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弹塑性岩石的非线性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茉莉 李术才 +2 位作者 张强勇 王者超 赵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通过分析岩石常规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发现某类岩石在峰前具有明显的压密阶段,表明该类岩石具有塑弹塑性材料的特征。基于塑弹塑性材料非线性应力应变曲线,引入非线性指标,并考虑损伤门槛值,应用统计损伤理论,提出具有塑弹塑性特征的... 通过分析岩石常规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发现某类岩石在峰前具有明显的压密阶段,表明该类岩石具有塑弹塑性材料的特征。基于塑弹塑性材料非线性应力应变曲线,引入非线性指标,并考虑损伤门槛值,应用统计损伤理论,提出具有塑弹塑性特征的岩石非线性损伤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岩石应变硬化软化特性,而且能够刻画压密区的特性,更为准确地表征了该类岩石应力应变的非线性关系。采用辉绿岩试验数据对本文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采用峰前具有明显线弹性变形特征的岩石常规三轴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通过峰后引入非线性指标同样可以反映岩石应变软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弹塑性材料 非线性指标 起始损伤 非线性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的钢桥疲劳可靠度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岳 王树东 +3 位作者 梁鹏 贺敏 赵玄 赵云鹏 《公路工程》 2021年第3期1-11,25,共12页
为解决钢桥疲劳评估方法中存在的适用性与准确性问题,从提高应力数据与损伤模型准确性角度,将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相结合,提出基于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的钢桥疲劳评估可靠度方法。首先,提出建立钢箱梁整体与局部有限元模... 为解决钢桥疲劳评估方法中存在的适用性与准确性问题,从提高应力数据与损伤模型准确性角度,将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相结合,提出基于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的钢桥疲劳评估可靠度方法。首先,提出建立钢箱梁整体与局部有限元模型的子模型方法,借助虚拟缺口半径法,计算符合实际边界条件的疲劳缺口系数。其次,引入非线性损伤模型,并考虑线性损伤模型中的Miner临界累积损伤指数与误差因子的作用,推导修正的非线性损伤极限状态方程。然后,为准确获得极限状态方程中的参数分布,以小时为单位,对疲劳损伤进行拟合。最后,以某悬索桥长期健康监测数据为依托,对非线性损伤可靠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小时线性损伤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桥梁在100 a的线性与非线性损伤的可靠度指标分别为1.5961与1.0893,低于允许值1.6449,需要维修加固;相比于线性损伤模型,非线性损伤模型的结果将更加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口应力法 虚拟缺口半径法 非线性损伤模型 疲劳可靠度评估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JC法 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标量描述下土的弹性非线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孝章 何思明 唐学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4,共5页
根据土的变形特点,采用双标量描述土的各向同性弹性损伤,将土看成是由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体,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土的弹性模量有关,而另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土的剪切模量有关。分别定义各自的损伤变量,并根据等效应力原理建立各... 根据土的变形特点,采用双标量描述土的各向同性弹性损伤,将土看成是由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体,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土的弹性模量有关,而另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土的剪切模量有关。分别定义各自的损伤变量,并根据等效应力原理建立各自的损伤本构方程,最后通过合成获得了土的弹性非线性损伤本构方程,并根据土的三轴试验结果确定损伤演化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土的弹性非线性各向同性损伤模型。将其运用到地基沉降计算中,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标量损伤 各向同性 弹性非线性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损伤模型的载荷谱设计与试验验证
4
作者 魏国前 何文波 +1 位作者 闫梦煜 赵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为了生成清晰可辨的疲劳海滩条带,针对疲劳载荷谱中标记载荷谱块的关键参量(应力变程、平均应力和循环次数等)进行分析,制定了32种疲劳载荷谱设计方案。基于M-H非线性损伤模型计算了标记载荷谱块的疲劳损伤,研究了标记载荷谱块对海滩条... 为了生成清晰可辨的疲劳海滩条带,针对疲劳载荷谱中标记载荷谱块的关键参量(应力变程、平均应力和循环次数等)进行分析,制定了32种疲劳载荷谱设计方案。基于M-H非线性损伤模型计算了标记载荷谱块的疲劳损伤,研究了标记载荷谱块对海滩条带的影响,确定了3种可行的疲劳载荷谱。开展了9根十字焊接接头试件在相应疲劳载荷谱下的拉伸疲劳试验,结果表明:6根试件获得了较为清晰的海滩条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表明M-H非线性损伤模型具有较好的变幅疲劳损伤估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模型 疲劳载荷谱 标记载荷 海滩条带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化学侵蚀耦合作用下炭质板岩蠕变试验及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秋南 贺泳超 +2 位作者 陈湘生 谢云鹏 黄小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798,共10页
为克服高程障碍并降低施工风险,可采用长大隧道穿越崇山峻岭,但这些隧道往往处于深埋高地应力环境,并受到化学侵蚀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丽江—香格里拉炭质板岩大变形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推导,研究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受... 为克服高程障碍并降低施工风险,可采用长大隧道穿越崇山峻岭,但这些隧道往往处于深埋高地应力环境,并受到化学侵蚀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丽江—香格里拉炭质板岩大变形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推导,研究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受化学侵蚀作用下的围岩变形特性。在Poyting-Thomson体蠕变体的基础上,根据模型元件的力学特性,叠加了损伤元件、化学损伤元件和非线性元件,提出高地应力-化学侵蚀耦合作用下炭质板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炭质板岩试样受化学侵蚀影响显著,侵蚀90 d试样所产生的轴向蠕变应变为侵蚀0 d试样的2.02倍,侵蚀60 d试样所产生的径向蠕变为侵蚀0 d试样的1.85倍;2)受侵蚀的炭质板岩试样在三轴压缩状态下破裂以斜向贯通裂隙为主,并产生一定的滑移错动裂隙,且沿轴线的拉伸劈裂破坏受围压作用抑制明显,未产生竖向贯通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隧道 高地应力 化学侵蚀 耦合作用 蠕变试验 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军保 刘新荣 +1 位作者 邵珠山 王铁行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了反映岩石蠕变全过程,文章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通过引入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构建了可反映岩石加载瞬时变形和加速蠕变的考虑时效损伤的弹性体元件,并将该元件与能够描述岩石衰减和稳态蠕变的分数阶粘滞体元件进行串联,建立了一... 为了反映岩石蠕变全过程,文章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通过引入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构建了可反映岩石加载瞬时变形和加速蠕变的考虑时效损伤的弹性体元件,并将该元件与能够描述岩石衰减和稳态蠕变的分数阶粘滞体元件进行串联,建立了一个新的2元件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及其蠕变方程,同时利用相关文献中的岩石蠕变试验结果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损伤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且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误差较小,充分显示了其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蠕变 非线性损伤模型 时效损伤 分数阶粘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连续损伤模型在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荆建平 孙毅 +1 位作者 夏松波 冯国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8-32,共5页
针对当前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估算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 ,引进了非线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进行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损伤分析。首先对国产 6 0 0MW汽轮机高压转子在冷启动和滑参数停机等典型工况下的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了弹塑性有... 针对当前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估算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 ,引进了非线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进行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损伤分析。首先对国产 6 0 0MW汽轮机高压转子在冷启动和滑参数停机等典型工况下的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进而对热应力引起的低周疲劳损伤进行了估算 ,疲劳损伤的估算分别采用了非线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和目前工程上广泛采用的线性损伤累积理论。2种方法的估算结果表明 :由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是基于单轴假定之下 ,没有考虑多轴应力的影响 ,在寿命预测时 ,高估了转子的寿命 ;而非线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不仅考虑了多轴复杂应力的影响而且正确地反映了低周疲劳损伤的非线性累积过程 ,其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转子 低调疲劳分析 非线性连续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水电站绿砂岩三轴卸荷流变试验及非线性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64
8
作者 朱杰兵 汪斌 邬爱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8-534,共7页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绿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恒轴压、逐级卸围压的应力路径开展室内流变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的轴向及侧向变形特征。成果表明:侧向塑性变形的发展速率明显比轴向快,岩样破坏前在侧向反应要比轴向更为明显。在对流变...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绿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恒轴压、逐级卸围压的应力路径开展室内流变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的轴向及侧向变形特征。成果表明:侧向塑性变形的发展速率明显比轴向快,岩样破坏前在侧向反应要比轴向更为明显。在对流变试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从材料损伤的角度出发,认为岩石流变力学参数随着黏性应变的负指数形式逐步弱化,从而建立起岩石损伤演化方程及变参数非线性Burgers模型。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以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对试验数据开展相应拟合,所获得的参数可较好反映蠕变曲线的非线性特征。经比较,计算曲线与试验点曲线比较接近,说明该流变本构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出锦屏绿砂岩在卸荷条件下的衰减蠕变阶段和稳定流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卸荷三轴流变试验 锦屏二级水电站 非线性损伤Burgers模型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的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金丰年 范华林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文章从损伤角度研究岩石在拉压作用下变形破坏的非线性特性 ,基于割线模量法定义损伤变量 ,建立岩石非线性流变损伤本构方程 ,并通过拉伸模拟计算及边坡损伤计算分析验证损伤模型。
关键词 岩石 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 损伤力学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可用于混凝土疲劳研究的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业彬 陈再良 周筑宝 《茂名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2-25,共4页
研究混凝土疲劳问题的主要困难之一 ,就是混凝土疲劳损伤的累积速度与不同强度循环荷载的作用次序有关 ,且是非线性的。但通常的一些非线性损伤模型却不能反映荷载作用次序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和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不稳定循环荷载作用... 研究混凝土疲劳问题的主要困难之一 ,就是混凝土疲劳损伤的累积速度与不同强度循环荷载的作用次序有关 ,且是非线性的。但通常的一些非线性损伤模型却不能反映荷载作用次序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和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不稳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问题 ,我们在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通过两个疲劳损伤实例的计算证明了该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出不同强度应力水平先后作用次序对疲劳损伤演变情况的影响 ,而且保留了Miner模型概念明确、使用方便的优点。当通过试验得到一组有关曲线之后 ,不稳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疲劳累积损伤计算将变得异常简单 ,极便于在工程设计中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疲劳 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非线性塑性模型标定LY 12-CZ薄板的损伤参数
11
作者 周利 黄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72,共5页
重点研究了薄板材料的非线性L em a iter-Chaboche塑性损伤模型参数的测试与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大圆弧变截面拉伸试样检测不同塑性损伤状态下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进而换算得到材料单轴塑性损伤演化曲线,即ω(E)-εP曲线;然后,参照L em a... 重点研究了薄板材料的非线性L em a iter-Chaboche塑性损伤模型参数的测试与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大圆弧变截面拉伸试样检测不同塑性损伤状态下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进而换算得到材料单轴塑性损伤演化曲线,即ω(E)-εP曲线;然后,参照L em a iter-Chaboche塑性损伤模型中的非线性塑性损伤演化方程,拟定一个相关三参数幂指数函数作为目标函数,并采用了数值迭代-拟合方法确定拟合参数;最后标定出了材料的非线性塑性损伤模型参数.文中还就LY 12-CZ薄板材料的损伤与破坏行为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Lemaiter—Chaboche模型 损伤参数 大圆弧变截面试样 LY12-CZ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树 文宝萍 +2 位作者 蒋秀姿 李瑞冬 赵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滑坡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岩土变形破坏时效过程,低速滑坡时效过程尤为显著。基于流变理论,建立反映滑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的本构模型、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数流变模型... 滑坡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岩土变形破坏时效过程,低速滑坡时效过程尤为显著。基于流变理论,建立反映滑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的本构模型、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数流变模型仅能反映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一、第二阶段,不能刻画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三阶段(加速蠕变阶段)。本文基于滑带在滑坡中的作用以及滑带岩土剪切蠕变发展的累进性和非线性特征,借助损伤理论,在FLAC3D内置的CVISC流变本构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构建了可描述滑坡加速蠕变过程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依据类比原理建立了改进的CVISC三维差分模型,通过FLAC3D开放的用户接口实现了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将改进的CVISC模型用于长期缓慢滑移、伴随间歇性剧烈活动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数值模拟中。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不仅呈现了滑坡的加速蠕变特征,而且揭示的滑坡活动特征与其曾经出现的活动特征基本一致,从而证实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滑坡 滑带土 加速蠕变 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韧性耗散损伤的非线性疲劳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凯 高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7-813,共7页
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构件或材料易出现疲劳损伤,导致结构出现突发性疲劳脆性破坏,故需对构件或材料的疲劳损伤进行精确评价,避免灾害性事故发生。但现有的疲劳损伤评价模型为了简化分析,常忽略了荷载顺序和相互作用等效应,使得疲劳损... 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构件或材料易出现疲劳损伤,导致结构出现突发性疲劳脆性破坏,故需对构件或材料的疲劳损伤进行精确评价,避免灾害性事故发生。但现有的疲劳损伤评价模型为了简化分析,常忽略了荷载顺序和相互作用等效应,使得疲劳损伤分析精度不足,为此,需对构件或材料的疲劳损伤模型进行改进,使其能够精确评价疲劳损伤。基于叶笃毅提出的疲劳损伤模型,推导材料的多级疲劳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对数应力平方比的幂函数等效形式来考虑荷载相互作用效应,并应用所提等效规则,结合叶笃毅多幅级疲劳模型,推导多级载荷作用下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改进模型,使疲劳模型能够考虑多级荷载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效应。基于所提改进模型建立材料疲劳极限状态方程,应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对极限状态方程进行求解,并建立求解过程,分析得到材料非线性时变疲劳可靠度。最后采用材料疲劳试验对所提模型在疲劳寿命预测和可靠度分析中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疲劳寿命预测误差最小可达1%,可靠度分析精度提高30%,表明模型具有更高精度,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 韧性耗散 荷载相互效应 概率密度演化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率性损伤模型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健云 李静 林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6-789,共4页
为研究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特性与应变率的关系,引入损伤张量随应变率的变化建立了应变率相关的砼非线性损伤模型,并对一混凝土重力坝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过程中的混凝土应变率变化使得结构各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的程度... 为研究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特性与应变率的关系,引入损伤张量随应变率的变化建立了应变率相关的砼非线性损伤模型,并对一混凝土重力坝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过程中的混凝土应变率变化使得结构各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的程度不同,对结构控制部位的响应和安全性评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非线性损伤模型 混凝土 动力分析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混凝土应变率变化的高拱坝非线性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健云 林皋 胡志强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应变率相关的混凝土非线性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此模型对混凝土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作了分析。在综合考虑坝-地基-库水动力相互作用和坝缝非线性接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混凝土应变率相关效应及加载历史对混凝土极限强度等... 提出一种新的应变率相关的混凝土非线性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此模型对混凝土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作了分析。在综合考虑坝-地基-库水动力相互作用和坝缝非线性接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混凝土应变率相关效应及加载历史对混凝土极限强度等重要参数及拱坝响应的影响,并与采用不考虑应变率影响的混凝土损伤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拱坝考虑横缝作用后的坝面应变率分布不同于整体拱坝。应变率分布形态不仅可以很好地表征拱坝的振动形态,而且对于高拱坝的动力响应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混凝土应变率 非线性动力分析 本构关系 非线性弹塑性损伤模型 坝缝 压应力损伤 拉应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纪生 陶夏新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3-78,共6页
对于多孔介质损伤本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介绍了多孔介质损伤本构关系与细观结构连接的原则和方法 ,提出了一个多孔介质非线性弹性损伤本构模型 .其次 ,在 Gurson理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 ,推出了一个规则多孔介质基体服从Drucker- Prage... 对于多孔介质损伤本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介绍了多孔介质损伤本构关系与细观结构连接的原则和方法 ,提出了一个多孔介质非线性弹性损伤本构模型 .其次 ,在 Gurson理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 ,推出了一个规则多孔介质基体服从Drucker- Prager屈服准则的近似屈服面方程 ,进而得到了相关联的弹塑本构模型 .最后 ,以裂纹密度为细观损伤变量 ,修正裂纹密度细观损伤对屈服面中偏平面上 J2 的影响 ,推出了地基土弹塑性细观损伤本构模型 .图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损伤力学 非线性弹性损伤本构模型 弹塑性细观损伤本构模型 裂纹 地基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在多维应力状态下的损伤本构模型
17
作者 吴建营 李杰 《结构工程师》 2003年第z1期1-6,共6页
已有的混凝土平面应力有限元分析均是利用单轴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其中经验系数的选取带有相当的主观色彩,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特别是二维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并直接应用于非线性分析.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理论框架,作者... 已有的混凝土平面应力有限元分析均是利用单轴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其中经验系数的选取带有相当的主观色彩,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特别是二维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并直接应用于非线性分析.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理论框架,作者建立了理论上较为完备、应用较为简单的确定性混凝土拉剪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数值模拟和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建议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双轴应力条件下混凝土材料的弹性区域包络线以及强度包络线,同时应力-应变全过程结果和Kupfer (Kupfer et al.1969)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够很好的模拟混凝土双轴受压强度的提高和双轴拉压应力状态下的"拉压软化效应",这对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关系 连续损伤力学 损伤本构模型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三轴卸荷流变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宇 李建林 +1 位作者 邓华锋 王瑞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38-3344,共7页
以典型软岩-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恒轴压、分级卸围压室内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在卸荷条件下的轴向及侧向流变变形较大,各向异性显著。在恒定围压较高时,轴向流变变形较大,而随着围压逐级降低,侧向流变... 以典型软岩-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恒轴压、分级卸围压室内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在卸荷条件下的轴向及侧向流变变形较大,各向异性显著。在恒定围压较高时,轴向流变变形较大,而随着围压逐级降低,侧向流变变形发展较轴向更快,试样在破裂围压下的侧向变形远大于轴向。通过深入分析软岩卸荷流变试验成果可知,线性Burgers流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级围压下流变曲线的衰减流变及稳态流变阶段,但对于破裂围压下的非线性加速流变阶段无法描述。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一个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优化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并获得软岩的非线性流变参数。经比较,拟合计算与试验曲线吻合程度很高,说明该流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软岩卸荷流变各阶段的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软岩 三轴卸荷流变试验 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强度参数弱化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清通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51,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孔隙水压作用下砂岩蠕变特性和岩石强度参数的劣化规律,通过MTS815. 02试验机开展不同孔隙水压条件下的砂岩蠕变试验,根据Lemaitre应变等效基本假定推导出关于强度参数劣化的损伤变量公式,并结合基本西原体模型建立了砂岩... 为了研究不同孔隙水压作用下砂岩蠕变特性和岩石强度参数的劣化规律,通过MTS815. 02试验机开展不同孔隙水压条件下的砂岩蠕变试验,根据Lemaitre应变等效基本假定推导出关于强度参数劣化的损伤变量公式,并结合基本西原体模型建立了砂岩加速蠕变阶段的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在孔隙水压作用下,岩石的应变响应更加灵敏;随着水压的增大岩石蠕变加速阶段的蠕变速率显著增大,说明水压对岩石强度参数具有削弱作用;同时当砂岩处于高应力状态下,即应力超过长期强度时岩石的强度力学参数存在明显的弱化,不再是一个定值且随着时间和过应力差变化而变化,并且受孔隙水压的影响;最终结合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曲线与三轴蠕变试验曲线的良好吻合性,验证了所建立损伤本构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对采空区覆岩稳定性评价尤其是富水地层条件的沉陷区土地重复利用、安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参数 弱化 非线性损伤模型 蠕变 孔隙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强度退化的膨胀土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
20
作者 黄国林 韦秉旭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107,共5页
通过在室内进行膨胀土的常规直剪和干湿循环试验,探讨了低应力条件下膨胀土的黏聚力随循环次数、循环幅度的变化规律;运用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基于剩余黏聚力定义损伤变量,据此建立了反映循环次数和循环幅度变化的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 通过在室内进行膨胀土的常规直剪和干湿循环试验,探讨了低应力条件下膨胀土的黏聚力随循环次数、循环幅度的变化规律;运用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基于剩余黏聚力定义损伤变量,据此建立了反映循环次数和循环幅度变化的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循环幅度和初始控制含水率下,膨胀土的剩余黏聚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衰减;在相同循环次数和初始控制含水率下,膨胀土的剩余黏聚力随循环幅度的增加而衰减;利用室内简单试验建立的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的损伤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膨胀土 干湿循环试验 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 剩余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