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血糖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友发 方无杰 杨言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4-71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糖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05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3天,记录并对比患者血糖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动脉收缩...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糖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05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3天,记录并对比患者血糖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期峰值(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检测结果,分析血糖水平与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1 d相比,术后第3天患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I值明显升高,Vs、Vd、Vm值明显下降(P<0.05);老年患者开展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患者血糖水平与Vs、Vd、Vm值均呈负相关(P<0.001),与PI值呈正相关(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开展颅内外动脉支架术植入前后血糖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开展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可通过适时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围术期脑血流灌注状态,便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风险评估及干预,对预后良好获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 血糖水平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简崇东 黄建敏 +2 位作者 蒙兰青 袁胜山 刘国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22-3023,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植入前颈内动脉狭窄侧脑血流容积(CBV)和对侧CBV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颈内动脉狭窄测的...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植入前颈内动脉狭窄侧脑血流容积(CBV)和对侧CBV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颈内动脉狭窄测的脑血流量(CBF)明显比对侧CBF低,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比对侧长(P<0.05);50例患者支架植入后,41例患者术后血流明显改善,9例患者没有明显的MTT恢复,分别占总数的82%和18%。术后对应供血区的rCBF明显比术前高,rMTT明显比术前短(P<0.05);所有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均显著改善。结论脑灌注CT成像能够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学流改变进行敏感检测,在对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评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 脑灌注CT成像 前后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秉龙 韩丰月 +1 位作者 刘琳 郭鹏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完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坚持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比较两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能够显著改善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这一治疗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植入术 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颈内动脉外段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伟胜 徐昆明 王弘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9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10例,随访15个月,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3例)和对照组(87...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10例,随访15个月,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3例)和对照组(8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与颅内外动脉ISRS的关系。结果11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22枚,随访中23例(20.9%)出现ISRS,狭窄支架25枚(20.5%)。通过对可能与ISRS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梗死、2型糖尿病、支架直径、合并多处血管病变均为ISRS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脑梗死、2型糖尿病、支架直径及合并多处血管病变是可独立预测ISR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更加重视该类危险因素患者的术前评估、随访和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再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振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46-0049,共4页
分析缺血性脑病(ICVD)经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ICVD患者,样本共计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我院神经内科,经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均组20例的参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与干预组(采用颅内动脉... 分析缺血性脑病(ICVD)经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ICVD患者,样本共计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我院神经内科,经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均组20例的参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与干预组(采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比两组不同术式的病情改善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70.00%)治疗总疗效相比,干预组(95.00%)更高,P<0.05;组间治疗前血管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分VS无可比性,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相比,干预组更低,P<0.05;干预组出院当日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定表、Fugl-Meyer感觉运动恢复量表评分VS参照组无可比性,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相比,干预组更高,P<0.05;与参照组(35.00%)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干预组(5.00%)更低,P<0.05;与参照组(70.00%)满意度相比,干预组(95.00%)更高,P<0.05。结论 ICVD患者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下,其血管狭窄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与行动能力,强化手术质量与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病 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静 黄照河 +2 位作者 郭灿收 黄建敏 蒙兰青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对1例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病例的潜在危险因素和诊治过程进行剖析,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今后临床工作中CHS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脉支架植入术 脑高灌注综合征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隋晓雯 李福荣 +4 位作者 张美艳 潘心 赵红玲 刘金洁 赵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46-49,共4页
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且能影响到重要的功能区,目前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已广泛应用于MCA狭窄的治疗中,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无创、无痛、廉价等优点,在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的监测及随诊中广泛应用... 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且能影响到重要的功能区,目前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已广泛应用于MCA狭窄的治疗中,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无创、无痛、廉价等优点,在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的监测及随诊中广泛应用,本文从TCD在术前、术后评估参数的选择、术中微栓子监测、术后识别高灌注综合征、血管痉挛及再狭窄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TCD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能尽早识别手术并发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 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圣明 王明科 +1 位作者 郑春玲 宋太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6-1127,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人类疾病的重要负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死于脑血管病,每六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脑血管病。在缺血性脑血管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人类疾病的重要负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死于脑血管病,每六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脑血管病。在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有些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如年龄、性别、地域、民族;有些因素是患者可以控制的,如锻炼身体、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及情绪过度波动;有些因素医生需要控制的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动脉狭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世界卫生组织 治疗 人类疾病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磊 谭莹 +1 位作者 王华 郑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9期797-799,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一过性脑缺血(TIA)或脑梗死患者,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行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PTAS),...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一过性脑缺血(TIA)或脑梗死患者,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行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PTAS),对狭窄血管经PTAS治疗前后形态学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平均流速Vm、收缩峰流速Vs、舒张峰流速Vd、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41例与术前比Vs、Vm、Vd下降,Pi值增高,Ri值变化不大,TCD及DSA随访所有例患者无再发狭窄;5例患者出现Vs、Vm、Vd增快,Pi值增高,但均未见反流信号;1例出现Vs增快,Vm增快,Vd降低。中、重度狭窄TCD与DSA相符率分别为75%、83%。结论TCD能为血管内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前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其无创、便捷、廉价的优点,更有优势作为PTAS治疗中、重度MCA狭窄的初选、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的评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TCD)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大脑中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PT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转归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可辉 马宁 +6 位作者 王拥军 姜卫剑 杨学军 陈启东 曲辉 杜彬 王清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3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CT示SAH,立即停用抗凝、抗血小板集聚治疗,给予制动,控制血压和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结果:3例患者分别...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3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CT示SAH,立即停用抗凝、抗血小板集聚治疗,给予制动,控制血压和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结果: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7、10dCT示SAH吸收,恢复抗血小板集聚治疗,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颅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SAH机制复杂,及时有效处理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血压的监护与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2
11
作者 甘燕玲 王新莉 王秀东 《天津护理》 2011年第6期321-321,共1页
通过对376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护理,尤其是血压变化的监护;提出在预防并发症中血压监护要点为早期识别血压变化的异常,从而实施个体化护理并积极采取措施有效的控制血压,使血压稳定在合理的范围... 通过对376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护理,尤其是血压变化的监护;提出在预防并发症中血压监护要点为早期识别血压变化的异常,从而实施个体化护理并积极采取措施有效的控制血压,使血压稳定在合理的范围,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血压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发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洋 吴磊 +1 位作者 尹博文 庞燕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发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98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发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98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脂治疗,实验组另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规律口服;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及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规律使用丁苯酞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再发症状性脑梗死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再发症状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茜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7期3109-311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加颈动脉支架(CAS)植入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8例EC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80%、症状性狭窄>50%的患者,...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加颈动脉支架(CAS)植入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8例EC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80%、症状性狭窄>50%的患者,根据路径迂曲程度、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的球囊预扩张满意后,将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参数,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血管血流情况。随访1 a,观察患者预后。结果68例患者共70支血管接受PTA加CAS植入术治疗,共植入70枚支架,配合使用70枚保护伞,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DSA检查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由(88±10)%下降至(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出现心率及血压下降,20例出现持续性心率下降及低血压,12例出现过度灌注表现,头颅CT未发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患者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均较术前下降,搏动指数(PI)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DSA,1例(1.47%)患者出现再狭窄,无明显临床症状,密切观察。随访1 a,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均为0。结论对于ECCAS患者,PTA加CAS植入术可有效改善血管狭窄程度,在适应证选择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动脉支架植入术 血流参数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颅内出血1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军 巴华君 +1 位作者 陆川 陈献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344-345,共2页
目的报告1例颅内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支架植入术后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行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右侧额叶脑出血,后行手术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行"中性"治疗(不止血、不抗凝... 目的报告1例颅内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支架植入术后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行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右侧额叶脑出血,后行手术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行"中性"治疗(不止血、不抗凝及不抗血小板聚集)。结果患者恢复良好,GCS15分,四肢肌张力正常,5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随访至今,无脑卒中发生。结论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脑出血并发症应积极抢救,"中性"治疗手段是可取的,但仍需临床实践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狭窄 支架植入术 内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兰岚 《护理与康复》 2017年第8期858-859,共2页
总结144例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准备及术前用药,术后做好一般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口腔护理、穿刺肢体皮肤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144例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后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脑卒中病例。
关键词 动脉 支架 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发中 曾卫 宋威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1期1698-1700,共3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d开始加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粘度水平;统计两组发生支架后再狭窄(ISR)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Hcy、hs-CRP、血浆粘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SR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应用于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中,可有效改善血液粘度及神经功能情况,降低复发风险,临床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血管狭窄 支架植入术 补阳还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环狭窄 ) ,支架均一次成功植入 ,血管狭窄程度减为 0 %~ 3 2 % ,1例发生颅内出血。临床随访 3~ 3 0个月 ,无短暂性缺血的再发作或中风 ;DSA随访 4 3例患者 ,3例出现支架内内膜增生 ,但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疗效 球囊膨胀型支架 影像学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福兴 任翠剑 +3 位作者 魏书艳 张唯 赵小妹 贾战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附38例报告)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1 位作者 周志国 禹书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23%±6.73%下降至5.46%±1.78%,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本组无死亡病倒。术后随访1月~4年,2例4年后复查DSA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置入治疗;2例支架内轻度狭窄,给予药物治疗。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路径血管迂曲,支架到位困难时,影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撑力不同的导丝以及一定的技术调整,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迂曲 动脉硬化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2 位作者 莫建伟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症状性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