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李良奎 黄永灿 +1 位作者 王鹏 于滨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1767,共7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薄层CT扫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正常全颈椎模型,与既往文献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随后在模型上构建累及C4、C5和C6节段的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的术前模型;以术前模型为基础,创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约束2个模型C7椎体下表面,于C1椎体上表面施加50 N的轴向力和1.0 N·m的力矩,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工况下,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骨化物和内植物应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从术前模型得出骨化物应力主要集中在C4/5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个工况下骨化物最大应力分别为10.1,148.6,68.9,74.8,83.8和85.1 MPa;②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后,骨化物应力集中分布区域未见明显改变,但该手术会改变骨化物应力大小,除在前屈位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模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增大(+44.7%)外,在其他5个工况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明显降低,其中后伸位下降最明显(-74.1%),在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下骨化物应力分别下降62.2%,63.3%,66.4%,67.9%;③钛板、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尾两端,后伸应力最大(149.5 MPa),前屈应力最小(43.3 MPa);4个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在C3/4、C6/7融合器,应力主要分布在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周围,后伸应力最大(30.8 MPa),前屈应力最小(11.5 MPa);内植物(钛板、螺钉和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于头尾两端,应力较大易导致头尾两端钛板、螺钉断裂和内植物下沉;④提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能明显降低骨化物应力,可能有助于防止过度增生从而压迫神经,在术后需密切关注头尾两端螺钉松动、断裂或钛板移位、断裂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韧带骨化 内植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28
2
作者 孙璟川 史建刚 +10 位作者 王元 徐锡明 孔庆捷 韩郸 郑冰 杨勇 王海波 王英杰 杨海松 郭永飞 黄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报道一项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技术,可在不切除骨化物的前提下实现神经的直接减压,弥补传统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不足。方法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处理椎间隙、去除椎体前部骨质、安... 目的报道一项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技术,可在不切除骨化物的前提下实现神经的直接减压,弥补传统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不足。方法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处理椎间隙、去除椎体前部骨质、安装钛板和椎间融合器、椎体两侧开槽和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等。收集2例经该术式治疗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通过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游离并前移,实现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2例患者手术顺利,脊髓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设计兼顾了前路直接减压的有效性和后路间接减压的安全性,初步疗效证明其可作为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前路骨化复合前移融合术 前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再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观察(附12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海波 孙璟川 +4 位作者 徐锡明 王元 郭永飞 杨海松 史建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既往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既往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74岁,平均(63.92±6.54)岁,再次手术均采用ACAF术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ACAF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21个月,平均(14.92±3.75)个月。所有患者ACAF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33±1.93升高为末次随访时的14.67±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4,P<0.05),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9±21.8)%;VAS评分由术前5.25±1.42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0.9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5,P<0.05)。结论 ACAF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翻修手术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翻修手术的选择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前路骨化复合前移融合术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皓 刘华 +2 位作者 邹波 张玥 高秋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0期3599-3600,共2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致颈椎管狭窄,骨化物压迫脊髓、神经而出现的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1],常需手术治疗以解除其对脊髓和神经的压迫。
关键词 前路致压复合前移融合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脊髓原位减压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溪 朱健 +1 位作者 孙璟川 史建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211,共10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fusion,ACAF)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脊髓原位减压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fusion,ACAF)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脊髓原位减压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OPLL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影像资料以及术后指标(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椎管侵占率和骨化累及椎体数量)。其中采用ACAF治疗42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椎板成形术open-door laminoplasty,LAM)治疗36例,平均随访时间21.7±4.0(12~3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脊髓面积、Cobb角、Kang′s分级以及C5神经麻痹、脑脊液漏、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ACAF组与LAM组相比,在JOA评分(14.17±0.81分vs 13.81±1.12分,P<0.05)、脊髓面积(74.12±4.48mm^2 vs 70.36±5.60mm^2,P<0.05)、Cobb角(20.07°±1.28°vs 9.99°±0.65°,P<0.05)和Kang′s分级(0.93±1.40 vs 2.00±0.89,P<0.05)方面具有优势。对比ACAF组与LAM组的术后并发症,两组间C5神经麻痹(4.8%vs 11.1%)、脑脊液漏(2.4%vs 2.8%)、吞咽困难(9.5%vs 0%)无统计学差异。ACAF组2例出现C5神经麻痹的患者未能顺利完成原位减压。结论:ACAF手术可通过恢复椎管容积和形态实现脊髓原位减压,减压效果良好。在恢复颈椎曲度和脊髓位置形态方面,ACAF较LAM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骨化复合可控前移技术 原位减压 后纵韧带骨化 C5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宋仁谦 周英杰 +3 位作者 郑怀亮 禚汉杰 闫飞鸿 王彦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7,共9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层面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ACVYF治疗(ACVY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65岁(61.0±6.4岁),体质指数16.8~28.1kg/m^(2)(23.67±2.86kg/m^(2));病程10~80个月(37.5±20.1个月);手术节段:C32例、C45例、C513例、C610例。3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CF)治疗(ACCF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8岁(59.5±6.8岁);体质指数16.6~26.4kg/m^(2)(23.30±2.56kg/m^(2));病程13~72个月(35.8±18.8个月);手术节段:C33例、C46例、C512例、C6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计算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融合区高度、C2~7 Cobb角;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在X线片或CT片上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CVYF组手术时间为88.2±19.7min,术中出血量为133.3±24.4mL;ACCF组手术时间为91.5+24.1min,术中出血量为137.7±29.4mL,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与ACCF组术后各有3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2周后均自行缓解,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颈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融合区高度和C2~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CVYF组均大于ACCF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ACVYF组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2.39±10.54)%,ACCF组术为(75.92±10.3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随访时植骨融合率(70.0%和93.3%)优于ACCF组(40.0%和73.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均已骨性融合(P>0.05)。结论:ACVYF能有效解除椎体层面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相较于ACCF,ACVYF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加快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 颈椎前路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置入沉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AF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报道1例
7
作者 刘逸 吴海龙 +2 位作者 董骐源 雍磊 于滨生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易发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如手术选择不当,常残留严重的颈脊髓损伤。颈椎前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为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易发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如手术选择不当,常残留严重的颈脊髓损伤。颈椎前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为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彻底、直接解压的术式选择,可减少残留脊髓损伤的概率。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患者,术前主要诊断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ACAF手术治疗后患者顺利出院,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前路-后纵韧带骨化复合可控前移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前路术式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神经功能恶化率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石磊 孙臻川 +3 位作者 袁笑秋 缪锦浩 陈字 史建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2-879,887,共9页
目的:比较颈椎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 目的:比较颈椎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及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颈前路手术治疗的72例严重OPLL患者(椎管侵占率≥50%)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ACAF治疗(ACAF组),37例采用ACCF治疗(ACCF组),术后随访6~12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术后2周内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原因及预后,术前、术后2周内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同时在术前和末次访时的颈椎CT和MRI检查图片上观察骨化物类型,测量椎管侵占率、椎管最狭窄处的减压宽度、椎管面积及脊髓前后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比、随访时间、骨化物类型、术前椎管侵占率、椎管面积、脊髓前后径、JOA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内,ACCF组有10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27.0%,其中6例系术中损伤脊髓,2例为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2例为骨化物残留;ACAF组2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5.7%,均因骨化物残留所致.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AF组减压宽度大于ACCF组(18.5±2.5mm vs 16.9±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面积及脊髓前后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9±31.2mm^(2) vs 142.1±22.3mm^(2),P>0.05;5.5±0.5mm vs 5.2±1.4mm,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ACAF组JOA评分改善率大于ACCF组[(79.5±8.7)%vs(68.9±20.3)%,P<0.05].结论:相较于ACCF,ACAF治疗严重颈椎OPLL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临床疗效,且降低了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但在开展ACAF早期仍存在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骨化复合可控前移融合术 前路次全切除术 疗效 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贵江 杨成 +4 位作者 崔涛 孙立山 王丽国 杨建 王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6-980,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OCAF)与后路椎板成形术(PL)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4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OPLL患者9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OCAF组45例,PL组49例。比较两组JOA及VAS评分,... [目的]比较前路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OCAF)与后路椎板成形术(PL)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4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OPLL患者9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OCAF组45例,PL组49例。比较两组JOA及VAS评分,影像测量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椎管狭窄率,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随访7~12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AOCAF组的JOA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优于PL组(P<0.05);尽管术前两组间上述评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前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椎管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而椎管狭窄率则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AOCAF组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管狭窄率显著优于PL组(P<0.05)。逻辑回归表明:术前患处椎体矢状径是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AOCAF对颈椎OPLL疗效优于PL,而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术前患处椎体矢状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前路骨化复合前移融合术(AOCAF) 后路板成形术(PL)
原文传递
颈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前移与椎板成形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伟 王先早 +1 位作者 唐尚权 徐新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评价颈椎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和后路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评价颈椎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和后路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阅读全文提取效应量,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ACAF组术后JOA评分(WMD=1.011,95%CI 0.462~1.559,P<0.001)、术后JOA评分改善率(WMD=8.903,95%CI 5.964~11.841,P<0.05)、术后VAS评分(WMD=-1.059,95%CI-1.885~-0.232,P=0.012)、术后颈椎曲度指数(WMD=7.604,95%CI 5.013~10.195,P<0.05)、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OR=0.236,95%CI 0.082~0.678,P=0.007)、轴性症状发生率(OR=0.148,95%CI 0.042~0.525,P=0.003)均显著优于LP组。但ACAF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LP组(WMD=90.593,95%CI 47.949~133.237,P<0.001)、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OR=11.276,95%CI 2.073~61.332,P=0.005)显著高于LP组。LP组术后颈椎活动度(WMD=-3.599,95%CI-6.394~-0.804,P=0.012)显著优于ACAF组。两组术中出血量(WMD=-155.872,95%CI-366.687~48.943,P=0.134)、脑脊液漏发生率(OR=0.983,95%CI 0.337~2.871,P=0.976)、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606,95%CI 0.361~1.019,P=0.05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AF与LP两种术式在治疗OPLL时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ACAF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可控前移融合术 板成形术 滑动截骨术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