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外静脉可用于颈动脉重建的组织学证据:与大隐静脉之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郑家伟 陈传俊 +1 位作者 孟箭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与大隐静脉的组织学结构,探讨以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动脉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获取3条颈外静脉和大隐静脉标本及因肿瘤累及而被切除的颈总动脉1段,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同时对静脉行改良雷锁辛复红弹力纤维染色和...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与大隐静脉的组织学结构,探讨以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动脉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获取3条颈外静脉和大隐静脉标本及因肿瘤累及而被切除的颈总动脉1段,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同时对静脉行改良雷锁辛复红弹力纤维染色和Smactin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的数量及分布。结果颈外静脉与大隐静脉壁内平滑肌的数量及排列明显不同,颈外静脉中膜内有较多的平滑肌,呈环行排列;而大隐静脉壁内的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外膜,呈纵行排列。两者的弹力纤维数量均较少。结论从组织学角度考虑,以颈外静脉替代颈动脉似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静脉 颈动脉重建 组织学证据 大隐静脉 动脉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建预防脑卒中:内膜切除与支架置入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定标 许百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共2页
1951年Spence首次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以“北关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等为代表的多中心大规模随机试验结果公布以后,CEA... 1951年Spence首次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以“北关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等为代表的多中心大规模随机试验结果公布以后,CEA已被公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下简称为颈动脉狭窄)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重建 支架置入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脑卒中 预防 随机试验 动脉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途径颈动脉重建术治疗大动脉炎脑缺血
3
作者 肖占祥 陈福真 +4 位作者 杨珏 符伟国 王玉琦 蒋俊豪 郭大乔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评价经胸途径颈动脉重建术治疗大动脉炎脑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8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本组均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并出现严重脑缺血症状。16例升主动脉、2例主动脉弓颈动脉旁路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移植血管... 目的:评价经胸途径颈动脉重建术治疗大动脉炎脑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8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本组均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并出现严重脑缺血症状。16例升主动脉、2例主动脉弓颈动脉旁路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移植血管阻塞2例;12例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9例症状消失或改善,移植血管累积通畅率75%(9/12)。结论:胸外途径无法重建颈动脉血流时,经胸途径颈动脉重建术是治疗大动脉炎严重脑缺血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 脑缺血 颈动脉重建 疗效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建手术护理配合流程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龚凤球 李松奇 黄燕梅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1期120-120,122,共2页
目的探讨18例颈动脉重建手术配合流程的临床应用体会与经验。方法介绍颈动脉重建手术配合流程,主要包括术中特殊体位的摆置、颈动脉转流的准备、血管重建的配合特殊要求。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成功,其中2例术后1h中风症状改善。结论术前了... 目的探讨18例颈动脉重建手术配合流程的临床应用体会与经验。方法介绍颈动脉重建手术配合流程,主要包括术中特殊体位的摆置、颈动脉转流的准备、血管重建的配合特殊要求。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成功,其中2例术后1h中风症状改善。结论术前了解病人病情、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掌握本组手术特殊配合流程,术中及时准确配合医生是保证手术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建手术 护理配合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建术治疗颈动脉瘤的护理配合
5
作者 刘国莲 《全科护理》 2011年第18期1604-1605,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9例因颈动脉瘤行颈动脉重建术病人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默契、熟练,密切关注手术进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术后安返病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满意的手...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9例因颈动脉瘤行颈动脉重建术病人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默契、熟练,密切关注手术进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术后安返病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满意的手术及护理效果。[结论]术前充分有效的准备,术中准确、科学的护理配合可使手术顺利进行,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颈动脉重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建术治疗颈动脉瘤患者的护理配合临床效果
6
作者 林丽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1期176-179,共4页
目的 探究颈动脉重建术治疗颈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42例接受颈动脉重建术治疗的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1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配合、综合护理配合,比... 目的 探究颈动脉重建术治疗颈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42例接受颈动脉重建术治疗的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1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配合、综合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护理前后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血管阻断时间为(11.10±1.96)min,较对照组(12.33±1.24)min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MMSE评分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MMSE中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BI评分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对颈动脉瘤应用颈动脉重建术护理配合中,应用综合护理配合方案,可缩短颈动脉血管阻断时间,改善患者情绪状态、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颈动脉重建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行颈动脉重建术1例护理
7
作者 刘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5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部恶性肿瘤 重建 动脉切除 颈动脉重建 护理 动脉 动脉 数学 学者 优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成功开展颈动脉重建
8
《医院管理论坛》 2005年第7期8-8,共1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颈动脉重建术,这项题为《颈动脉切除重建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日通过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对于规范颈动脉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或颈动脉体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颈动脉重建术,这项题为《颈动脉切除重建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日通过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对于规范颈动脉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或颈动脉体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颈动脉重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切除重建 动脉体瘤 成果鉴定 临床研究 指导意义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癌累及颈动脉的切除与重建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坚 张志愿 +2 位作者 叶为民 李军 邱蔚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寻求一种对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 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 (舌癌、食道癌、喉癌、腮腺癌各 1例 )累及颈动脉患者 ,术前采用TCD、DSA、SPECT等检查脑血管耐受性 ,术中翻瓣解剖颈内动脉近颅端 ,用... 目的 :寻求一种对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 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 (舌癌、食道癌、喉癌、腮腺癌各 1例 )累及颈动脉患者 ,术前采用TCD、DSA、SPECT等检查脑血管耐受性 ,术中翻瓣解剖颈内动脉近颅端 ,用圆钻磨去 1cm岩骨段 (C5) ,使颈内动脉近颅端充分暴露。然后用Shunt管行颈总—颈内动脉分流 ,切除肿瘤及颈动脉 ,同时行颈动脉重建 (大隐静脉 1例 ,人造血管 3例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 (3例 )。结果 :术后 2周~ 6月行B超、TCD等检查显示重建颈动脉通畅。 4例患者除 1例出现Honer′s综合征外均无脑神经症状和并发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切除 颈动脉重建 肿瘤侵润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建预防脑卒中:内膜切除与支架置入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定标 许百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4,共2页
1951年Spence首次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以“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等为代表的多中心大规模随机试验结果公布以后,CEA已被公认为颈动脉... 1951年Spence首次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以“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等为代表的多中心大规模随机试验结果公布以后,CEA已被公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下简称为颈动脉狭窄)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重建 支架置入 脑卒中 预防 随机试验 动脉外科 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切除与重建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坚 张志愿 +1 位作者 叶为民 邱蔚六 《中国临床医学》 2000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晚期舌癌术后复发侵犯高位颈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先行暴露颅外骨组织,用圆钻磨去1cm岩骨段(C5)。用Shunt管行颈总一颈内动脉分流,肿瘤组织行扩大切除(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同时行大隐静脉移植重... 目的:介绍一种晚期舌癌术后复发侵犯高位颈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先行暴露颅外骨组织,用圆钻磨去1cm岩骨段(C5)。用Shunt管行颈总一颈内动脉分流,肿瘤组织行扩大切除(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同时行大隐静脉移植重建颈动脉。最后用胸大肌带蒂肌皮瓣修复口内外组织缺损。结果:术后2周TCD检查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与术前相近,术后4周颈动脉B超显示血流通畅,术后随访未出现神经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可行,而且安全,为该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患者提供了治愈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切除 颈动脉重建 部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颅内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斌 李桂林 王任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血管重建术后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 颅内 颈动脉重建 脑动静脉畸形 自主调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切除—重建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家伟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8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颈动脉切除一重建术是提高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局区控制,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有效措施,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论述了颈动脉切除—重建的意义,重建材料及应用效果,重建方法,手术并发症及防治等诸多问题。认为... 颈动脉切除一重建术是提高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局区控制,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有效措施,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论述了颈动脉切除—重建的意义,重建材料及应用效果,重建方法,手术并发症及防治等诸多问题。认为与单纯颈动脉切除相比,颈动脉重建术确有一定优点,应当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切除 颈动脉重建 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建术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14
作者 陈利锋 周定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缺血性卒中患者15%~20%是因颅外颈内动脉狭窄所致,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障碍和栓子脱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既去除了可能导致脑栓塞的粥样硬化斑块,又可能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灌... 缺血性卒中患者15%~20%是因颅外颈内动脉狭窄所致,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障碍和栓子脱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既去除了可能导致脑栓塞的粥样硬化斑块,又可能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灌注压,因而被公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变化 颈动脉重建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外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障碍 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颈动脉断流和重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为明 王正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62-365,共4页
颈动脉(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受肿瘤等病变侵及时,其治疗的选择可有以下几种:1.放弃手术改用放疗或化疗;2.行肿瘤切除,留下颈动脉壁肿瘤残部,予以局部同位素植入或放疗;3.切除肿瘤和受侵颈动脉,作或不作颈动脉血流重建。Kennedy 等(1977... 颈动脉(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受肿瘤等病变侵及时,其治疗的选择可有以下几种:1.放弃手术改用放疗或化疗;2.行肿瘤切除,留下颈动脉壁肿瘤残部,予以局部同位素植入或放疗;3.切除肿瘤和受侵颈动脉,作或不作颈动脉血流重建。Kennedy 等(1977)报告行颈清扫术的28例头颈肿瘤中病变已侵及颈动脉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断流 颈动脉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重建肌性功能性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欣 杨帆 +2 位作者 郭晓宝 吴炜 高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研究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改建为功能性肌性颈动脉的可能性。方法:体外构建PGS/PCL双层人工血管,植入大鼠颈动脉,12个月后取材,对新生血管进行评估。结果:12个月后,PGS/PCL人工血管改建成了与自体颈动脉结构和组... 目的:研究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改建为功能性肌性颈动脉的可能性。方法:体外构建PGS/PCL双层人工血管,植入大鼠颈动脉,12个月后取材,对新生血管进行评估。结果:12个月后,PGS/PCL人工血管改建成了与自体颈动脉结构和组织学方面均相似的细胞化的新生血管。结论: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可以改建成为肌性、功能性的动脉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建 动脉置换 聚癸二酸丙三酮酯(P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三维超声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费洪文 田家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三维超声重建 三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申向辉 张强 +3 位作者 王辉 王海波 孟艳枝 侯晓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根据病人眼动脉血流方向不同分为正向血流组(正向组)28例和反向血流组(反向组)22例。...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根据病人眼动脉血流方向不同分为正向血流组(正向组)28例和反向血流组(反向组)22例。分别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眼部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反向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高于正向组(P<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前,反向组病人眼动脉PSV高于正向组,睫状后动脉PSV低于正向组(P<0.05和P<0.01);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均比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后正向组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高于反向组(P<0.05和P<0.01)。治疗前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反向组(P<0.01);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OIS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且正向组视力明显提高,而反向组无明显改善;高频彩超可准确监测病人手术前后球后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实时掌握病人病情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缺血综合征 高频彩超 动脉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是九旬老年人颈动脉重建的一种可行选择
19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8期594-594,共1页
由于寿命有限和感到围手术期风险增加,因此九旬老年人显著颈动脉狭窄的最佳治疗存在争议。美国加州Cechrs—Sinai医学中心血管外科的Killee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对这一人口统计学群体中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老年人 颈动脉重建 动脉狭窄 心血管外科 人口统计学 最佳治疗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在预测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探析
20
作者 张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4期752-75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患者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管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接收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频谱多普勒PSV、EDV、PSVICA/PSVCCA... 目的:分析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患者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管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接收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频谱多普勒PSV、EDV、PSVICA/PSVCCA指标对术后中度、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颈动脉PSV、EDV、PSVICA/PSVCCA对患者术后中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约登指数均明显较高。结论:在预测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中,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术后血管评估能够直接观察到患者血管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 预测 动脉血管重建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