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谱相位编码OCDMA系统的误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滨 黄培中 +2 位作者 宋文涛 李荣玉 李毓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12-1014,共3页
本文利用中心极限定理和雅可比变换的方法 ,对频谱相位编码 (spectralphaseencoding)OCDMA系统中多址干扰和解码器输出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据此推导出多址干扰和背景噪声共同作用下系统新的误码率公式 .本文还分析了系统性能... 本文利用中心极限定理和雅可比变换的方法 ,对频谱相位编码 (spectralphaseencoding)OCDMA系统中多址干扰和解码器输出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据此推导出多址干扰和背景噪声共同作用下系统新的误码率公式 .本文还分析了系统性能与判决门限选择的关系 ,数值结果表明 :系统最佳的判决门限Rth=P0 / 2 ,在此判决门限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频谱相位编码 多址干扰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与同步频谱相位编码OCDMA系统的性能比较
2
作者 张海滨 黄培中 +2 位作者 宋文涛 李荣玉 李毓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60-1563,共4页
通过概率分析的方法,对工作于同步方式下的频谱相位编码光码分多址系统的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据此给出了同步方式下系统的误码率特性及其数学表达式,并对工作于不同方式(随机方式和同步方式)下的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与比较... 通过概率分析的方法,对工作于同步方式下的频谱相位编码光码分多址系统的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据此给出了同步方式下系统的误码率特性及其数学表达式,并对工作于不同方式(随机方式和同步方式)下的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与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在随机方式下,系统的误码率满足高速全光通信的需要;而在同步方式下,系统的误码率值太大,不能满足高速全光通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频谱相位编码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相位编码光码分多址系统中多址干扰的包络特性
3
作者 张海滨 宋文涛 +2 位作者 黄培中 罗汉文 李荣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2-334,337,共4页
在频谱相位编码光码分多址系统中 ,多址干扰 ( MAI)的包络特性将直接影响系统误码率公式的推导 .通过中心极限定理对多址干扰进行统计分析 ,给出了多址干扰的概率分布特性 .在此基础上 ,利用雅可比变换法 。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频谱相位编码 多址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码分多址相位编/解码器 被引量:1
4
作者 尹霄丽 刘会师 +3 位作者 时安琦 张寅 张琦 余重秀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57,共4页
介绍了几种基于相干光的光码分多址(OCDMA)相位编/解码器。分别给出了采用空间光调制器(SLM)、平面光波导(PLC)、超结构光纤布喇格光栅(SSFBG)技术的OCDMA编/解码器的工作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基于SSFBG的编/解码器... 介绍了几种基于相干光的光码分多址(OCDMA)相位编/解码器。分别给出了采用空间光调制器(SLM)、平面光波导(PLC)、超结构光纤布喇格光栅(SSFBG)技术的OCDMA编/解码器的工作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基于SSFBG的编/解码器在产生超长光学码方面是最好的;平面光波导编/解码器由于可实现单片集成,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编/解码器 频谱相位编码 时间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安全光通信技术发展概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航 李文甫 李沼云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0-43,共4页
概述了国外提出的安全光通信技术原理、现状,并详细介绍了采用时域相位调制技术、时域频谱相位编码技术增强信息安全传输的原理。最后预测了安全光通信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安全通信 时域扩展 时域相位调制 时域频谱相位编码 光纤布喇格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32-User Spectral Phase Encoding Time Domain System for Fiber-Optic CDMA Networks
6
作者 Savita Ramehandrarao Bhosale Shankar Baburao Deosarkar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1期186-192,共7页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are required to meet the demand for high-speed and large-capacity commtmications in optical networks, which allow multiple users to share the fiber bandwidth. O-CDMA (optical code-division ...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are required to meet the demand for high-speed and large-capacity commtmications in optical networks, which allow multiple users to share the fiber bandwidth. O-CDMA (optical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is receiving increased attention due to its potential apphcations for LAN optical networks. O-CDMA is attractive for next generation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s due to its features of allowing fully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with low latency access, soft capacity on demand, protocol transparency, simplified network management as well as increased flexibility of QoS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and enhanced confidentiahty in the network. Hence, the author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an ultra short pulse O-CDMA scheme based on spectral phase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coherent mode-locked laser pulses, they proposed a technique using spectral phase encoding time domain system for 32 users. This technique is proved to be much effective to handle 32 users at 4 Gb/s bit rate and 60 km SMF (single mode fiber) transmission used for SPE O-CDMA system.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erm low BER (beat error rate) and very high quality factor in the form of QoS. The authors have used PSO (pseudo orthogonal) codes and random phase code. The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using OptSim (RSO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ptical orthogonal code pseudo orthogonal quality ofservice beat error rate information speclral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