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HBsAg阳性的老年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老年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HBsAg阳性老年肺癌患者72例为HBsAg阳性组,其中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30例为干预组,未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42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老年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HBsAg阳性老年肺癌患者72例为HBsAg阳性组,其中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30例为干预组,未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42例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未合并HBV感染的老年肺癌患者72例为HBsAg阴性组.比较干预组、对照组及HBsAg阴性组肝功能损伤情况及HBV再激活情况.结果干预组肝功能损伤率为20.00%(6/30),对照组肝功能损伤率为57.14%(24/42),HBsAg阴性组肝功能损伤率为22.22%(16/72).干预组、HBsAg阴性组肝功能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HBV再激活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HBsAg阳性老年肺癌患者安全、有效,能降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风险,预防HBV再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乙肝表面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损伤 乙肝病毒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艳红 赵敏 +1 位作者 崔慧敏 张雪莲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期56-58,62,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采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将80例HBsAg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进行...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采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将80例HBsAg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肿瘤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照组患者未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V再激活率、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以及抗肿瘤治疗延迟或中断情况。结果抗肿瘤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肿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V再激活率、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及抗肿瘤治疗延迟或中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HBsAg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肝功能损伤风险,为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乙型肝炎表面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疗程口服抗病毒药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庄衍 唐勇 +3 位作者 俞夜花 杭海芳 叶为德 刘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64-969,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接受诱导和巩固化疗期间严重并发症之一,核苷类抗HBV药物(包括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已成为预防和抢先治疗HBV再...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接受诱导和巩固化疗期间严重并发症之一,核苷类抗HBV药物(包括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已成为预防和抢先治疗HBV再激活主要抗病毒药物。该研究观察并探究AML合并HBV感染患者化疗前后长疗程和短疗程口服核苷类抗HBV药物预防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AML合并HBV感染并接受至少4个疗程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口服核苷类抗HBV药物预防治疗前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含量以及抗HBV药物持续服用时间分为4个亚组,系统分析和比较不同亚组患者HBV再激活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长疗程预防(long course prophylaxis group,LCP)组,即口服抗HBV药物持续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以上,该组患者的HBV再激活率和HBV相关性肝炎发生率分别为5.56%(1/18)和0%(0/18),明显低于短疗程预防(short course prophylaxis group,SCP)组患者(即口服抗HBV药物持续至化疗结束后1个月以内)的45.45%(5/11)和36.36%(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和P=0.014),而LCP和SCP组患者的HBV原发耐药率分别为11.11%(2/18)和9.0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预防治疗前HBs Ag阳性患者(HBs Ag大于等于0.05 IU/m L)经长疗程预防,其HBV再激活率和HBV相关性肝炎发生率分别为8.33%(1/12)和0%(0/12),明显低于SCP组,66.67%(4/6)和66.6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和P=0.005);同时,LCP和SCP组中HBs Ag(+)患者的HBV原发耐药率分别为8.33%(1/12)和16.6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CP组中HBs Ag阴性患者(HBs Ag小于0.05 IU/m L)的HBV再激活率、肝炎发生率和原发耐药率与SCP组中HBs Ag(-)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和SCP组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毒性反应。结论:长疗程口服核苷类抗HBV药物是降低AML合并HBs Ag(+)感染患者化疗后病毒再激活以及病毒相关事件发生率有效而且安全性良好的预防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胎儿或新生儿无害
4
作者 冀玉静 《国外医学情报》 2004年第2期45-45,共1页
研究结果证实,感染HIV的妇女所分娩的未感染HIV的新生儿在子宫内或出生初期暴露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对其健康似乎并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预防逆转录病毒治疗 胎儿 新生儿 感染HIV妇女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往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HBV再激活和肝损伤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5
作者 游小芳 刘卫平 +3 位作者 任颖佳 王悦 王国洪 徐国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调查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在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下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后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淋巴瘤住院患... 目的调查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在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下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后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淋巴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收集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BNHL合并既往HBV感染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年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 DNA、肝功能以及抗病毒药物使用等资料以分析相应患者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结果共纳入基线HBV DNA阴性、连续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2、每周期治疗前定期检测血清ALT水平的BNHL合并HBV既往感染者98例,其中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65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33例。在治疗期间,2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6.2%(17/65)和18.2%(6/33)(χ^(2)=0.774,P=0.379);2组中定期检测HBV DNA水平且监测间隔≤3个月的患者分别为35例和9例,对应HBV再激活率分别为0%(0/35)和11.1%(1/9)(P=0.205),1例HBV再激活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8例患者均未发生HBV相关肝炎。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束后1年,2组中分别有41例和24例患者可在医生工作站查询到包含肝功能在内的就诊记录等资料,对应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3%(3/41)和12.5%(3/24)(χ^(2)=0.064,P=0.800);2个亚组中定期检测HBV DNA水平且监测间隔≤6个月的患者分别为24例和5例,对应HBV再激活例数均为0;65例患者均未发生HBV相关肝炎。结论合并HBV既往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NH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存在HBV再激活的风险,定期监测HBV DNA和肝功能水平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利妥昔单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再激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富忠 李敏 +1 位作者 陈先礼 王宇明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3期256-260,共5页
随着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广泛应用,HBV再激活越来越受关注。HBV再激活患者可发生肝衰竭,甚至死亡。对有HBV再激活发生风险者进行筛查、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监测,已经成为各大指南的共识。本文就HBV再激活的发生风险因素、发生机... 随着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广泛应用,HBV再激活越来越受关注。HBV再激活患者可发生肝衰竭,甚至死亡。对有HBV再激活发生风险者进行筛查、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监测,已经成为各大指南的共识。本文就HBV再激活的发生风险因素、发生机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药物及疗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再激活 细胞毒药物 免疫抑制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