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非语言手段的语言功能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冬竹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55,共3页
-
文摘
非语言手段作为言语交际时的伴随性特征并同时具有语言功能.非语言手段的交际功能决定了非语言手段的语言特征,非语言手段潜在的语言特征是其产生语言功能的基础.非语言手段可以替代语言符号并产生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义功能.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语言特征
语言功能
-
Keywords
non-linguistic means,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linguistic functions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晏子春秋》的非语言手段初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思坤
-
机构
岳阳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5-28,共4页
-
文摘
《晏子春秋》的非语言手段初探陈思坤心理语言学认为,往往可以用非语言手段来相应地替代语言手段完成的各种不同的功能。本文仅就《晏子春秋》一书所使用的非语言手段作一些初步探讨。所引《晏子》材料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晏子春秋》,清孙星衍、黄以周校。一...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晏子春秋》
交际功能
具体语境
危害性
心理语言学
体态语言
言内语境
制造话题
语言表达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非语言手段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赵滨
周凤芹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出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
文摘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包括表情、身姿及手部动作在内的“伴随语言”和包括语音、语调等在内的所谓的“副语言”同样也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从语言学、交际学及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伴随语言和副语言作为与“语言”手段相对的形式而参与交际,称为“非语言手段”,对语言信息起着支持、补充和修饰作用。非语言手段具有交际功能、交际意义,在某些特殊交际场合中起重要作用。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交际
作用
-
Keywords
non - verbal means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
分类号
H026.3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体育教学中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运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文杰
-
机构
南京经济学院
-
出处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1-73,共3页
-
文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来实现的。其中,语言手段较为直接、具体,而非语言手段则是语言手段必要的补充和深化。
-
关键词
语言手段
非语言手段
体育教学
善意
-
Keywords
language means non - language means P. E. Teaching kindness to the students
-
分类号
G807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晏子春秋》的非语言手段初探
- 5
-
-
作者
陈思坤
-
机构
岳阳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岳阳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58-64,共7页
-
文摘
心理语言学认为,往往可以用非语言手段来相应地替代语言手段完成的各种不同的功能。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非语言手段,仅就《晏子春秋》一书所使用的非语言手段作一些初步探讨。所引《晏子》材料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晏子春秋》,清孙星衍、黄以周校。 《晏子》所辑录的基本上是齐国相晏婴劝谏齐国国君(主要是齐景公)的言论,其社会情境几乎都在齐国宫廷内外,其角色关系几乎都是臣—君、下—上、晏子—齐景公,都比较单一。这种特定的社会情境和角色关系决定了他所采用的非语言手段的形式。下面分别叙述。 一。
-
关键词
《晏子春秋》
非语言手段
交际功能
具体语境
角色关系
社会情境
王之道
齐景公
心理语言学
春秋时期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善用非语言手段
- 6
-
-
作者
吕鹏
-
机构
[
-
出处
《政工导刊》
2013年第6期62-62,共1页
-
文摘
除了语言手段,非语言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带兵方法。为此,带兵人应充分运用目光、体态、沉默、时境等非语言手段,盘活带兵方法。提高带兵效果。
非语言手段主要是指运用目光、肢体语言、恰当的沉默和选择有利的时境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在带兵过程中,带兵人的语言只起到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能够准确反映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从而有效地弥补语言手段的不足,增强带兵的效果。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
肢体语言
心理学家
沉默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广告作品的非语言手段
- 7
-
-
作者
金宝康
汪永奇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
-
出处
《现代视听》
2015年第4期71-74,共4页
-
基金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D14WH1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201328947)
2013年度浙江农林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广告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成果(项目编号:TD1305)
-
文摘
广告是一种向大众和社会传播信息的手段和宣传平台,广告组成大致可以分为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其中,非语言手段在广告创作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旨在探讨其在广告中的作用。
-
关键词
广告组成
非语言手段
广告表现
-
分类号
J534.3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非语言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俊英
-
出处
《青海教育》
2006年第7期55-55,共1页
-
文摘
一、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际间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语言交际,二是非语言交际。其中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其交际的深度和效用是其它任何方式无法替代的。但是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无言的交际,是人们通过非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位置及身体的不同移动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态度以及标志交际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非语言交际是有声语言交际的补充与完善,在特定环境中,它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作用。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英语教学
非语言交际
交际过程
面部表情
传递信息
社会关系
社会地位
有声语言
跨文化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非语言手段小议
- 9
-
-
作者
林方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1986年第2期52-52,共1页
-
文摘
修辞学界历来对非语言手段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它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至今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非语言手段属于修辞学研究范围,有的肯定它不在修辞学研究之列,等等。我赞成修辞学应该研究口语、书面语中常用的非语言手段,而且应该作深入的研究。关于非语言手段的研究,我有下列一些看法。第一,应该分门别类地研究。非语言手段涉及的范围很广。按传统语言学观点,凡属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以外的表情达意手段,包括超句子的语言单位,都算非语言手段。修辞著作谈及的非语言手段有句群、篇章、韵律、国际上通用科技符号、态势语、象征性、特征性的符号,等等。以上列举的非语言手段有不同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如句群、篇章、韵律属于书面浯,国际上通用科技符号只用于书面语中的科技论文,态势语限于日常谈话;(?)(佛教符号)、(?)(纳粹党的标记)之类象征性、特征性的符号为数不多;属于势态语范围的比较复杂,其中面部表情还难以概括出模式来,等等。总之。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修辞学
科技符号
非语言表现手段
态势语
刮刮叫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地理教学中非语言手段的运用
- 10
-
-
作者
裴鉴伯
-
出处
《南京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26-127,共2页
-
文摘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地理对象, 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和地理表象,了解地理的原理及其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因此“语言”是进行和完成地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在运用“语言”这一重要手段的同时,有没有考虑到还有“非语言”为另一手段和方法.例如通过眼、面部表情,与同学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各种手势及手的不同形态等等.与语言相结合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更好的作用.
-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非语言手段
气压带
相似性
地球自转
教学效果
无名指
南北半球
近似性
副极地
-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非语言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艺术
- 11
-
-
作者
刘金香
-
机构
吉林省通化县东宝中学
-
出处
《神州》
2017年第24期47-47,共1页
-
文摘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Albert.Mehrabian)指出,“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来自语言,38%来自语调,而55%来自动作表情.”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提倡过“以姿势助说话”.可见体态语作用之重要.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英语教学
艺术
毛泽东同志
心理学家
信息交流
体态语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课堂教学中非语言手段的运用
- 12
-
-
作者
于爱玲
王文学
-
机构
龙口市龙口镇红旗小学
-
出处
《山东教育》
1995年第6期28-29,共2页
-
文摘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除语言手段外,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手段来传递信息,进行沟通,而且非语言手段有着许多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特点。它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 身势语 也叫体态语或姿势语,即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身体各部位的无声动作传送信息。身势语有着极强的表现力,是语言工具的最重要的辅助和补充手段。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以及站立的姿势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课堂教学
身势语
有声语言
站立的姿势
体态语
教学内容
教师
姿势语
语言工具
-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非语言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13
-
-
作者
李俊英
-
出处
《青海教育》
2006年第8期55-,共1页
-
-
关键词
非语言手段
非语言交际
英语教学
-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论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手段及其运用
被引量:25
- 14
-
-
作者
陈文杰
平鹏刚
-
机构
南京经济学院桥头校区体育部
-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7-539,共3页
-
文摘
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都属于人类信息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共同实现的 ,其中 ,非语言手段是对语言手段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非语言手段的内容繁多 ,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情感表露和对动作或行为进行调整、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和师生互动的操纵等功能。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手段 ,应按照一定的原则 ,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 ,并注意与语言手段的合理搭配 ,紧密结合。
-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非语言手段
内容
运用
-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non-language approach
content
application
-
分类号
G807.0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谈谈非语言手段在导语设计中的运用
- 15
-
-
作者
许锡强
-
机构
浙江省东阳中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5-36,共2页
-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表演
表格
实验
非语言手段
导语设计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非语言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16
-
-
作者
黄芝翠
-
机构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黑河学刊》
201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
文摘
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都属于人类信息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共同实现的,其中,非语言手段是对语言手段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非语言手段的内容繁多,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情感表露和对动作或行为进行调整、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和师生互动的操纵等功能。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非语言手段
内容
运用
-
分类号
G807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分类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17
-
-
作者
白晓红
-
机构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出处
《南昌高专学报》
2010年第5期67-68,共2页
-
文摘
对非语言手段的组成、特点及运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非语言手段是语言手段的补充和深化。因此,重视这一交际方式,有利于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非语言手段
运用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应用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周玉霞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1-93,共3页
-
文摘
对非语言手段的组成、特点及运用原则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手段是语言手段的补充和深化,重视这一交际方式,有利于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非语言手段
运用原则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非语言交流手段对创伤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 19
-
-
作者
李伟霞
叶晓凌
-
机构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外科
-
出处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73-73,共1页
-
文摘
目的:探讨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方法来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2001年4月至2005年5月,作者对64例患者在实行综合护理的同时,注意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触摸和暗示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并与传统习惯应用常规止痛药及采用一般的语言性心理护理的36例患者相比较。结果新方法组疼痛消失18例,有效2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8.1%,而传统组总有效率为52.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触摸与暗示等非语言交流手段的方法,能及时有效地减轻疼痛,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关键词
非语言交流手段
创伤疼痛
护理
-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教学手段——体态语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姚志英
-
机构
滁州学院外语系
-
出处
《滁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8-69,共2页
-
文摘
体态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体态语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能够增强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具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功能,最能表达细腻的情感;具有距离效应,可以迅速改变不当行为。
-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非语言教学手段
体态语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