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发生于颈动脉体副神经节化学感受器的肿瘤,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或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临床上甚为少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22%,易被疏...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发生于颈动脉体副神经节化学感受器的肿瘤,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或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临床上甚为少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22%,易被疏忽、误诊。另外,其生长部位特殊,与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及颅神经毗邻,且瘤体本身血运丰富,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诊断、治疗不当,均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展开更多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下方的动脉鞘内,肿瘤来自副神经节组织的非嗜铬副神经节,故也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s,CBP)。颈动脉体瘤对...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下方的动脉鞘内,肿瘤来自副神经节组织的非嗜铬副神经节,故也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s,CBP)。颈动脉体瘤对 CO2、pH 值和O2的变化敏感,主要参与呼吸及循环功能调节。由于在颈部位置特殊,所以CBT即使体积不大,对人体影响却较大,如长期压迫颈动脉可引起脑缺血症状等。现报道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与相关疾病鉴别要点。展开更多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GL)、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或血管球瘤(glomus tumor),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颈动脉体肥大、增生进而瘤变。Albrecht在1...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GL)、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或血管球瘤(glomus tumor),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颈动脉体肥大、增生进而瘤变。Albrecht在1743年首次对颈动脉体瘤进行描述,随着临床检测方法改进,颈动脉体瘤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本文就CBT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后方面作一介绍。展开更多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临床上一种散发、少见的疾病。1880年,Riegner首次尝试手术切除CBT失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CBT的临床检出率有所上升,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大降低。本文回顾...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临床上一种散发、少见的疾病。1880年,Riegner首次尝试手术切除CBT失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CBT的临床检出率有所上升,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大降低。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十余年收治并最终确诊为CBT的23例患者的诊治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总结。展开更多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是一种罕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CBT生长较为缓慢,发病率约为0.012%,无年龄差异,大多数为良性,但有2%~9%会发生恶变,女性发病...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是一种罕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CBT生长较为缓慢,发病率约为0.012%,无年龄差异,大多数为良性,但有2%~9%会发生恶变,女性发病稍多于男性,家族史患者约占10%。展开更多
文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发生于颈动脉体副神经节化学感受器的肿瘤,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或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临床上甚为少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22%,易被疏忽、误诊。另外,其生长部位特殊,与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及颅神经毗邻,且瘤体本身血运丰富,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诊断、治疗不当,均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文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下方的动脉鞘内,肿瘤来自副神经节组织的非嗜铬副神经节,故也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s,CBP)。颈动脉体瘤对 CO2、pH 值和O2的变化敏感,主要参与呼吸及循环功能调节。由于在颈部位置特殊,所以CBT即使体积不大,对人体影响却较大,如长期压迫颈动脉可引起脑缺血症状等。现报道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与相关疾病鉴别要点。
文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GL)、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或血管球瘤(glomus tumor),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颈动脉体肥大、增生进而瘤变。Albrecht在1743年首次对颈动脉体瘤进行描述,随着临床检测方法改进,颈动脉体瘤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本文就CBT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后方面作一介绍。
文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临床上一种散发、少见的疾病。1880年,Riegner首次尝试手术切除CBT失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CBT的临床检出率有所上升,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大降低。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十余年收治并最终确诊为CBT的23例患者的诊治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