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成远 张振宇 +2 位作者 潘珺俊 徐佳音 豆以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1,288,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诊断的退行性颈椎失稳症患者分别纳入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组及牵引对照组,治疗相同周期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 目的:评价采用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诊断的退行性颈椎失稳症患者分别纳入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组及牵引对照组,治疗相同周期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牵引对照组总有效率85.5%,2组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失稳症 精准推拿 中药熏蒸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治疗颈椎失稳症 被引量:5
2
作者 章庆峻 罗卓荆 +2 位作者 李明全 胡玉华 杜广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治疗颈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颈椎不稳者行后路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术,其中资料完整的共24例,不完全性Jefferson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8例,齿状突骨折5例(包括陈旧性齿突骨折1...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治疗颈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颈椎不稳者行后路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术,其中资料完整的共24例,不完全性Jefferson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8例,齿状突骨折5例(包括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3例,单侧关节突脱位2例,下颈椎退变引起不稳5例。结果:随访6个月~3年,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没有发现明显复位丢失、椎体移位征象。结论: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术后仅需轻便的外固定,可早期离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fix椎板夹 内固定 治疗 颈椎失稳症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在颈椎失稳症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姜贵云 姚立新 +3 位作者 姚艳华 王宏卫 杨晓莲 柴叶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6期77-,共1页
关键词 颈椎牵引 曲度 颈椎失稳症 治疗仪 侧位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陈青 龚志贤 +1 位作者 张月娟 周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小针刀与颈托保护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刀组)和对照组(颈托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影像学水平位移之和(HD)值及角位移(... 目的观察并比较小针刀与颈托保护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刀组)和对照组(颈托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影像学水平位移之和(HD)值及角位移(AD)值变化。结果 1.两组治疗后疼痛指数积分均显著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颈痛指数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3.3%,对照组为7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HD差值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AD差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能明显降低患者颈痛指数,并显著改善HD值及AD值,是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 小针刀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失稳症研究近况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宾宾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1049-1051,共3页
关键词 颈椎失稳症 非手术疗法 临床综合征 颈椎 治疗 颈椎 临床 腰椎不 现代生活 上升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拴结疗法治疗颈椎失稳症
6
作者 陈明国 任文杰 +1 位作者 王明君 王素云 《中医正骨》 2002年第1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棘突拴治疗法 颈椎失稳症 颈椎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在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疼痛中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韩建龙 常刚 +2 位作者 吕晓业 左金良 王雪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6期62-64,68,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炎症因子在颈椎失稳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究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疼痛产生的机制。方法:将8~10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切除颈椎C5~C6棘突及韧带,用剪刀破坏C5~C6关...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炎症因子在颈椎失稳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究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疼痛产生的机制。方法:将8~10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切除颈椎C5~C6棘突及韧带,用剪刀破坏C5~C6关节囊,构建颈椎失稳模型。对照组大鼠行除颈椎失稳外的假手术。术后14d处死两组大鼠,取颈部背根神经节和椎间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qRT-PCR和ELISA检测感觉神经肽P物质(SP)的表达、神经纤维的分布、NGF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颈部背根神经节中有大量的SP阳性蛋白,椎间盘中有大量的神经纤维分布和神经肽Y(NPY)的表达。模型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失稳过程中,炎症因子通过促进椎间盘组织中NGF的表达,从而引起神经纤维的生成和神经递质的传导,导致痛觉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颈椎失稳症 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下颈椎失稳症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谭开强 张冲 王晓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愿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牵引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针刺加牵引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与牵引综合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愿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牵引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针刺加牵引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与牵引综合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总疗效评价、症状体征积分和影像学检测。结果针刺组、牵引组、针刺加牵引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67%、73.33%、90.00%;针刺加牵引组治疗颈椎失稳症总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X线改变均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是治疗下颈椎失稳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夹脊穴 牵引 颈椎失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路广琦 庄明辉 +3 位作者 李路广 常晓娟 朱立国 于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目的:明确不同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青年颈椎失稳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青年颈椎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旋提组(60例,脱落3例)和理筋组(60例,脱落5... 目的:明确不同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青年颈椎失稳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青年颈椎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旋提组(60例,脱落3例)和理筋组(60例,脱落5例)。旋提组男25例,女32例;年龄22~44岁,中位数28岁;病程0.17~120个月,中位数22个月;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理筋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21~42岁,中位数27岁;病程0.23~180个月,中位数24个月;采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隔日1次,共7次。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疗程结束后1年,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复发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者则纳入未复发组,统计可能影响症状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对经治疗无效的13例(旋提组4例,理筋组9例)不进行随访,99例经治疗有效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03~406 d,中位数359 d,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治疗后VAS、N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ND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的99例患者中,56例(56.57%)复发,43例(43.43%)未复发。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治疗前NDI、每天伏案时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长、治疗前前屈位角度位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每天伏案时长[OR=2.447,95%CI(1.255,4.771)]、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长[OR=1.892,95%CI(1.066,3.358)]、治疗前前屈位角度位移[OR=1.246,95%CI(1.045,1.485)]是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旋提手法和理筋手法均能够有效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旋提手法在改善患者颈痛和颈椎功能障碍方面较理筋手法更有优势;每天伏案时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长、颈椎前屈位角度位移的增大会使患者的复发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颈椎失稳症 临床疗效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脊柱推拿对颈椎失稳症患者疼痛及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花冬兰 庄凤玲 +1 位作者 沈蕾蕾 李丹丹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12期2214-221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脊柱推拿对颈椎失稳症患者疼痛及运动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自拟中药熏蒸透皮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上加用脊柱局部推拿按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脊柱推拿对颈椎失稳症患者疼痛及运动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自拟中药熏蒸透皮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上加用脊柱局部推拿按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法(JOA)、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Fugl-Meyer功能活动评分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有所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脊柱推拿治疗颈椎失稳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熏蒸,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症 中药熏蒸 脊柱推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定治疗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葵光 郑祖根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 探索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定治疗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JOA评分法 ,对 11例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病人随访术后 2周、3月、6月、1年 ,评定疗效。结果 颈椎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 目的 探索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定治疗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JOA评分法 ,对 11例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病人随访术后 2周、3月、6月、1年 ,评定疗效。结果 颈椎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定组术后近、远期JOA分逐渐增高 ,且优于单纯后路减压组 (P <0 .0 1)。结论 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定治疗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近、远期疗效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AXIS内固定 治疗 退变性颈椎失稳症 颈椎管狭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综合康复4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蓉 王夏琴 李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对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患者41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接受传统药物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间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综合康复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对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患者41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接受传统药物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间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综合康复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下颈椎(C4-7)退变所致早期颈椎不稳症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 治疗 综合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颈椎失稳症68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英杰 刘元梅 《湖北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44,共1页
颈椎失稳症是引起颈肩臂痛的常见原因,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枕颌带牵引、小针刀松解等综合治疗6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30岁~60岁,平均48岁;病程1个月~5年。
关键词 颈椎失稳症 阳和汤 牵引术 小针刀 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失稳症的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贵云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96-298,共3页
颈椎失稳症的康复治疗效果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姜贵云关键词颈椎失稳症,康复治疗颈椎失稳症又称颈椎紊乱征[1],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颈椎曲度改变、椎体序列不整、且非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候群,与颈椎病既不相同,又有... 颈椎失稳症的康复治疗效果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姜贵云关键词颈椎失稳症,康复治疗颈椎失稳症又称颈椎紊乱征[1],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颈椎曲度改变、椎体序列不整、且非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候群,与颈椎病既不相同,又有密切的联系。1987年4月以来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症 康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失稳症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大地 陈建庭 +2 位作者 陈文贵 徐波 赵定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04-704,共1页
颈前路椎体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失稳症金大地陈建庭陈文贵徐波赵定麟1995年5月~1996年5月,我们采用椎体螺纹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治疗下颈椎失稳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 颈前路椎体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失稳症金大地陈建庭陈文贵徐波赵定麟1995年5月~1996年5月,我们采用椎体螺纹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治疗下颈椎失稳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症 TFC 融合术
原文传递
孙氏手法改善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克新 乔杰 +2 位作者 张军 王成远 张威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孙氏手法改善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手法组采用孙氏颈椎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坐位牵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功... 目的:观察孙氏手法改善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手法组采用孙氏颈椎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坐位牵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 for Chronic Pain,NDI),对伴眩晕症状患者进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拍颈椎功能位平片,测量患者失稳节段的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和角度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观察在治疗前后及2月后随访时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NDI评分比较,手法组低于对照组(P<0.05);ESCV评分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HD、AD值比较,手法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治疗后、2月随访时手法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80%、87.75%;对照组为81.25%、77.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孙氏手法可显著改善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症状以及失稳节段的椎体位移,其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 孙氏手法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失稳症68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英杰 刘元梅 +2 位作者 徐钊 唐树杰 郭湄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4年第6期46-47,共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失稳症68例报告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张英杰,刘元梅,徐钊,唐树杰,郭湄颈椎失稳症是引起颈肩臂痛的常见原因,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枕颌带牵引、小针刀松解综合治疗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失稳症68例报告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张英杰,刘元梅,徐钊,唐树杰,郭湄颈椎失稳症是引起颈肩臂痛的常见原因,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枕颌带牵引、小针刀松解综合治疗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3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颈肩背痛
原文传递
顺势暨角度二步牵引法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刘学东 涂大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4期-,共2页
目的:对60例退行性颈椎失稳症采取顺势暨角度二步牵引法治疗的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取顺势暨角度二步牵引法.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1年,优良率达93援4豫.结论:顺势暨角度二步牵引法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可获较好的... 目的:对60例退行性颈椎失稳症采取顺势暨角度二步牵引法治疗的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取顺势暨角度二步牵引法.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1年,优良率达93援4豫.结论:顺势暨角度二步牵引法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可获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症 退行性 顺势暨角度二步牵引法治疗
原文传递
卧位牵引配合手法及中药薰药治疗下颈椎失稳120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向阳 刘波 《陕西中医》 2014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观察卧位牵引、中医手法、中药熏药法治疗下颈椎失稳的疗效及治疗前后X线片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退行性下颈椎失稳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引、中医手法、中药熏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卧位牵引、中医手法、中药熏药法治疗下颈椎失稳的疗效及治疗前后X线片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退行性下颈椎失稳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引、中医手法、中药熏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立位牵引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对比、对两组颈椎X线片角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对比,对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0%和92.8%,对照组分别为16.1%和85.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X线摄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下颈椎失稳的患者三联疗法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症 推拿按摩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颈椎管狭窄失稳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扬 李振宇 +4 位作者 闫洪印 颜滨 沈哲 周文玉 曾腾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11期994-995,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失稳症1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失稳症1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摄片检查示置钉位置正确,椎弓根固定系统牢靠。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失稳症的一种有效且相对较安全的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