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频联合分析频率编码信号调制特征提取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昌孝 何明浩 +1 位作者 周铭 高峰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65-167,189,共4页
针对小波脊线法在提取频率编码信号调制特征时信噪比性能较差的缺点,基于小波变换谱,将时频重排和时频脊线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频联合分析方法.该方法借助于时频重排在改善谱图时频凝聚性方面的优势,使算法的信噪比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针对小波脊线法在提取频率编码信号调制特征时信噪比性能较差的缺点,基于小波变换谱,将时频重排和时频脊线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频联合分析方法.该方法借助于时频重排在改善谱图时频凝聚性方面的优势,使算法的信噪比性能得到有效改善.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仍可得到准确的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编码信号 调制特征 时频重排 小波谱 脊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步进频率编码信号及其处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峥 刘宏伟 张守宏 《信号处理》 CSCD 1999年第B12期21-25,35,共6页
本文讨论了步进频率编码信号的模糊函数,提出了一种正负步进频率编码信号及其处理方法。该信号克服了常规步进频率编码信号存在距离一速度耦合的缺点,具有较高的目标距离-速度联合分辨力和较强的杂波抑制能力,并且采用相应的信号处... 本文讨论了步进频率编码信号的模糊函数,提出了一种正负步进频率编码信号及其处理方法。该信号克服了常规步进频率编码信号存在距离一速度耦合的缺点,具有较高的目标距离-速度联合分辨力和较强的杂波抑制能力,并且采用相应的信号处理方法可同时完成对目标速度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编码信号 模糊函数 信号处理 雷达
全文增补中
频率编码信号去噪的一种新方法
3
作者 韩俊 何明浩 王冰切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3期219-221,234,共4页
对频率编码信号直接进行小波去噪难以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为了有效提高频率编码信号的信噪比,提出一种新的去噪方法。对接收到的频率编码信号,首先进行奇异点的检测,根据奇异点的位置将频率编码信号划分为不同的单载频信号,然后利用... 对频率编码信号直接进行小波去噪难以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为了有效提高频率编码信号的信噪比,提出一种新的去噪方法。对接收到的频率编码信号,首先进行奇异点的检测,根据奇异点的位置将频率编码信号划分为不同的单载频信号,然后利用小波去噪方法对单载频信号进行逐个处理,最后将去噪后的多个单载频信号按编码规律进行组合,进而达到有效去噪的目的。仿真验证了新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编码信号 奇异点检测 小波去噪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频率编码信号瞬时频率提取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舒重胜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针对小波变换法在提取频率编码信号脉内特征中的不足,提出了将时频重排和时频脊线相结合的时频联合分析方法。首先通过Morlet小波计算信号的小波谱,再对小波谱进行时频重排,最后由重排后的时频图提取时频脊线,得到频率编码信号的脉内特... 针对小波变换法在提取频率编码信号脉内特征中的不足,提出了将时频重排和时频脊线相结合的时频联合分析方法。首先通过Morlet小波计算信号的小波谱,再对小波谱进行时频重排,最后由重排后的时频图提取时频脊线,得到频率编码信号的脉内特征。该方法在低信噪比下,能准确提取频率编码信号脉内特征信息。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编码信号 脉内特征 时频重排 小波谱 脊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随机序列的正交离散频率编码信号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基东 李淑秋 李宇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5-283,共9页
针对正交离散频率编码信号已有设计方法编码长度和数量受限、生成信号彼此正交性较弱等问题,该文利用线性同余随机序列随机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随机序列的正交离散频率编码信号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离散频率编码信号的模糊函数... 针对正交离散频率编码信号已有设计方法编码长度和数量受限、生成信号彼此正交性较弱等问题,该文利用线性同余随机序列随机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随机序列的正交离散频率编码信号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离散频率编码信号的模糊函数,分析了信号的时延、多普勒测量精度和信号集的正交性,并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基于随机序列和基于混沌序列设计的离散频率编码信号的正交性特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基于随机序列的正交离散频率编码信号具有更优良的模糊函数,信号彼此间的正交性特性更好,且易于设计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频率编码信号 随机序列 正交 模糊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编码脉冲信号的模糊函数与编码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峥 张守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9年第11期38-40,共3页
推导了频率编码脉冲信号的模糊函数数学表达式,讨论了该信号的距离、速度分辨性能,提出了优化频率编码准则,并以码长N= 16为例给出了优化频率编码方案,最后讨论了优化频率编码脉冲信号距离速度联合分辨性能。
关键词 雷达 分辨率 模糊函数 频率编码信号 脉冲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WVD的频率编码脉冲信号的检测与参数估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毅 孙强 王长宇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09年第4期5-7,23,共4页
运用SPWVD对脉内频率编码信号进行检测与参数估计,根据SPWVD的真边缘性实现了对频率编码信号的识别、突变点的检测以及瞬时频率的估计。该算法在低信噪比下,可以准确地提取出信号的脉内调制特征,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频率编码信号 脉内特征 平滑伪维格纳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频编码频率信号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稳高 梅友法 王磊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针对步进频率信号存在的距离 -多普勒耦合和速度利用率低的缺点 ,提出一种新信号形式 ,可同时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改善了信号的性能。
关键词 步进频率信号 编码频率信号 调频步进信号 雷达 距离高分辨率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信噪比下离散频率编码波形脉冲信号联合积累检测算法
9
作者 魏嵩 张磊 +1 位作者 马岩 钟卫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7-986,共10页
雷达电子侦察环境下,非合作目标发射的离散频率编码(DFC)波形信号具有低截获、抗干扰的特性,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传统方法难以实现波形的稳健积累及准确的脉冲检测,容易造成数据漏检与情报缺失。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联合的积累... 雷达电子侦察环境下,非合作目标发射的离散频率编码(DFC)波形信号具有低截获、抗干扰的特性,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传统方法难以实现波形的稳健积累及准确的脉冲检测,容易造成数据漏检与情报缺失。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联合的积累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相关积累和非相干积累的联合处理实现了低信噪比下稳健脉冲信号包络的获取,并利用双向恒虚警(CFAR)检测和脉冲沿判决准则抑制了突跳噪声对脉冲检测的影响,实现了准确而稳健的脉冲到达时间和脉冲宽度的估计。相比于常规算法,该文在不需要任何先验信息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离散频率编码波形信号的准确检测,检测虚警率低且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检测 参数估计 相关积累 恒虚警 离散频率编码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频率编码旁瓣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鞠振飞 杨华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频率编码信号具有较好的距离-多普勒分辨率、优良的低截获和抗干扰能力,但其旁瓣较高,不适用于检测动态范围大的海面多目标场合。采用失配滤波器法降低旁瓣电平会导致旁瓣宽度展宽,强目标旁瓣宽度展宽,反而遮盖了附近的弱目标。采用脉... 频率编码信号具有较好的距离-多普勒分辨率、优良的低截获和抗干扰能力,但其旁瓣较高,不适用于检测动态范围大的海面多目标场合。采用失配滤波器法降低旁瓣电平会导致旁瓣宽度展宽,强目标旁瓣宽度展宽,反而遮盖了附近的弱目标。采用脉间码型捷变法,旁瓣抑制效果达不到实际应用要求。文章结合着2种方法,设计一种复合的旁瓣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信噪比损失和旁瓣宽度的情况下,本方法比失配滤波器法,峰值旁瓣比提高了7.5dB;在积累相同的脉冲个数情况下,比脉间码型捷变法则提高了18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编码信号 失配滤波器 脉间码型捷变 复合旁瓣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频率编码的PD雷达二维解模糊方法
11
作者 孙希平 卢景月 +1 位作者 张磊 钟卫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37-1747,共11页
针对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中脉冲重复频率下同时存在距离模糊和多普勒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离散频率编码(discrete frequency coding,DFC)波形解二维模糊的方法。基于雷达循环发射的一组正交DFC信号,在回波脉冲压缩过程中,利用信号... 针对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中脉冲重复频率下同时存在距离模糊和多普勒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离散频率编码(discrete frequency coding,DFC)波形解二维模糊的方法。基于雷达循环发射的一组正交DFC信号,在回波脉冲压缩过程中,利用信号正交性进行距离模糊区域的分离,完成距离解模糊。通过多普勒模糊数遍历补偿以及与keystone后相参积累结果对比,确定正确的多普勒模糊数,完成多普勒解模糊。经过Keystone处理后,可以进行整个驻留时间的相参积累,提高回波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目标检测及参数估计能力。同时考虑了DFC信号的多普勒敏感性问题,在精确匹配滤波过程中补偿了脉内多普勒的影响。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解二维模糊的有效性以及低信噪比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雷达 二维解模糊 离散频率编码信号 精确匹配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式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涛 康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根据集中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信号模型,给出了其阵列信号处理的处理流程。该文对频率编码正交信号的阵列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该正交信号的信号模型,针对其互相关及自相关性能讨论了信号参数关系。进而研究了在处理中需关注的运... 根据集中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信号模型,给出了其阵列信号处理的处理流程。该文对频率编码正交信号的阵列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该正交信号的信号模型,针对其互相关及自相关性能讨论了信号参数关系。进而研究了在处理中需关注的运动补偿、接收波束展宽、发射波束合成宽带等问题。文中分析了该正交信号阵列通道误差,给出了误差校准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流程,并对主要的处理运算量进行了评估,对工程应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 频率编码正交信号 阵列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杂草优化算法的DFCW参数估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玉 蒋海荣 +1 位作者 胡进 王成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23,27,共5页
针对基于匹配追踪的离散频率编码信号(DFCW)参数估计方法中,利用传统优化算法搜索匹配原子时存在不成熟收敛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杂草优化(IWO)参数估计算法。该方法首先构造DFCW的过完备原子库,然后利用加入选择机制的IWO算法搜索其... 针对基于匹配追踪的离散频率编码信号(DFCW)参数估计方法中,利用传统优化算法搜索匹配原子时存在不成熟收敛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杂草优化(IWO)参数估计算法。该方法首先构造DFCW的过完备原子库,然后利用加入选择机制的IWO算法搜索其最佳匹配原子即全局最优值,在获取与信号分量相匹配的原子参数基础上,基于时频平面进行参数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参数估计性能优于传统优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追踪 杂草优化算法 离散频率编码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7年(第22卷)总目次
14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07年第6期I0001-I0005,共5页
关键词 信息对抗技术 二相编码信号 频率编码信号 LFMCW 雷达信号 目次 电子 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ate control scheme for H.264 video under low bandwidth channel 被引量:11
15
作者 YIN Ming WANG Hong-yu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90-995,共6页
The dilemma of the quantization parameter (QP) being involved in both rate control and rate-distortion optimization (RDO) prevents using the traditional rate control scheme. Although some rate control schemes are prop... The dilemma of the quantization parameter (QP) being involved in both rate control and rate-distortion optimization (RDO) prevents using the traditional rate control scheme. Although some rate control schemes are proposed to circumvent the dilemma, the inaccurate prediction model and improper bit allocation deter H.264 application on low bandwidth channel. To resolve this issu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rate control scheme by considering the macroblock (MB) encoding complexity variation and buffer variation and by exploiting the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sufficiently well.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this scheme improves the perceptual quality of the pictures with similar or smaller PSNR deviations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rate control in JVT-O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deo coding H.264 Rate control HRD Bit al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LABLE PERCEPTUAL AUDIO REPRESENTATION WITH AN ADAPTIVE THREE TIME-SCALE SINUSOIDAL SIGNAL MODEL
16
作者 Al-Moussawy Raed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4年第3期213-221,共9页
This work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 signal model for scalable perceptual audio coding at low bit rates. A complementary two-part signal model consisting of Sines plus Noise (SN) is descri... This work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 signal model for scalable perceptual audio coding at low bit rates. A complementary two-part signal model consisting of Sines plus Noise (SN) is described. The paper presents essentially a fundamental enhancement to the sinusoidal modeling component. The enhancement involves an audio signal scheme based on carrying out overlap-add sinusoidal modeling at three successive time scales, large, medium, and small. The sinusoidal modeling is done in an analysis-by-synthesis overlap- add manner across the three scales by using a psychoacoustically weighted matching pursuits. The sinusoidal modeling residual at the first scale is passed to the smaller scales to allow for the modeling of various signal features at appropriate resolutions.This approach greatly helps to correct the pre-echo inherent in the sinusoidal model. This improves the perceptual audio quality upon our previous work of sinusoidal modeling while using tile same number of sinusoids. Tile most obvious application for the SN model is in scalable, high fidelity audio coding and signal mod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resolution sinusoidal modeling Parametric audio coding Low-rate audio coding Signal modific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