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的非稳态流场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快社 王训宏 +1 位作者 沈洋 徐可为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8-160,168,共4页
分析了搅拌摩擦焊洋葱圆环的非稳态流场形成过程和工艺参数对洋葱圆环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流入孔腔的金属流(特别是与焊针旋转方向相反的金属流)破坏了焊针未运动时产生的原始流动场,形成了复杂的涡状流动,并且在纵向呈现不均匀性,叠加... 分析了搅拌摩擦焊洋葱圆环的非稳态流场形成过程和工艺参数对洋葱圆环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流入孔腔的金属流(特别是与焊针旋转方向相反的金属流)破坏了焊针未运动时产生的原始流动场,形成了复杂的涡状流动,并且在纵向呈现不均匀性,叠加后最终形成洋葱状形貌.实验表明搅拌工具的尺寸和焊接速度是影响洋葱圆环形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洋葱圆环 非稳态流 焊接过程 工艺参数 非稳态流 旋转方向 不均匀性 焊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激脉冲空化喷嘴三维非稳态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坤 陈颂英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8-293,共6页
选择RNG k-ε、Realizable k-ε、标准k-ω和SST k-ω这4种湍流模型,对低压自激脉冲空化射流喷嘴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验证其对脉冲空化喷嘴内部三维非定常流场模拟的适定性,研究表明RNG k-ε模型的模拟精度高且易收敛,网格无关性... 选择RNG k-ε、Realizable k-ε、标准k-ω和SST k-ω这4种湍流模型,对低压自激脉冲空化射流喷嘴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验证其对脉冲空化喷嘴内部三维非定常流场模拟的适定性,研究表明RNG k-ε模型的模拟精度高且易收敛,网格无关性验证和时间步长分析说明应尽量减少时间步长.基于三维非稳态空化模型,考虑重力因素,对喷嘴腔室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压力、速度、水蒸气体积分数和温度的分布云图,分析了1个周期内腔室内部空化初生、能量集中和释放的演变过程,解释了空化射流的产生机理,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腔室内部流场演变的正确性,考虑重力因素,进行喷嘴内部流场三维模拟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脉冲射 空化射 喷嘴 非稳态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离心压气机非稳态流和机匣处理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鹏 楚武利 杨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机匣处理能够改善压气机稳定裕度,扩大其稳定工作范围。为了验证并分析其扩稳机理,对带沿气流流向槽的低速离心压气机内部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详细对比分析了实壁机匣和机匣处理后离心压气机转... 机匣处理能够改善压气机稳定裕度,扩大其稳定工作范围。为了验证并分析其扩稳机理,对带沿气流流向槽的低速离心压气机内部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详细对比分析了实壁机匣和机匣处理后离心压气机转子顶部区域流场结构,以及阐述了机匣处理对叶顶间隙泄漏涡和二次流等非稳态三维紊流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泄漏涡^+ 机匣处理 二次 非稳态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非稳态流井筒温度压力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林 余忠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6,共7页
国内外围绕井筒温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稳态流条件下,建立了较成熟的气井稳态流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模型。但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组织和试井测试的需要,对其产量将进行调整,此时井筒管流属于非稳态流,已有的基于稳态流的井筒温... 国内外围绕井筒温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稳态流条件下,建立了较成熟的气井稳态流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模型。但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组织和试井测试的需要,对其产量将进行调整,此时井筒管流属于非稳态流,已有的基于稳态流的井筒温度模型不适用于非稳态流的井筒温度计算。为此,通过分析井筒非稳态传热温度变化特征,根据井筒瞬态温度与稳态温度的关系,将任意时间点的井筒温度变化划分为递减、稳定和递增3种类型。采用微元时间段计算井筒温度和压力的思路,对定产量开井井筒温度模型进行改进,提出温度叠加递增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方法,并根据杜哈梅的等效叠加原理,提出温度叠加递减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方法,建立了气井非稳态流井筒温度压力模型,解决了变流量条件下气井井筒温度、压力的计算问题。通过实例分析对比表明,在气井开井和产量调整初期,气井非稳态流井筒温度压力模型比稳态流井筒温度压力模型计算更加准确,该模型适用于气井生产全过程,应用范围更广,符合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非稳态流 传热 温度 压力 井筒 叠加递减 叠加递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的非稳态流管道参数辨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巍华 陈特欢 +3 位作者 许超 谢磊 王史春 方小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进行管道监控,采用虚拟仪器可重新配置的嵌入式测控平台CompactRIO搭建了一套监控系统,完成信号传输、数据采集、数据记录、实时信号显示等功能。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利用特征线方法,计算得到管道模型整个流场和压力场的分布情况... 为进行管道监控,采用虚拟仪器可重新配置的嵌入式测控平台CompactRIO搭建了一套监控系统,完成信号传输、数据采集、数据记录、实时信号显示等功能。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利用特征线方法,计算得到管道模型整个流场和压力场的分布情况。将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值相比较,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完成参数辨识。实际测量值与参数辨识后的对应理论值非常接近,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非稳态流 管道 参数辨识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脆塑性转化带非稳态流变与震后松弛变形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永胜 戴文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3-412,共10页
大陆浅源地震密集分布层称为地震层,该深度处于石英脆塑性转化带,其变形除受温度控制外,地震周期各阶段变形随应变速率和应力发生变化,从间震期的稳态蠕变转化为同震破裂和震后松弛阶段非稳态蠕变。与间震期长期蠕变相关的野外塑性变形... 大陆浅源地震密集分布层称为地震层,该深度处于石英脆塑性转化带,其变形除受温度控制外,地震周期各阶段变形随应变速率和应力发生变化,从间震期的稳态蠕变转化为同震破裂和震后松弛阶段非稳态蠕变。与间震期长期蠕变相关的野外塑性变形和稳态流变实验研究非常多,而与震后松弛相关的地壳深部脆塑性转化和非稳态蠕变研究非常有限,更缺少非稳态流变的本构方程。震后松弛阶段的断层滑动研究和基于GPS观测数据反演地壳形变研究都依赖于非稳态蠕变实验数据及其流变模型。本文介绍了野外断层脆塑性转化带非稳态流变和高温高压非稳态流变实验研究进展,分析震后松弛阶段断层脆塑性转化带的变形特征与变形模式,讨论了非稳态流变与脆塑性转化带强度定量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流 震后松弛 脆塑性转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在多孔介质中非稳态流动的数值计算
7
作者 杨立国 宣杨 +2 位作者 崔海清 张淑云 田子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8期1695-1699,共5页
在用幂律模式来描述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液相流变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在多孔介质中一维非稳态流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在多孔介质中非稳态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以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基泡沫为例,对其在Bo... 在用幂律模式来描述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液相流变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在多孔介质中一维非稳态流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在多孔介质中非稳态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以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基泡沫为例,对其在Boise岩心中一维非稳态流动的压降、含液饱和度、流动泡沫平均密度分布以及压降与无因次注入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 非稳态流 多孔介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非稳态流变实验 被引量:2
8
作者 牛露 周永胜 +2 位作者 姚文明 马玺 何昌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35,共16页
脆塑性转化带对于研究岩石圈变形、断层强度和变形机制以及强震的孕育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汶川地震震源区彭灌杂岩中具有代表性的细粒花岗岩样品,在固体压力介质三轴实验系统上开展了高温高压非稳态流变实验研究。实验设计模... 脆塑性转化带对于研究岩石圈变形、断层强度和变形机制以及强震的孕育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汶川地震震源区彭灌杂岩中具有代表性的细粒花岗岩样品,在固体压力介质三轴实验系统上开展了高温高压非稳态流变实验研究。实验设计模拟了汶川地震区地壳10~30km深度的实际温度和压力,温度为190~490℃,压力为250~750MPa,应变速率为5×10^(-4)s^(-1),利用扫描电镜对实验样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实验力学数据、微观结构及变形机制分析表明,在相当于地壳浅部10~15km深处的低温低压条件下,表现为应变强化,样品具有脆性破裂-半脆性流动的变形特征;在相当于地壳15~20km的深度条件下,随着应变量增加,应力趋于稳态,样品具有脆塑性转化特征;在相当于地壳20~30km的深度条件下,样品具有塑性流动特征。当样品处于半脆性域时发生非稳态流变,主要变形机制为碎裂作用,同时激活了动态重结晶作用、位错蠕变等塑性变形机制。样品强度随着深度不断增大,在深度为15~20km时达到极大值,深度为20~30km时强度逐渐减小。因此,花岗岩的强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与微观结构及变形机制均表明,在实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花岗岩具有非稳态流变特征,在15~20km深处,龙门山断裂带处于脆塑性转化带,花岗岩强度达到最大值,该深度与汶川地震的成核深度一致,显示出彭灌杂岩的强度和变形对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非稳态流 脆塑性转化 变形机制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吸附雷诺数下胀-缩壁面管道非稳态流动渐近求解 被引量:1
9
作者 司新辉 郑连存 +1 位作者 张欣欣 晁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63-1466,共4页
研究了大吸附雷诺数下,可渗透、膨胀或收缩的半无限长管道中的层流流动.采用自相似理论,把描述该模型的Navier-Stokes方程转化成一个四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应用奇异摄动方法,对该方程进行渐近求解.分析了不同的膨胀系数、吸附雷诺数对... 研究了大吸附雷诺数下,可渗透、膨胀或收缩的半无限长管道中的层流流动.采用自相似理论,把描述该模型的Navier-Stokes方程转化成一个四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应用奇异摄动方法,对该方程进行渐近求解.分析了不同的膨胀系数、吸附雷诺数对管道流动的影响.壁面收缩时,边界层变薄;壁面膨胀时,边界层变厚;当膨胀率与雷诺数之比大于1时,管道流动出现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流 管道 膨胀与收缩壁面 渐近解
原文传递
直齿轮啮合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非稳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章易程 梅雪松 +2 位作者 陶涛 邓文和 李蔚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5,共4页
分析了渐开线直齿轮啮合弹流润滑的非稳态参数,推导了其弹流润滑方程组,并沿整个啮合线上作了完全的数值解,指出了齿轮啮合弹流润滑应考虑非稳态效应。
关键词 齿轮啮合 润滑 润滑 渐开线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斜齿轮非稳态弹流润滑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文中 操鸿 胡纪滨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4-609,共6页
建立了渐开线斜齿轮啮合的弹流润滑计算模型,将斜齿圆柱齿轮啮合的齿面接触等效为有限长线接触的弹流润滑问题.考虑斜齿轮啮合的实际因素,将斜齿轮啮合过程中的等效曲率半径和齿面载荷的变化反映到弹流润滑计算模型中,应用统一Reynolds... 建立了渐开线斜齿轮啮合的弹流润滑计算模型,将斜齿圆柱齿轮啮合的齿面接触等效为有限长线接触的弹流润滑问题.考虑斜齿轮啮合的实际因素,将斜齿轮啮合过程中的等效曲率半径和齿面载荷的变化反映到弹流润滑计算模型中,应用统一Reynolds方程方法求得轮齿在1个完整啮合周期内的瞬时弹流润滑数值解.结果表明:斜齿轮啮合线上各点处的膜厚、压力均有较大不同,各接触点处的油膜厚度受综合曲率半径的影响较大;斜齿轮传动非稳态效应相对较弱;小齿轮齿根附近和节点位置处润滑状态较差;适当增大压力角可以改善齿轮的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斜齿轮 润滑 有限长线接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窜流多段压裂水平井井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瑞忠 刘秀伟 +4 位作者 崔永正 张春光 郜益华 潘红 王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5,共10页
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致密油开发的关键性技术。由于致密油储层基岩的孔喉为纳米级孔道且渗透率极低,所以不能忽略基岩中的非稳态窜流。为此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以及压裂改造区非稳态窜流的五线性流数... 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致密油开发的关键性技术。由于致密油储层基岩的孔喉为纳米级孔道且渗透率极低,所以不能忽略基岩中的非稳态窜流。为此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以及压裂改造区非稳态窜流的五线性流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化、Pedrosa变化和摄动变化的方法求解数学模型,得到了拉式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应用Stehfest数值反演的方法绘制双对数坐标下的压力动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曲线可以分为6个流动阶段,且与现场实测数据拟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对窜流系数、弹性储容比、主裂缝无因次渗透率模量、未改造区无因次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进行敏感性参数分析,得出了各个敏感性参数对试井曲线形态的影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压裂水平井 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 影响因素分析 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非稳态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优强 李鸿琦 +1 位作者 佟景伟 杨沛然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52-856,共5页
综合考虑轮齿在不同啮合点处的曲率半径、卷吸速度、轮齿载荷随时间的变化 ,考虑压力对流体粘度和密度的影响 ,利用多重网格技术求得齿轮非稳态弹流润滑的完全数值解。
关键词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 润滑 多重网格法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非稳态热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优强 杨沛然 +1 位作者 佟景伟 李鸿琦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5,共6页
应用多重网格技术,不考虑轮齿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假设润滑剂为牛顿流体,考虑齿轮重合度对轮齿载荷的影响,根据实际轮齿载荷谱简化的轮齿载荷函数,求得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非稳态热弹流润滑问题的完全数值解。结果表明,考虑油膜温升后,... 应用多重网格技术,不考虑轮齿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假设润滑剂为牛顿流体,考虑齿轮重合度对轮齿载荷的影响,根据实际轮齿载荷谱简化的轮齿载荷函数,求得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非稳态热弹流润滑问题的完全数值解。结果表明,考虑油膜温升后,温度对轮齿啮入和啮出点的油膜厚度有显著影响。齿轮啮合过程中的最大油膜压力、最高油膜温升和轮齿间摩擦因数最大值都发生在啮合节点附近。在传动比大于1时,齿轮啮合过程中的最小油膜厚度通常在轮齿的初始啮入点。两轮齿间的油膜温升和摩擦因数受滑滚比、卷吸速度和载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 多重网格法 热弹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直齿轮牛顿流体非稳态热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优强 黄丙习 +1 位作者 佟景伟 杨沛然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8-573,共6页
齿轮的非稳态弹流润滑问题由于啮合过程中滑滚比、曲率半径、卷吸速度和载荷变化范围较大,因此数值计算稳定性很差。而考虑热效应的齿轮非稳态弹流润滑问题,数值计算就更困难。本文应用多重网格技术,求得了齿轮牛顿流体润滑情况下,非稳... 齿轮的非稳态弹流润滑问题由于啮合过程中滑滚比、曲率半径、卷吸速度和载荷变化范围较大,因此数值计算稳定性很差。而考虑热效应的齿轮非稳态弹流润滑问题,数值计算就更困难。本文应用多重网格技术,求得了齿轮牛顿流体润滑情况下,非稳态热弹流润滑问题的完全数值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 热弹 多重网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油藏非稳态窜流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璐 姚约东 +3 位作者 黄山 耿丹丹 刘显东 张羽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对裂缝性油藏渗流过程中基质-裂缝间窜流规律的研究发现,其形状因子是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裂缝性致密油藏传统模型通常将形状因子考虑为常数,无法准确描述双重介质油藏的渗流规律,因此,文中考虑致密油藏应力敏感特征,引入与压力有关的... 对裂缝性油藏渗流过程中基质-裂缝间窜流规律的研究发现,其形状因子是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裂缝性致密油藏传统模型通常将形状因子考虑为常数,无法准确描述双重介质油藏的渗流规律,因此,文中考虑致密油藏应力敏感特征,引入与压力有关的变渗透率系数,建立了裂缝性致密油藏不稳定渗流方程。综合运用分离变量法和幂级数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时变形状因子表达式。将推导的时变形状因子应用到典型双重介质模型中,计算结果表明,运用所推导的时变形状因子的预测结果和精细网格模型一致,较准确地反映了裂缝性致密油藏基质-裂缝系统间窜流规律,简化了基质-裂缝系统间窜流过程的定量数学模拟,为类似油藏进行试井分析和产能评价提供了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形状因子 基质-裂缝系统 应力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弹流润滑状态下滚动体-滚道摩擦副的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玉言 王晓力 闫晓亮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33,共8页
针对滚动体-滚道摩擦副,建立了点接触非稳态弹流润滑数学模型,利用FFT技术和半解析算法数值求解了接触体在自由振动过程中油膜压力和膜厚的变化,同时结合有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模型,给出了预测点接触摩擦副动力特性的方法,在较宽的载荷... 针对滚动体-滚道摩擦副,建立了点接触非稳态弹流润滑数学模型,利用FFT技术和半解析算法数值求解了接触体在自由振动过程中油膜压力和膜厚的变化,同时结合有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模型,给出了预测点接触摩擦副动力特性的方法,在较宽的载荷和速度范围内分析了接触副的等效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据接触副的实际工作载荷和速度所确定的无量纲自然频率来进行非稳态弹流的计算所得到的膜厚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在接触体的振动过程中油膜的压力和厚度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波动,且由于润滑油膜的作用接触体的振动幅值逐渐减小;刚度系数随载荷参数的增加而增加,随速度参数的增加而减小,而阻尼系数的变化规律较复杂,在不同的载荷和速度范围内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体-滚道摩擦副 润滑 刚度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r数流体非稳态自然对流流动的标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滔 林文贤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8,共6页
施加了恒定热通量的竖直平板置于静止的均匀或线性分层流体中会在板壁上形成自然对流流动.它在达到稳态前将先历经起始和过渡两个阶段.而表征其瞬时流动特征的主要参数是壁温、热边界层厚度、内层和外层速度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内竖直... 施加了恒定热通量的竖直平板置于静止的均匀或线性分层流体中会在板壁上形成自然对流流动.它在达到稳态前将先历经起始和过渡两个阶段.而表征其瞬时流动特征的主要参数是壁温、热边界层厚度、内层和外层速度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内竖直方向的最大速度、以及层流边界层发展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利用标度分析得到了均匀和线性分层低普郎特数(Pr<1)流体沿恒定热通量竖直平板的非稳态自然对流流动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标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 标度分析 低普朗特数 边界层 标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流下红壤水分和溶质迁移的数值模拟
19
作者 姚建中 俞劲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56-60,共5页
本文依据水分运动的扩散方程和溶质迁移的对流弥散方程,探讨了实验条件下两种红壤的非饱和水动力迁移特征.实验采用均质水平土柱稳压供水或低浓度的KCl溶液.应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一维非饱和水分和溶质迁移的数值模型,在实验确定的初始... 本文依据水分运动的扩散方程和溶质迁移的对流弥散方程,探讨了实验条件下两种红壤的非饱和水动力迁移特征.实验采用均质水平土柱稳压供水或低浓度的KCl溶液.应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一维非饱和水分和溶质迁移的数值模型,在实验确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得到计算机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比较表明,模拟值能很好地预测土壤剖面的水分动态变化.但在预测氯离子剖面分布时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可能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与入渗溶液进行溶质交换而相对不活动的“非活动水”以及溶质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不准确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流 红壤水分 溶质迁移
原文传递
S翼型水力优化及非稳态绕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忠 马存志 +1 位作者 周俊杰 丁磊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9-65,共7页
为了揭示S翼型绕流性能提升的水力诱因,探索其水力性能与非稳态绕流特性间的内在关联,基于构造的自动寻优流程得到了水动力特性较优的新翼型,并利用LES方法和LDA试验探究了优化前、后S翼型的非稳态绕流特性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优化... 为了揭示S翼型绕流性能提升的水力诱因,探索其水力性能与非稳态绕流特性间的内在关联,基于构造的自动寻优流程得到了水动力特性较优的新翼型,并利用LES方法和LDA试验探究了优化前、后S翼型的非稳态绕流特性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翼型的最大升阻比为29,较原始翼型提升了30%,其对应最优攻角为8°,并大于OR翼型对应的6°攻角;优化后椭圆形的前缘可以有效地降低S翼型前缘处的表面摩擦系数;吸力侧流动分离现象的抑制可以显著优化S翼型的非稳态绕流结构,进而实现其水力性能的大幅提升。研究结果有助于为S翼型的水力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为双向轴流式水力机械提供水动力特性优异的S翼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翼型 水力优化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