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1-磷酸鞘氨醇水平联合6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陈文韬 徐广 +3 位作者 杜坤 冯秀元 柯碧 湛疆 《西部医学》 2025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CHF患者为CHF组,并选取同期本院1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S1P、完成6MW...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CHF患者为CHF组,并选取同期本院1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S1P、完成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erson法分析CHF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与LVEF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的两组CHF患者(预后良好组121例,预后不良组44例)临床资料、LVEF、6MWD及外周血S1P。对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外周血S1P、6MWD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HF组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均与LVEF呈正相关(P<0.05)。CHF预后良好组患者冠心病比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S1P、6MWD、LVEF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S1P、6MWD为CHF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0.05)。S1P、6MWD预测CHF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793,截断值分别为0.459、0.634,此时对应灵敏度分别为68.6%、79.3%,特异度分别为52.7%、46.9%。两者联合预测CHF预后的AUC为0.94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71.4%。结论S1P联合6MWD能很好预测CH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簇集蛋白和1-磷酸鞘氨醇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赵永晓 王艳丽 +2 位作者 苏江华 王哲 刘娜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簇集蛋白、1-磷酸鞘氨醇(S1P)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6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合并NAFLD患者179例设为研究组,将单纯T2DM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簇集蛋白、1-磷酸鞘氨醇(S1P)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6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合并NAFLD患者179例设为研究组,将单纯T2DM患者127例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簇集蛋白、S1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二者对T2DM患者合并NAFLD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簇集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1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簇集蛋白、S1P诊断T2DM合并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85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4。血清簇集蛋白、血清S1P、体质量指数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血清簇集蛋白、S1P水平与T2DM患者合并NAFLD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T2DM患者合并NAFLD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簇集蛋白 1-磷酸鞘氨醇 诊断价值 相关性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在免疫性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飞英 苏冬艳 周强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1期67-70,74,共5页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生物活性脂质分子,其作用涉及合成、降解、转运,S1P/1-磷酸鞘氨醇受体(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s,S1PRs)介导信号通路等多个方面。经过数十年的研发,目前已经...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生物活性脂质分子,其作用涉及合成、降解、转运,S1P/1-磷酸鞘氨醇受体(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s,S1PRs)介导信号通路等多个方面。经过数十年的研发,目前已经用于治疗数种炎症免疫性疾病。本文综述了S1P的基本代谢、作用机制,其在临床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与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以及对其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1-磷酸鞘氨醇受体 1-磷酸-鞘氨醇调节剂 炎症性疾病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相关性腹膜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涛 刘静 +5 位作者 高玉伟 王兴华 胡秀红 崔红蕊 徐保振 杨洪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是一种需氧的、不形成孢子的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具有单极性鞭毛,运动缓慢,根据系统发育数据将其分类为鞘氨醇单胞菌[1,2]。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中,在临床环境中很少报道[3]。该菌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是一种需氧的、不形成孢子的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具有单极性鞭毛,运动缓慢,根据系统发育数据将其分类为鞘氨醇单胞菌[1,2]。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中,在临床环境中很少报道[3]。该菌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原体,可导致脑膜炎、尿道感染、关节炎、骨髓炎、脓胸、肺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等[4,5]。根据文献报道,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的数据很少,这使得该病原体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治疗非常困难,常常需要拔除导管,是PD退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导管相关感染 临床环境 尿道感染 腹膜透析 脓胸 文献报道 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单胞菌对三氯卡班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燕 吴佳欢 +2 位作者 冯涛 吴培鲜 朱国郴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3期110-112,120,共4页
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微生物降解三氯卡班的影响,以鞘氨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氮源、温度、盐度等因子变化条件下,鞘氨醇单胞菌对三氯卡班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鞘氨醇单胞菌能高效降解三氯卡班,氮源对鞘氨醇单胞菌在72h内对三氯卡班... 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微生物降解三氯卡班的影响,以鞘氨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氮源、温度、盐度等因子变化条件下,鞘氨醇单胞菌对三氯卡班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鞘氨醇单胞菌能高效降解三氯卡班,氮源对鞘氨醇单胞菌在72h内对三氯卡班的降解有促进作用,降解率达96.70%以上;当温度为25℃和35℃时,菌体对TCC的降解率较高,分别为88.67%和91.00%;低盐对菌体降解三氯卡班有促进作用,高盐对菌体降解TCC胁迫作用不明显,可见鞘氨醇单胞菌具有强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单胞菌 环境因子 三氯卡班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血柔肝方含药血清通过鞘氨醇激酶-1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6
作者 王燕 肖雄 +1 位作者 马丽 蒲诗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903-908,共6页
目的:和血柔肝方(HXRGF)含药血清调节鞘氨醇激酶-1(SphK1)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Resistin处理HSC-T6细胞,建立纤维化HSC模型,采用LV-rSphK1-OE、LV-rSphk1-shRNA慢病毒方法构建SphK1过表达、低表达稳转细胞株,... 目的:和血柔肝方(HXRGF)含药血清调节鞘氨醇激酶-1(SphK1)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Resistin处理HSC-T6细胞,建立纤维化HSC模型,采用LV-rSphK1-OE、LV-rSphk1-shRNA慢病毒方法构建SphK1过表达、低表达稳转细胞株,运用实时定量PCR、WB检测TGF-β、α-SMA、Col I、FN、Smad、SphK1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APC/7-AAD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F-HSC-T6细胞中可见TGF-β、α-SMA、Col I、FN、SphK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mad mRNA水平降低(P<0.01);HSC-T6 SphK1过表达细胞株中SphK1及相关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HSC-T6 SphK1低表达细胞株中TGF-β、α-SMA、Col I、FN mRNA等纤维化相关标志物降低,Smad mRNA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HXRGF含药血清干预后,可见MF-HSC T6 SphK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并同时伴有α-SMA、Col I、FN表达水平的下降(P<0.01),HSC细胞增殖率下降(110.85%);shRNA-SphK1转染组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12.14%)升高(P<0.01);HSC-T6 SphK1低表达组细胞凋亡率(16.48%)升高(P<0.01)。结论:SphK1可作为肝纤维化潜在治疗靶点。HXRGF干预通过抑制SphK1表达,下调TGF-β、α-SMA等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活化的HSC增殖,诱导HSC凋亡,缓解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鞘氨醇激酶-1 和血柔肝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合成结冷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郑丽圆 李宛莹 +3 位作者 喻林兵 夏永军 艾连中 熊智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结冷胶是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产生的一种细菌胞外多糖,耐热、耐酸性良好,具有优越的凝胶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通过代谢调控可使结冷胶改性并提高产量,但目前关于结冷胶在生物合成和代谢调... 结冷胶是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产生的一种细菌胞外多糖,耐热、耐酸性良好,具有优越的凝胶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通过代谢调控可使结冷胶改性并提高产量,但目前关于结冷胶在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较少。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结冷胶研究现状,总结了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产结冷胶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期望为结冷胶生产菌株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冷胶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生物合成途径 代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单胞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鲁子正钢 朱立新 +1 位作者 季宏兵 汪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8-1216,共9页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sinomonas)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对芳香化合物和多环芳烃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不少研究表明,鞘氨醇单胞菌对重金属具有降解能力,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过程也有发现,但其降解机理和完整降解过程尚未探明。文章归纳了鞘...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sinomonas)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对芳香化合物和多环芳烃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不少研究表明,鞘氨醇单胞菌对重金属具有降解能力,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过程也有发现,但其降解机理和完整降解过程尚未探明。文章归纳了鞘氨醇单胞菌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鞘氨醇单胞菌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分析了其修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制,探讨了鞘氨醇单胞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关键基因和作用机理,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鞘氨醇单胞菌修复环境污染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sinomonas) 土壤重金属 生物降解 促植物生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鞘氨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官翠 刘金宜 +8 位作者 蒋佩洁 许玉溪 田小龙 王筱淇 王瑞 杨世杰 宋清晓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9-368,共10页
目的 初步探讨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PH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SUP-B15作为研究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检测细胞DNA合成能力,RNA-seq检测PHS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 目的 初步探讨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PH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SUP-B15作为研究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检测细胞DNA合成能力,RNA-seq检测PHS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PHS可能作用的分子途径,CTD数据库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PHS进行反向找靶,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PHS和BCL-2进行分子对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PHS能抑制K562和SUP-B15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HS的半数抑制浓度在K562细胞中分别为17.67μmol/L(24 h)和12.52μmol/L(48 h),在SUP-B15细胞中分别为17.58μmol/L(24 h)和14.86μmol/L(48 h)。20μmol/L PHS作用白血病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细胞DNA的合成(P<0.05)。对PHS作用于K562细胞后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PHS可能参与细胞凋亡正向调控、细胞质膜及组分、激酶结合与活性等生物功能。反向找靶结果提示,BCL-2作为PHS作用靶点的可能性最高。PHS作用白血病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呈剂量依赖性;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PHS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可能与PHS/BCL-2结合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鞘氨醇 白血病 细胞凋亡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1-磷酸受体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鑫霞 刘敬浩 +1 位作者 甘桂芳 陈福祥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探讨鞘氨醇-1-磷酸受体4(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4,S1PR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 目的 :探讨鞘氨醇-1-磷酸受体4(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4,S1PR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OSCC组织样本及细胞系(WSU-HN4、WSU-HN6、CAL27、WSU-HN30)中S1PR4的表达。通过S1PR4拮抗剂(CYM50358)抑制S1PR4活性,利用CCK-8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YM50358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YM500358对OSCC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中的S1PR4转录及表达显著上调,CYM50358处理组OSCC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CYM50358处理组OSC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CYM50358处理组OSCC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S1PR4在OSCC中表达上调,S1PR4拮抗剂可抑制OSCC细胞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或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鞘氨醇-1-磷酸受体4(S1PR4) 生物学功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2通过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
11
作者 肖志强 杨柳 +3 位作者 黄睿 黄斌 李晓佳 王晓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3-1461,共9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β_(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通过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且构建靶向S1PR2的干扰序列用于干预细胞中S1PR2的表达。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发现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S1PR2干预后模型组内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01)。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APP、Tau、p-Tau和PSD95的表达,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降低模型组细胞内APP、Tau和p-Tau的表达,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可显著改善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P<0.001)。另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ATP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以分析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显著降低了细胞中ATP的产生,增加了ROS含量,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P<0.001)。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ATP的产生,降低ROS含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P<0.001)。最后,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AKT/mTOR通路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促进了p-AKT/AKT及p-mTOR/mTOR的表达,S1PR2干预后显著抑制AKT/mTOR通路的激活(P<0.001)。总而言之,S1PR2可能通过促进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受体2 β淀粉样蛋白_(25-35) 阿尔兹海默症 线粒体功能 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磷酸鞘氨醇联合透明质酸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12
作者 陈丹丹 胡嘉捷 +5 位作者 刘鷖雯 何怡青 杨翠霞 张国良 高锋 杜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7-412,420,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和透明质酸(H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7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30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和38名健康的体检者(... 目的:观察分析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和透明质酸(H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7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30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和38名健康的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S1P和HA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两者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1P、HA、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单独和联合诊断CRC的效能。结果:血清S1P水平在健康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及结直肠癌组中逐次升高(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H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然而良性疾病组的血清HA水平与结直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S1P水平和H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6,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1P、HA、CEA、CA19-9单独和联合诊断CR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642、0.694、0.593及0.916。术后CRC患者血清HA水平显著降低(P<0.001),但术后血清S1P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P与HA结合检测在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透明质酸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鞘氨醇杆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优化及结构和性质表征
13
作者 姬淑洁 杨传佳 +2 位作者 陈修来 陆健 李晓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2-190,共9页
从福建药白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新鞘氨醇杆菌(Nosphingobium sp.)D6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即蔗糖添加量为39.0 g/L、豆粕粉添加量为3.6 g/L、硫酸锰添加量为0.4 g/L... 从福建药白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新鞘氨醇杆菌(Nosphingobium sp.)D6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即蔗糖添加量为39.0 g/L、豆粕粉添加量为3.6 g/L、硫酸锰添加量为0.4 g/L、发酵温度30℃,转速250 r/min,装液量100 mL/500 mL,种龄24 h,接种比例5%(体积分数),胞外多糖产量为(22.38±0.43)g/L。相较于优化前,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5.87倍。该胞外多糖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4种单糖组成,且具有乙酰基修饰,该多糖水溶液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同时表现出较好的乳化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杆菌 胞外多糖 发酵优化 单糖组成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3对脂多糖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吴晋 应静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3(S1PR3)对脂多糖(LPS)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大鼠肾小管细胞(NRK-52E)分为对照组、LPS组、S1PR3激动剂+LPS组。对照组不做处理;LPS组予LPS(20μg/ml)刺激12h后做离心收集待检;S1PR...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3(S1PR3)对脂多糖(LPS)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大鼠肾小管细胞(NRK-52E)分为对照组、LPS组、S1PR3激动剂+LPS组。对照组不做处理;LPS组予LPS(20μg/ml)刺激12h后做离心收集待检;S1PR3激动剂+LPS组先用S1PR3激动剂KRX-725预处理2 h后再予LPS(20μg/ml)刺激12 h后做离心收集待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钙离子表达及caspase-3表达的差异,ELISA试剂盒检测Calpain 1、Calpain 2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1PR3的表达差异。结果LPS处理后脓毒症NRK-52E细胞模型成功建立,相比于对照组,LPS组和S1PR3激动剂+LPS组的细胞凋亡率、S1PR3表达、钙离子浓度、Calpain 1与Calpain2的表达、caspase-3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LPS组相比,S1PR3激动剂+LPS组的细胞凋亡率、钙离子浓度、Calpain 1与Calpain2的表达、caspase-3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S1PR3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S1PR3的激活能够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激活caspase-3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导致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1-磷酸鞘氨醇受体3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对1-磷酸鞘氨醇的结合运载作用研究
15
作者 刘卿 赵娅菲 +6 位作者 徐俊 程露 黄雨薇 杜晞 李长清 王宗奎 马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24-53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对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的结合运载作用。方法以人血浆来源HSA(plasma derived HSA,pHSA)和基因重组HSA(recombinant HSA,rHSA)样本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L...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对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的结合运载作用。方法以人血浆来源HSA(plasma derived HSA,pHSA)和基因重组HSA(recombinant HSA,rHSA)样本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LC-MS/MS技术,比较分析上述样本中S1P含量的差异;其次,在生理浓度条件下,向HSA样本中直接添加S1P进行负载处理,比较不同来源的HSA对S1P结合作用;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将不同来源HSA样本与HUVEC细胞进行共培养,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培养上清中S1P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来源的HSA对细胞中S1P的运载作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分析不同来源HSA与S1P分子的相互作用情况并计算其亲和力大小。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Molprophet平台,对HSA和S1P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预测HSA中S1P的关键结合口袋域。结果S1P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所有pHSA样本中均含有一定水平的S1P(3.31±0.03~30.35±0.07)μg/L,且不同厂家生产的pHSA样本中的S1P含量差异显著(P<0.001);然而所有rHSA样本中均未检测出S1P。负载处理结果显示,不同来源HSA对S1P的结合作用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rHSA对S1P平均负载量约为pHSA的2倍(ΔC_(rHSA)=801.75±142.45μg/L vsΔC_(pHSA)=461.94±85.73μg/L;P<0.001,t=5.006)。共培养处理结果显示,所有HSA样本处理组与HUVEC细胞共培养处理6h后上清中的S1P浓度均明显升高,而空白对照组上清中S1P浓度无变化;处理6 h、12 h和24 h后各处理组间上清中S1P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SPR分析结果显示,与rHSA相比,pHSA与S1P之间的亲和力更高(KD_(pHSA-S1P):2.38E-06,KD_(rHSA-S1P):3.72E-06)。分子对接分析和结合口袋预测发现,HSA与S1P的关键结合口袋可能位于HSA分子的IB亚结构域。结论不同来源的HSA对S1P均具有一定的结合运载作用,但这种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HSA分子的IB亚结构域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人血浆来源 基因重组 1-磷酸鞘氨醇 结合运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杨林 黎冬暄 《西南军医》 2013年第4期419-422,共4页
近年来,专家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神经鞘脂类是重要的信号传递分子。尤其是神经鞘脂类的代谢产物,比如神经酰胺和1-磷酸鞘氨醇(S1P),已经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参与细胞内的各种生理学反应,比如细胞的分化、凋亡、增殖。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1-磷酸鞘氨醇 鞘氨醇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磷酸鞘氨醇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预测价值
17
作者 梁栋 田学芝 +1 位作者 张晶梅 王登正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39-242,27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法选取入院24 h内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老年ACI患者223例,根据有无CAS斑块分为内膜增厚组(72例)和斑块组(151...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法选取入院24 h内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老年ACI患者223例,根据有无CAS斑块分为内膜增厚组(72例)和斑块组(15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S1P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1P与老年ACI患者CAS斑块形成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1P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S1P水平与CAS斑块的形成有关(P均<0.05)。斑块组S1P水平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712.63±132.34)ng/mL vs.(656.86±130.58)n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S1P是影响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当S1P截断值为685 ng/mL时,曲线下面积为0.97(95%CI:0.970~0.980,P=0.001),敏感度为95.8%,特异性为89.4%。结论:血清S1P水平是老年ACI患者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1-磷酸鞘氨醇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及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峥嵘 吴虹 +4 位作者 戴丽 王文宇 邓然 李锋 傅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0-1194,共5页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细胞膜鞘磷脂代谢过程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与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S1P受体(S1P receptors,S1PRs)结合,通过相关炎症信号通路,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该文简述S1P及其受体...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细胞膜鞘磷脂代谢过程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与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S1P受体(S1P receptors,S1PRs)结合,通过相关炎症信号通路,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该文简述S1P及其受体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对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提出了S1P及其受体可能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症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1-磷酸鞘氨醇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管生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转移和侵袭 被引量:5
19
作者 史福军 黄宗海 +4 位作者 厉周 蔡寨 李秀勤 彭亮 刘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ELISA检测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SphK1的过表达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P<0.05),而SphK1特异性siRNA可轻微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SphK1转染细胞S1P表达水平(0.32±0.01)高于对照组(0.24±0.02)(P<0.05),SphK1的过表达可提高S1P的水平,而外源性S1P的添加可通过EDG1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结论 SphK1/S1P/EDG1途径在胃癌的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1-磷酸鞘氨醇 EDG1 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1-3(S1P1-3)在去势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学勤 夏纪毅 +1 位作者 程波 姜睿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3-400,共8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1-3(S1P1-3)在去势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的表达,及其与NOS/NO/c GMP、Rho A/Rho激酶等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18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对照组及去势后睾酮替代组(替代组)各6只,去势组和替代...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1-3(S1P1-3)在去势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的表达,及其与NOS/NO/c GMP、Rho A/Rho激酶等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18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对照组及去势后睾酮替代组(替代组)各6只,去势组和替代组大鼠切除双侧睾丸、附睾,替代组大鼠去势术后给予生理剂量丙酸睾酮3 mg/(kg·d)皮下注射4周,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去势组及对照组大鼠术后给予等量植物油皮下注射4周,12周龄时,测定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压/平均动脉压(ICPmax/MAP)、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分析S1P1-3、e NOS、P-e NOS、ROCK1、ROCK2在阴茎海绵体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去势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0.41±0.04)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6.01±1.02)nmol/L]及替代组[(15.84±1.32)nmol/L](P<0.01),而替代组与对照组睾酮水平无显著差异。去势组ICPmax/MAP比值在0 V、3 V和5 V电刺激盆神经节时(0.088±0.014、0.323±0.014、0.432±0.0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155±0.011、0.711±0.010、0.819±0.024)及替代组(0.153±0.012、0.696±0.017、0.763±0.027)(P<0.01),而对照组与替代组无显著差异。去势组S1P1、e NOS、P-e NOS的蛋白表达量[以目的蛋白占内参GAPDH的百分率表示:S1P1(49.99±3.39)%,e NOS(46.82±3.81)%,P-e NOS(45.42±4.35)%]显著低于对照组[S1P1(72.57±3.06)%,e NOS(89.76±3.98)%,P-e NOS(82.53±8.92)%]和替代组[S1P1(71.77±4.43)%,e NOS(87.19±4.23)%,P-e NOS(79.82±7.38)%](P<0.01),去势组S1P2、S1P3、ROCK1、ROCK2蛋白表达量[以目的蛋白占内参GAPDH的百分率表示:S1P2(82.35±4.13)%,S1P3(61.03±5.14)%,ROCK1(74.50±4.02)%,ROCK2(69.83±5.75)%]显著高于对照组[S1P2(41.67±1.68)%,S1P3(31.66±2.67)%,ROCK1(35.69±5.56)%),ROCK2(39.85±7.17)%]和替代组[S1P2(42.80±3.87)%,S1P3(32.25±4.22)%,ROCK1(38.06±5.21)%,ROCK2(42.36±4.44)%](P<0.01)。结论:雄激素缺乏导致大鼠ICPmax/MAP显著降低,可能与阴茎海绵体内S1P1表达下调、抑制e NOS/NO/c GMP信号通路,S1P2、S1P3表达升高、激活Rho A/Rho激酶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1-磷酸鞘氨醇受体1-3 RHO激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去势 勃起功能障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