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自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及孟 王鸿燕 +1 位作者 林冬晶 李品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抗凝、控制心室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2组疗程均30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房颤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心电图参数改变情况(P波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期间差值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和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心电图参数和左心功能指标等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房颤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风 心火 风火相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性阵发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2DS2-VASc评分法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作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宋笑凯 王文静 +3 位作者 李淮玉 任明山 卢节平 吴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法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标准对208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进行评分,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CHADS2和CHA2DS2-VASc评...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法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标准对208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进行评分,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法预测房颤患者1年内脑梗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6和0.74。CHA2DS2-VASc评分低危组10例患者均未继发脑梗死,中危组28例患者中1例(3.6%)继发脑梗死,高危组170例患者中23例(13.5%)继发脑梗死;3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呈正相关(r=0.373,P=0.001)。CHA2DS2-VASc评分标准中,不同性别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分法可较准确评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HA2DS2-VASc评分 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房颤抗凝治疗——华法林PK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被引量:5
3
作者 田国祥 张薇 +1 位作者 武云涛 魏万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电生理表现为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而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房颤也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电生理表现为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而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房颤也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由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引起而非瓣膜病引起的房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75岁以上房颤患者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一半[1]。近年来,由瓣膜病引起的房颤发病率逐渐降低,而非瓣膜病性房颤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加。在临床上,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因卒中事件而导致的死亡及残疾,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卒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抗栓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目前临床上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及两类口服抗凝药物优势及缺陷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房颤 口服抗凝药物 抗凝治疗 华法林 持续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心房电活动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华法林最佳初始剂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澍 孙彤 +2 位作者 程仁立 谢厚田 徐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98-700,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情况,探讨基层医院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调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NVAF患者256例,分析华法林使用情况;将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随机分为3.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情况,探讨基层医院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调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NVAF患者256例,分析华法林使用情况;将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随机分为3.125 mg初始剂量组和5 mg初始剂量组,2组患者均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2.0~3.0,随访2个月。结果:256例患者中应用华法林者47例;高危患者164例,其中有29例应用华法林,高危患者中使用华法林的比率阵发性房颤(6.8%)低于持续性与持久性房颤(21.7%)(P<0.05);3.125 mg组达稳定INR的时间与5mg组相似,3.125 mg组的INR增高发生率低于5 mg组(P<0.05),2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事件。结论:目前我国部分基层医院NVAF患者多数未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以3.125 mg为初始剂量应用华法林能使INR安全、迅速、有效的达标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性 华法林 初始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靳晨亭 周晓舟 +2 位作者 朱桂平 周万兴 陆蕙 《疑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 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NVAF患者15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50例,予通心络胶囊0.76g,3次/d,阿司匹林100mg/d;华法林组50... 目的 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NVAF患者15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50例,予通心络胶囊0.76g,3次/d,阿司匹林100mg/d;华法林组50例,予华法林1.25—5.0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50例,予阿司匹林100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2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 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6.0%)与华法林组(3.0%)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15.0%)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华法林组有1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2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5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和华法林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月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可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兀棘而睛陆枪塞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华法林 阿司匹林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性 脑栓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对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武云涛 高迎春 +6 位作者 刘立新 陈艳梅 查政 吕明芳 曹丹阳 毕磊 曹晶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 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 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抗凝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云青 吴冬科 郑泽琪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4-55,58,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50例(老年房颤组),非房颤患者75例[包括健康体检者35例(健康对照组)和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卒中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4... 目的研究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50例(老年房颤组),非房颤患者75例[包括健康体检者35例(健康对照组)和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卒中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40例(窦性心律组)],同时选择40例年龄<60岁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非老年房颤组)。测定4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老年房颤组高于非老年房颤组,窦性心律组高于健康对照组,老年房颤组与非老年房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4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凝血-纤溶活性有明显变化,存在血栓前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房颤 高凝状态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蔓 谢瑞满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卒中者 5 0例 ,以同期不合并卒中的 5 0例为对照组 ,分析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心超危险因素 ,并用非条...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卒中者 5 0例 ,以同期不合并卒中的 5 0例为对照组 ,分析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心超危险因素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缺血性卒中组 ,大于 65岁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房颤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性卒中组中吸烟、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减退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史与左心室功能减退有关。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房颤 缺血卒中 危险因素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安伟 刘瑶 +3 位作者 张亚西 张相 李俊峰 严仕华 《系统医学》 2016年第7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5例≥80岁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与阿司匹林药物治... 目的探究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5例≥80岁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与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阿司匹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28.13%)明显高于华法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6.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的出血发生率(12.50%)与华法林组的出血发生率(1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中通过华法林抗凝治疗方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且治疗中出血发生率相对较低,疗效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 华法林抗凝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剑萍 曾熙玲 林秀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2期2851-2852,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华法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用药依从性、出...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华法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用药依从性、出血倾向、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等变化。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INR监测在服药后第1、2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3、4、8、1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出血事件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的服药依从性、INR监测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但在出血的观察与处理上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普 梁雪 张佩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以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50mg,1次/d;治疗组于肠溶阿司匹林100mg,在1次/d基础上加用氯吡...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以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50mg,1次/d;治疗组于肠溶阿司匹林100mg,在1次/d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负荷量300mg,以后50mg,1次/d,2组随访时间均为1.5年,观察2组1.5年内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用药后1.5年内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0%,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能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虚证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隽 洪华山 黄飞翔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虚证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口服华法林的中医辨证分型属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4个组,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0、1.50~1.99、2.00~2.49、2.50~2.99组,每组20人...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虚证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口服华法林的中医辨证分型属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4个组,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0、1.50~1.99、2.00~2.49、2.50~2.99组,每组20人,统计4组栓塞及出血事件。结果 INR〈1.50组栓塞事件较其他3组明显增多(P〈0.05),2.50~2.99组出血事件较其他3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口服华法林的虚证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将INR控制在1.50~2.49之间,能降低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出血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抗栓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大一 许俊堂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0年第1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房颤 抗栓疗法 抗凝药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文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602-1603,共2页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56例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两...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56例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事件、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抗栓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俊堂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9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房颤 抗栓疗法 风湿心脏病 独立危险因素 心功能损害 流行病学 心排血量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研究(附60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隽 洪华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地区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曾敏 吴智勇 +3 位作者 郑茵 陈娟 冯光球 符秀虹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5-908,共4页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调查抗栓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随访收集近年在我院住院的NVAF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9例NVAF患者基础疾病以冠心病为主207例(62.9%),缺血性...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调查抗栓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随访收集近年在我院住院的NVAF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9例NVAF患者基础疾病以冠心病为主207例(62.9%),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年龄(P=0.0001)、房颤类型(P=0.006)、高血压(P=0.04)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抗栓治疗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P<0.01)。结论年龄、房颤类型及高血压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林在本地区的应用率极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也能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心律协会新口服抗凝剂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病人中的应用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炎 陈亚蓓 陶荣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207-210,共4页
最近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表了《新口服抗凝剂(NOAC)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病人中的应用实践指南》[1]。全文共27页,15个章节,由9位国际顶级专家执笔,附参考文献101篇。主要内容包括:NOAC病人实践指南的启动和后续计划,如何衡量NOA... 最近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表了《新口服抗凝剂(NOAC)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病人中的应用实践指南》[1]。全文共27页,15个章节,由9位国际顶级专家执笔,附参考文献101篇。主要内容包括:NOAC病人实践指南的启动和后续计划,如何衡量NOAC的抗凝效果?NOAC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药代动力学,抗凝治疗方案之间的切换,确保遵守NOAC的摄入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口服抗凝剂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凤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306-308,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病症,患者发病后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作为房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非瓣膜病性房颤是指不是由心脏瓣膜病所引起的一类房颤,这类房颤患者占脑梗死房颤...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病症,患者发病后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作为房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非瓣膜病性房颤是指不是由心脏瓣膜病所引起的一类房颤,这类房颤患者占脑梗死房颤患者的比例占20%左右[1]。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华法林在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过程中,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后的临床实际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心脏瓣膜病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性房颤 房颤患者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疗效及安全分析 心房颤动(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季雪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3期128-129,共2页
目的:研究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 目的:研究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抗凝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 抗凝治疗 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