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金宇恒 杨光 +3 位作者 郝玉刚 马也 张明 李福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时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时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14.8个月。所有随访患者骨折脱位复位均良好,损伤节段恢复稳定,颈椎椎体高度、生理曲度等均恢复正常,融合率高达100%,内固定置钉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结束后,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11级,6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变化。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性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吴楚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7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患者采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方式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患者36例,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患者采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方式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患者36例,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方式实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和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和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显著(P〈0.05);术后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4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患者采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方式实施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使颈椎骨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治疗
原文传递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海涛 闫志刚 施建锋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观察组行后...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观察组行后路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对照组行前路钉棒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随访1年,统计两组JOA评分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针对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在满足手术适应症前提下,首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其具有手术效率高、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弓根系统 前路内固定 后路内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4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弓根系统内固定 后凸Cobb角 体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健 尚显文 +1 位作者 陈思思 刘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1例患者C:后方静脉丛损伤,使用显微镜止血;其余手术...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1例患者C:后方静脉丛损伤,使用显微镜止血;其余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切口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7例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1.8%。出院后随访3~18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发生,上颈椎活动度基本未受影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为上颈椎损伤患者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弓根 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6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弓根系统内固定 经皮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 单节段
原文传递
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谢红喜 杨同堂 徐敏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陇西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 目的:比较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陇西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效果、骨盆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周,研究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总有效率和骨盆功能,以及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弓根系统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盆骨折 骨盆功能 骨折复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新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1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1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枢椎骨折4例,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他13例为下颈椎骨折脱位,6例伴有小关节突交锁及后柱骨折,17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结果:经1-20个月随访,术后颈椎骨折复位及骨愈合良好,未发生内固定钉棒松动、断离等不良并发症,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1例患者在手术操作显露时发生静脉丛出血,经处置后血止,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可实现三柱固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同时可进行椎管减压及植骨,在治疗颈椎骨折及脱位损伤有良好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
9
作者 范爱洁 包金娥 《全科护理》 2014年第28期2641-2642,共2页
[目的]总结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给予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同时术前完善各种准备及护理,术后精心观察护理,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目的]总结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给予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同时术前完善各种准备及护理,术后精心观察护理,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1例手术病人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钉棒位置良好,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植骨达骨性融合,无钉棒松动、断裂。[结论]加强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脱位 弓根系统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结合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0
10
作者 胡勇 赵红勇 +3 位作者 董伟鑫 袁振山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6-972,共7页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结合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8月对我院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需行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入院后随机采用下颈 椎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结合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8月对我院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需行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入院后随机采用下颈 椎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Vertex钉棒系统组合固定椎板成形术或Centerpiece钉板系统椎板成形术,其中16例患者开门侧采用下颈椎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Vertex钉棒系统组合固定(A组),20例患者采用Centerpiece钉板系统固定(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分值及颈痛VAS分值,观察术后是否出现C5神经根麻痹.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缘切线夹角(α),以中立侧位X线片的α为颈椎曲度,以过伸过屈位α的差异计算颈椎活动度,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掀开的角度(β).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伤口感染、脑脊液漏发生,A、B组术后各有1例出现严重轴性症状,B组2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治疗后均缓解,A组无C5神经根麻痹出现.A组随访11~23个月,平均18.5±2.7个月;B组随访10~22个月,平均17.9±3.2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JOA分值平均改善率为(55.78±1.23)%,B组为(54.25±1.4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2周颈痛VAS分值增加1.10±0.31,与B组(1.20±0.2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分值为2.13±0.16,与术前(3.23±1.2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B组VAS分值为2.07±0.21,与术前(3.35±1.1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B组颈椎曲度分别为16.3°±5.7°和15.6°±6.6°,与术前(16.5°±4.1 °和15.8°±5.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5.6°±3.6°,与B组(48.4°±5.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平均颈椎活动度减少5.78°±4.35°,与B组减少5.91°±3.1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实施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采用Vertex钉棒系统实施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能在减少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上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板成形术 系统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1
作者 麦荫文 韦文 +3 位作者 黄承夸 华树良 李新武 陆吉利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提高1级以上。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良好,后凸Cobb's角均获得纠正。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 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9
12
作者 龙浩 肖杰 +4 位作者 邹伟 吴陈 张洋 冯明星 符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进行治...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5-18个月)并复查影像学资料。比较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分级、伤椎前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及Cobb角的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41.5±3.7)%恢复至(90.6±2.3)%,椎管狭窄程度由术前(29.3±6.5)%降至(5.5±1.6)%,Cobb角由(29.4±8.3)°降至(5.3±1.4)°,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rankel神经功能障碍分类显著改善(P〈0.05);术后影像学图片显示椎体高度恢复好,植骨分布均匀,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椎管内骨块复位;术后随访12个月影像学图片显示植骨均愈合,椎体高度保持好,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矫正角度丢失现象;随访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 系统复位固定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纪伟 袁文 张清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颈椎不稳定 弓根内固定 系统研究 内固定器械 后路弓根 临床操作技能 骨性融合 继发性损伤 解剖学基础 固定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鹰飞 赵宙 杨艳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4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4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后路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obb角测定值及丢失情况,椎管狭窄程度恢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引流量均显著的高于后路组(P<0.05)。治疗前、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前路组的Cobb角丢失度显著的低于后路组患者(P<0.05)。术后1周、1年两组患者的前后径、横断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前后径、横断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前路组的前后径、横断面积值显著的优于后路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间的ASIA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较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等术中情况复杂一些,但是术后Cobb角丢失度小,椎管狭窄程度小,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骨折 前路内固定系统 后路弓根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0
15
作者 唐俊 黄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28期3111-31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列入对照组,采用4钉内固定术治疗,选取2010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列入研究组,采用6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列入对照组,采用4钉内固定术治疗,选取2010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列入研究组,采用6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附加伤椎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6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且有利于长期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技术 弓根系统 内固定 胸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魁章 王鑫 +2 位作者 杨伟华 周德斌 吕键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63-64,共2页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临床日益广泛,其疗效也不断提高,通过对脊柱伤椎的撑牵复位以及上下椎体的椎弓根钉棒的固定,达到脊柱三维固定的目的。但应用不当也影响其治疗效果。从2006年6月-2012年4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临床日益广泛,其疗效也不断提高,通过对脊柱伤椎的撑牵复位以及上下椎体的椎弓根钉棒的固定,达到脊柱三维固定的目的。但应用不当也影响其治疗效果。从2006年6月-2012年4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58例,取得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系统 胸腰骨折脱位 植骨治疗 治疗效果 固定治疗 三维固定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春 刘成招 +1 位作者 周之平 刘清平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不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3例颈 椎骨折脱位,1例颈椎病不稳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术后摄片、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 置,颈生理曲度。结果颈椎椎弓根钉总计置入68枚。螺钉位置不良6...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不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3例颈 椎骨折脱位,1例颈椎病不稳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术后摄片、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 置,颈生理曲度。结果颈椎椎弓根钉总计置入68枚。螺钉位置不良6枚,螺钉松动拔出1枚。术后 平均随访6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结论颈椎椎弓根钉系统是一种重建颈椎稳定最为 牢固的固定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比较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志伟 曹盛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综合分析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下颈椎椎弓根钉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文献 ,分析总结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临床操作技能... 目的 综合分析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下颈椎椎弓根钉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文献 ,分析总结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临床操作技能、适应证及并发症等。 结果 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可满足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使用 ,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好 ,应用范围广 ,并发症可有效控制。 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为下颈椎不稳定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定 颈椎弓根 内固定系统 治疗 方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晓东 李金泉 +3 位作者 唐焕章 陈建梅 王万宗 徐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90-1891,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病人行一期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进针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1例。其...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病人行一期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进针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1例。其余病例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复查X线、CT,颈椎骨折脱位复位良好,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钉现象。[结论]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提供三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脱位 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棒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向建斯 陈莉 宋建东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8期30-31,共2页
对2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伴截瘫患者实施钉棒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恢复1~2级。提出术后做好呼吸道、切口引流管、疼痛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骨折 截瘫 弓根系统 内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