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林 陈楚鹰 +1 位作者 何久圣 张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VAS评分)、踝关节功能恢复(AOFAS评分、踝关节ROM)、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与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VAS评分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踝关节ROM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胶原Ⅰ型N末端肽(PIN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均升高,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预后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调节骨代谢水平,促进骨折愈合,且安全性与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前韧带断裂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韧带修复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李玉文 刘鹏飞 +2 位作者 蒙延雄 吴舟 张柏兴 《中外健康》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探究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效果。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依据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 探究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效果。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依据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对照组(n=40,保守治疗),分析其治疗期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价值符合研究预期,能够较为理想地改善患者踝关节情况,减少不良并发症,进而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距腓韧带修复 治疗 踝关节 保守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骨代谢、促进恢复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许锦涛 崔晓赟 +3 位作者 张成勇 赵军 程明 唐玉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骨代谢、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111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5)。...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骨代谢、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111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加用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率、骨代谢、踝关节活动情况、临床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骨代谢及临床评分均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翻角、外翻力度均升高,踝关节内侧间隙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中应用韧带修复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修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骨代谢 促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贵黔国际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ORIF治... 目的:探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贵黔国际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ORIF治疗,观察组加用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评分、踝关节恢复情况、足踝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1.25±8.96)min,长于对照组的(98.74±8.45)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89±1.42)d、(11.85±1.34)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8.05±1.46)d、(13.54±1.4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5±0.42)、(1.02±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7±0.46)、(1.35±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外翻角为(24.12±2.04)°,小于对照组的(28.63±2.11)°,外翻力度、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分别为(489.74±25.41)N、(89.65±6.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60.45±23.63)N、(80.41±6.08)分,踝关节内侧间隙为(2.45±0.36)mm,小于对照组的(3.05±0.4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88.25±5.24)、(87.28±5.19)、(89.13±5.25)、(90.52±4.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2±5.21)、(80.11±5.09)、(82.34±5.18)、(83.57±4.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效果更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足踝功能恢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韧带修复 足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CLAI患者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周吉 杨效宁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03-606,668,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CLAI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韧带固定组(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治疗)和韧带修复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 目的对比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CLAI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韧带固定组(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治疗)和韧带修复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韧带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韧带修复组(P<0.05)。术后两组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韧带固定组较韧带修复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与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均能提高CLAI患者踝关节稳定性,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但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 韧带增强固定术 距腓前韧带修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胫腓韧带修复术联合螺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朋 王智 张修库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下胫腓韧带修复术联合螺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西安市阎良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 目的:观察下胫腓韧带修复术联合螺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西安市阎良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下胫腓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韧带修复术联合螺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下胫腓螺钉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下胫腓韧带修复 下胫腓螺钉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本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纳入接受外科手术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病例人数74例,符合入组标准。调查所有人员的数据及资料,进行临床分组,总计2组... 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本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纳入接受外科手术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病例人数74例,符合入组标准。调查所有人员的数据及资料,进行临床分组,总计2组。两组患者的基础处理均相同,对照组中人员有3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中人员有3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比两组的恢复指标及手术恢复效果,手术前后分别评定足踝功能,相互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量分析(P>0.05)。观察组中恢复优良率(94.44%)要高于对照组(81.58%),二者分析有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足踝功能优于术前,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可以进一步促进术后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足踝功能,其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韧带修复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韧带修复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梁根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韧带修复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伴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接受关节镜辅助韧...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韧带修复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伴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接受关节镜辅助韧带修复治疗的为韧带修复组(n=54),接受关节镜辅助韧带修复联合带线锚钉治疗的为联合组(n=52)。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屈膝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国际膝关节疾病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屈膝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均高于韧带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屈膝角度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韧带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关节镜辅助韧带修复治疗比较,关节镜辅助韧带修复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屈膝角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韧带修复 带线锚钉 髌骨脱位 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运动员踝关节脱位全镜下韧带修复1例报道
9
作者 周维波 周福临 +2 位作者 赵健 殷榛 马佳义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踝关节是一个承重关节,是人体运动所必需的复杂铰链系统。踝关节韧带损伤和踝关节骨折很常见,而不伴有骨折的踝关节脱位,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损伤,因为与踝关节骨性结构相比,韧带的强度相对较大。这种单纯踝关节脱位由PERAIRE[1]于1913年... 踝关节是一个承重关节,是人体运动所必需的复杂铰链系统。踝关节韧带损伤和踝关节骨折很常见,而不伴有骨折的踝关节脱位,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损伤,因为与踝关节骨性结构相比,韧带的强度相对较大。这种单纯踝关节脱位由PERAIRE[1]于1913年首次报道,通常归因于高能量损伤,多见于运动损伤或机动车事故。FAHEY等[2]根据脱位的方向将这些损伤分为5种类型:前脱位、后脱位、内侧脱位、外侧脱位和复合脱位,后内侧脱位是最常见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脱位 运动损伤 关节镜 韧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周学武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179-181,共3页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围手术期指标、踝关节恢复情况、足踝功能、疼痛、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P>0.05;手术后,观察组踝关节恢复情况、足踝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治疗后,其足踝功能可有效改善,并可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加速康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韧带修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足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吴旭东 王建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应用三角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定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应用三角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定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联合组采用三角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形态,足踝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正常步行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低于对照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侧内踝间隙、距骨前移距离均短于术前,且联合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踝关节主动外翻角度均小于术前,且联合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三角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改善其踝关节形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三角韧带修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足踝功能
原文传递
硫酸镁联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韧带修复术患者下肢止血带反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红珠 林仙菊 朱利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87-692,共6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韧带修复术下肢止血带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拟行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修复术的患者83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1);两组均在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韧带修复术下肢止血带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拟行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修复术的患者83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1);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患侧股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15mL(含有0.75g硫酸镁)混合液注射,对照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15mL注射,两组麻醉成功后均于大腿中上1/3处缚扎自动充气止血带。比较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记录止血带反应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镇痛时间延长(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7、T8血清MDA、TNF-α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42)和24.39%(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韧带修复术中应用硫酸镁混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延长阻滞效果,缓解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止血带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止血带反应 神经阻滞 硫酸镁 罗哌卡因 膝关节韧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眦韧带修复在治疗泪小管断裂伴下睑外翻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影 樊映川 罗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492-1493,共2页
目的:研究内眦韧带修复在治疗泪小管断裂伴下睑外翻中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入院治疗的18例泪小管断裂伴下睑外翻的患者其中断裂位置距泪小点〉2mm的14例采用泪小管吻合联合下睑睑板-内眦韧带修复术;〈2mm的4例采用行泪小管吻合术的... 目的:研究内眦韧带修复在治疗泪小管断裂伴下睑外翻中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入院治疗的18例泪小管断裂伴下睑外翻的患者其中断裂位置距泪小点〉2mm的14例采用泪小管吻合联合下睑睑板-内眦韧带修复术;〈2mm的4例采用行泪小管吻合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3mo。结果:18例均无下睑、泪小点外翻,冲洗泪道均通畅。结论:泪小管吻合合并下睑睑板-内眦韧带修复术治疗下睑撕裂伴泪小管断裂,效果显著,未见溢泪及下睑外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内眦韧带修复 下睑外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联合喙锁韧带修复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德军 戢勇 +7 位作者 吴国勇 陈云 唐旭 唐毅 骆勇刚 张辉 雷海 李水燕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总结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不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我院骨科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爱惜邦不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5例患者,其中男2... 目的总结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不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我院骨科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爱惜邦不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5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8~68岁,平均38.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2d,平均6d。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手术时间50~120min,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未发生锁骨钩脱落、钢板断裂。术后6~18个月取出内固定,钢板取出后无再脱位等并发症。35例均按肩关节ASES等级评分评定疗效,优(100~90分)28例,良(89~75分)4例,一般(74~51分)3例,差(≤50分)0例,优良率91.4%。结论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不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不可吸收线 喙锁韧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关节镜下多韧带修复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国浩 桂鉴超 +1 位作者 陈福扬 朱亮亮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654-2657,共4页
外伤性膝关节脱位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高能量损伤,其损伤程度重,常合并血管、神经、多韧带损伤,且早期易出现漏诊、误诊,如处置不当,极易导致残疾。随着现代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对外伤性膝关节脱位的认识不断提高,这一类损伤越来越... 外伤性膝关节脱位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高能量损伤,其损伤程度重,常合并血管、神经、多韧带损伤,且早期易出现漏诊、误诊,如处置不当,极易导致残疾。随着现代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对外伤性膝关节脱位的认识不断提高,这一类损伤越来越成为关注和研究讨论的重点。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对伤情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对于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论。我们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8例外伤性膝关节脱位患者采取一期关节镜下多韧带修复重建,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膝关节脱位 膝关节镜技术 韧带修复 疗效观察 重建治疗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 高能量损伤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韧带修复对踝关节骨折后踝关节稳定的术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伟 栾波 +4 位作者 陈艺新 聂洪峻 王积辉 商科 蒋俭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992-994,共3页
踝关节骨折多合并韧带断裂,韧带断裂是否需要修复一直存在争议。我科对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所有合并三角韧带及外侧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修复韧带,术后随访踝关节... 踝关节骨折多合并韧带断裂,韧带断裂是否需要修复一直存在争议。我科对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所有合并三角韧带及外侧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修复韧带,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效果满意,现报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9-67岁,平均39.7岁;致伤原因:扭伤86,交通伤14例,损伤按照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损伤64例;旋前外旋型损伤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韧带修复 术后随访 关节稳定 后踝 韧带断裂 骨折复位固定 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韧带修复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黎明 刘进炼 +2 位作者 张叶松 谭伟 凡桂勇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韧带修复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 目的探讨两种韧带修复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同时修复浅层、深层韧带,对照组修复浅层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内踝间隙、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角度(17.45°±2.31°)、背伸角度(35.46°±3.48°)分别大于对照组的(12.37°±2.11°)和(27.61°±2.86°),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24%VS 8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0%VS 9.52%,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同时修复浅层、深层韧带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修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和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静 王予德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206-207,211,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2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2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断钉、胫腓联合再分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为6~8周。末次随访按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4例,可3例。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的同时修补下胫腓联合韧带,可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稳定结构且不失微动,又减少了下胫腓螺钉的应用,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分离 内固定 韧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汉城 蒋水明 +1 位作者 安孟增 张其顺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利用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对照组25例采取局部肝段或肝叶切除。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利用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利用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对照组25例采取局部肝段或肝叶切除。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胆漏及残石率、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肝功能受损程度及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胆漏及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利用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未合并肝脏病理性改变的肝胆管结石,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符合胆道生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圆韧带修复 胆管狭窄 肝内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国新 汤长华 +5 位作者 张晓慧 周晓宇 纪兆亮 张杰 蔡莽 袁峰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0期7-8,共2页
目的论证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这种治疗手段对于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方法将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术应用于36例三踝骨骨折伴随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首先切开复位进行三踝骨的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切开... 目的论证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这种治疗手段对于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方法将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术应用于36例三踝骨骨折伴随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首先切开复位进行三踝骨的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切开后进行固定,通过对三踝的切开复位和固定使得踝关节得以固定。其次还要对患者受伤的三角韧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进行检查,看是否断裂。结果所有患者都实现了三踝骨愈合,优质康复愈合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9%,计算发现患者康复情况的优良率达到了91%。结论切开复位和受损韧带修复术对于治疗三踝骨折伴随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复位固定 韧带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