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龙逆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陶丁霞 陆游 +1 位作者 王俊军 杨欣荣 《四川中医》 2020年第8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柴龙逆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年收治的100例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 目的:观察柴龙逆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年收治的100例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柴龙逆萎汤及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变化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Ⅱ(PGⅡ)水平、PGⅠ/PGⅡ、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及6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均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00%)同对照组(0.00%)相当,均较低(P>0.05);观察组萎缩性胃炎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8.00%),6个月疾病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柴龙逆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佳,患者症状改善,胃功能恢复良好,萎缩性胃炎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疾病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气滞 hp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 柴龙逆萎汤 穴位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冬 唐伟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观察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伴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144例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2组... 目的:观察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伴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144例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2组均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胃功能指标[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评估胃黏膜糜烂评分、慢性炎症评分,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及胃黏膜糜烂评分、慢性炎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5项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TNF-α、IL-1β、IL-8、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G-17、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1β、IL-8、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G-17、PG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治疗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及胃黏膜糜烂程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肝胃不和证 脾胃湿热证 黄连汤 柴龙逆萎汤 炎症因子 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宜兵教授从肺脾肝论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3
作者 程劼 康宜兵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2期288-291,共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多样,饮食习惯越来越不健康,我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CNAG)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康宜兵教授认为CNAG的发病主要与肺脾肝三脏相关,其关键病机是气机失调,肺卫郁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多样,饮食习惯越来越不健康,我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CNAG)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康宜兵教授认为CNAG的发病主要与肺脾肝三脏相关,其关键病机是气机失调,肺卫郁闭、肺失宣降,脾胃虚弱、纳运失调,肝郁气滞、肝失疏泄,均可导致全身气机失常;在临床上多以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宣肺透表、调和脾胃、疏肝理气为治法,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宜兵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肺脾肝 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半夏莪术消痞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薛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25-028,共4页
探讨对罹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为脾胃湿热型)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应用半夏莪术消痞汤治疗,研究分析其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1年6月-2024年6月在江阴市中医院的脾胃病科就诊的80例罹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为脾胃湿热型)患者成为本次治... 探讨对罹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为脾胃湿热型)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应用半夏莪术消痞汤治疗,研究分析其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1年6月-2024年6月在江阴市中医院的脾胃病科就诊的80例罹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为脾胃湿热型)患者成为本次治疗对象,借助随机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疗法)、观察组(常规之上应用半夏莪术消痞汤),每组均各40例。结果 比照两组间的胃肠激素水平,经治疗措施实施一个月后,观察组的胃动素检验值、促胃液素检验值、胃蛋白酶原I检验值均处于高水平(P<0.05)。各组间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显示在经治疗一月后观察组的胃脘疼痛症候评分、泛恶症候评分等评分数据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各组间疗效展开对比,观察组经治疗一个月后得到的疗效更佳(P<0.05)。各组间的用药不良反应对比(P>0.05)。结论 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为脾胃湿热型)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应用半夏莪术消痞汤治疗,较比常规疗法更具影响价值,不但可帮助患者改善胃肠激素水平,缓解临床中医症候,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型 半夏莪术消痞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胃颗粒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临床研究
5
作者 韩芳 陈达伟 杨建巧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7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养胃颗粒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胃肠道症状评分、Hp根除率、脾胃气虚证症状评分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32水平。结果:2周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79.25%(P<0.05)。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75.47%(P<0.05)。治疗1周、2周后,2组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GSRS评分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脾胃气虚证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脾胃气虚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3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IL-32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胃颗粒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疗效明显,能改善患者胃肠症状与中医证候,提高Hp根除率,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养胃颗粒 铋剂四联疗法 炎症因子 hp根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洋洋 田秀峰 于庆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用自拟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脾胃科收治的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 目的探讨用自拟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脾胃科收治的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除西药外,加用自拟健脾清化方加减治疗。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化方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及其与HP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余妍 张厂 陈润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581-583,共3页
为了明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主要的中医证型包括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并认为实证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 为了明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主要的中医证型包括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并认为实证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虚证患者HP感染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型 幽门螺杆菌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Hp根除前后舌象对比研究
8
作者 黄星海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6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伴糜烂患者Hp根除前后舌象变化,进而为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观察,共收集到156例经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NAG伴糜烂,且^(13)C呼气试验诊断为Hp感染的患者。采用常... 目的:研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伴糜烂患者Hp根除前后舌象变化,进而为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观察,共收集到156例经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NAG伴糜烂,且^(13)C呼气试验诊断为Hp感染的患者。采用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进行Hp根除,对比根除前后患者舌象变化。结果:Hp根除前后CNAG伴糜烂患者其舌色、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前CNAG伴糜烂患者舌色以红舌、舌苔以黄厚(腻)苔占比最高,根除后舌色以淡红舌、舌苔以薄白苔占比最高;根除前后红舌、绛舌及黄厚(腻)苔比例显著降低,淡红舌、薄白苔比例显著增高(P<0.05);淡白舌、青紫(瘀斑)舌、薄黄苔、白厚(腻)苔、剥落(少)苔根除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AG伴糜烂患者经根除治疗后舌象变化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伴糜烂 舌象 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涂金杰 杨眉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布拉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布拉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49,四联疗法)、联合组(n=151,布拉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免疫功能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Hp清除率为94.04%,高于对照组的8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胃动素(MTL)、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CD3^(+)、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7%,低于对照组的1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提高Hp清除率,有效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 布拉式酵母菌散 四联疗法 hp清除率 胃肠激素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芩和胃汤辅治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10
作者 朱守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观察柴芩和胃汤辅治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加用柴芩和胃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IL-6、TNF-ɑ、MDA、NO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 目的:观察柴芩和胃汤辅治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加用柴芩和胃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IL-6、TNF-ɑ、MDA、NO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OD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芩和胃汤辅治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柴芩和胃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符铜砭刮痧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30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权春分 费景兰 +3 位作者 赵婷婷 薛建霞 孙亭亭 梁盼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虎符铜砭刮痧干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1次/d,枸橼酸莫沙必... 目的:观察虎符铜砭刮痧干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1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5 mg,3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虎符铜砭刮痧治疗,每周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脘胀痛、两胁胀满、嗳气、嘈杂反酸、善太息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虎符铜砭刮痧,较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符铜砭刮痧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乎井术”针刺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12
作者 王倩 张碧玉 +2 位作者 陈思宇 马珺宜 张双喜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长桑君脉法“乎井术”针刺疗法对缓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0月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顺峰山门诊和三门诊就诊,且治疗方案采用了长桑君脉法“乎井术”针刺疗法的慢性非萎缩... 目的:观察长桑君脉法“乎井术”针刺疗法对缓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0月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顺峰山门诊和三门诊就诊,且治疗方案采用了长桑君脉法“乎井术”针刺疗法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胸胁胀痛、烧心、呃逆、恶心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71%。不良反应发生率0.55%。治疗后患者各不适症状均在2~4 min左右可得到缓解。结论:“乎井术”针刺治疗能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痛苦,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乎井术”针刺疗法 少气 平人 脉躁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评价
13
作者 王万玲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9期51-54,共4页
探究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的临床价值。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CNAG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探究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的临床价值。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CNAG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中医药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CNAG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加速患者的症状消退,降低患者的胃内炎症反应水平,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良反应 症状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王红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17-020,共4页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疾病的推荐治疗方案。方法 研究病例均出自本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确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疾病患者,病例数量选定为180例,参照随机化的临床分组模式,设...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疾病的推荐治疗方案。方法 研究病例均出自本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确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疾病患者,病例数量选定为180例,参照随机化的临床分组模式,设定组别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病例数量均等,并分别执行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各项临床数据结果。结果 联合组在执行联合用药治疗后,其疗效较单一组显著(P<0.05),同时其各项临床数据均较单一组明显优化发展(P<0.05)。结论 加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的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病情,增强临床药效的显著性,充分发挥联合药物治疗的协同效应,帮助患者减轻病灶的痛苦,可作为临床推荐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化方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巴派特联合常规四联疗法对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肠激素及胃蛋白酶原的影响
15
作者 史大敏 陈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常规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Hp感染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5)采用常规四联...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常规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Hp感染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5)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n=3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巴派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联合常规四联疗法在Hp感染CAG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改善胃肠激素与胃蛋白酶原水平,还可提升Hp根除率与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hp感染 四联疗法 瑞巴派特 胃肠激素 胃蛋白酶原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陈涵 邵益萍 陈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1-0104,共4页
探究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中西医治疗组,每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中医治疗组予化肝煎合左金丸,中西医... 探究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中西医治疗组,每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中医治疗组予化肝煎合左金丸,中西医治疗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化肝煎合左金丸。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慢性胃炎pro积分等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 中西医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慢性胃炎pro积分与其他两组相比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肝胃郁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生胃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曾志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78-081,共4页
分析三七生胃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四联疗法加三七生胃丸。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 分析三七生胃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四联疗法加三七生胃丸。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胃镜积分、病理积分、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炎症指标、胃镜积分、病理积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四联疗法联合三七生胃丸对于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生胃丸 四联疗法治疗 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疗法联合丹半汤治疗Hp感染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琴 高栋梁 庞博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560-1561,共2页
目的分析四联疗法联合丹半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Hp感染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四联疗法)与观察组(四联疗法联合丹半汤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 目的分析四联疗法联合丹半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Hp感染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四联疗法)与观察组(四联疗法联合丹半汤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丹半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显著效果,Hp根除率高,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丹半汤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半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临床观察
19
作者 王铃清 代景娜 付利然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0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砂半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砂半理中汤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临... 目的:观察砂半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砂半理中汤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病灶组织情况、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9%(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胃镜黏膜征象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17、PG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砂半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和Hp根除率,改善胃镜下胃黏膜征象,促进胃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 hp感染 砂半理中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防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视化分析
20
作者 雷玉珊 张忠勇 +2 位作者 祁月英 王东军 吴范武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目的 分析近20多年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中医药领域研究概况,探索中医药治疗CNAG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24年4月之前收录的CNAG中医药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3.R1及VOSviewer1.6.18软件... 目的 分析近20多年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中医药领域研究概况,探索中医药治疗CNAG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24年4月之前收录的CNAG中医药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3.R1及VOSviewer1.6.18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及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972篇,分析显示近24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作者以刘卫红和李萍发文量最多,机构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量较多,机构间合作主要体现在大学与其附属医院之间,跨地区、跨机构间的合作较稀疏;关键词及聚类分析等显示该领域旨在明确作用机制,提高药物临床疗效,优化诊疗方案;主要涉及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数据挖掘等方面。结论 中医药治疗CNAG的研究,不同地域机构间及其团队间合作薄弱,应加强合作以充分挖掘中医药治疗CNAG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