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皮秒激光联合微针导入对黄褐斑患者面部修复情况及皮肤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瑜兰 刘风华 黄媛媛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10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超皮秒激光联合微针导入对黄褐斑患者面部修复情况及皮肤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90例,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超皮秒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微针导入,... 目的探讨超皮秒激光联合微针导入对黄褐斑患者面部修复情况及皮肤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90例,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超皮秒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微针导入,对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及皮损颜色、皮肤生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黄褐斑皮损面积、皮损颜色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经皮水分丢失(TEWL)、表皮油脂含量、表皮含水量等皮肤生理参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皮肤生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皮秒激光联合微针导入可促进黄褐斑患者面部皮损修复,也能改善其皮肤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皮秒激光 微针导入 黄褐斑 面部修复 皮肤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皮瓣在颜面部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忠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6期590-590,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面部修复 耳后皮瓣 耳后岛状皮瓣 颞浅血管为蒂 吻合血管 手术操作 血管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遮罩技术在面部修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海江 范雪莹 《影视制作》 2013年第9期63-65,共3页
在实际拍摄中,由于天气或环境光的影响,经常会导致脸部色彩有所偏差或颜色不理想。此时,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局部校色。在专业的校色软件中,不仅仅是对画面的整体校色,而且需要更专业化、系统化的分级校色。敦煌DX的智能遮罩将做为整个画... 在实际拍摄中,由于天气或环境光的影响,经常会导致脸部色彩有所偏差或颜色不理想。此时,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局部校色。在专业的校色软件中,不仅仅是对画面的整体校色,而且需要更专业化、系统化的分级校色。敦煌DX的智能遮罩将做为整个画面的特效主角配合校色为你带来视觉上的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色 智能遮罩 面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专题: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颌面部修复中的应用(本刊中文部)
4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4-1574,共1页
推荐理由:将计算机辅助导航应用于面中部骨折的治疗,可以使术者在骨折复位前做好设计或模拟手术,术中准确了解骨折复位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增加了手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见2010年14卷13期2287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技术 面部修复 应用 计算机辅助导航 中文 专题 模拟手术 骨折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专题: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颌面部修复中的应用(本刊中文部)
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1-1561,共1页
1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造颜面萎缩衬垫物的可能性,见2010年14卷22期4172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技术 面部修复 颜面萎缩衬垫物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中文 应用 专题 快速成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皮种植体在面部修复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孙波 刘宝林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68-169,共2页
本文着重报道了多皮种植体皮界面和骨界面的组织学表现及其在面部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穿皮种植体 面部修复 皮界面 骨界面 组织学表现
全文增补中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微针导入对黄褐斑患者面部修复情况的影响
7
作者 聂兆燕 白东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黄褐斑患者接受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微针导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6月—2021年4月收治的84例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左旋维生素C微针导入治疗,观察组(n=42)在此基础上采用Q开... 目的探讨黄褐斑患者接受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微针导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6月—2021年4月收治的84例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左旋维生素C微针导入治疗,观察组(n=42)在此基础上采用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面部修复情况、皮肤生理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部修复中的颜色深度与面积评分分别为(1.26±0.22)分、(1.75±0.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2±0.33)分、(2.74±0.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经皮水分丢失为(14.33±1.45)g/(m^(2)·h),低于对照组的(22.28±1.79)g/(m^(2)·h),表皮油脂含量、表皮含水量分别为(112.16±5.69)μg/cm^(2)、(33.42±3.69)%,均高于对照组的(95.96±4.46)μg/cm^(2)、(25.26±2.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微针导入治疗黄褐斑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加快黄褐斑消退,提高面部修复效果,改善皮肤生理状况,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Q开关激光 左旋维生素C 微针导入 面部修复 皮肤生理状态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修复技术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颖 佘建初 +4 位作者 公衍超 卢津 王富平 林庆帆 李莹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传统图像修复算法在修复区域涉及复杂非重复结构(如面部)时,不能准确捕捉到高级语义。近三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被应用于图像修复中,其修复结果的结构相似性较传统方法提高了10%以上。首先阐述了面部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主要介绍... 传统图像修复算法在修复区域涉及复杂非重复结构(如面部)时,不能准确捕捉到高级语义。近三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被应用于图像修复中,其修复结果的结构相似性较传统方法提高了10%以上。首先阐述了面部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修复算法,将其分为无监督和有监督两大类方法,在每一类中重点对近年来涌现的各种面部修复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归纳了当前主流的六类图像数据集,以及算法性能评价指标;最后讨论了面部修复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图像修复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扩散模型技术的文物面部三维模型孔洞修补
9
作者 王峥嵘 刘鑫达 周明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2,共10页
在三维几何建模领域,孔洞指三维模型表面的不完整性,通常产生在数据采集、处理或转换过程中,这些孔洞的存在可能会对模型的几何完整性和视觉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传统的孔洞修复技术侧重于几何表面的修复,而忽略了纹... 在三维几何建模领域,孔洞指三维模型表面的不完整性,通常产生在数据采集、处理或转换过程中,这些孔洞的存在可能会对模型的几何完整性和视觉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传统的孔洞修复技术侧重于几何表面的修复,而忽略了纹理信息的修复,纹理信息对于恢复文物的真实感和材质特性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几何和纹理修复的扩散模型方法,特别适用于文物面部模型的修复。由于缺乏文物面部模型的基准真值,使用相似的残缺黄种人面部模型进行评估,鉴于公开可用的黄种人面部数据集较为稀缺,构建了一个黄种人面部数据集,包含约20000张黄种人面部图像、对应的三维模型及其纹理,以及渲染得到的高保真面部图像。首先,在构建的数据集上进行测试,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与现有基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在面部图像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改进,并且实现了对面部三维模型几何表面和纹理信息的同步修复。其次,将所提出的修复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中的文物面部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在文物面部模型的几何和纹理修复方面均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研究结果为文物面部模型的数字化修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文物保护和数字化展示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孔洞修补 文物面部修复 扩散模型 图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皮瓣转移术联合肿瘤扩大切除术与光动力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谷大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皮瓣转移术联合肿瘤扩大切除术与光动力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17例面部B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行肿瘤... 目的:观察局部皮瓣转移术联合肿瘤扩大切除术与光动力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17例面部B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行肿瘤扩大切除术联合光动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皮瓣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部修复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55/59),高于对照组的81.03%(4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形态美学、功能等面部修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隐形度、瘢痕色泽度、瘢痕平整度、五官移位度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皮瓣转移术联合肿瘤扩大切除术与光动力治疗面部BCC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面部修复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术联合光动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扩大切除术 局部皮瓣转移术 光动力 基底细胞癌 面部修复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1”健康教育模式在面部瘢痕修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偏差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11
作者 刘斐 刘静 +1 位作者 蔡大英 张丽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321”健康教育模式在面部瘢痕修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偏差、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面部瘢痕修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修复术后... 目的:探究“321”健康教育模式在面部瘢痕修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偏差、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面部瘢痕修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修复术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321”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认知偏差、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定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歪曲、抑郁-非歪曲、非抑郁-歪曲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非抑郁-非歪曲评分显著升高,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屈服、回避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显著升高,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321”健康教育模式利于面部瘢痕修复患者恢复,改善患者认知偏差,利于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瘢痕修复 “321”健康教育模式 认知偏差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董建伟 岳鹏 +2 位作者 李阿峰 苗超 张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风筝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风筝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实施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美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及暂时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额瓣、颏下岛状瓣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能够减轻疼痛,提升面部美观度,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瓣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 面部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
13
作者 朱伟 谌宏运 张金松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8期524-528,共5页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手术治疗的面部皮肤肿瘤患者,共41例,包括基底细胞癌19例,鳞状细胞癌(含角化棘皮瘤)16例,色素痣5例,表皮囊肿并感染1例。根据术...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手术治疗的面部皮肤肿瘤患者,共41例,包括基底细胞癌19例,鳞状细胞癌(含角化棘皮瘤)16例,色素痣5例,表皮囊肿并感染1例。根据术后面部缺损不同部位及大小,使用易位皮瓣、推进皮瓣、旋转皮瓣等类型的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创面,恶性肿瘤者经病理回示边缘及基底无肿瘤细胞后再行局部皮瓣修复。所有缺损修复时切缘不能有太大张力,均行皮下缝合及皮肤缝合,术后5~7 d拆线。结果 拆线时41例患者局部皮瓣均存活,面部轮廓基本正常,面部器官游离缘无扭曲;随访6~12个月,术区功能恢复良好,皮瓣色泽与周围组织较好匹配,平整度可、质地柔软,局部无牵拉变形、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有较好功能恢复及美容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皮瓣 皮肤肿瘤 面部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在颅面部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14
作者 汪勇 刘燕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0年第2期 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在多种原因引起的颅颌面骨性缺损充填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90年至1999年收治的颅颌面骨性缺损526例,对其手术方法、术后观察,充填物与组织的相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随访其...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在多种原因引起的颅颌面骨性缺损充填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90年至1999年收治的颅颌面骨性缺损526例,对其手术方法、术后观察,充填物与组织的相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随访其中270例,除6例充填区略高,3例充填不足外,其余效果满意。结论 羟基磷灰石是良好的充填材料,具有高度的组织相容性、随形性好,在体内能与自体骨组织形成一坚硬整体。此举措为修复颅颌面部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颅颌面部修复 美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抑郁患者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凌 易力 陶秀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4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16例术前评估抑郁患者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入院患者做筛查,护理人员针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16例患者除术前评估为重度抑郁的患者得分为51分外... 目的探讨16例术前评估抑郁患者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入院患者做筛查,护理人员针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16例患者除术前评估为重度抑郁的患者得分为51分外,其余15例患者的评估得分均低于50分。16例患者游离移植皮瓣均成活,平均住院天数为16.7天,出院时各项功能均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结论认为术前、术后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充分的准备,术后密切的观察,合理的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游离组织瓣 面部修复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颌颈窄蒂皮瓣修复面部缺损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桂晓晨 徐阳 李志来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2期1671-1672,共2页
颌面部为五官集居之所,功能多样,表情丰富,反映个体的形象与风采,当外伤或疾病治疗遗留的组织缺损时,必须修复以期维持良好的容貌。皮片移植,存在成活率不易预测,与受区厚度不一,色泽不调,组织萎缩的缺点;邻位皮瓣仅适应中小... 颌面部为五官集居之所,功能多样,表情丰富,反映个体的形象与风采,当外伤或疾病治疗遗留的组织缺损时,必须修复以期维持良好的容貌。皮片移植,存在成活率不易预测,与受区厚度不一,色泽不调,组织萎缩的缺点;邻位皮瓣仅适应中小面积的组织缺损;区域性带蒂肌皮瓣组织量较多,常致局部臃肿;远位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长宽要求一定的比例,转移后蒂部组织常嫌过多;侧颌颈窄蒂皮瓣能够避免上述方法的不足,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具有较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颌颈窄蒂皮瓣 面部组织缺损 面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轮廓修复的快速测量分析诊断系统 被引量:24
17
作者 齐向东 秦建增 钟世镇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开发面部轮廓修复的快速测量、美学分析及诊断的数字化平台。方法对依据东方经典美学标准。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6.0SP4+OCX进行编程。结果成功建立了快速诊断平台,该平台的测量分析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测量速度... 目的开发面部轮廓修复的快速测量、美学分析及诊断的数字化平台。方法对依据东方经典美学标准。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6.0SP4+OCX进行编程。结果成功建立了快速诊断平台,该平台的测量分析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测量速度比手工测量快34-37倍。结论面部轮廓可以用精确数字进行量化描述;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对面部轮廓进行快速测量并自动进行美学分析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轮廓修复 数字化 诊断 测量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模拟及实时导航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艳萍 陈晓军 +2 位作者 张诗雷 沈国芳 王成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将三维手术模拟及术中实时导航技术应用于陈旧性颌面部骨折修复,提高手术的精度。方法收集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认为单侧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术前将患者的CT图像重建为三维立体模型,通过旋转和平移断骨,将其... 目的将三维手术模拟及术中实时导航技术应用于陈旧性颌面部骨折修复,提高手术的精度。方法收集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认为单侧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术前将患者的CT图像重建为三维立体模型,通过旋转和平移断骨,将其重新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完成骨折模拟修复。同时,通过镜像健侧模型对比患侧复位后断骨位置是否合理。术中,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实时跟踪手术器械和患者的空间位置,将手术器械与患者的关系实时反映在屏幕上,引导医师完成断骨的复位,实现实时手术导航。结果术前实现颌面部骨折修复的三维模拟,术中实现患者和手术器械的实时跟踪,配准误差<1 mm。6位患者的术后CT检查显示,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误差均<1.5 mm,手术创伤小,无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和手术导航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修复的手术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模拟 实时导航 面部陈旧性骨折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结合面动脉穿支皮瓣血管定位在面部创面修复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妮 王万东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2期1918-1920,共3页
皮瓣移植的出现对于整形外科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穿支血管的变异,尤其是面动脉,限制了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对于整形外科来说,面部缺损修复是整个学科的重中之重。为此,明确各穿支血管走行及可切取范同等,对进一步提高面动脉... 皮瓣移植的出现对于整形外科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穿支血管的变异,尤其是面动脉,限制了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对于整形外科来说,面部缺损修复是整个学科的重中之重。为此,明确各穿支血管走行及可切取范同等,对进一步提高面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皮瓣血管走行评估方法包括超声多普勒、彩色多普勒、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增强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CTA)。这些对面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TA结合面动脉穿支皮瓣血管定位在面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整形美容科的面部创面修复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创面修复 穿支皮瓣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恶性肿瘤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邓建平 张治平 +3 位作者 黄雁翔 黄伟 邹小梅 杨成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皮瓣或颞筯膜瓣修复因皮肤恶性肿瘤所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1例患者,肿瘤切除后均造成颜面部大面积缺损,平均缺损面积达5.0cm×8.5cm。除了常用的额部皮瓣修复外,笔者选择...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皮瓣或颞筯膜瓣修复因皮肤恶性肿瘤所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1例患者,肿瘤切除后均造成颜面部大面积缺损,平均缺损面积达5.0cm×8.5cm。除了常用的额部皮瓣修复外,笔者选择颞顶筋膜瓣转移加植皮术修复颞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双侧额瓣法修复鼻部洞穿性缺损。结果:21例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均经过一期或二期修复手术,所有皮瓣均成活,形态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修复颜面部不同部位复杂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选择不同类型皮瓣或颞筯膜瓣进行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额部皮瓣 颞筯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