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悬臂施工中底板纵向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志红 王攀 邹红丹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0,共5页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组合箱梁桥跨径布置为(80+2×150+80)m,箱梁为直腹板单箱双室截面,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施工,在前8个节段的施工过程中,箱梁底板出现了纵向裂缝。采用ANSYS建立1号、2号节段箱梁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4种荷载工...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组合箱梁桥跨径布置为(80+2×150+80)m,箱梁为直腹板单箱双室截面,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施工,在前8个节段的施工过程中,箱梁底板出现了纵向裂缝。采用ANSYS建立1号、2号节段箱梁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4种荷载工况下箱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并监测箱梁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横向应力和温度,分析了箱梁底板纵向裂缝开裂原因。分析得出混凝土内部的梯度温度荷载效应是底板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箱梁底板的横向配筋及重视箱梁底板养护的处理措施。采用上述措施后,后续梁段的施工监测发现箱梁底板没有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箱形梁 悬臂施工 纵向裂缝 原因分析 梯度温度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智能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华 张瑞霞 +2 位作者 万成钢 张峰 沈炼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为便于准确地得到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对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智能测试技术进行研究。基于预应力钢绞线锚固系统的振动特性,以等效质量为原理,将锚具、锚垫片和附近区域混凝土看成整体(称为振动系统),对张拉力、等效质... 为便于准确地得到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对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智能测试技术进行研究。基于预应力钢绞线锚固系统的振动特性,以等效质量为原理,将锚具、锚垫片和附近区域混凝土看成整体(称为振动系统),对张拉力、等效质量、振动系统的弹簧系数三者进行分析,通过测试锚固系统的加速度、自振频率和敲锤加速度,建立这3个参数的关系,进而推算出有效预应力,并对陕西某刚构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智能测试结果与压力传感器、钢绞线伸长量换算和油泵测试结果吻合,且与压力传感器测试结果最大误差仅为5%,比伸长量换算结果离散性小。该技术可用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预应力钢绞线 有效预应力 锚固系统 加速度 频率 智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收缩徐变的混凝土T梁桥解联拼接效应分析及支座优化布置 被引量:3
3
作者 阳先全 张龙 常红航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8,共7页
为降低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长联混凝土T梁桥横向拼接的影响,指导其合理地拼接,以某22跨1联、跨径25m的混凝土T梁桥拓宽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其横向拼接的空间模型,分析4种解联方案(1联22跨,2联11跨,4联5、6跨,6联2、4跨)下新... 为降低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长联混凝土T梁桥横向拼接的影响,指导其合理地拼接,以某22跨1联、跨径25m的混凝土T梁桥拓宽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其横向拼接的空间模型,分析4种解联方案(1联22跨,2联11跨,4联5、6跨,6联2、4跨)下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引起的结构纵、横向效应。结果表明:拼接后,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在旧桥结构内产生显著的纵、横向效应,直接拼接或解为2联拼接时,最大横向位移均超出支座限值,结构甚至存在落梁风险,且旧桥外边梁和次边梁轴向拉、压力并存,受力较复杂;将旧桥解为100m和150m的短联后拼接可显著减小结构横向效应,且纵向受力简单、均匀。采用最小应变能准则法和目标优化函数法,对解为100m一联方案的支座布置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T形梁 收缩徐变 解联拼接 支座布置优化 变形 轴力 应变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梁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艾辉林 陈朝慰 戴文达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6,共5页
针对反向张拉检测法不能通过整束预应力检测直接得到该束内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造成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在现有反向张拉检测法的基础上进行预应力梁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新方法将整束预应力反向张拉过程中其内单根预应... 针对反向张拉检测法不能通过整束预应力检测直接得到该束内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造成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在现有反向张拉检测法的基础上进行预应力梁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新方法将整束预应力反向张拉过程中其内单根预应力筋受力状态划分为夹紧和松动2种工作状态,单根的松动表现为整束预应力刚度的变化,利用整束预应力的张拉荷载∽位移曲线,直接推导该束内各单根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关系式,据此计算锚下有效预应力。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整束预应力检测直接得到该束内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在保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加快预应力筋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梁式 有效预应力 快速检测 反向张拉 整束预应力 单根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预制50m预应力T型梁施工技术
5
作者 王春堂 姜新龙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第B09期148-150,共3页
对50m后张预应力T梁的施工工艺做了系统的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台座的构造与检算、混凝土的振捣、养护和梁体张拉。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50m预应力T型梁 施工技术 现场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肖邦”材料整治桥梁裂缝病害
6
作者 张安迪 吴怿华 《铁道标准设计》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从施工的角度 ,详细介绍采用日本“肖邦”材料整治皖赣线 3 0号桥梁体裂缝病害工艺。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肖邦”材料 梁体裂缝 病害整治 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枢纽夹孟线大山二号桥圬工梁氯离子侵蚀病害的整治
7
作者 陈明元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8-30,共3页
着重介绍应用 MCI渗透迁移式钢筋阻锈剂对氯离子侵蚀病害梁的整治。
关键词 病害分析 病害整治 MCI阻锈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河大桥加固实例
8
作者 徐拥军 周正平 《中国公路.建设市场专刊》 2004年第4期83-83,共1页
五河淮河大桥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南,1974年5月开工,1977年10月竣工通车,大桥全长1031.3米。桥宽12米,行车道净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主桥为6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刚构,中跨跨径90米,边跨跨径60米,T构悬臂30米,挂... 五河淮河大桥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南,1974年5月开工,1977年10月竣工通车,大桥全长1031.3米。桥宽12米,行车道净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主桥为6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刚构,中跨跨径90米,边跨跨径60米,T构悬臂30米,挂梁为30米T型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大 梁加固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加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的短线法节段预制线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侍刚 徐霞飞 伍贤智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40,共5页
对于采用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施工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节段预制过程中较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成桥线形较大的偏差。为控制短线法节段预制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以嘉绍大桥北岸引桥(为13联70m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主梁为单箱双室斜腹板箱... 对于采用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施工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节段预制过程中较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成桥线形较大的偏差。为控制短线法节段预制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以嘉绍大桥北岸引桥(为13联70m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主梁为单箱双室斜腹板箱梁,采用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施工)为背景,在对预制线形控制原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的综合误差处理方法,并编制线形控制系统BSRI_SLCS。该方法首先计算理论预制线形,其次建立预制线形整体坐标系与节段局部坐标系,实现节段控制点坐标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变换,然后根据实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调整匹配节段的位置。该方法在嘉绍大桥北岸引桥短线法施工中应用结果显示,成桥线形与理论线形较为接近,证明该方法对预制线形控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节段预制 短线法 预制线形 非线性最小二乘 误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万向节制做车削锥面的夹具
10
作者 段野 王新水 《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1年第3期20-20,共1页
锚塞是我厂生产的32m、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上的钢丝锚固件,如图1所示。原工艺车锥体和锥体螺纹的情况如图2所示。先使小滑板绕转盘转α=5°,然后固定,加工时转动小滑板手柄使车刀沿锥面母线移动车削锥体。车削锥体螺纹时小... 锚塞是我厂生产的32m、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上的钢丝锚固件,如图1所示。原工艺车锥体和锥体螺纹的情况如图2所示。先使小滑板绕转盘转α=5°,然后固定,加工时转动小滑板手柄使车刀沿锥面母线移动车削锥体。车削锥体螺纹时小滑板每进给1.5mm,中滑板要进给0.6mm,车削一个锚塞螺纹中、小滑板各要手动进给58/1.5=39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锚塞 万向节 车床夹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Reinforcement in Tensile Flanges of Concrete T-shape Continuous Beam
11
作者 Slawomir Karas Marta Slowik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11期59-64,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ensil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flexural continuous T- beam has been presented. The observed damages in carrying deck of RC bridge over the Wieprz River in Baranow indicate that over pilla...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ensil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flexural continuous T- beam has been presented. The observed damages in carrying deck of RC bridge over the Wieprz River in Baranow indicate that over pillar zones are not protected enough.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analysis have shown that tensile stress in T- section beam appears not only in a web but in flanges as well. Thus reinforcing bars should be distributed within the whole effective width. This fact is mentioned in building codes, for example, in Eurocode 2: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oth in part 1.1 "General rules and rules for building" and in part 2 "Reinforced 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but there are not detailed rules how to place the bars in flanges of T-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ural continuous beam reinforced concrete T-section tensile stress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