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规范:指标体系与量化分析
1
作者 亓华 刘安祺 陈振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3期66-81,共16页
研究首次构建了《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测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把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细分为体态语、副语言、服饰仪表语、工具语、空间语和时间语6大类,一级指标共27个,二级指标共为86个,这6类86个指标承载着29种功能... 研究首次构建了《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测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把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细分为体态语、副语言、服饰仪表语、工具语、空间语和时间语6大类,一级指标共27个,二级指标共为86个,这6类86个指标承载着29种功能,并配套独立的6个观测量表及使用说明。文章整合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分别总结列举了课堂体态语和副语言行为个案量化指标的研究范例,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体态语行为群体量化指标的比较研究范例,以及三组不同国别留学生对教师服饰仪表语的研究范例,为全面分析国际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提供了科学规范、便捷实用的研究工具和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师 非言语行为 规范 指标体系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行为在小学阶段教学研究与反思
2
作者 高静思 王维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205-0207,共3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言语教学外,还应借助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非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使用非言语行...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言语教学外,还应借助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非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使用非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教学的重要补充。其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掌握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技巧,同时学校也应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再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时机和策略。最后,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正向沟通和非言语行为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小学阶段教育 言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雷一缘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0期0119-0122,共4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言语外,还会使用手势、眼神、表情等非言语行为。这些行为也会向学生传递信息,并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中,涉及高校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基于高校学生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言语外,还会使用手势、眼神、表情等非言语行为。这些行为也会向学生传递信息,并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中,涉及高校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基于高校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研究高校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高校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存在以下问题:象征性动作不够规范;表露性动作缺乏平衡;适应性动作脱离课堂;调节性动作消极随意;距离性动作效果欠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善高校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策略,提高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运用的有效性。希望能对高校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课堂非言语行为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4-88,共5页
作为言语行为的重要辅助工具,非言语行为在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更是起到了克服文化差异、克服言语行为表达缺失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作为... 作为言语行为的重要辅助工具,非言语行为在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更是起到了克服文化差异、克服言语行为表达缺失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作为课堂主导角色的教师,时刻关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并作适当的调整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教师非言语行为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语习得背景下的西方非言语行为研究概述
5
作者 王伟清 周梦琳 《语言教育》 2018年第2期35-40,共6页
作为社会交际的要素,非言语行为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随处可见,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密切关注。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流行以及互动假说等理论的提出,互动越来越成为二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人们对... 作为社会交际的要素,非言语行为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随处可见,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密切关注。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流行以及互动假说等理论的提出,互动越来越成为二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人们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非言语行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非言语行为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直到十几年前才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对非言语行为的定义和相关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研究,回顾了西方二语习得领域的非言语行为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教师非言语行为 学生非言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咏莉 王晓燕 +3 位作者 梁立智 关丽征 宋晓霞 焦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5期580-582,594,共4页
本次调查发现,在诊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对医务人员讲话的语气、手势、问诊距离、眼神、表情、职业坐姿和职业站姿等非言语行为要素的期待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不匹配的非言语行为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患者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春晓 江光荣 林秀彬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7-1265,共9页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理咨询。总结前人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存在实证研究不足、孤立于咨询进程进行研究等问题,并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如果要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 非言语行为 咨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中师生非言语行为互动的同步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俊英 周江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9-92,共4页
在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像、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交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互动场景中,师生进行非言语行为互动时存在的同步性,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非言语行为互动的同步性对教学实践的启发和指导... 在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像、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交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互动场景中,师生进行非言语行为互动时存在的同步性,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非言语行为互动的同步性对教学实践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互动 同步性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屠国元 丁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7-520,共4页
本文从学习动机,人际交流,情感互动等角度探讨了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并以实验论证了两个假设:1)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气氛呈正面相关关系。2)教师能够通过录相反馈及学生反馈改进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从而改善课堂气氛,促... 本文从学习动机,人际交流,情感互动等角度探讨了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并以实验论证了两个假设:1)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气氛呈正面相关关系。2)教师能够通过录相反馈及学生反馈改进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从而改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行为 非言语行为 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 信息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编码系统编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丽珠 姜月 张丽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8,共8页
选取352名幼儿教师,对与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相关的2套图片进行识别。旨在确定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的动作成分和动作单元,并以此为基础编制编码系统。结果表明:(1)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包括4个方面7个动作成分,即Ⅰ微笑... 选取352名幼儿教师,对与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相关的2套图片进行识别。旨在确定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的动作成分和动作单元,并以此为基础编制编码系统。结果表明:(1)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包括4个方面7个动作成分,即Ⅰ微笑和大笑的面部表情,Ⅱ舒展的身体姿势,Ⅲ头稍微后倾的头部动作,Ⅳ双手叉腰、高举和在胸前握拳的手臂动作;(2)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包括12个动作单元;(3)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编码系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评幼儿自豪发展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自豪 非言语行为表达 编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言语行为(沉默)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赟琳 覃儒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9-80,共2页
本文拟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沉默"这种非言语行为在中、美两个国家中不同的文化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而指出"沉默"中的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沉默 非言语行为 文化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丽华 李明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9-141,共3页
人类的交际分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然而,在大多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交际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而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以... 人类的交际分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然而,在大多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交际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而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以便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文章首先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与功能;继而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课堂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非言语行为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董梅 张烨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2期31-33,87,共4页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非言语行为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的实践与文化自觉——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咏莉 王晓燕 +3 位作者 梁立智 关丽征 宋晓霞 焦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结合"文化自觉"理念,以患者为行为主体,参照患者的体验反思医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关注非言语行为因素的重要作用,找寻医方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间的有效沟... 结合"文化自觉"理念,以患者为行为主体,参照患者的体验反思医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关注非言语行为因素的重要作用,找寻医方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将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非言语行为 文化自信 医院文化 和谐医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讯问中的非言语行为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桂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所谓非言语行为 ,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语言行为。虽然非言语行为经常被误用 ,但由于其本身固有的非自主控制的特征 ,仍然可以帮助在侦查讯问中识别犯罪嫌疑人的谎言。需... 所谓非言语行为 ,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语言行为。虽然非言语行为经常被误用 ,但由于其本身固有的非自主控制的特征 ,仍然可以帮助在侦查讯问中识别犯罪嫌疑人的谎言。需要注意的是 ,必须要掌握促进识别非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的方法 ,尽量提高识别谎言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 非言语行为 有效性 犯罪嫌疑人 谎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行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三粮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外语教学 应用 交际过程 教学与研究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中的文化默契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2-33,40,共3页
1.0文化代表了社会对言语意义和非言表意义的统一认识。每种文化都具有其约定俗成的价值观,都蕴藏着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潜在的公式。这一切成为理解习惯行为与言语行为的基础,使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达成一种文化默契(... 1.0文化代表了社会对言语意义和非言表意义的统一认识。每种文化都具有其约定俗成的价值观,都蕴藏着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潜在的公式。这一切成为理解习惯行为与言语行为的基础,使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达成一种文化默契(culturetacit)。从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默契 非言语行为 文化背景 语言交际 与异性交往 附加意义 约定俗成 价值观念 跨文化差异 本族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文化动因分析——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咏莉 王晓燕 +3 位作者 梁立智 关丽征 宋晓霞 焦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5期577-579,594,共3页
力求找寻医方与患方在诊疗行为中的非言语行为期待不匹配的细节文化因素,根据其外在表现挖掘出内在文化动因,并进一步分析出哪些内在的文化因素导致了医患双方非言语行为要素的差异。从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血缘、地缘与业缘的重合与背离... 力求找寻医方与患方在诊疗行为中的非言语行为期待不匹配的细节文化因素,根据其外在表现挖掘出内在文化动因,并进一步分析出哪些内在的文化因素导致了医患双方非言语行为要素的差异。从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血缘、地缘与业缘的重合与背离;职业角色认同差异;信托模式与契约的模式五个方面,对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文化动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非言语行为 医学模式 职业角色 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德芳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99年第5期62-66,47,共6页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非言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用非言语行为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观瑜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从非言语行为对简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优化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 ,英语教师使用诸如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信息传递 教学语言 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身势行为 手势行为 目光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