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益气滴丸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康利锐 袁晶晶 +3 位作者 阿那日 刘洋 宋丽芸 王晔玲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5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主因胸闷、胸痛症状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诊断为INOCA的患者进行心肌声...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主因胸闷、胸痛症状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诊断为INOCA的患者进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通过定量测定冠脉血流储备(CFR)评价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将60例CFR<2即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给予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微循环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冠脉微循环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INOCA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为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改善INOCA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脉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瘀血论治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经验撷要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烁 孟昭阳 +1 位作者 侯媛 辛来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9期160-162,共3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schaemia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INOCA)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不适等症状,西医治疗尚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措施。中医认为瘀血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证...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schaemia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INOCA)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不适等症状,西医治疗尚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措施。中医认为瘀血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证候因素,贯穿疾病始终,且活血化瘀治疗INOCA在临床实践中也颇得良效。基于此,此文以瘀血为基本点,简要概述INOCA与瘀血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瘀血的不同证型探讨临床论治INOCA的经验体会,以期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的临床论治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 活血化瘀 胸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微循环和左室舒张功能关系的探讨
3
作者 姜涛 陈亚南 +2 位作者 郭秋红 王红 翟玉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65-568,577,共5页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冠脉)缺血疾病患者微循环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医院心内科,有明显胸痛、胸闷症状,但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正常或无严重狭窄(<50%)...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冠脉)缺血疾病患者微循环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医院心内科,有明显胸痛、胸闷症状,但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正常或无严重狭窄(<50%)的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E)、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以E/e’表示左室舒张功能;应用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冠脉血流储备(CFR)反映左室微循环功能,根据CFR值分为正常组(CFR≥2,n=134)以及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组(CFR<2,n=7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微循环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CMD组年龄明显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房颤比例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在心脏超声方面,CMD组左室质量指数(LVmassi)、室间隔厚度均高于正常组[106.5 (90~131)vs.98.1 (72~128),P=0.039]、[11.4(8.5~13.1)vs.9.6 (7.4~12.5),P=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是非阻塞性冠脉缺血疾病患者发生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而针对该人群,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和微循环功能障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非阻塞性冠脉缺血疾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和微循环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 舒张功能 微循环功能 冠脉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郭艳娇 张克成 +4 位作者 王丽杰 韩培天 王文州 王田林 李文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ischaemic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INOCA)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自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证实为INOCA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ischaemic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INOCA)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自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证实为INOCA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尼可地尔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分析两种方案的疗效,比较两种方案下患者的LVEF、LVEDD、IVSD、E/E′等心功能指标及FMD、PAT、NO等血管内皮功能的水平,记录两种方案下心绞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9例,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心绞痛情况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明显升高,LVEDD、IVSD、E/E′明显下降,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减少,疼痛程度降低,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上升或下降后的数值及整体心绞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D、PAT、NO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上升后的数值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10.00%(5例/50例)与对照组的14.00%(7例/50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INOCA患者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达到减轻心绞痛程度,提高疗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尼可地尔 阻塞性冠脉缺血疾病 左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军教授治疗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临证经验
5
作者 张乐松 李军 张文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5期149-153,157,共6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其发病率高,是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诊断和治疗手段尚有局限,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痉挛是主要发病机制。李军教授...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其发病率高,是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诊断和治疗手段尚有局限,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痉挛是主要发病机制。李军教授结合现代病理研究及中医理论,认为痰湿瘀浊、痹结隧络、毒热蕴结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内外合邪、情志不遂、络脉郁滞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病机,风邪乘络、阴阳虚损、脉络绌急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机制,治疗以蠲痰散瘀,透发毒热、发汗通络,行气解郁、祛风补虚,调节枢机为主要治法,重视运用风药、虫类药,善于调和升降、通阳解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合枳术丸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效果
6
作者 倪晨 任晓飞 +2 位作者 王璐扬 宋光伟 王从龙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探讨逍遥散合枳术丸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型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逍遥散合枳术丸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型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合枳术丸加减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2组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标(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主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治疗3个月后)。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TIMI血流等级3级患者的比例增加,TIMI血流等级0级患者的比例下降,且治疗组TIMI血流等级3级患者的比例更高,SAQ各个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均升高,且治疗组更高,2组血清内皮素-1水平、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微循环阻力指数值均降低,且治疗组更低(P<0.05)。治疗3个月后,2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合枳术丸加减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标及TIMI血流分级情况,在不提升MACE发生率的前提下,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缺血 阻塞性 肝郁脾虚型 逍遥散合枳术丸 加减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联合心脏康复训练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李双福 叶一航 +2 位作者 李泽峰 赵晋博 赵景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心脏康复训练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心脏康复训练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心脏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为(76.74±5.84)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为(97.16±7.4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67±4.14)分、(88.54±7.0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联合心脏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 心理干预 心脏康复训练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研究进展
8
作者 薛陈天 高想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82-86,共5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结构重构和痉挛,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危险因素管理,以及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中医学...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结构重构和痉挛,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危险因素管理,以及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中医学对INOCA的认识主要在病位与病理状态2个层面,病位以“血-脉-心络”共病和“脉络病-微血管病”为主,病理状态为“痰、瘀、毒、风”致病和“阳微阴弦”致病;治法主要包括行气除郁、活血化瘀法,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温阳通脉、祛痰化瘀法等,通过改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冠状动脉微循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治疗INOCA。今后应进一步探讨INOCA的发病机制,将病机理论贯穿于临床治疗中,并加强虫类药的使用和研究,寻找有效方剂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中医药 病机 治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脾相关”论治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佳敏 曾敏 +2 位作者 谢煌烈 韩鹏宇 郑朝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71-175,181,共6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schaemia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INOCA)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胸闷等不适症状反复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五脏相关,心脾为要”的论治体系,INOCA属本虚标...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schaemia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INOCA)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胸闷等不适症状反复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五脏相关,心脾为要”的论治体系,INOCA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脾肾虚,重在心脾同调,标实为痰、瘀为主,甚者痰瘀互结。治疗上当以养心为主,重视健脾,兼顾固肾、疏肝理肺之法,辨证施治,屡见奇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脾相关 胸痹心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黄佳慧 袁耿彪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390-2397,共8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仍缺乏简便有效的确诊方法,且对其进行准确的危险度分层以实现个体化治疗仍面临重大挑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不仅可以评估心肌灌注与左心室功能,而且有望实现血流...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仍缺乏简便有效的确诊方法,且对其进行准确的危险度分层以实现个体化治疗仍面临重大挑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不仅可以评估心肌灌注与左心室功能,而且有望实现血流的精确量化分析,为INOCA的诊疗提供重要价值。本文旨在对SPECT在INOCA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各种应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论治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思路探讨
11
作者 杨辉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6期3194-3197,共4页
目的 以疏肝解郁法治疗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临床研究为例,探讨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中医诊疗思路。方法选取100例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西药治疗的基础... 目的 以疏肝解郁法治疗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临床研究为例,探讨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中医诊疗思路。方法选取100例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中药,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疏肝解郁法治疗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从肝论治为中医辨治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 疏肝解郁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下PCAT定量参数联合CCTA斑块特征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的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邹佳妮 廖熙妍 +3 位作者 潘晶晶 吴倩 付婷婷 黄文才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6-1342,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下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定量参数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特征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CCTA检查并诊断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176...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下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定量参数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特征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CCTA检查并诊断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176例,以临床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对比两组CCTA斑块特征及人工智能辅助下PCAT定量参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体积],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模型。结果缺血组(93例)与非缺血组(83例)的临床基线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缺血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脂质⁃纤维斑块体积、斑块长度、重塑指数、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FAI均较非缺血组高(P均<0.05),其中斑块长度(OR=1.070,P=0.001)、斑块负荷(OR=1.144,P<0.001)、斑块近端FAI(OR=1.111,P=0.002)为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斑块特征预测心肌缺血的敏感度48.18%、特异度83.1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696,P<0.001,FAI预测心肌缺血的敏感度83.2%、特异度32.6%,AUC=0.586,P=0.003,二者联合预测心肌缺血的敏感度62.3%、特异度75.6%,AUC=0.753,P<0.001。ROC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AUC=0.753),高于斑块特征模型(AUC=0.696)及FAI模型(AUC=0.5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斑块近端FAI是INOCA人群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FAI和斑块特征的联合模型对INOCA人群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 斑块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心肌缺血 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检测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用药及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吴彦 胡燕华 边长勇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用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心内科收治的INOCA患者160例,根据有无行IVUS检查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按IVU...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用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心内科收治的INOCA患者160例,根据有无行IVUS检查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按IVUS检查结果再分为重度狭窄亚组(斑块负荷≥30%)和轻度狭窄亚组(斑块负荷<30%)。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用药情况和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用药总分。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有无行IVUS检查对两组患者用药总分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IVUS发现CAG无法发现的不稳定斑块38例(47.5%),发现CAG未发现的肌桥5例(6.3%)。两组患者CAG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AG发现的肌桥占比、明确诊断的肌桥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狭窄亚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高于轻度狭窄亚组,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率低于轻度狭窄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亚组其他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行IVUS检查是两组患者用药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发生MACE 3例(3.8%),对照组发生MACE 10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Cox回归模型显示行IVUS检查和CAG评级是两组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IVUS检查能够指导INOCA患者用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阻塞性 冠状动脉疾病 用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滢如 王震 +4 位作者 王咏 陈文静 袁杰 杜昌鹏 程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6期590-593,共4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西医多以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抗缺血、降脂等药物治疗,而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在该类患者中亦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改善INOCA患者CMD的...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西医多以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抗缺血、降脂等药物治疗,而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在该类患者中亦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改善INOCA患者CM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INOC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病人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的相关性
15
作者 吴方园 来春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6期3039-30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CAD)病人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6月因心电图提示ST-T改变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符合NOCAD的92例... 目的:探讨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CAD)病人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6月因心电图提示ST-T改变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符合NOCAD的92例病人,同期进行了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按照心电图是否符合“6+2”现象分为“6+2”组(52例)和非“6+2”组(对照组,40例)。分别测量两组病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3支血管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并计算3支血管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比较两组3支血管微循环阻力及平均微循环阻力的差异,分析“6+2”组心电图“6+2”现象与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相关性,及临床因素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影响。结果:“6+2”组LAD、LCX、RCA及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组不同冠状动脉分支LAD、LCX、RCA及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组病人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NOCAD病人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升高与NOCAD病人心电图“6+2”现象呈正相关,微循环阻力升高水平受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的激活、糖代谢异常等因素影响。心电图作为一种简单的临床无创检查,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评估、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图“6+2”现象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王希超 袁月 +1 位作者 夏博宇 郗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16-0119,共4页
探讨黛力新治疗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病人6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其中30例... 探讨黛力新治疗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病人6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另3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对对照组进行干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黛力新对观察组进行干预,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病人应用黛力新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使病人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可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疗效较佳,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对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宙 刘杨 +3 位作者 王震 王咏 张娟 杨传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伴有缺血的INOCA患者81例。CMVD定义为IMR≥25。据此患者分为非CMVD组(n=40)和CMVD组(n=41)。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IMR的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估SDNN、LF/HF、SDNN联合LF/HF对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CMVD患者占51%(41/81)。CMVD组中女性患者较多,且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有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CMVD组(P均<0.05)。CMVD组SDNN低于非CMVD组[(101.15±24.53)mm vs.(133.78±29.68)mm,P<0.01],而LF/HF(2.52±1.22 vs.2.00±0.93,P=0.03)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8.5,P=0.002)、吸烟(OR=7.5,P=0.007)以及SDNN<100 ms(OR=4.6,P=0.018)均是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SDNN=99.5 ms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INOCA患者的CMVD(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7.5%)。结论:SDNN<100 ms是INOCA患者存在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CMVD是引起INOCA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INOCA患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磊 张庆全 +1 位作者 鄢华 朱汉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940-944,共5页
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其诊疗策略的制定主要是依据冠状动脉的影像学信息。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造影和腔内影像技术提供的信息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心肌缺血。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ICAD)是指患者存... 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其诊疗策略的制定主要是依据冠状动脉的影像学信息。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造影和腔内影像技术提供的信息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心肌缺血。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ICAD)是指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症状和(或)证据,但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的血管狭窄(即狭窄<50%)的疾病。其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并且是导致患者反复住院、生活质量降低和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NOICAD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诊断和治疗手段有限。因此,本文从NOICAD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总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抑郁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羽西 单迎光 +2 位作者 李风祥 窦敏 秦小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焦虑抑郁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6月至2021年月6因胸痛、胸闷症状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但是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大血管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的患者19... 目的焦虑抑郁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6月至2021年月6因胸痛、胸闷症状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但是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大血管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的患者198例,行CFR检查,按照CFR结果分为两组,CFR<2为冠脉微血管疾病(CMD)组115例,CFR≥2为对照组83例。使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症状测定,焦虑量表评分(HADs-A)≥8分和/或抑郁量表评分(HADs-D)≥8分为有焦虑抑郁,两量表均<8分为无焦虑抑郁。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状态是否有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低CFR的危险因素。结果相比对照组,CMD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者的占比、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Ca通道阻滞剂使用、血沉(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平均心率、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MSD)、焦虑抑郁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OR=5.36,95%CI:2.03~14.16,P=0.001)、吸烟、糖尿病、BMI、ESR、MSD是低CFR值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心率稍增高对CFR有较弱保护作用。结论焦虑抑郁与低CFR相关,且焦虑抑郁是低CFR值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抑郁 缺血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中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隆吉俐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0-993,共4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是指排除了其他心肌损伤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心肌缺血。最初研究认为INOCA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表明,INOCA患者的死亡率和新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IN...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是指排除了其他心肌损伤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心肌缺血。最初研究认为INOCA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表明,INOCA患者的死亡率和新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INOCA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VD)、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其中CMVD是主要发病机制。CMVD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等缺乏特异性,诊断CMVD需要借助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本文就INOCA中的CMVD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