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微型桩动态调控软岩路基上拱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锐 张喜伟 +2 位作者 罗辉 余雷 刘正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2-1063,共12页
为研究并提出一种经济有效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工程措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自研可动态调节上拱变形的预应力微型桩试验装置,室内测得不同预应力(50、100、150和200kN)与桩顶竖向位移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桩径D为0.17 m的单... 为研究并提出一种经济有效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工程措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自研可动态调节上拱变形的预应力微型桩试验装置,室内测得不同预应力(50、100、150和200kN)与桩顶竖向位移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桩径D为0.17 m的单桩(桩长8、10和12 m)与群桩(桩间中心距3D、4D、5D、6D)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效果与机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微型桩可有效控制上拱变形,但控制能力并非随预应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需实时监测上拱变形值,并动态调整预应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处治措施的工况下,试验路段因湿化作用和侧向地应力引起的上拱变形量约为9.5 mm;8、10和12 m长的预应力微型桩单桩调控下,上拱变形分布曲线在成桩位置出现突变,数值急剧减小,桩长和预应力的增加可使调控范围出现小幅度的增加,调控范围的最大值在2~3倍桩直径范围内波动;在试验选取的桩长和桩距范围内,12 m桩长、5D桩距的预应力群桩可同时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使轨道附近上拱变形量分别减小至3.2mm(降幅为66.3%)、2.9mm(降幅为69.5%)和3.5mm(降幅为63.5%),最终满足规范对上拱变形量的控制要求;此外,群桩在施加预应力后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达到无预应力条件下的1.4倍左右。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处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微型桩 红层软岩 高铁路基 上拱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印长俊 符珏 李建波 《工程勘察》 2014年第10期15-20,共6页
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具有施工方便、质量可靠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深基坑边坡支护中,目前主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其变形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依托湘潭市某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工程,运用理论计算方法弹性支点... 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具有施工方便、质量可靠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深基坑边坡支护中,目前主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其变形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依托湘潭市某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工程,运用理论计算方法弹性支点法对支护结构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变形计算,同时对工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将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的变形特点,总结变形规律,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 变形 弹性支点法 基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预应力锚杆联合微型钢管桩新型支护结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牛世平 庄超 董建华 《中国建材科技》 2019年第4期82-86,共5页
针对深基坑工程中场地小、周围土体松散的支护问题,将'主动'和'被动'加固思路相结合,提出了新型的联合支护体系——框架预应力锚杆联合微型钢管桩新型支护结构。本文对结构的组成和工作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了探究注... 针对深基坑工程中场地小、周围土体松散的支护问题,将'主动'和'被动'加固思路相结合,提出了新型的联合支护体系——框架预应力锚杆联合微型钢管桩新型支护结构。本文对结构的组成和工作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了探究注浆半径、支护深度比以及排桩数目对新型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多种工况下的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注浆半径越大,新型结构对基坑的位移控制效果越好,协同性也越好;在1:2的支护深度比下,新结构的工作性能优于1:1的情况;3排桩情况下的结构力学特性优于2排。本文的数值研究对该新型结构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框架预应力锚杆微型钢管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框架预应力锚杆微型钢管桩联合支护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1
4
作者 董建华 庄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9-633,共15页
针对深基坑工程在施工场地狭窄和存在回填未固结土及土质松散地区施工时遇到的难题,提出框架预应力锚杆微型钢管桩联合支护结构,对其结构构成和工作机制进行详细探讨。基于温克尔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锚杆张拉阶段和正常工作阶段时框架... 针对深基坑工程在施工场地狭窄和存在回填未固结土及土质松散地区施工时遇到的难题,提出框架预应力锚杆微型钢管桩联合支护结构,对其结构构成和工作机制进行详细探讨。基于温克尔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锚杆张拉阶段和正常工作阶段时框架预应力锚杆微型钢管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并利用位移法和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借助ADINA有限元软件对该联合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和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将理论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2)与所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相比,常规不考虑结构间牵连作用计算得到的框架柱内力较小,以此为设计依据使框架柱偏于不安全,而常规计算得到的微型钢管桩内力值较大,使设计过于保守;(3)与桩锚支护和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相比,该联合支护结构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坑变形且内力分布更加合理,体现了该联合支护结构优越的支护特性,可为类似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深基坑 框架预应力锚杆微型钢管 牵连效应 弹性地基梁 有限差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