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8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自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及孟 王鸿燕 +1 位作者 林冬晶 李品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抗凝、控制心室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2组疗程均30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房颤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心电图参数改变情况(P波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期间差值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和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心电图参数和左心功能指标等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房颤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风 心火 风火相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Periostin,UAR水平表达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董丹丹 姜玉连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尿酸/清蛋白比率(UAR)水平与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接受RFCA治疗的108例老年NAV... 目的 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尿酸/清蛋白比率(UAR)水平与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接受RFCA治疗的108例老年NAVF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体检的10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根据随访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42)和未复发组(n=66)。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白细胞计数(WB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Periostin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清蛋白(ALB)和尿酸(UA)含量,其比值即为UA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AF患者RFCA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UAR水平对老年NAVF患者RFCA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术前Periostin(53.53±6.27 ng/L),UAR(4.09±0.78)水平显著高于术后(50.53±7.23 ng/L,3.41±0.91)和对照组(31.29±4.21 ng/L,1.24±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8,30.603;5.896,35.883,均P<0.05)。复发组LVEF(51.16%±6.49%)低于未复发组(55.39%±6.71%),UAR(4.01±0.92)、Periostin(55.77±6.56 ng/L)和高血脂史占比(66.67%)水平高于未复发组(3.02±0.63,47.19±5.44ng/L,34.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3.234,6.458,7.180,10.426,均P<0.05)。血清Periostin[OR(95%CI):1.856(1.148~3.000)],UAR[OR(95%CI):2.127(1.145~3.951)]为患者RFCA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Periostin,UAR水平预测老年NAVF患者RFCA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AUC(95%CI)]分别为0.856(0.776~0.916),0.817(0.731~0.884),截断值分别为53.00ng/L,3.99,约登指数分别为0.569,0.509,敏感度分别为88.10%,85.71%,特异度分别为71.21%,65.15%;二者联合预测的AUC(95%CI),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4(0.857~0.966),0.736,85.71%和87.88%,二者联合预测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2.296,2.880;P=0.022,0.004)。结论 老年NAVF患者血清Periostin,UAR水平上调,与RFCA后复发存在一定的关联,二者联合预测老年NAVF患者RFCA后复发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骨膜蛋白 尿酸/清蛋白比率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栓塞机械取栓术后复发的预防——3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海兵 夏卫东 +4 位作者 王奉淼 李文帅 李庆民 张信芳 张全忠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管再通,术后短期内也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本文以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性卒中患者为例,介绍其机械取栓后卒中复发并再次取栓的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导致心源性栓塞的特点,总结此类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卒中复发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缺血卒中 机械取栓 复发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
4
作者 柳雪晨 杨雷 +2 位作者 廖梦倩 潘俊翔 王廉一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在临床评估中,尽管超声心动图技术可用于评估心脏的相关改变,但对于心房颤动患者而言,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心房颤动患...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在临床评估中,尽管超声心动图技术可用于评估心脏的相关改变,但对于心房颤动患者而言,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功能评估与预防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综述旨在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Atrial fibrillation is a common cardiac arrhythmia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clinical settings,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s in bot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heart. Echocardiography is a wildly utilized modality for evaluating these cardiac modifications. However, its utilit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s subject to limitations.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beneficial technique for assessing left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potentially influencing 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This review delv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o evaluate left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李荣 邢桃红 《全科护理》 2025年第2期255-259,共5页
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抗凝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新型抗凝药 抗凝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6
作者 武丽娜 秦俊昌 +5 位作者 师文强 张姗 高路 刘源 安金斗 段会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OCM合并PAF患者29例(HOCM合并PAF组),另选取29例HOCM不合并PAF患者(HOCM组)及29名...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OCM合并PAF患者29例(HOCM合并PAF组),另选取29例HOCM不合并PAF患者(HOCM组)及2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所有HOCM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50%)。采集常规超声指标,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获取左室心肌力学指标,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比较3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OCM组、HOCM合并PAF组最大左室壁厚度、左房前后径、E/e′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与HOCM组比较,HOCM合并PAF组左房前后径增大(P<0.05)。3组间LVEF、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CM组、HOCM合并PAF组GLS、GRS、GAS均降低,且HOCM合并PAF组上述3指标均低于HOCM组(P<0.05);HOCM合并PAF组GCS低于HOCM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所测得的左室心肌力学指标GLS、GRS、GAS较LVEF更为敏感,可早期评价HOCM合并PA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损伤,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 阵发心房颤动 左室收缩功能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联合左心房内径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7
作者 董志强 刘洁云 秦雷 《西部医学》 2025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联合左心房内径(LAD)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中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附属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6例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12例...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联合左心房内径(LAD)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中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附属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6例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12例符合标准的行经食道超声或肺静脉CT血管造影(CTV)的NVAF患者。最终入组患者依据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肺静脉CTV检查结果提示左心房是否存在血栓分为非血栓组(n=178)与血栓组(n=34)。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分析房颤患者中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LDL联合LAD与NVAF患者中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LAD和LDL对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结果。结果血栓组中LDL水平、LAD、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比例、心力衰竭患者比例、CHA 2DS 2-VASc评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NT-proBNP高于非血栓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血栓组。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升高、LAD扩大、心力衰竭患者比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高CHA 2DS 2-VASc积分、低LVEF、D-二聚体是NVAF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扩大、LDL升高、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是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LAD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679~0.830,P<0.001);LAD联合LDL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55~0.886,P<0.001)。两ROC曲线下面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4,P=0.019)。结论LDL、LAD与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形成相关,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心房内径 瓣膜心房颤动 心房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研究
8
作者 王研 田薇薇 +1 位作者 朱海斌 余自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 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23版Beers标准,结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制订NOACs在NVAF患者中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评价标准,分析2023年1—1... 目的 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23版Beers标准,结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制订NOACs在NVAF患者中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评价标准,分析2023年1—12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且年龄≥80岁的患者使用NOACs时的PIM情况。结果共纳入病例78例,共发生NOACs相关的PIM 47例次,其中肾功能相关PIM 1例次,药物相互作用相关PIM 46例次。72例患者不符合2023版Beers标准评价原则。结论 更新后的Beers标准尚未在临床中普及。高龄NVAF患者使用NOACs发生较多的PIM是药物相互作用。应加强对高龄NVAF患者的用药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高龄患者 瓣膜心房颤动 潜在不适当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成像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芦中庆 吴建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1期49-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CT血管造影成像(CTA)对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4年3月黄山昌仁医院收治的52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A检查,且行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_(2)DS... 目的:探讨应用CT血管造影成像(CTA)对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4年3月黄山昌仁医院收治的52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A检查,且行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_(2)DS_(2)-VASc)评价。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左心耳有无血栓分为阳性组(15例)、阴性组(3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CTA检查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方式预测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左心耳血栓阳性组年龄、CHA_(2)DS_(2)-VASc评分、纤维蛋白原(FIB)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标均高于阴性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比例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左心耳开口长径、左心耳开口短径、左心耳开口面积、左心耳深度值均高于阴性组,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房颤左心耳血栓,采用不同方式检查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CTA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69,预测的价值更高。结论:应用CTA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疾病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CT血管造影成像 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 左心耳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翟文超 范红玲 +1 位作者 张会超 张曼宇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和观察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和观察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发作次数、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alpha 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及血浆N末端B兴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低于对照组;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水平均短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心房颤动 黄连温胆汤 酸枣仁汤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 安全 醛固酮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伯礼教授基于“湿浊痰饮类病”学说辨治阵发性心房颤动临证经验
11
作者 苑航 黄明 +3 位作者 秦广宁 刘耀远 江丰 熊可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7-100,共4页
心房颤动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多以心慌、胸闷、乏力等症为主,目前西医治疗方案仍存在术后复发率高、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等问题。张伯礼教授基于“湿浊痰饮类病”学说,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临床上阵发性房颤患者以阳气亏虚为本,痰瘀... 心房颤动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多以心慌、胸闷、乏力等症为主,目前西医治疗方案仍存在术后复发率高、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等问题。张伯礼教授基于“湿浊痰饮类病”学说,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临床上阵发性房颤患者以阳气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强调辨其标本虚实、分清祛邪与扶正之主次,祛邪当早,痰瘀兼治,扶正防复,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心房颤动 湿浊 痰饮 临床经验 张伯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指数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伍焕平 丁倩 +7 位作者 王景浩 邢晓芬 母生梅 李峰 韩宇臣 曾汇庆 梁叶青 郭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P波指数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阵发性AF患者103例,其中合并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共31例(病例组),...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P波指数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阵发性AF患者103例,其中合并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共31例(病例组),无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波指数等。应用回归分析阵发性AF患者P波指数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CHA2DS2-VASc评分结合形成新的评分系统,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年龄较大,左心房内径较大,CHA2DS2-VASc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左心房内径、CHA2DS2-VASc评分、P波时限异常、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P波离散度、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均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为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3,95%CI 1.033~1.178,P=0.003;OR=14.037,95%CI 1.600~123.150,P=0.017),V1导联P波终末电势预测阵发性AF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855(95%CI 0.757~0.953,P<0.001)。V1导联P波终末电势以28.26 mm·ms为最佳截断值预测阵发性AF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87.5%;将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联合CHA2DS2-VASc评分形成CHA2DS2-VASc-P2-V评分,ROC曲线分析显示,CHA2DS2-VASc-P2-V评分的AUC高于CHA2DS2-VASc评分(0.826比0.654,P<0.001)。结论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为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波时限≤89 ms或P波时限>120 ms均增加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两者与CHA2DS2-VASc评分形成的新评分对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可能优于CHA2DS2-VASc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阵发 心电描记术 心房重构 血栓形成 左心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发冠状动脉栓塞使用决奈达隆治疗1例
13
作者 谢发江 冉茂霞 +2 位作者 欧阳辉 冯达应 苟华良 《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 202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决奈达隆作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中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之一,在临床有着广泛应用,但对房颤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较少。本文报道1例阵发性房颤并发冠状动脉栓塞的患者,应用决奈达隆维持窦性心律治疗3、6个月后,观察并讨论决奈达隆的... 决奈达隆作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中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之一,在临床有着广泛应用,但对房颤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较少。本文报道1例阵发性房颤并发冠状动脉栓塞的患者,应用决奈达隆维持窦性心律治疗3、6个月后,观察并讨论决奈达隆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心房颤动 决奈达隆 冠状动脉栓塞 2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氧化应激指标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
14
作者 谭志偲 陈仁山 魏岳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氧化应激指标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2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随访9个月,根据病人是否发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氧化应激指标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2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随访9个月,根据病人是否发生栓塞事件将107例病人分为栓塞组(31例)和未栓塞组(76例)。检测病人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OD、NO、GSH-Px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价值;以Spearman系数检验SOD、NO、GSH-Px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SOD、GSH-Px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血细胞比容较大,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ROC分析,SOD95.603U/mL、NO 44.813μmol/L、GSH-Px103.786U/L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最佳截断值。SOD、GSH-Px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呈负相关,NO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与血浆黏度较高有关,且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与SOD、GSH-Px水平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阵发心房颤动 氧化应激 血栓栓塞事件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周纪星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年,依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年,依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ST2、NT-proBNP水平升高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术后sST2和NT-proBNP水平影响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可作为临床预测术后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分析
16
作者 余瑞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费县中医医院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两组均进...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费县中医医院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试验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学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前,两组LVESV、LVEDD、NT-proBNP、LVEF、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SV、LVEDD、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SV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延长,试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延长6 min步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阵发心房颤动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布芬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波 杨应军 宋建江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1期45-48,共4页
进行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应用吲哚布芬的效果探究.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0月内收治的71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应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3... 进行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应用吲哚布芬的效果探究.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0月内收治的71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应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应用吲哚布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更低、心肌缺血改善率更高、胃肠道反应率更低、血小板减少率更低、出血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B型利尿钠肽更低、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更低、6 min步行试验距离更长、心功能分级更低(P<0.05).研究发现,应用吲哚布芬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有利于控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功能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瓣膜心房颤动 吲哚布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焱磊 张佳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及调脂、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华法林)与研究组(常规治疗+利伐沙班),各31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炎症介质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治疗前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华法林,应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改善老年NVAF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下调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华法林 炎症介质 抗凝治疗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伟利 王桂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观察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的左心房内径较单用组减小[(36.3±6.56)mm比(45.2±7.4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复发率28.1%(9/32),单用组复发率52.8%(1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可抑制左心房结构重构,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胺碘酮 瓣膜病 心房颤动 阵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伟 阳贻红 +1 位作者 严章林 廖永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67,共2页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为(37.01±1.56)mm,明显大于B组的(35.32±1.62)mm,P<0.05。实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5%,明显低于B组的83.52%(P<0.05)。认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阵发 胺碘酮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