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室管膜瘤13例MRI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邱士军 张雪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结果脑室系统室管膜瘤10例,其中四脑室室管膜瘤3例、侧脑室室管膜瘤7例,其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呈... 目的分析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结果脑室系统室管膜瘤10例,其中四脑室室管膜瘤3例、侧脑室室管膜瘤7例,其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脑实质室管膜瘤3例,幕上2例、幕下1例,肿瘤实质MRI T1WI信号稍低于脑实质,T2WI似灰质信号或稍高于灰质信号,肿瘤周围有轻度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MRI表现有助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MR表现 诊断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16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谢丛华 向东华 +2 位作者 张弓 张俊红 周云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 观察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1年 1月~ 1998年 2月 ,16例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接受术后放疗。结果 本组总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72 .9%、5 4 .7%。低分级室管膜瘤、肿瘤全部切除和照射剂量 &... 目的 观察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1年 1月~ 1998年 2月 ,16例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接受术后放疗。结果 本组总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72 .9%、5 4 .7%。低分级室管膜瘤、肿瘤全部切除和照射剂量 >4 0Gy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2 %、6 4 .3%、6 4 .3% ,分别高于高分级室管膜瘤、肿瘤部分切除和照射剂量 <4 0Gy的 4 7.6 %、4 4 .4 %、0。本组死亡 6例 ,其中 3例死于局部复发 ,占死亡患儿的 5 0 .0 % (3/ 6 ) ,2例死于局部残留病灶进展。结论 室管膜瘤的术后放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生存率。病理类型、手术切除范围和照射剂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局部复发或局部残留病灶进展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颅内室管膜瘤 术后 临床分析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1基因不参与儿童颅内室管膜瘤c-myc原癌基因高度表达
3
作者 丁悦敏 B Surez-Merino T Warr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82-1582,共1页
关键词 MM-1基因 儿童 颅内室管膜瘤 C-MYC 原癌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室管膜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竹青 韩本谊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8期728-729,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CT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CT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元富教授治疗颅内室管膜瘤经验
5
作者 于新阳 石维娟 +2 位作者 黄伟 刘寨东 齐元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3281-3284,共4页
颅内室管膜瘤是一种来源于脑室系统中室管膜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2%,现代医学针对颅内室管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尚存争议,但手术完全切除治疗仍然是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约29%的高复发率仍然让人担忧。齐元富教授... 颅内室管膜瘤是一种来源于脑室系统中室管膜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2%,现代医学针对颅内室管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尚存争议,但手术完全切除治疗仍然是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约29%的高复发率仍然让人担忧。齐元富教授针对颅内室管膜瘤“正虚邪实”的病机物点,并结合颅内室管膜瘤以手术为主的治疗特点,创新性提出分阶段治疗方法,即术前——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术中——调气理气,平肝熄风;术后——未伤先防,温补缓泻。齐元富教授据此法遣方用药,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收效颇丰。此文归纳总结齐元富教授的临证经验及典型病案1例,以期为颅内室管膜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中医药 齐元富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室管膜瘤30例CT、MRI表现讨论
6
作者 柏士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2期226-227,共2页
目的:评价30例颅内室管膜瘤患者采用CT、MRI的诊断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镜手术病理确诊为颅内室管膜瘤患者中抽选30例作为本统计研究主体,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和MRI诊断检查,对其检查结果和图像表... 目的:评价30例颅内室管膜瘤患者采用CT、MRI的诊断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镜手术病理确诊为颅内室管膜瘤患者中抽选30例作为本统计研究主体,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和MRI诊断检查,对其检查结果和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室管膜瘤经诊断后其肿瘤位置在脑室系统、大脑半球、鞍区和小脑等,30例颅内室管膜瘤诊断后的具体表现有27例的肿瘤生长方向向跨越脑室或沿蛛网膜下腔蔓延,经MRI扫描后T1WI信号较弱,而T2WI信号稍高,CT扫描后有有低、等密度及钙化现象。结论:对30颅内室管膜瘤患者分别行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其表现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能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表现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室管膜瘤CT诊断
7
作者 田庚戊 浦佩王 《天津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CT 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室管膜瘤的术后放疗——附24例分析
8
作者 张晓智 杨克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10-10,共1页
颅内室管膜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本文就我科1976~1988年收治的24例术后放疗的颅内室管膜瘤做一总结。病理为室管膜瘤和室管膜母细胞瘤各12倒。 放疗情况:5例仅行病灶区域照射,11例行全脑照射,8例全脑照射后行全... 颅内室管膜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本文就我科1976~1988年收治的24例术后放疗的颅内室管膜瘤做一总结。病理为室管膜瘤和室管膜母细胞瘤各12倒。 放疗情况:5例仅行病灶区域照射,11例行全脑照射,8例全脑照射后行全脊髓预防性照射。剂量为病灶局部50~55Gy/6wk,全脑30~50Gy/4~6wk,全脊髓20~25Gy/3~4wk。照射按每周5次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术后放疗 全脑照射 管膜母细胞 脊髓预防性照射 引流术
原文传递
X刀治疗颅内室管膜瘤
9
作者 陈苏 王如密 +1 位作者 王守森 张锡增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1-102,F0003,共3页
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系统室管膜细胞及其下的胶质上皮细胞,占颅内肿瘤1.2%~3.5%,占成人脑肿瘤的不到3%,占儿童颅内肿瘤的8%~10%。自1994年2月到2005年3月,我院X刀治疗了12个手术残余的室管膜瘤病人(表1),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X刀治疗 胶质上皮细胞 内肿 管膜细胞 脑室系统 脑肿
原文传递
颅内室管膜下瘤2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喜安 漆松涛 +1 位作者 彭玉平 杨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07-1408,共2页
关键词 内室管 MRI检查 CT检查 胼胝体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内室管膜瘤
11
作者 常力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3期63-63,共1页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对1970年1月至1988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21岁以下的室管膜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中可供分析的51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31例,诊断时平均年龄4.5岁,大多数在12岁以下。29例侵及第四脑室,大部分侵及后颅凹,6例延伸至...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对1970年1月至1988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21岁以下的室管膜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中可供分析的51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31例,诊断时平均年龄4.5岁,大多数在12岁以下。29例侵及第四脑室,大部分侵及后颅凹,6例延伸至颈髓。51例中15例肿瘤全部或接近全部切除,手术后CT无残存肿瘤,或在原肿瘤边缘有残存的增强影像,36例做为活检或次全切除,切除范围少于90%。本组中38例为良性室管膜瘤,13例为恶性。大多数病人给予VCR、CCNU、±甲基卞肼,17例加用顺铂。51例中47例接受放疗。早年曾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良性室管膜 第四脑室 费城儿童医院 边缘 残存肿 切除范围 脊髓照射 局部野照射
原文传递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
12
作者 文朋 杨开华 丁乔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SEER数据库,应用SEER*Stat v8.4.0软件提取数据,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颅内室管膜下瘤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筛选出569例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SEER数据库,应用SEER*Stat v8.4.0软件提取数据,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颅内室管膜下瘤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筛选出56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高发年龄段在40~59岁(49.21%),其次是≥60岁(31.11%),≤39岁的病人占19.68%;男性多见,男女比为3.3:1;肿瘤多位于脑室(60.11%),其次是(30.58%);多数病人采取手术治疗(64.15%),1/3的病人采用保守治疗;很少采用放疗(4.22%);绝大多数为单发肿瘤(96.84%);预后多良好,随访5年,存活病人占比达96.31%,病死率只有3.69%。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治疗方法不是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室管膜下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预后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室管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SEER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MR影像学诊断研究
13
作者 张冠晟 梁东辉 袁见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究颅内室管膜下瘤的M R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经病理追踪证实为颅内室管膜下瘤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同一MR影像扫描条件,取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相关的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究颅内室管膜下瘤的M R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经病理追踪证实为颅内室管膜下瘤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同一MR影像扫描条件,取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患者的实际影像临床表现,观察颅内室管膜下瘤的影像特征。结果:病灶结构之中当属椭圆形结构最为多见,而第四脑室的肿瘤位最为常见,最平均最小瘤体直径测量结果为1.1 cm,平均最大瘤体直径测量结果为2.3 cm。MR平扫影像结果提示:实性部分T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FLAIR呈等信号,而瘤内小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明显低信号。同时MR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无明显强化或少数病例轻度强化。结论:颅内室管膜下瘤在MR影像诊断中有着相应的特征性表现,临床中加强对MR影响特征的观察,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精确有效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室管 MR影像 诊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系统外室管膜瘤7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峰 张学新 刘海英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1期1220-1220,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室管膜瘤 脑室系统 长期生存率 全切除率 治疗预后 临床表现 病理证实 细胞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litativ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ependymoma and function prognosis evaluation by CT
15
作者 贾洪顺 孙涛 于凤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期526-526,共1页
关键词 CT 颅内室管膜瘤 定性诊断 功能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icroscopic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umor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in Children
16
作者 Duo Chen Xiangtai Wei Qiang Yin Junhong Guan Weiran Pan Chenglin Wang Yunhui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9年第2期95-99,共5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about the clinicalcharacteristics, pathological types, surgical modalities andtechnique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withtumor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METHODS Retr...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about the clinicalcharacteristics, pathological types, surgical modalities andtechnique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withtumor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02 cases ofpediatric tumor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January 1996 to January 2007.All patients underwent microscopic surgical treatment. Fifty-eight were male and 44 cases were female. The age ranged from 9months to 14 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of 6.1 ± 0.5 of age. CranialCT or MRI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surgery on all patients.RESULTS The primary manifestations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were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or ataxia. Postoperativepathological diagnoses showed: 46 cases of medulloblastoma, 43cases of astrocytoma, 11 cases of ependymoma (including 1 caseof degenerative ependymoma), 1 case of dermoid cyst, and 1 caseof teratoma. In this group of the patients, radical surgery wasused in 68 cases and subtotal surgical removal used in 31 cases,while surgical removal of large section was performed on 3 cases.There were no deaths from surgery reported. Ninety-one casesshowed significant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when comparedwith preoperative conditions, while 11 cases showed either noimprovement or more severely affected afterward. For 6 cases,postoperative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was performed within7 days to 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Sixty-three patients gainedfollow-up for 3 to 60 months in duration. Thirty-nine patientsregained normal life and were able to learn well, while there were7 patients who could not live normally on their own. During thefollow-up period, there were 17 cases of recurrence and 7 casesof death. In 23 cases of medulloblastoma in children with age of3 years old or above, 2 case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removal ofintracranial ependymoma received small dosage of postoperativeX-ray radiotherapy on the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Nine casesof medulloblastoma in children under age of 3 and 17 cases ofastrocytoma diagnosed after the surgery received chemotherapyof Carmustine.CONCLUSION Medulloblastomas and astrocytomas were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pediatric tumor of posterior cranialfossa, right followed by ependymoma, and dermoid cysts andteratomas were rare. Early correct diagnosis, proper selection ofappropriate surgical modality and the surgical margin, proper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selecting right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were the key factors in influencingthe prognostic outcome of children with tumor of posterior cranialfos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surgicaI treatment childr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