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0例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35例。甲组采取ACDF术治疗,乙组采取ACC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和颈椎曲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甲组手术时间长于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均大于术前,且甲组大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颈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DF、ACCF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术后颈椎功能恢复效果相当,但ACDF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减少术中出血量,而ACCF术手术时间更短,临床可酌情选择术式。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8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CDF组...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8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CDF组和ACCF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内脊髓功能恢复疗效,Cobb角和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CDF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CCF组,出血量少于ACCF组。术后1年ACDF组和ACCF组的脊髓功能恢复优良率接近,植骨融合率均为100%;两组术后即刻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比较,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均减小,但ACDF组术后1年时的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优于ACCF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接近。结论 A 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相比,近期疗效相当,但ACDF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稳定性更好,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观察和随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文摘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文摘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文摘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8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CDF组和ACCF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内脊髓功能恢复疗效,Cobb角和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CDF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CCF组,出血量少于ACCF组。术后1年ACDF组和ACCF组的脊髓功能恢复优良率接近,植骨融合率均为100%;两组术后即刻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比较,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均减小,但ACDF组术后1年时的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优于ACCF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接近。结论 A 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相比,近期疗效相当,但ACDF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稳定性更好,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观察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