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严格残差选择的非视距定位算法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楠 吴成东 +1 位作者 刘鹏达 于晓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1-1224,共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定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精确定位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非视距传播信号的存在,非视距误差使得定位精度严重下降.通过分析非视距测量值残差的特性,提出了一种严格残差选择方法来鉴别距离测量值的状态.首先...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定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精确定位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非视距传播信号的存在,非视距误差使得定位精度严重下降.通过分析非视距测量值残差的特性,提出了一种严格残差选择方法来鉴别距离测量值的状态.首先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的线性回归模型获得距离测量值的残差,然后利用严格残差选择来对残差进行筛选,最后利用并行变节点EKF算法完成定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非视距情况下的定位效果要优于其他算法,在不同环境下该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非视距定位 扩展卡尔曼滤波 严格残差 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非视距定位技术
2
作者 刘永奎 陈俊波 《科技传播》 2011年第20期160-161,共2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集微机电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现代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智能信息处理平台,对人类各个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众多应用的基础是节点定位,关键性能是定位精度。节点间的距离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集微机电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现代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智能信息处理平台,对人类各个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众多应用的基础是节点定位,关键性能是定位精度。节点间的距离测量容易受多址干扰、多径、非视距传输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非视距定位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定位研究与应用: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95
3
作者 肖竹 王勇超 +2 位作者 田斌 于全 易克初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41,共9页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能获得比现有无线定位技术更高的测距定位精度.本文主要讨论UWB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包括TOA/TDOA(Time/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等UWB定位方法、多径时延估计理论、非视距定位和协作式定位、多带OF...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能获得比现有无线定位技术更高的测距定位精度.本文主要讨论UWB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包括TOA/TDOA(Time/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等UWB定位方法、多径时延估计理论、非视距定位和协作式定位、多带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定位和其他超宽带信号定位方式等方面,对其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叙述和分析,最后指出了仍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定位 到达时间 时延估计 非视距定位 协作定位 多带OF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束成形的60GHz无线局域网络定位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兴 张浩 徐凌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70-2174,共5页
针对60 GHz信号在非视距(NLOS)环境下测距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的60 GHz无线局域网络(WLAN)定位算法。首先,通过借助波束成形技术进行最强路径搜索,波束成形算法将天线的最大增益方向指向接收最强多径信号的方向,在增强搜索... 针对60 GHz信号在非视距(NLOS)环境下测距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的60 GHz无线局域网络(WLAN)定位算法。首先,通过借助波束成形技术进行最强路径搜索,波束成形算法将天线的最大增益方向指向接收最强多径信号的方向,在增强搜索鲁棒性的同时扩大了定位覆盖范围;然后,对NLOS条件下的时延偏差进行建模,重构NLOS测量数据;最后,为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设置检测阈值,引入异常值检测机制。采用Matlab仿真平台在STAs-STAs信道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NLOS环境下基于传统相干估计的到达时间(TOA)定位算法的定位误差约为2 m,定位成功率仅为0.5%,而采用基于波束成形的60 GHz定位算法后,定位误差降低至1.02 cm,定位成功率高达94%。因此,波束成形技术为NLOS环境下的60 GHz定位提供了解决思路,有效地提高了60 GHz室内定位精度和定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GHz信号 非视距定位算法 波束成形 最强路径搜索 异常值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临时位置估计的无线网络残差幂次方加权定位算法
5
作者 赵梦龙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临时位置估计的无线网络残差幂次方加权定位算法。这种算法能够运用分组定位,获取不通目标位置节点的估计位置,并获得估计各位置之间的差值,临时定位残差与传统残差加权定位算法之间区别,在于本文提出残差幂次方作...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临时位置估计的无线网络残差幂次方加权定位算法。这种算法能够运用分组定位,获取不通目标位置节点的估计位置,并获得估计各位置之间的差值,临时定位残差与传统残差加权定位算法之间区别,在于本文提出残差幂次方作为加权函数,仿真获得最优化加权函数。结果发现在LOS-SN低于2时,本文提出无线定位方法的精度较传统非视距定位误差远远较小,提高了60%的定位精度,并且降低了对LOS-SN的个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位置估计 无线网络残差 非视距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线定位非视距误差消除算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在分布式多天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非视距误差消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传统的时间到达(time of ar-rival,TOA)定位。利用含多天线的天线组,测量出导致产生非视距传播的散射体的位置,将这些散射体看作虚拟基站,测量出移动台的坐标,完成... 在分布式多天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非视距误差消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传统的时间到达(time of ar-rival,TOA)定位。利用含多天线的天线组,测量出导致产生非视距传播的散射体的位置,将这些散射体看作虚拟基站,测量出移动台的坐标,完成无线定位。通过对算法的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消除非视距误差,比一些传统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多天线 非视距定位误差 时间到达(TOA)定位
原文传递
直达与非直达环境中的多目标解耦直接定位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尹洁昕 王鼎 +1 位作者 吴瑛 刘瑞瑞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203,共14页
针对直达(LOS)与非直达(NLOS)环境中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波形已知条件下的单阵地多目标直接定位(DPD)算法。该算法针对发射时间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利用多径信号到达角度与时延关于障碍物(或反射体)、观测站与目标位置参数的数学关系... 针对直达(LOS)与非直达(NLOS)环境中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波形已知条件下的单阵地多目标直接定位(DPD)算法。该算法针对发射时间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利用多径信号到达角度与时延关于障碍物(或反射体)、观测站与目标位置参数的数学关系,建立了三维目标位置的最大似然(ML)函数,无需估计测量参数,避免了传统两步定位方法所需的非直达径识别与数据关联。为了克服多目标定位中的高维非线性优化问题,该算法利用独立波形信息将多目标定位解耦为对各个目标单独求解。通过对目标函数有效近似,算法在发射时间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下均仅需三维网格搜索,比相应的两步定位方法具有更低的计算量。此外,基于多径定位场景,推导了发射时间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下的位置估计克拉美罗界(CRB)。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定位性能能够逼近相应的克拉美罗界,比传统两步定位方法和子空间直接定位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距定位 直接位置确定 多目标 波形已知 克拉美罗界
原文传递
Passive location estimation using scatterer information for non-line-of-sight environments 被引量:1
8
作者 颜俊 王林汝 吴乐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0年第4期518-522,共5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ditional hybrid time-of-arrival(TOA)/angle-of-arrival(AOA)location algorithm in non-line-of-sight(NLOS)environments,a new hybrid TOA/AOA location estimation algorit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ditional hybrid time-of-arrival(TOA)/angle-of-arrival(AOA)location algorithm in non-line-of-sight(NLOS)environments,a new hybrid TOA/AOA location estimation algorithm by utilizing scatterer information is proposed.The linearized region of the mobile station(MS)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base station(BS)coordinates and the TOA measurements.The candidate points(CPs)of the MS are generated from this region.Then,using the measured TOA and AOA measurements,the radius of each scatterer is computed.Compared with the prior scatterer information,true CPs are obtained among all the CPs.The adaptive fuzzy clustering(AFC)technology is adopted to estimate the position of the MS with true CPs.Finally,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location algorithm can significantly mitigate the NLOS effect and efficiently estimate the MS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location time-of-arrival/angle-of-arrival(TOA/AOA) non-line-of-sight(NLOS)mitigation adaptive fuzzy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宽带和惯性传感器融合的人体动作捕捉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卫亚 张洪超 《传感器世界》 2019年第8期22-27,共6页
惯性传感器动作捕捉系统能够非常精确的测量人体每个关节的旋转,但是并不能测量人体的位移,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超宽带定位系统和惯性传感器的融合算法。该算法结合两种传感器的优点,实现的动作捕捉系统不仅可以捕捉表... 惯性传感器动作捕捉系统能够非常精确的测量人体每个关节的旋转,但是并不能测量人体的位移,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超宽带定位系统和惯性传感器的融合算法。该算法结合两种传感器的优点,实现的动作捕捉系统不仅可以捕捉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还能够精确定位用户在表演环境中的空间位置。实验表明在室内环境下该动作捕捉系统具有精确性和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定位 惯性传感器:动作捕捉 融合算法 室内定位:视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NLOS变电站的改进泰勒容积卡尔曼滤波超宽带定位算法
10
作者 罗珊珊 何泽家 赵军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3年第4期85-91,共7页
为解决变电站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严重条件下超宽带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基于现有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测距方法,提出了一种融合Taylor级数及改进容积Kalman滤波的定位算法以提高定位估计精度。所提算法首先对泰勒算... 为解决变电站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严重条件下超宽带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基于现有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测距方法,提出了一种融合Taylor级数及改进容积Kalman滤波的定位算法以提高定位估计精度。所提算法首先对泰勒算法初值进行优化,并通过对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WLS)解算的位置估计值进行野值剔除及权重计算,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降低算法复杂度;然后针对NLOS环境下标签坐标定位结果不稳定问题,运用改进容积卡尔曼滤波(CKF)算法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及稳定性。镇江银山11万伏变电站环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变电站环境中,NLOS严重条件下可实现定位精度10 cm以内,具备工程实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非视距定位 超宽带 容积卡尔曼滤波 泰勒算法
原文传递
紫外光通信:原理、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木根 袁仁智 +1 位作者 王志峰 王思明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8,共6页
与传统视距光通信不同,紫外光通信能够实现非视距通信,广泛地应用于视距链路受阻的场景,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工业设备间大容量灵活组网通信的需求,这给紫外光通信带来了新机遇。为推动紫外光通信的实用化研究,阐明了紫外... 与传统视距光通信不同,紫外光通信能够实现非视距通信,广泛地应用于视距链路受阻的场景,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工业设备间大容量灵活组网通信的需求,这给紫外光通信带来了新机遇。为推动紫外光通信的实用化研究,阐明了紫外光通信的主要应用场景,概述了紫外光通信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硬件试验、信道模型、信道估计与检测、空间分集技术等关键技术,展望了紫外光中继与双工通信、紫外光传感网络和非视距定位技术等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应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视距通信 非视距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