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亚男 万艳慧 李云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介入治疗15例该病患者,对其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进行护理。结果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其中9例眼部症状消失,6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介入治疗15例该病患者,对其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进行护理。结果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其中9例眼部症状消失,6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成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栓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东海 刘树伟 +3 位作者 冯昕 李刚 李新钢 张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方法。方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2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9例,行动脉瘤孤立联合颅内外搭桥手术治疗2例,未治疗而随访观察1例。结果本组10例有症状者,症状消失5例、改善4例、无变化1例;9例影像...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方法。方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2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9例,行动脉瘤孤立联合颅内外搭桥手术治疗2例,未治疗而随访观察1例。结果本组10例有症状者,症状消失5例、改善4例、无变化1例;9例影像学检查动脉瘤无残留;1例无症状的小动脉瘤患者,1 a后CTA复查体积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对有症状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可采取积极的血管内介入或手术疗法,无症状未破裂的小动脉瘤可定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内动脉 海绵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eline栓塞装置在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桂林 李静伟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36-441,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带有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的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使用PED治疗的1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为15~69岁,平均(... 目的探讨使用带有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的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使用PED治疗的1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为15~69岁,平均(54±14)岁。对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效果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对13个海绵窦段动脉瘤,术中共使用14枚PED(1例使用2枚),其中10例使用PED和弹簧圈栓塞,3例仅使用PED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术后随访3~10个月,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动脉瘤均闭塞。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动脉溶栓后恢复出院。结论初步应用PED治疗颈内海绵窦段动脉瘤安全和有效,但仍需要更多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海绵窦段动脉瘤 Pipeline栓塞装置 血流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辉 吴震 +2 位作者 王亮 田凯兵 张俊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目的总结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病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枕下后正中至左外侧入路开颅,显微外科技术全切除肿瘤。无症状的海绵窦段... 目的总结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病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枕下后正中至左外侧入路开颅,显微外科技术全切除肿瘤。无症状的海绵窦段动脉瘤未给予治疗。结果病理证实:血管母细胞瘤。术后MRI示:肿瘤全切除。术后1年随访:病人恢复良好,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未见增大及破裂出血,继续随访观察。结论血管母细胞瘤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例少见,对于未破裂非供瘤动脉动脉瘤,可以随访监测动脉瘤的变化,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血管母细胞瘤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海绵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2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53,共1页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比较少见,占动脉瘤的19~9%[1],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1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本组男6例,女6例。年龄18~62岁,平均468岁。临床表现:严重鼻衄5例,患侧视力丧失4例,视...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比较少见,占动脉瘤的19~9%[1],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1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本组男6例,女6例。年龄18~62岁,平均468岁。临床表现:严重鼻衄5例,患侧视力丧失4例,视力明显障碍4例,眶颞部闻及血管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内动脉 海绵 可脱性球囊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
6
作者 夏瑞南 宋广瑶 王大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62-46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成功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CCF 1例
7
作者 潘源 辛涛 +3 位作者 贺西亮 邵铂添 卢佩林 杜莉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0期132-134,共3页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的分支发生破裂,与海绵窦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出现颅内血管杂音、搏动性突眼、球结膜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颈...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的分支发生破裂,与海绵窦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出现颅内血管杂音、搏动性突眼、球结膜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导致CCF,仅占破裂动脉瘤的1.5%.根据病因分为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CCF).本研究报道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随访期间发生破裂,致同侧CCF,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治愈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CCF 血管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巨大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华 李亚雄 +5 位作者 李岩 陈凌友 井山泉 纪乐 刘建峰 李聪慧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巨大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运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 目的探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巨大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运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随访1~4年,4例GOS评分均为5分。术后1年复查颅脑CT和CTA显示巨大动脉瘤完全消失3例,动脉瘤明显变小伴瘤内血栓形成1例。结论颅内外高流量分流术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是治疗巨大症状性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缓慢结扎颈内动脉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巨大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颅内外高流量分流术 颈内动脉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9
作者 杨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21-222,共2页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ICCAAns)由于解剖部位特殊,临床上区别于常见的颅内动脉瘤而有其自身的特点。ICCAAns可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视力障碍、动眼神经麻痹、面部感觉障碍等,但很少发生破裂,也很少发生蛛网膜下腔和脑内出...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ICCAAns)由于解剖部位特殊,临床上区别于常见的颅内动脉瘤而有其自身的特点。ICCAAns可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视力障碍、动眼神经麻痹、面部感觉障碍等,但很少发生破裂,也很少发生蛛网膜下腔和脑内出血,通常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或少见的鼻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内动脉 海绵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继发颈内动脉闭塞的海绵窦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艳丽 张译心 +3 位作者 邱怀雨 黄厚斌 魏世辉 孙阔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6-368,共3页
患者女性,53岁。因右眼上睑下垂40d,视力下降38d,于2011年4月20日至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住院治疗。患者2011年3月3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轻度上睑下垂、眼球固定,伴有头痛、恶心,症状进行性加重,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海绵窦综合征 颈内动脉闭塞 轻度上睑下垂 继发 解放军总医院 进行性加重 视力下降
原文传递
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动脉瘤破裂导致垂体腺瘤卒中的诊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怀瑞 白如林 +5 位作者 骆纯 胡国汉 余宏宇 刘震洋 吴小军 卢亦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30-232,共3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垂体瘤卒中 动脉瘤破裂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垂体腺 蛛网膜下腔出血 鞍区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引发致命性鼻衄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孟航 陈茂君 +1 位作者 刘俐 王睿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致命性鼻衄 护理方法 止血方法 呼吸道护理 病情观察
原文传递
蝶窦炎并发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和栓子脱落1例
13
作者 倪道凤 陈兴明 +1 位作者 王辉 李豫鲁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蝶窦炎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栓子脱落 并发症 治疗 动脉栓塞疗法
原文传递
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行血管移植术的护理
14
作者 鲜继淑 毕国玲 苏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9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血管移植术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护理 颅内动脉瘤 动脉移植 大脑中动脉 栓塞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15
作者 童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1,共1页
患者男,80岁。因复视,右眼上睑下垂12d于2009年3月7日来我院眼科门诊求治。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0.3),左眼0.4,矫正(0.5),右眼上睑完全下垂,33cm角膜映光右眼外斜15度,左眼正位。双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 患者男,80岁。因复视,右眼上睑下垂12d于2009年3月7日来我院眼科门诊求治。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0.3),左眼0.4,矫正(0.5),右眼上睑完全下垂,33cm角膜映光右眼外斜15度,左眼正位。双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闪(-),浮游物(-),虹膜纹理疏松,瞳孔圆。右眼瞳孔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迟钝,左眼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晶状体核及皮质混浊。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色可,动脉细,反光强,静脉迂曲,充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瞳孔直径 上睑下垂 对光反射 2009年 眼科门诊 眼科检查
原文传递
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雷 姜勇 +2 位作者 高松 董亚南 李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33-1034,共2页
目的 利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或血管内支架结合GDC行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方法 脑血管造影确诊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对于窄颈的直接行GDC栓塞 ,宽颈的行支架植入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 术... 目的 利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或血管内支架结合GDC行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方法 脑血管造影确诊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对于窄颈的直接行GDC栓塞 ,宽颈的行支架植入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 3个月脑血管造影复查均有不同程度复发 ;二次治疗 ,脑血管造影随访 6个月 ,未见复发。结论 应用GDC或血管内支架联合GDC可能成为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GDC 血管内支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鑫 刘建民 +5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张珑 赵文元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其中的 4例宽颈假性动脉瘤先植入冠脉网孔支架覆盖动脉瘤颈 ,再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超选进入动脉瘤腔 ,填塞电解可脱...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其中的 4例宽颈假性动脉瘤先植入冠脉网孔支架覆盖动脉瘤颈 ,再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超选进入动脉瘤腔 ,填塞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 ;另 1例窄颈假性动脉瘤单纯行 GDC填塞。 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治疗 ,动脉瘤填塞均在 95 %以上 ,1例宽颈假性动脉瘤行支架结合 GDC治疗后复发 ,经再次填塞 GDC后治愈 ,随访 5~ 18个月 ,载瘤动脉通畅 ,临床效果优良。 结论 :从本组资料看 ,窄颈和宽颈假性动脉瘤可分别采用 GDC栓塞和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治疗 ,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治疗性栓塞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治疗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宇 杨鹏飞 +7 位作者 李强 杨新健 姜除寒 赵瑞 黄清海 洪波 许奕 刘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0-764,共5页
目的 评价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在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和... 目的 评价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在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患者,其中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瘤采用Tubridge F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患者的11个动脉瘤采取单纯TubridgeFD治疗,据此将患者分为FD+弹簧圈置入组和单纯FD置入组.术后行门诊或者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本组27例患者的27个动脉瘤共置入38枚Tubridge FD,均成功输送并释放,技术成功率100%.26例患者行临床症状随访,随访时间为7~76个月,平均(49.8±15.4)个月;其中1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5例症状改善,6例症状无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为77% (20/26),无缺血性或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单纯FD置入和FD+弹簧圈置入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5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随访,随访时间为6 ~48个月,平均(22.8±13.1)个月;其中20个动脉瘤(20/25,80%)完全闭塞,4个动脉瘤(4/25,16%)进一步血栓形成,1个动脉瘤(1/25,4%)为无症状性载瘤动脉闭塞;支架覆盖的分支均保持通畅.结论 TubridgeFD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长期疗效满意,占位效应缓解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血流导向装置 长期疗效
原文传递
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晓旭 王克臻 +1 位作者 陈东 石军伟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 提高对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2例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 (DSA)明确诊断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延迟性鼻衄常发生于颅脑损伤 1~ 3个月... 目的 提高对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2例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 (DSA)明确诊断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延迟性鼻衄常发生于颅脑损伤 1~ 3个月之后。伤后MRI表现为蝶窦内血肿 ,伴血肿内流空现象。 1例病人行选择血管内介入可脱球囊闭塞并旷置载瘤的颈内动脉 ;1例病人行选择颈部颈内动脉结扎术 ,2例病人疗效均佳。结论 对于伴有单眼盲、颅底骨折和蝶窦内血肿以及严重鼻衄的病人要高度怀疑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可能 ,可先行头部MRI筛选诊断。若出现延迟性严重鼻衄 ,及早行全脑血管DSA明确诊断。根据病人脑动脉环侧支循环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严重鼻衄 颈内动脉结扎术 诊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动脉-静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后孤立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手术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5
20
作者 菅凤增 李萌 +1 位作者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过程中,保留颈外动脉远端分 支及处理保存大隐静脉的方法。 方法 取下2例患者的大隐静脉显露后,利用压力扩张技术以 解除血管痉挛,并存放于保护液中备用;颅内选用大脑中动脉M1、M2交... 目的 探讨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过程中,保留颈外动脉远端分 支及处理保存大隐静脉的方法。 方法 取下2例患者的大隐静脉显露后,利用压力扩张技术以 解除血管痉挛,并存放于保护液中备用;颅内选用大脑中动脉M1、M2交界处或M2段作为受者 血管,大隐静脉与受体血管端一侧吻合,而非端 端吻合。在颈部大隐静脉与颈外动脉也行端 侧 吻合。 结果 2例患者手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吻合口远端血流充盈良好,颈外动脉远端侧支 保留完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搭桥血管内血流量分别为210ml/min及180ml/min。随访6 ~9个月,症状均有好转。 结论 压力扩张技术解除移植血管痉挛,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大隐静 脉与颈外动脉端 侧吻合,可以保留颈外动脉远端侧支,同时也可达到高流量搭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动脉 颈外静脉 大脑中动脉 血管吻合 海绵 颈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