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永安 庞灵恩 +2 位作者 张永刚 顾艳 何明利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HR-VW-MRI检查,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61,mRS>2分)与预后良好组(n=85,mRS≤2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斑块特征,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拟合出患者IS预后不良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结果:责任血管狭窄(P=0.002)、斑块内出血(P=0.001)、斑块强化(P=0.002)是ICA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拟合出脑梗死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ln[h(t,X)/h0(t)]=-0.891X1-1.020X2-0.812X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734(95%CI:0.60~0.817)。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斑块强化、责任血管狭窄与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建立的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预后 斑块出血 斑块强化 责任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miR-7-5p和miR-200b-3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杨小英 阿拉帕特·阿布都古力 徐军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7-5p和miR-200b-3p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CIS)的表达水平及对临床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血管造影术(DSA)证实有中、重度动脉粥... 目的探讨血清miR-7-5p和miR-200b-3p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CIS)的表达水平及对临床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血管造影术(DSA)证实有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的CIS患者83例为病例组,同期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了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均不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应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miR-7-5p和miR-200b-3p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及miR-7-5p和miR-200b-3p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7-5p和miR-200b-3p对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1)病例组患者有吸烟、饮酒不良嗜好及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肌酐(Cr)、FPG、HbAlc、Hcy、miR-7-5p、miR-200b-3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OR=3.892,95%CI 1.803~8.401)、高血压(OR=2.104,95%CI 1.036~4.273)、Cr(OR=1.027,95%CI 1.006~1.049)、HDL-C(OR=0.182,95%CI 0.036~0.920)、miR-7-5p(OR=1.960,95%CI 1.290~2.977)、miR-200b-3p(OR=2.980,95%CI 1.596~5.562)为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iR-7-5p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58、69.90%、72.20%、0.421;miR-200b-3p的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98、75.90%、75.60%、0.515。提示miR-7-5p、miR-200b-3p对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将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患者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模型ROC曲线AUC=0.886(95%CI 0.838~0.935),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2.225,P=0.972,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和理想模型接近,该模型预测的CIS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患者中血清miR-7-5p和miR-200b-3p表达上调、糖尿病、高血压、Cr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的危险因素,可能促进了中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通过预测模型可较好的预测患者发生CIS的风险,对其诊断和预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5p miR-200b-3p 大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p-PLA2、LOX-1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经忠 张亮 靳久增 《临床医学》 2023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受体1(LOX-1)的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87例为...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受体1(LOX-1)的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检查结果评估其狭窄程度,轻度狭窄61例、中度狭窄89例、重度狭窄37例。根据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随访结果评估其预后,预后良好162例,预后不良25例。于治疗前收集患者的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以及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与狭窄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LOX-1水平对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狭窄率的提高,患者治疗前血清Lp-PLA2及LOX-1的水平逐渐升高,且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25、0.698,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PLA2、LOX-1、两者联合预测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77、0.760、0.904,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两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均升高,其水平变化与狭窄程度以及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凝集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受体1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GDF-15、SDF-1和CXCL1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赵文心 祁新坤 李雅欣 《感染、炎症、修复》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6例CHD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6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CHD组,另选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GDF-15、SDF-1、CXCL16水平,根据Gensini评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下CHD患者的血清GDF-15、SDF-1、CXCL16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Gensini评分与血清GDF-15、SDF-1、CXCL16的关系。结果:CHD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肌钙蛋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GDF-15、SDF-1、CXCL16水平:健康组<CHD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Gensini评分与血清GDF-15、SDF-1、CXCL16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GDF-15、SDF-1、CXCL16水平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CHD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辅助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配体16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HbA1c、Hcy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莹 刘梦 赵秀圆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目的检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END发生情况分为END组(n=32)和非END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bA1c、Hcy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患者的FBG、LDL-C、HbA1c、Hcy分别为(8.11±1.49)mmol/L、(3.04±0.33)mmol/L、(8.02±1.36)%、(16.93±2.63)μmol/L,明显高于非END组的(6.53±1.17)mmol/L、(2.71±0.45)mmol/L、(6.38±1.21)%、(12.17±2.03)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G、LDL-C、Hb A1c、Hcy均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FBG、LDL-C、Hb A1c、Hcy均较高,且均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糖脂代谢 糖化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淑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施行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丁苯酞治疗)...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施行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丁苯酞治疗)和观察组(n=31,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1.21±4.34)分,低于对照组的(18.78±5.45)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79.89±5.65)分,高于对照组的(66.56±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9、8.424,P均<0.05)。观察组的内皮素、血清神经肽Y、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施行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硬化性缺血脑卒中 高压氧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脑微出血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丁玲玲 彭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1-234,共4页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在磁共振梯度回波E加权序列(gradient-echo T2-weighted imaging)和磁敏感加权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上表现为均一的圆形或卵圆形信号丢失,直径2-5mm(〈10mm),周围无水肿…。...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在磁共振梯度回波E加权序列(gradient-echo T2-weighted imaging)和磁敏感加权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上表现为均一的圆形或卵圆形信号丢失,直径2-5mm(〈10mm),周围无水肿…。通常与高血压小动脉病或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的病因相关,前者导致的微出血多见于脑深部包括基底节、丘脑、小脑、脑干等部位,后者多局限于脑叶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硬化性狭窄 发生机制 动脉 脑淀粉血管病 颅内 梯度回波 动脉
原文传递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效果
8
作者 张家诚 董丽霞 齐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并根据美国国立... 目的:探究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47例)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13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后比较,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91例,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B组(91例,阿加曲班注射液+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A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恶化组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患者占比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WBC、hs-CRP水平高均是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7.652、3.501、5.286、4.586、6.495)(P<0.05);与治疗前、A组比,B组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WBC、hsCRP水平降低(P<0.05)。结论: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WBC、hs-CRP水平高均是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硬化性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符鹏程 曹黎明 +2 位作者 朱佳倩 赵桂玉 徐格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4-1011,共8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症状更重,预后更差,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功能预后。近年来再灌注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治疗时间窗内患者比例低、再灌注损伤、出血转...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症状更重,预后更差,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功能预后。近年来再灌注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治疗时间窗内患者比例低、再灌注损伤、出血转化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对策,如优化急救流程、革新操作技术、加强损伤防护等。本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动脉硬化性卒中 再灌注治疗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7927113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易感性研究
10
作者 王艳 阚鹏飞 +2 位作者 马思琦 葛明贺 李艾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MALAT1基因rs792711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S)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用SNaPshot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徐州地区汉族人群180例对照者与180例LAAS病例的rs7927113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两组该位点基... 目的研究MALAT1基因rs792711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S)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用SNaPshot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徐州地区汉族人群180例对照者与180例LAAS病例的rs7927113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两组该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MALAT1基因rs7927113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均存在GG、AG两种基因型,该位点在LAAS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两组rs7927113位点的多态性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且该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在病例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792711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遗传易感性无关,在LAAS相关的MALAT1多态性研究时可优先考虑其他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硬化性脑卒中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79271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王琼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 探究并对比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分别应用及联用方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及联合组,每组38例。对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尤瑞克林组给予尤... 目的 探究并对比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分别应用及联用方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及联合组,每组38例。对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尤瑞克林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对联合组给予丁苯酞及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24.43±4.88)、(24.13±4.95)、(24.36±4.89)分;治疗第7天,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20.33±4.21)、(20.26±4.17)、(18.12±3.88)分;治疗第15天,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18.12±3.77)、(17.56±3.98)、(14.02±3.25)分。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丁苯酞组与尤瑞克林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丁苯酞组及尤瑞克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hs-CPR、NLR、PLR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hs-CRP、NLR、PL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hs-CRP、NLR、PLR低于尤瑞克林组,联合组hs-CRP、NLR、PLR均低于丁苯酞组和尤瑞克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腹部不适、皮疹、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均未见幻觉、心悸、皮肤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发生。结论 丁苯酞及尤瑞克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均有确切疗效,其中丁苯酞减轻患者炎症能力更强,且两种药物联用后治疗效果强于单独用药,对改善患者预后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尤瑞克林 大动脉硬化性脑卒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微栓子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刘晶 闫永红 +1 位作者 练娜 王利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LAA性脑梗死合并微栓子形成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LAA性脑梗死合并微栓子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加用阿加曲班)各53例。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N...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LAA性脑梗死合并微栓子形成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LAA性脑梗死合并微栓子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加用阿加曲班)各53例。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ACA、MCA、PC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微栓子形成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能保护神经功能,促进脑部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微栓子 阿加曲班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朱言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128-130,共3页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4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单独治疗,观察组予...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4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单独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血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B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高于治疗前,观察组BI(81.45±8.27)分较对照组的(74.39±7.46)分高, NIHSS评分(12.30±1.23)分较对照组的(24.61±1.80)分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8和TNF-α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6(3.86±1.03)pg/ml、IL-8(0.26±0.05)ng/ml、TNF-α(638.62±26.31)pg/ml更低于对照组的(4.69±1.05)pg/ml、(0.31±0.08)ng/ml、(851.62±29.62)pg/m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55%和对照组的6.82%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纠正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加曲班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风险关联
14
作者 豆峰 李丹丹 张秋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LAAS)发生风险的关系,以鉴定遗传易感性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为...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LAAS)发生风险的关系,以鉴定遗传易感性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以LAAS住院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从体检中心选取160例与病例组一般资料相符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男53例,女53例,年龄(75.07±7.13)岁;对照组男80例,女80例,年龄(74.72±6.60)岁。检测Lp-PLA2基因多态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LAAS的风险关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病例组R92H位点RR、RH、HH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66.04%(70/106)比10.00%(16/160)、16.98%(18/106)比45.00%(72/160)、16.98%(18/106)比45.00%(72/16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91.516,P<0.001);病例组R、H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74.53%(158/212)比32.50%(104/320)、25.47%(54/212)比67.50%(216/32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90.1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92H(RR)基因为高血压LAAS发生的危险因素(OR=38.212,95%CI 9.959~146.616,P<0.001)。结论Lp-PLA2基因的R92H位点变异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AAS的重要遗传风险因素,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续命汤治疗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15
作者 乔林 许孟秋 段娜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70-73,78,共5页
目的评估小续命汤应用在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 ischemic stroke,LAA-I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为研... 目的评估小续命汤应用在急性风痰瘀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 ischemic stroke,LAA-I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小续命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神经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结果与对照组(81.82%)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100β蛋白、谷氨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纤维蛋白原更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急性风痰瘀阻型LAA-IS患者,小续命汤可以增强整体疗效,调节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 风痰瘀阻型 急性大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损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廖文力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6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87例LAA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87例LAA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LAA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组(62例)、中度组(25例);3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不同程度脑损伤以及不同预后患者TEG参数(K值、R值、Ma值、Angle)、血清Lp-PLA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EG参数、Lp-PLA2水平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a值、Angle以及Lp-PLA2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中组,K值、R值由低到高依次为中、轻度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Ma值、Angle以及Lp-PLA2水平较高,K值、R值较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a值、Angle、Lp-PLA2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558,0.574,0.619,P均<0.05),K值、R值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492,-0.482,P均<0.05)。结论LAA性脑梗死患者TEG参数、血清Lp-PLA2水平与LAA性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使用上述指标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8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患者均接受TCD微栓子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患者均接受TCD微栓子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2组TCD监测结果、治疗前后2组微栓子数量变化情况。结果 4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微栓子阳性10例(21. 74%),其中右侧3例、左侧5例、两侧2例;微栓子阴性36例(78. 26%);治疗前,2组微栓子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微栓子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灶侧微栓子阳性显著低于颈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病灶侧微栓子阳性(P <0. 05)。结论采用TCD监测微栓子可作为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通过准确、及时、有效的监测,可促进临床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TCD) 微栓子 大动脉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叶长青 黄一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是远期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在美国,ICAD导致的脑卒中约占10%;在亚洲则高达50%。在美国,ICAD在黑人和西班牙裔人中更常见,研...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是远期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在美国,ICAD导致的脑卒中约占10%;在亚洲则高达50%。在美国,ICAD在黑人和西班牙裔人中更常见,研究显示,在中国,发生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ICAD的发生比例分别为33%~50%和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卒中 硬化性 颅内血管 狭窄性病变 动脉自旋标记 颅内动脉狭窄 去氧血红蛋白 血管狭窄程度 闭塞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胆红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脑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岩 欧阳和中 +2 位作者 刘凤国 刘淑艳 谢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红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脑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标准,对7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按血清NSE、胆红素水平增高与正常分为试验组41...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红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脑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标准,对7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按血清NSE、胆红素水平增高与正常分为试验组41例、对照组32例。于入院第1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测量血清NSE、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并与患者住院第7、14天复查结果比较;于发病/入院3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发病/入院1年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乘积限法进行良好结局率的分析,并对两组/层间(不同胆红素、NSE水平)的良好结局率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1)试验组第1、7、14天NIHSS评分、血清NSE及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第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及NSE水平均低于第1天。(2)试验组第30天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6,P=0.001)。(3)第1天时,试验组大面积梗死CT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1%(23例)比28.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2,P=0.017)。(4)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按分组,还是按入院时患者血清NSE水平分层,其良好结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确χ2值分别为4.063、4.685,P值分别为0.044、0.030)。结论早期高水平的血清NSE、高胆红素血症能够作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胆红素 预后 大动脉硬化性卒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血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时建铨 赵红东 +2 位作者 田有勇 张颖冬 周俊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患者。根据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患者。根据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为有CMBs组(56例)和无CMB组(56例)。收集两组患者病史、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结果及头颅MRI,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脑室周围高信号、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的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CMBs组与CMBs组患者的年龄(61.620±11.479 vs.70.620±11.185)、UA(278.920±69.512 vs.353.460±111.206)、Cr(71.360±19.797 vs.90.450±44.989)、Hcy(12.587±2.664 vs.21.715±10.4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3,95%CI:0.905~1.025,P〈0.05)、Hcy(OR=1.487,95%CI:1.219~1.813,P〈0.05)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Hcy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动脉硬化性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