨刚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5,共3页
论述了数字化产品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非物质设计”因此而兴起。由于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紧缺以及对于产品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使非物质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产品设计的范围也随之拓展。
关键词 物质 非物质设计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设计论 被引量:7
4
作者 邹晓松 于清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08-109,共2页
本文从三个层面论述了非物质设计理论介绍了非物质设计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趋势;论证了非物质设计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了非物质设计的优越性及其存在弊端。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物质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事理学与非物质设计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舒湘鄂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4-146,共3页
当“物”的设计上升到规律性的研究时,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判断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成为了“事”的设计,就是设计的方法论的研究。事理学认为设计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事”中可以看到“物”存在合理的关系脉络。... 当“物”的设计上升到规律性的研究时,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判断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成为了“事”的设计,就是设计的方法论的研究。事理学认为设计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事”中可以看到“物”存在合理的关系脉络。“非物质设计”认为“物质”与“非物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将经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通过设计事理学与非物质设计的比较分析,提高我们对设计方法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理学 非物质设计 设计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图形的非物质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怡 郑炯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62-66,共5页
非物质设计及其设计方法是后工业社会所独有的设计现象,依托数字化技术的设计及其设计产品、设计方法显然归属于一种随着时代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兴门类。非线性图形由科学可视化技术催生,属于典型的非物质设计范畴。文章研究目的与意... 非物质设计及其设计方法是后工业社会所独有的设计现象,依托数字化技术的设计及其设计产品、设计方法显然归属于一种随着时代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兴门类。非线性图形由科学可视化技术催生,属于典型的非物质设计范畴。文章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丰富非物质设计理论,结合非线性图形探讨其非物质设计方法,努力拓宽设计领域,形成新的设计理念。同时,为非线性图形在图形及纺织设计的应用中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方法 线性图形 艺术 设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设计的可持续设计观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爱红 夏晓 《美术大观》 2010年第4期105-105,共1页
20世纪80年代,西方设计学界提出了非物质设计概念。“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又是超越于物质层面的。“非物质设计”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它作为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不断探索新的造型和设... 20世纪80年代,西方设计学界提出了非物质设计概念。“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又是超越于物质层面的。“非物质设计”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它作为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不断探索新的造型和设计理念,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和科技对环境与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满足现代社会缤纷多彩的多元化需求。其基于服务的设计理念与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无不体现着可持续设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设计 20世纪80年代 人的生存方式 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 设计概念 物质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产品的非物质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绍兰 黄星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7-179,共3页
数码产品的功能实现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和网络技术,变成可以不以物质为载体,设计不再仅是对有形物的设计,还包含非物质设计。这种转变拓展了设计的造型语言和表现形式,设计的重心越来越偏向提供可选择的服务、用户界面的交互设计和情感化... 数码产品的功能实现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和网络技术,变成可以不以物质为载体,设计不再仅是对有形物的设计,还包含非物质设计。这种转变拓展了设计的造型语言和表现形式,设计的重心越来越偏向提供可选择的服务、用户界面的交互设计和情感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产品 非物质设计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物质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汪海波 《中国包装》 2009年第2期31-32,共2页
从非物质、非物质社会等概念出发,阐述了非物质设计的由来、思想及内容。并提出了非物质设计遵循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统一,感性和理性统一,真、善、美统一的三大统一原则,从而达到了非物质设计的本质和内涵。
关键词 物质 非物质设计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值得商榷的“非物质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房国栋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造物"和"形象"是设计学存在的前提,也是设计的本质所在。"非物质设计"否定、取消了设计中的"造物"和"形象",使设计成为非形象的抽象设计。这一术语在概念的提出、内涵构成和学理论... "造物"和"形象"是设计学存在的前提,也是设计的本质所在。"非物质设计"否定、取消了设计中的"造物"和"形象",使设计成为非形象的抽象设计。这一术语在概念的提出、内涵构成和学理论证上存在许多矛盾性和模糊性,这一切导致了学界目前对这一概念的误读。如果说"非物质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潮流而成立,那么它只是一种设计理念,其意义在于提醒设计者在物质资料日益匮乏的今天,设计应该着重解决物质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之矛盾,通过设计拓展、挖掘"物"的"非物"功能,引导消费升级,满足人们多重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设计概念 虚拟设计 数字化设计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趋势——非物质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月琴 孙虎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8年第12期146-146,共1页
非物质设计是对物质设计的一种超越,以非物质形式(即数字化)为表现,注重关系而非造型,是一种与新技术相匹配的设计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非物质设计是设计的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 物质设计 非物质设计 后工业时代 原子时代 比特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走向未来的“非物质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全社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信息化社会文化的变革是一个由以创造和生产物质产品为中心的社会向一个以服务或非物质产品为中心的社会转变的过程。未来"新的设计"将是一种服务于物质社会的非物质设计,这也是一种使生活方式人文化的设计。"非物质设计... 信息化社会文化的变革是一个由以创造和生产物质产品为中心的社会向一个以服务或非物质产品为中心的社会转变的过程。未来"新的设计"将是一种服务于物质社会的非物质设计,这也是一种使生活方式人文化的设计。"非物质设计"作为一种先进的未来设计,不仅对引导产生合理的生活及生产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为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以及形成中国特色设计文化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社会文化 物质产品 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 生产方式 设计文化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设计的人性化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4期90-91,共2页
信息数字化时代已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到来,它正把人们从物质社会引入非物质社会。与传统物质设计相比,非物质设计改变了设计的形式,扩大了它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注重人性化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对人类情感的关注、资源共... 信息数字化时代已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到来,它正把人们从物质社会引入非物质社会。与传统物质设计相比,非物质设计改变了设计的形式,扩大了它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注重人性化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对人类情感的关注、资源共享服务满足更广泛人群、个人化、体现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人性化 物质社会 个人化 可持续发展观 产品设计 生态设计 信息时代 网络技术 信息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设计在后工业社会的作用和走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小乐 《科技风》 2009年第2X期320-320,共1页
非物质设计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结合的产物,是二十一世纪设计发展的总趋势,它源于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在非物质的范畴里,设计是一种策划,是一种方法,方法论。非物质设计正努力走向艺术与科学的边缘地带。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后工业社会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工业时代非物质设计的形成机制及其必然性
15
作者 皮永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9-220,232,共3页
从对工业时代的设计基础的破裂开始,讨论了后工业时代下非物质设计形成的机制,认为由于工业时代设计基础中机器生产、标准化、批量化自身的必然矛盾,导致了工业时代设计的必然向后工业时代设计的变革。其变革的机制就是设计中"人—... 从对工业时代的设计基础的破裂开始,讨论了后工业时代下非物质设计形成的机制,认为由于工业时代设计基础中机器生产、标准化、批量化自身的必然矛盾,导致了工业时代设计的必然向后工业时代设计的变革。其变革的机制就是设计中"人—物"关系内涵的重组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时代 非物质设计 形成机制 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背景下徽州文化品牌非物质设计创新策略研究
16
作者 周心懿 余丙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1-92,95,共3页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徽州文化品牌原有的发展理念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在品牌的设计理念和展现形态上进行创新,以全面提升文化品牌的影响和价值,促进新常态背景下徽州文化品牌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徽州文化品牌 非物质设计 创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化时代产品的非物质设计
17
作者 冀婷 薛建华 +1 位作者 徐彩 徐剑波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8年第3期31-33,共3页
非物质设计是社会后工业化、信息化的结果,并将带来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本文从非物质设计的概念和发展背景入手,探讨了非物质设计的形成和在数字化时代所具有的特征,并分析了非物质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几种表达方式。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数字化 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非物质设计对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念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3-36,共4页
物质设计和非物质设计是现代社会里的两种设计观。人类的物质和非物质生产是相辅相成,一起发展的,非物质设计给人文的启示是思想上的革故鼎新,它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今天乃至未来都会产生直接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物质设计非物质设计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工业时代家具非物质设计观——“服务”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安娜 段海燕 穆亚平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2,共5页
后工业时代,新的特征因素正影响着设计界,非物质设计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非物质设计理念和目标的分析,研究非物质设计在家具领域中的应用。提出建立可持续"服务"系统的非物质家具设计观,寻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并通过功能服... 后工业时代,新的特征因素正影响着设计界,非物质设计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非物质设计理念和目标的分析,研究非物质设计在家具领域中的应用。提出建立可持续"服务"系统的非物质家具设计观,寻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并通过功能服务和精神服务设计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设计 家具设计 服务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