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乳酸化修饰亚型的鉴定及预后评分模型构建与免疫疗效预测
1
作者 林子丹 周琛斐 +2 位作者 黄舒婷 巢锦瑜 何善阳 《新医学》 2025年第1期3-19,共17页
目的 在卵巢癌中鉴定与乳酸化修饰相关的分子分型,构建预后评分模型,并预测免疫治疗效果。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卵巢癌(TCGA-OV)数据集及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GSE63885、GSE26193数据集,对乳酸化修饰相关基因进行预后和生存分... 目的 在卵巢癌中鉴定与乳酸化修饰相关的分子分型,构建预后评分模型,并预测免疫治疗效果。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卵巢癌(TCGA-OV)数据集及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GSE63885、GSE26193数据集,对乳酸化修饰相关基因进行预后和生存分析。采用无监督聚类方法将卵巢癌患者分为4种乳酸化修饰分型(LRGCluster),并对其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P <0.000 1),筛选出预后相关基因(PRGs),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其在正常卵巢组织、早期及晚期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基于这些基因,进一步通过二次无监督聚类将患者分为2种基因分型(geneCluster),并构建预后评分系统LactyScore。同时,依据LactyScore分层,对样本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免疫治疗预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鉴定出4种LRGCluster和2种geneCluster,并筛选出5个与卵巢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胶原蛋白ⅩⅥ型α1链(COL16A1)、家族转录抑制因子SPEN、含AT钩DNA结合基序1(AHDC1)、亮氨酸拉链蛋白1(LUZP1)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2样1(SDF2L1)。RT-qPCR结果显示,SPEN、COL16A1、AHDC1、LUZP1可能为预后的危险因素,而SDF2L1可能为预后的保护因素。基于这5个基因构建的LactyScore预后评分系统显示,高LactyScore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低LactyScore组。高LactyScore组患者具有较高的免疫逃逸潜力和较低的免疫治疗应答率。结论 COL16A1、SPEN、AHDC1、LUZP1和SDF2L1为与卵巢癌预后密切相关的乳酸化修饰基因亚型,这些基因具有作为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基于这5个基因构建的LactyScore预后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并为不同患者分层提供免疫治疗效果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乳酸化修饰 预后评分模型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转移鼻咽癌疗后预后评分模型建立及分层治疗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蓝玉宏 田允铭 +4 位作者 白力 曾雷 肖巍魏 卢泰祥 韩非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建立初治转移鼻咽癌疗后预后评分模型,探讨其分层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2—2010年共263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初治鼻咽癌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原发灶主要包括常规放疗、3DCRT、IMRT 等,照射范围包括鼻咽病灶+颈部淋巴引流区。骨转移... 目的:建立初治转移鼻咽癌疗后预后评分模型,探讨其分层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2—2010年共263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初治鼻咽癌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原发灶主要包括常规放疗、3DCRT、IMRT 等,照射范围包括鼻咽病灶+颈部淋巴引流区。骨转移病灶的处理主要是常规外放疗,肝、肺等主要选择手术切除、放疗及射频消融处理等。大部分患者一线治疗均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将患者一般特点、肿瘤状态以及治疗相关因素等纳入多因素分析,根据预后因素n 值(其中 HR=en )建立预后模型。结果影响患者 OS 因素包括 KPS≤70(P=0.00)、联合器官转移(P=0.00)、合并肝转移(P=0.00)、转移数目≥2个(P=0.00)、LDH>245 IU/ I (P=0.00)、化疗周期数1~3个(P=0.00)、转移灶疗效为 SD 或 PD (P=0.00)、原发灶未接受放疗(P=0.01)。根据患者预后评分分为低危组(0~1.5分)、中危组(2.0~6.5分)、高危组(≥7.0分),5年 OS 率分别为59.0%、25.1%、0(P=0.00)。结论基于患者 KPS、血清 LDH 水平及联合脏器转移、合并肝转移、转移数目建立的预后评分模型能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积极的治疗方式包括≥4个周期化疗和原发灶放疗等能提高低、中危组患者生存时间;而对高危组患者原发灶放疗不能带来生存获益,以姑息性化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转移/ 放射疗法 鼻咽肿瘤 转移/ 化学疗法 预后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对91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雪云 应悦 +3 位作者 刘小琴 余雪平 张继明 黄玉仙 《微生物与感染》 2019年第1期8-15,共8页
采用9种终末期肝病预后评分模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分析引起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连续收集2014年7月—2018年7月复旦大... 采用9种终末期肝病预后评分模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分析引起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连续收集2014年7月—2018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通过评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判断目前9种终末期肝病预后评分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准确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共纳入91例HBV-ACLF患者,死亡46例。COSSH-ACLFs评分对轻度、重度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具有最佳预测能力(总体死亡率AUROC:28d为0.946,90d为0.920;按器官衰竭数量分级,0~1级:28d为0.900,90d为0.846;2~3级:28d为0.957,90d为0.917);确定COSSH-ACLFs评分的最佳临界点为6.24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评分>6.245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评分≤6.245的患者(10.7%vs.81.8%,P<0.000 1)。年龄、总胆红素、血小板计数、凝血系统衰竭、肝性脑病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P<0.002 2),血小板计数≤63×10~9/L与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本研究证实COSSH-ACLFs评分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能力较其他评分模型更为准确,血小板计数与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预后评分模型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耐药相关的miRNAs筛选及其预后意义研究
4
作者 朱轶昊 杨奕辰 马琳琳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卵巢癌常因耐药复发,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首先利用TCGA数据库下载卵巢癌的转录组数据及对应的临床信息,通过差异分析筛选出与卵巢癌耐药相关的miRNAs;其次,利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分析探讨这些miRNAs的预后价... 卵巢癌常因耐药复发,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首先利用TCGA数据库下载卵巢癌的转录组数据及对应的临床信息,通过差异分析筛选出与卵巢癌耐药相关的miRNAs;其次,利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分析探讨这些miRNAs的预后价值,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最后,基于预后风险评分及临床病理参数构建预测卵巢癌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差异分析共筛选出84个与卵巢癌耐药相关的miRNAs。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Kaplan-Meier分析和前向逐步回归法筛选出8个与卵巢癌预后相关的miRNAs。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在预测复发风险上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预后风险评分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子。基于风险评分及临床病理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精准地对卵巢癌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化疗耐药性 微RNA(miRNA) 预后风险评分模型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麦荣云 曾洁 +8 位作者 叶甲舟 苏奇斌 龙中荣 施显茂 黄山 吴飞翔 黎乐群 连芳 邬国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首次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首次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MELD)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APRI预测PHLF的能力。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 108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中,共有217例(19.58%)发生PHLF。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ALBI评分及APRI是PHLF的预测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APRI [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置信区间(CI):0.709~0.781,P<0.001]预测PHLF发生的能力明显优于Child-Pugh评分(AUC为0.561,95%CI:0.516~0.605,P=0.005)、MELD评分(AUC为0.650,95%CI:0.610~0.691,P<0.001)和ALBI评分(AUC为0.662,95%CI:0.621~0.703,P<0.001)。根据约登指数得到术前APRI的最佳截断值为0.55,此时APRI预测PHL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68.5%,APRI>0.55的患者PHLF的总体发病率及PHLF A、B、C各等级的发病率均高于APRI≤0.55的患者(P均<0.05)。结论术前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能力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及ALBI评分,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CHILD-PUGH评分 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评分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结合蛋白转录组数据构建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
6
作者 胡力文 郭梓鑫 +4 位作者 宋丛宽 汪育锦 王青雯 李炫飞 胡卫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11-2214,共4页
目的基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RNA结合蛋白转录组数据构建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8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1例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资料。应用倍数差异法筛选队列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其KEGG通路、GO... 目的基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RNA结合蛋白转录组数据构建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8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1例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资料。应用倍数差异法筛选队列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其KEGG通路、GO生物功能。使用survival程序包对食管癌数据RBPs进行单变量Cox分析,进一步筛选出重要的候选基因。利用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食管癌预后相关标志物,与食管癌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相结合,构建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利用Kaplan-Meier分析、ROC分析验证所构建的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例食管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特征基因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得到差异表达的38个RBPs,其中16个在肿瘤组织中上调、22个下调。经Cox回归分析后,3个RBPs(TRIT1、PIWIL4、ANG)被纳入模型的构建。根据中位风险评分生存分析,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表明,无论是在TCGA训练集还是测试集,高危亚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低于低危亚组患者,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模型预测3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在测试集则为0.738,提示模型准确率较高。在独立预后分析中,单因素Cox、多变量Cox结果表明,风险评分与患者的OS相关(P<0.05),说明该预后模型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最后通过qRT-PCR验证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特征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ANG、TRIT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661±10.354比2.500±2.333、24.551±22.518比1.752±2.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2.470,P<0.05),PIWIL4基因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29±0.341比1.511±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3个RBPs的食管鳞癌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RNA结合蛋白 预后风险评分模型 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洁 陈宝安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3期129-131,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克隆性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异质集合,同时也是最常见的获得性成年人骨髓衰竭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无效造血和易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文章介绍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报道的MDS发病、预后的分子机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克隆性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异质集合,同时也是最常见的获得性成年人骨髓衰竭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无效造血和易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文章介绍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报道的MDS发病、预后的分子机制,以及针对目前已有的MDS疾病预后评分模型改进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子机制 预后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