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3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预测方法改进及其应用
1
作者 付广 张鑫尧 +2 位作者 梁木桂 邓春 蒋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对于准确评价断层侧向封闭性至关重要,以往主要是通过断层埋深、倾角、停止活动至今时期、相同深度深围岩压实成岩时期和围岩压实系数,预测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所得结果偏小难以准确地反映地下的实际情况。为此在断... 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对于准确评价断层侧向封闭性至关重要,以往主要是通过断层埋深、倾角、停止活动至今时期、相同深度深围岩压实成岩时期和围岩压实系数,预测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所得结果偏小难以准确地反映地下的实际情况。为此在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与相同深度围岩压实成岩埋深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以往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通过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和围岩压实成岩程度与压实成岩埋深之间关系,确定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的预测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F3断层为例对改进前后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方法预测出的F3断层在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内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分别约为2450、2350和2300 m,明显大于利用改进前方法预测出的F3断层在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内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分别约为1974.4、1267.7和1329.5 m),与改进前方法相比,改进后方法预测出的F3断层在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内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更合理地解释了F3断层附近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分布,更符合地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压实成岩埋深 改进前预测方法 改进后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
2
作者 徐方 吴其长 +4 位作者 门小雄 杨俊芳 彭扬发 解裕荣 杨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428,共13页
为深入研究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利用自研的改进三轴试验装置,开展堆载预压下径向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多工况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加载速率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土体侧... 为深入研究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利用自研的改进三轴试验装置,开展堆载预压下径向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多工况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加载速率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土体侧向变形及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侧向变形随竖向应力的增加、水平应力的减小、加载速率的增大及初始有效应力的减小而非线性增长;土体代表性应力比K_(e)^(*)则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及初始有效应力的减小而非线性减小,随水平应力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随竖向应力的增加先线性减小再非线性减小;堆载预压下地基浅层存在较大的水平向附加应力,其对地基侧向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水平向附加应力及竖向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促使堆载预压下的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随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弓”形分布规律。基于分析结果,建立土体应力比K_(e)^(*)与最终水平应变εh之间的归一化关系;并提出可考虑堆载预压加载因素及土体固结特性的综合影响因子β,由β与K_(e)^(*)之间的线性拟合关系可对不同工况下的K_(e)^(*)进行估算;综合ε_(h)-Ke及K_(e)^(*)-β关系,提出了堆载预压下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轮廓的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分析2个实际工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载预压 塑料排水板 改进三轴试验 侧向变形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杂种优势形成机制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研研 倪爱心 +2 位作者 杨涵涵 袁经纬 陈继兰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1031,共15页
杂种优势是遗传结构不同群体的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繁殖力以及适应力等方面优于亲本群体的平均值或者超过亲本群体的现象,是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杂种优势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畜禽和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快速改良性状... 杂种优势是遗传结构不同群体的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繁殖力以及适应力等方面优于亲本群体的平均值或者超过亲本群体的现象,是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杂种优势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畜禽和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快速改良性状、加速培育新品种和增加遗传多样性等,进而高效提升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虽然杂种优势的发现已逾百年,但其遗传基础的解析远远落后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杂种优势复杂形成机制的研究是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个经典话题和活跃前沿,但得到明确的结论却十分有限。针对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科学家先后提出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和上位学说等多种杂种优势形成的假说,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非加性遗传效应,但是这些假说均是基于单基因效应而言,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DNA、RNA和蛋白质等不同水平上的探索陆续发现多效应并存的现象。尤其在水稻和玉米等杂交育种作物上陆续开展的相关研究挖掘了杂种优势效应位点,丰富了对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制的认知,推动了精准分子设计育种等作物育种技术的变革。杂种优势在猪、鸡等畜禽的育种中也广泛应用,畜牧业发达国家80%以上的商品猪肉、鸡肉和鸡蛋均通过杂交品种获得。高效应用杂种优势服务于生产,提前评估杂种优势是必要的。群间和群内表型方差比预测法、杂种遗传力预测法、分子标记预测法,这些新方法有助于解决通过传统的杂交试验的方法来预测杂种优势的周期长、易受环境影响和人力财力消耗大等问题,但是预测的准确性具有局限性。杂种优势涉及多个层面的相互作用,而且畜禽遗传背景复杂,育种周期长,使得畜禽杂种优势形成的机制研究和准确的预测方法依然面临挑战。近年来,测序技术的逐步应用,为理解畜禽杂种优势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了新的视角。QTL定位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从基因组水平上揭示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筛选相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畜禽品种的选择和选配。结合多组学研究,如转录组和代谢组,影响杂种优势的关键功能基因、变异及其代谢物能被更精确地定位,有助于杂交改良。本综述系统阐述了畜禽领域杂种优势形成机制和预测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的研究会将通过结合多组学测序数据和生信分析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鉴定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并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更准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畜禽育种 分子机制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预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范小倩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基沉降预测存在预测误差大的问题。为降低预测误差,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引入支持向量机算法,融入松弛系数,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构建地基承载力预测模型,并... 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基沉降预测存在预测误差大的问题。为降低预测误差,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引入支持向量机算法,融入松弛系数,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构建地基承载力预测模型,并且设计了预测方法实现流程,实现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的沉降预测误差低于2%,绝对误差低于0.0005 mm。该方法有效降低了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预测误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 高层建筑 地基承载力 承载力预测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碳−啮合耦合效应的弧齿锥齿轮热处理变形半解析预测方法
5
作者 杜文龙 陈唐炜 +4 位作者 张建兴 丁撼 王智泉 荣士锋 周镇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对传统的齿轮热处理研究大多基于商业软件进行,其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的用于预测渗碳-啮合耦合效应对齿面热处理变形影响的半解析预测方法。将数值加载接触分析(NLTCA)与齿面渗碳相结合,确定机床加... 对传统的齿轮热处理研究大多基于商业软件进行,其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的用于预测渗碳-啮合耦合效应对齿面热处理变形影响的半解析预测方法。将数值加载接触分析(NLTCA)与齿面渗碳相结合,确定机床加工参数与齿面热处理变形之间的半解析泛函关系;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瞬时椭圆接触中心的渗碳-啮合耦合效应进行求解,并通过Newton-Raphson迭代法预测考虑渗碳-啮合耦合效应的整个齿面的热处理变形。以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非正交弧齿锥齿轮为例,验证耦合效应对热处理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半解析预测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求解齿面热处理变形,这可为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性能要求的弧齿锥齿轮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渗碳-啮合耦合效应 热处理变形 半解析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极震区烈度快速预测方法
6
作者 王茂岑 张令心 +2 位作者 钟江荣 张云霞 张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极震区烈度的快速准确评估对于震后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的极震区烈度预测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整理了1949年—2021年的406次震级大于5.0且极震区烈度大于Ⅴ度的历史震例;然后,基于输入参数可在震后快速易于获取的原则,选择震级... 极震区烈度的快速准确评估对于震后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的极震区烈度预测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整理了1949年—2021年的406次震级大于5.0且极震区烈度大于Ⅴ度的历史震例;然后,基于输入参数可在震后快速易于获取的原则,选择震级和震源深度作为输入参数,分别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k近邻、逻辑回归以及决策树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极震区烈度快速预测方法;最后,对这几种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并与已有的统计回归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方法性能更好,预测的准确率也很高;与仅选用震级作为输入参数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准确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与现有的统计回归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准确率上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震源深度 极震区烈度 机器学习 快速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密度采煤机摇臂加载油温预测方法及试验
7
作者 王广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分析了高功率密度采煤机摇臂产热和散热因素及计算方法,建立了热平衡方程,根据热平衡方程预估了摇臂加载试验过程中的油温,通过计算和试验分别得到了摇臂空载和加载时在不同加油量下摇臂温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齿轮的啮合、轴... 分析了高功率密度采煤机摇臂产热和散热因素及计算方法,建立了热平衡方程,根据热平衡方程预估了摇臂加载试验过程中的油温,通过计算和试验分别得到了摇臂空载和加载时在不同加油量下摇臂温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齿轮的啮合、轴承摩擦及直齿轮搅油在摇臂产热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摇臂表面散热、内部件吸热及冷却水是散热的主要途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从上述几方面减少产热及扩大散热。该方法可预测采煤机摇臂加载油温并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密度 采煤机 摇臂 加载油温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光伏电站短期功率预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刘兴举 黄莉 +1 位作者 甘恒玉 寇仲 《电力设备管理》 2025年第1期168-170,共3页
为提高功率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规范电力资源的调度,以某光伏电站为例,对其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展开设计研究。安装相应的传感器,进行光伏电站发电数据采集与功率数据处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引进改进灰狼算法,进行发电数据训练与全局收敛;引... 为提高功率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规范电力资源的调度,以某光伏电站为例,对其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展开设计研究。安装相应的传感器,进行光伏电站发电数据采集与功率数据处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引进改进灰狼算法,进行发电数据训练与全局收敛;引进LSTM网络,进行短期功率预测与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光伏电站短期发电功率的预测,还可以有效控制预测结果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灰狼算法 LSTM网络 预测方法 功率 短期 光伏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预测方法
9
作者 庄文发 马海龙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2期77-79,共3页
由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传统的频率预测方法难以准确捕捉系统的复杂动态行为,导致预测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预测方法研究。首先筛选新能源电力系统扰动后发电机的有功... 由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传统的频率预测方法难以准确捕捉系统的复杂动态行为,导致预测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预测方法研究。首先筛选新能源电力系统扰动后发电机的有功出力、旋转备用容量、功率缺额等影响因素作为系统频率扰动响应特征,然后构建引入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将特征变量输入模型,即可输出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预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和实际频率之间最大误差仅0.013Hz,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新能源 电力系统 频率预测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低压配网线损率自动预测方法
10
作者 张昆 《自动化应用》 2025年第6期186-188,共3页
现有低压配网线损率自动预测方法未筛选影响线损的参数,造成其预测效果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低压配网线损率自动预测方法。该方法先筛选线损率影响参数,然后建立全面反映线损电气特性的指标体系,最后建立自动... 现有低压配网线损率自动预测方法未筛选影响线损的参数,造成其预测效果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低压配网线损率自动预测方法。该方法先筛选线损率影响参数,然后建立全面反映线损电气特性的指标体系,最后建立自动检测模型,实现配网线损率自动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于0.001%,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BP神经网络 低压配网线损率 自动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A-BiLSTM神经网络的用电量预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丛日辉 郭振宇 +1 位作者 周芷伊 刘童 《科技与创新》 2025年第6期8-10,1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BOA-BiLSTM神经网络的用电量预测方法。首先,利用BOA(贝叶斯优化)算法对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参数优化,提高了模型的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其次,通过BiLSTM网络能够有效地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进一... 提出了一种基于BOA-BiLSTM神经网络的用电量预测方法。首先,利用BOA(贝叶斯优化)算法对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参数优化,提高了模型的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其次,通过BiLSTM网络能够有效地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进一步提升预测性能。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在实际用电量数据集上表现出色,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BOA-BiLSTM方法在用电量预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电力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优化算法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 用电量预测方法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高压气井环空带压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智 王翔辉 +1 位作者 黄媚 冯少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8,共12页
高压气井在生产过程中持续的环空带压容易引起套管柱变形或挤毁,是高压气井完整性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解决传统方法环空带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某高压气井为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找到影响... 高压气井在生产过程中持续的环空带压容易引起套管柱变形或挤毁,是高压气井完整性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解决传统方法环空带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某高压气井为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找到影响环空带压的主要因素,然后使用高压气井井筒温压场理论值和孤立森林模型对主成分进行物理解释和数据清洗,再对清洗后的数据使用随机森林(RF)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建立了环空带压定量预测模型,并对两类模型进行权重组合,最终建立了精确度高于任意单一模型的RF—LSTM组合环空带压预测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环空带压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温度分量、压力分量、产量分量、腐蚀程度、生产状态,而温度分量与环空带压间存在最高关联性;(2)通过错误格式、离群点及基于井筒温压场的数据清洗,可以得到数据清洗后的环空带压影响因素训练集;(3)通过平均绝对误差法(MAE)能够建立误差分数小于任意单一模型,而拟合优度介于两者之间的组合模型,因此可以将具有高拟合优度和低误差分数的两类模型结合,从而组合出同时满足两种分数的组合模型。结论认为:(1)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及算法进行环空带压定量预测,方法新颖,预测精度高,结果可行;(2)该方法为现场环空带压预测和风险管控提供了决策工具参考,为实现环空带压风险实时预测、预警和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带压 数据挖掘 随机森林 主成分分析 LSTM 大数据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曲线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德春 徐冰 +2 位作者 孔凡超 马一丁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5-1300,共16页
联合机器学习模型和启发式智能优化算法,提出盾构隧道开挖地表沉降曲线智能预测方法。首先,建立盾构隧道开挖数值分析模型,在考虑等代层弹性模量、土体弹性模量、隧道半径、土体摩擦角、黏聚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1680组不同工况影响的... 联合机器学习模型和启发式智能优化算法,提出盾构隧道开挖地表沉降曲线智能预测方法。首先,建立盾构隧道开挖数值分析模型,在考虑等代层弹性模量、土体弹性模量、隧道半径、土体摩擦角、黏聚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1680组不同工况影响的地表沉降曲线数据库;然后,分析地层和衬砌力学参数、隧道几何参数对地表沉降曲线的影响规律,采用Peck函数对获得的地表沉降槽曲线进行拟合,获得对应工况下地表最大沉降和沉降槽宽度系数;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分别优化4种机器学习方法即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超参数或随机数,建立了4种盾构隧道开挖有限元模拟代理模型,预测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曲线,并对模型的预测结果、预测误差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SO-SVR模型在训练和测试过程中性能最佳。建立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智能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及计算效率,能合理高效地预测地表沉降曲线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PECK公式 盾构隧道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曲线 智能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期黄河下游河道洪峰增值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连军 韩沙沙 董其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径等小浪底出库水沙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作为洪峰增值的预判参数。研究发现,当小浪底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超过22.9 kg/(m^(3)·h)时,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洪峰增值现象,并可基于小浪底沙峰与增值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增值区间;对2023年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文站实时水情、沙情进行跟踪,在小浪底水文站第一个沙峰出现后,对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洪峰增值进行了预测预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增值 特征参数 预测方法 调水调沙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倾瓦推力轴承惰转过程的最小膜厚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滨 袁法旭 +2 位作者 蒲可欣 费冬冬 杜鹏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74,共10页
为建立可倾瓦推力轴承惰转过程中最小油膜厚度的预测方法,依据核主泵推力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基于雷诺方程的自编程序,分别进行热态和冷态下主、副轴瓦润滑性能参数的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可倾瓦推力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的理论拟合公... 为建立可倾瓦推力轴承惰转过程中最小油膜厚度的预测方法,依据核主泵推力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基于雷诺方程的自编程序,分别进行热态和冷态下主、副轴瓦润滑性能参数的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可倾瓦推力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的理论拟合公式,并对最小膜厚的计算值和拟合值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转速降低,主轴瓦的最小膜厚单调减小,副轴瓦的最小膜厚先增加后减小;主、副轴瓦最小膜厚的计算值可以和拟合值较好地对应,验证了理论拟合公式的可靠性。提出的理论拟合公式可以通过额定转速下的最小膜厚计算结果预测多种工作条件下的最小油膜厚度,为主泵惰转的安全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方程 可倾瓦推力轴承 主泵惰转 最小膜厚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的语音传输指数预测方法实验对比
16
作者 祝培生 陶畹琪 +2 位作者 莫方朔 路晓东 王时原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良好的言语可懂度是语言声厅堂声环境设计的重要目标,语音传输指数(STI)是言语可懂度的客观评价参量。在设计阶段就能对STI做出准确预测,对语言声厅堂的声环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统计的STI预测方法是IEC 60268-16标准推荐的主要预... 良好的言语可懂度是语言声厅堂声环境设计的重要目标,语音传输指数(STI)是言语可懂度的客观评价参量。在设计阶段就能对STI做出准确预测,对语言声厅堂的声环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统计的STI预测方法是IEC 60268-16标准推荐的主要预测方法,但对于使用该方法时的影响因素以及预测精度,当前仍缺少系统性的实验对比研究。该文使用4个房间中13个测点共52种听音条件下的STI实测结果,分析了基于统计的STI预测方法的精度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和不考虑直达声的两种预测方法,都存在着系统偏差,预测结果普遍小于实测值;在距离声源较近测点的预测都产生了较大误差,在距离声源较远测点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小;基于单指数衰变声场不考虑直达声的预测方法操作简单,但误差较大,52种听音条件的平均误差达到了-0.032,最大误差达到了-0.131;考虑直达声的预测方法误差相对较小,52种听音条件的STI平均误差为-0.018,最大误差为-0.080;预测精度主要受所使用的信噪比、扬声器的指向性、房间的声场条件等因素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可为STI预测方法的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传输指数 预测方法 预测精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盘一井地下流体异常特征、预测方法及异常成因研究
17
作者 王喜龙 孔祥瑞 +1 位作者 李金鑫 刘硕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72,共17页
辽宁盘一井地下流体自1973年开始观测以来,发展至今不仅流体观测手段逐渐丰富,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并在多次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对辽宁盘一井地下流体异常特征、预测方法及异常成因进行了研究。对盘... 辽宁盘一井地下流体自1973年开始观测以来,发展至今不仅流体观测手段逐渐丰富,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并在多次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对辽宁盘一井地下流体异常特征、预测方法及异常成因进行了研究。对盘一井不同测项的震前异常特征及预测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水氡以趋势性和临震异常为主,氢气以短临异常为主,使用阈值法、差分分析法及临界慢化法识别异常效果较好;氯离子以短临异常为主,使用原始曲线分析方法提取异常效果较好。盘一井水氡异常成因分析表明,盘一井各测项浓度异常与测点周边地震活动强弱、区域应力场变化等存在紧密关系。在压应力状态下,该井氡浓度异常往往表现为高值异常;在张性应力状态下,该井氡浓度异常往往呈“V”字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盘一井 地下流体 异常特征 预测方法 异常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CO_(2)共存环境中X65钢点腐蚀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
18
作者 闫伟 刘琬晴 +3 位作者 李光聪 张晨 邹子琛 Srdjan Nesic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169,共9页
碳钢管材广泛应用于油气生产系统,在含CO_(2)、H_(2)S、氯离子等多种腐蚀介质共存的多相流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穿孔泄漏,可能造成管道和设备的失效,进而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目前针对H_(2)S/CO_(2)共存环境下金属腐蚀的研究主要集... 碳钢管材广泛应用于油气生产系统,在含CO_(2)、H_(2)S、氯离子等多种腐蚀介质共存的多相流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穿孔泄漏,可能造成管道和设备的失效,进而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目前针对H_(2)S/CO_(2)共存环境下金属腐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较高H_(2)S分压下,多种形式FeS产物的生成规律、产物膜保护特性和点蚀形成机理,很少研究极微量H_(2)S诱发点腐蚀的可能性和发生条件。为此,以X65钢为例,利用大型H_(2)S多相流腐蚀环路实验系统完成了4组测试实验和2组验证实验,研究了40℃、恒定CO_(2)分压环境下,不同H_(2)S分压对低碳钢点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力学理论的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当H_(2)S分压高于50 Pa时,X65钢的腐蚀速率低且表现为全面腐蚀;而当H_(2)S分压低于24 Pa时,随着H_(2)S分压的逐步降低,X65钢的点腐蚀加剧,H_(2)S为2.4 Pa时的点腐蚀速率超过11 mm/a。②当H_(2)S分压极低且马基诺型FeS的过饱和度低于1时,快速形成的FeS膜不能完整覆盖金属表面,暴露表面会在电偶腐蚀的作用下,被饱和CO_(2)溶液快速腐蚀,最终导致低碳钢发生局部点腐蚀。③建立不同H_(2)S分压下低碳钢表面马基诺型FeS过饱和度边界控制曲线,可以准确预测不同条件下碳钢的点腐蚀行为。结论认为,在相关行业标准规定的H_(2)S分压下限以内,H_(2)S/CO_(2)共存环境中极微量的H_(2)S仍然可能会诱发碳钢发生点腐蚀,该认识对于H_(2)S/CO_(2)共存环境下油气管道的局部点腐蚀预测和防腐防护研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S CO_(2) 共存环境 低碳钢 点腐蚀 腐蚀机理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组实时数据回归分析的空调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暾 《能源工程》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传统的空调负荷预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或计算工作量大、周期较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多组实时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空调负荷方法,在规划前期条件不确定时,通过多对组数据的相关分析,判断供能面积与冷负荷、热负荷的相关性,拟合回... 传统的空调负荷预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或计算工作量大、周期较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多组实时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空调负荷方法,在规划前期条件不确定时,通过多对组数据的相关分析,判断供能面积与冷负荷、热负荷的相关性,拟合回归方程,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进行空调负荷预测,通过与传统空调负荷预测方法计算值进行比对,预测结果相对误差5%以内。该方法在一定范围条件下,可作为一种前期空调负荷估算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方法 能源中心负荷 回归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免疫规划疫苗需求量预测方法及管理模式比较
20
作者 王悦 乔芳媛 +3 位作者 李玟 吴博 刘保华 付朝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随着我国免疫规划的进展,疫苗种类与需求量日益增加,疫苗分配不均、疫苗短缺或过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疫苗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能够确保疫苗的合理供应,是保障人民健康...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随着我国免疫规划的进展,疫苗种类与需求量日益增加,疫苗分配不均、疫苗短缺或过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疫苗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能够确保疫苗的合理供应,是保障人民健康、树立人群免疫屏障的基础。我国早期主要根据历史经验对疫苗需求进行大致估算,后期套用公式进行测算,但由于招采主体分散、季节性变动、疾病暴发等情况,有时并不能满足真实使用的需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要根据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对不同人群需求进行预测,受益于较早开展的信息化管理,人口数据和疫苗数据较为翔实完善,使得需求预测便于开展,也易于做得精准。作为世界上较早开展相关探索与实践的国家,美国采用管理模式的迭代以平衡需求量预测的不稳定性,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较为成熟的体系,值得我国借鉴。该研究对中美两国疫苗需求量预测方法和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参考相关经验,为我国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规划 疫苗需求量 预测方法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