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段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标准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瑛华 华扬 +3 位作者 刘玉梅 孟秀峰 赵新宇 夏明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622例门诊或住院可疑后循环缺血患者,从中选取经TCC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和DSA检查的患者共216例,其中颅内椎动脉正常者3...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622例门诊或住院可疑后循环缺血患者,从中选取经TCC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和DSA检查的患者共216例,其中颅内椎动脉正常者33例(15.3%),狭窄率〈50%者45例(20.8%),狭窄率为50%~69%者44例(20.4%),狭窄率为70%-99%者94例(43.5%)。通过检测颅内段椎动脉、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PSV2)和舒张期末流速(EDV1、EDV2),分别计算颅内段平均流速(MV)、颅内段与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的比值SPRP(PSV,/PSV:)、SPRE(EDV,/EDV:)。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获得最佳截断点。结果TCCS诊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参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狭窄率〈50%的参数标准为110cm/s≤PSV1≤145cm/s,65cm/s≤MV≤85cm/s;狭窄率为50%~69%的参数标准为145cm/s≤PSV1≤190cm/s,85cm/s≤MV≤115cm/s;狭窄率为70%~99%的参数标准为PSV,≥190cm/s,MV≥115cm/s。结论TCCS可有效评价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超声评判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段椎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式与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朱勤 刘武 +1 位作者 邓宇平 罗伟良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与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96例,根据支架置入类型将其分为两组,A组50例和B组46例。A组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B组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比... 目的探讨自膨式与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96例,根据支架置入类型将其分为两组,A组50例和B组46例。A组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B组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ori分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率、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椎动脉颅内段残余狭窄率均<30%,且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率与NIHSS评分,Mori B、C分型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椎动脉颅内段残余狭窄率明高于B组,A组NIHSS评分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膨式支架治疗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显著改善神经恢复功能与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膨式支架 球囊扩张支架 动脉颅内狭窄 疗效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宏斌 丁丽 +2 位作者 陈丽莉 孙兴元 尹璐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5期44-45,共2页
目的对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 目的对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多因素中的尿酸(UA)、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LDL-C)、性别、年龄、肥胖、腰围、血糖为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为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及三高人群是社区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危险因子,在临床上应当作为干预和防控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颅内狭窄 患病率 危险因素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市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宏斌 丁丽 +5 位作者 陈丽莉 孙兴元 尹璐 金立 张艳蕉 范秀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对齐齐哈尔市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为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站前街道建工社区、新木社区整群抽样调查,病史问卷、测量体重指数(BMI... 目的对齐齐哈尔市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为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站前街道建工社区、新木社区整群抽样调查,病史问卷、测量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流变、凝血四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动脉颅内段(VA)和基底动脉(BA)狭窄情况。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病率44.38%,其中男性53.09%、女性32.8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多因素中的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LDL-C)、性别、年龄、肥胖、血糖为社区人群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是社区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危险因子,在临床上应当作为干预和防控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颅内狭窄 患病率 危险因素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晶晶 刘丽 +1 位作者 董志军 安翼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786-789,共4页
目的研究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因椎动脉颅内段≥50%狭窄或闭塞就诊于我科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是否双侧椎动脉颅内段病变分为双侧病变组和单侧病变组,比较两组间危险... 目的研究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因椎动脉颅内段≥50%狭窄或闭塞就诊于我科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是否双侧椎动脉颅内段病变分为双侧病变组和单侧病变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表现的差异性。结果共入组88例合格患者,男性75例(85.2%),女性13例(14.8%),平均年龄(61.44±9.62)岁。单侧病变患者36例(40.9%),双侧病变52例(59.1%)。14例(15.9%)伴发大脑中动脉病变,11例(12.5%)伴发基底动脉病变。双侧病变组平均年龄(65.69±8.88)岁,明显高于单侧病变组(58.50±9.06)岁,P=0.000。单侧病变组最多见起病形式为TIA(50.0%)、双侧病变组为TIA后卒中(53.8%),两组间起病形式构成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双侧病变组多发性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单侧病变组(64.3%vs 8.3%),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椎动脉颅内段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以双侧受累多见,容易伴发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双侧椎动脉病变患者比单侧椎动脉病变患者更容易表现为TIA后卒中及多发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颅内狭窄 危险因素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黎琼 何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4期6-7,共2页
目的: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评估中应用颈部血管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4例椎动脉狭窄患者设为狭窄组,选择同期体检结果为健康的35例人员设置成正常组,均展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狭窄组VAD、ED... 目的: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评估中应用颈部血管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4例椎动脉狭窄患者设为狭窄组,选择同期体检结果为健康的35例人员设置成正常组,均展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狭窄组VAD、EDV、PSV显著较正常组低,血流量显著较正常组少,且狭窄组阻力指数及差值显著较一般组大,P<0.05。结论:对于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评估,展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时,VAD、EDV、PSV、血流量、阻力指数几个血流动力学参数有较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颅内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 血流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马金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椎动脉颅内段(intracranial segment of vertebral artery,ICVA)狭窄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VA狭窄患者,根据“单侧椎动脉是否狭窄”... 目的:研究椎动脉颅内段(intracranial segment of vertebral artery,ICVA)狭窄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VA狭窄患者,根据“单侧椎动脉是否狭窄”分为观察1组(单侧椎动脉狭窄,n=50)、观察2组(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n=50),另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三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左右侧的一侧椎动脉管径(one side 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VAD)、血流量、EDV及PSV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1组的患侧及健侧的VAD、血流量、舒张期末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差异显著(P<0.05);观察2组的VAH侧及健侧的VAD、血流量、EDV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对照组双侧的阻力指数及阻力指数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1组患健侧的阻力值差异显著;观察1组患侧、观察2组的VAH侧、对照组左侧的阻力指数差异显著;观察1组患侧、观察2组VAH侧阻力指数差异显著;观察组、对照组的阻力指数差异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评估ICVA狭窄患者的VAD、血流量、EDV及PSV、阻力指数及阻力差值,可准确评估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血流动力学参数 动脉颅内狭窄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剑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0期205-206,共2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47例自2019年7月-2020年8月诊疗的椎动脉发育不全患者临床资料,观察A组为单侧椎动脉狭窄患者103例,观察B组为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患者44例,对照...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47例自2019年7月-2020年8月诊疗的椎动脉发育不全患者临床资料,观察A组为单侧椎动脉狭窄患者103例,观察B组为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患者4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107名,为所有研究对象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DSA检查及CTA检查。比较三组动脉管径、血流量及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对比三组阻力指数及差值。结果:观察A组健侧及患侧椎动脉管径、血流量及PSV、EDV对比均可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B组健侧与椎动脉发育不全侧椎动脉管径、血流量及EDV对比均可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椎动脉发育不全侧VAD、血流量、EDV及PSV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临床对椎动脉颅内段闭塞进行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血流动力学参数 动脉颅内狭窄 鉴别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崔雅青 黎燕飞 汪倩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7期87-88,共2页
目的:探究椎动脉颅内段狭窄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诊断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一侧椎动脉颅内段有无狭窄将其分成常规组(全部椎动脉无狭窄情况,仅为... 目的:探究椎动脉颅内段狭窄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诊断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一侧椎动脉颅内段有无狭窄将其分成常规组(全部椎动脉无狭窄情况,仅为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30例)以及观察组(椎动脉颅内段发生狭窄,36例),另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颈部血管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X侧的椎动脉直径、血流量、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以及舒张期末血液流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及常规组,常规组X侧的椎动脉直径、血流量、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舒张期末血液流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X侧的阻力指数以及阻力指数差值均高于对照组以及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X侧与Y侧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颈部血管超声评估受检者的椎动脉直径、血流量、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舒张期末血液流速、阻力指数以及阻力指数差值,可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进行有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颅内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 阻力指数 动脉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狭窄临床病例介入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洪明 彭红梅 +1 位作者 张东威 张红娜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9期1182-1188,共7页
目的:基于血液和弹性血管壁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方法,探究1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病例支架植入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应用医学建模软件对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支架植入前后的椎基底动脉血管模型,采用流固耦合... 目的:基于血液和弹性血管壁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方法,探究1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病例支架植入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应用医学建模软件对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支架植入前后的椎基底动脉血管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支架植入前后的椎基底动脉血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果:支架植入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液流场、血液压力、血管壁面切应力以及管壁形变量有显著的变化。在支架植入后,基底动脉中间部位两侧受力变得均匀,椎基底动脉内血流速度明显增大,支架植入处压力增大,支架上游压力和支架处切应力减小。结论:在介入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内的血流环境及受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当椎动脉发生狭窄后应及时干预治疗,避免累及基底动脉和后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动脉颅内狭窄 支架植入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晓峰 王亚冰 田强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第7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28例,均展开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共放置球囊扩张支架35枚,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动...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28例,均展开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共放置球囊扩张支架35枚,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动脉颅内段残存狭窄率显著低于术前,随访时狭窄率逐渐降低。结论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治疗中采用支架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基底动脉颅内狭窄 支架治疗 造影检查
原文传递
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王正华 《健康之路》 2017年第12期60-60,共1页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的168例患者,168例患者中,将94例单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一侧的VAD≤2.5mm或是与对侧的VAD比值<1/1.7,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单纯椎...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的168例患者,168例患者中,将94例单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一侧的VAD≤2.5mm或是与对侧的VAD比值<1/1.7,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74例为单纯VAH组(一侧的VAD≤2.5mm或是与对侧的VAD比值<1/1.7,椎动脉全程无明显狭窄,但是伴有后循环缺血症),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94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群体的临床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中的VAD为3.94±1.38mm,明显高于观察组2.04±1.36mm以及单纯VAH组2.25±0.94mm,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以及单纯的VAH组双侧阻力数值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阻力指数(0.81±1.47)以及单纯VAH组阻力指数(0.68±1.38)与对照组左侧的阻力指数(0.67±0.98)相比明显较高,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中的推动脉椎间的阻力指数、阻力指数差值等能够作为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基本参数,同时也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 超声评估 动脉颅内狭窄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丹 刘伟 +2 位作者 胡月新 黄芩 韦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28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全患者,将纳入研究的762例患者的28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28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全患者,将纳入研究的762例患者的28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中,椎动脉颅外段狭窄(OR=1.982,95%CI:1.120-3.989)、椎动脉颅内段狭窄(OR=2.241,95%CI:1.102-4.890)和大脑后动脉狭窄(OR=1.902,95%CI:1.104-3.531)与后循环脑梗死相关(P〈0.15)。结论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可能为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危险因素 动脉狭窄 动脉颅内狭窄 基底动脉狭窄 大脑后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