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不同入路及前附着松解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1
作者 王浩 王伟 +5 位作者 李强 闫佳煊 聂巍 郭燕军 闫威 陈勇 《口腔疾病防治》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此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患者173例(195侧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传统耳前切口-手术刀...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此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患者173例(195侧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传统耳前切口-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35例(40侧关节)、B组(传统耳前切口-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42例(46侧关节)、C组(改良耳屏切口-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50例(58侧关节)、D组(改良耳屏切口-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46例(51侧关节)。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1、3、6个月各组组内及组间患者的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差异,各组组内及组间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组间关节盘复位有效率及耳前麻木、明显瘢痕发生率。结果 术后4组患者MMO均经历较术前缩小再逐渐增大过程,术后1个月复诊时等离子双极射频松解(B+D)组较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A+C)组对患者MMO影响更小(P <0.05);4组患者术后VAS均较术前逐渐降低,其中(B+D)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显著低于(A+C)组(P <0.05);术后6个月4组关节盘复位有效率均高于95%,组间对比无差异(P> 0.05);改良耳屏切口(C+D)组患者较传统耳前切口(A+B)组患者耳前麻木发生率更低(4.59%vs. 12.79%,P <0.05)。(C+D)组患者明显瘢痕发生率也显著低于(A+B)组(3.67%vs. 23.26%,P <0.05)。结论 改良耳屏切口在耳颞神经保护方面优于传统耳前切口,瘢痕隐蔽。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在张口度恢复、疼痛控制等方面优于手术刀/组织剪刀。对于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改良耳屏切口联合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关节盘前附着可作为推荐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 手术入路 改良耳屏切口 前附着松解 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复性与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MRI征象对比分析
2
作者 杜勇 杨丹 +4 位作者 李建红 杨婷婷 韩磊 黄依莲 王春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57-860,共4页
目的分析可复性与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MRI征象,为准确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TMD并且经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扫描的患者,对其中MRI表现为... 目的分析可复性与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MRI征象,为准确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TMD并且经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扫描的患者,对其中MRI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病例进行研究,共选取152侧(男性32侧,女性120侧),年龄10~72岁。分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组(DDWR)(69侧)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组(DDWoR)(83侧),观察关节盘移位侧别(左、右),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卵圆形、扁平形及鸟嘴形)及是否增生,关节盘类型(双凹型、后带增厚型、前带增厚型、拉伸型、折叠型、结节型),是否有侧方移位(内侧、外侧),关节活动度(正常、受限、过度),关节是否有积液。结果DDWR和DDWoR组间对比,下颌骨髁状突是否增生、关节盘侧方移位、关节盘形态、颞颌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侧别、下颌骨髁突形态、关节腔有否积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D DDWR和DDWoR组间对比,下颌骨髁状突是否增生、关节盘侧方移位、关节盘形态、颞颌关节活动度MRI表现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盘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
3
作者 杨娇艳 吉澳梅 +5 位作者 蒋砚青 章智宇 史亚伟 徐荣耀 张平 江宏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同期应用颞浅筋膜脂肪瓣进行修复,分析术前和术后3个月以上开口度、疼痛值、关节功能自主评价,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估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18例患者中,女17例,男1例,平均年龄(42.22±16.90)岁,关节盘穿孔12侧,占比57.14%;术前开口度为(24.00±7.94)mm,术后开口度为(34.83±4.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显示,术前大张口VAS值为50(25,75)分,术后为0(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进食VAS值为50(0,75)分,术后为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关节功能自我评价为(58.06±7.50)分,术后自我评价为(81.67±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测量分析显示术后关节前、上、后间隙较术前有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筋膜脂肪瓣置换破损穿孔的关节盘可改善开口度、缓解疼痛,并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关节间隙,是治疗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浅筋膜脂肪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偏侧咀嚼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年随访的CBCT研究
4
作者 李晓星 马博文 +5 位作者 徐鑫宇 王家柱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通过运用锥形束CT检查分析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偏侧咀嚼不良习惯对TMJ形态和空间位置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解放军总... 目的:通过运用锥形束CT检查分析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偏侧咀嚼不良习惯对TMJ形态和空间位置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未行临床干预治疗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4例(88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33.8岁:(18~40岁)。根据是否有偏侧咀嚼习惯分为偏侧咀嚼组:TMJOA伴偏侧咀嚼患者24例;无偏侧咀嚼组:TMJOA无偏侧咀嚼患者20例。分析TMJOA患者初次就诊和复诊(一年后)时的锥形束CT影像,观察两个时期TMJ形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对纳入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包括:下颌运动检查、触诊检查、关节弹响及杂音检查等;运用锥形束CT对颅颌面大视野扫描、影像三维重建,影像矫正后选取测量层面,在髁突最大长轴轴位、矫正冠状位、矫正矢状位对TMJ进行指标定量测量。所有测量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偏侧咀嚼组和无偏侧咀嚼组TMJOA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习惯侧:复诊较初诊的后间隙减少、前间隙增大、髁突水平角度增加、髁突高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非习惯侧:复诊较初诊关节前间隙增大(P<0.05)。偏侧咀嚼组习惯侧和非习惯侧对比:习惯侧髁突高度大于非习惯侧(P<0.05)、习惯侧关节后间隙小于非习惯侧(P<0.05)。无偏侧咀嚼组:复诊左、右侧关节比初诊左、右侧关节:后间隙减少、前间隙增大、髁突水平角度增加、髁突高度减少,均有改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偏侧咀嚼组双侧对比各项数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未行治疗的伴偏侧咀嚼的TMJOA患者,颞下颌关节空间位置及骨性结构均发生进一步异常改变,应及时采取临床治疗,并纠正不良咀嚼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调控髁突软骨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炎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兴启 李文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5673-5679,共7页
背景:髁突是颌面部最重要的解剖结构,人体行使咀嚼、发音等功能时髁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发育过程同一般骨组织差异较大,髁突软骨的异常发育会导致各类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传导不仅影... 背景:髁突是颌面部最重要的解剖结构,人体行使咀嚼、发音等功能时髁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发育过程同一般骨组织差异较大,髁突软骨的异常发育会导致各类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传导不仅影响髁突软骨发育及形成过程,还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等一系列相关疾病。然而,目前Notch信号通路与髁突软骨生长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疾病之间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深入研究Notch与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且围绕Notch作为颞下颌关节炎的治疗靶点这一核心展开相关机制的讨论。方法:使用文献资料法,以中英文核心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查找,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所查找的文献进行比较,排除内容相近的文献,比较筛选后文献之间的差异,选取所需要的内容,为文章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将筛查后的文献进一步研究分析,明确各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为行文提供清晰的思路。共检索出1848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髁突软骨的生长发育方式较其他骨更为复杂,经历了软骨内成骨过程;髁突软骨细胞分化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进而最终影响成软骨及成骨;②Notch信号通路近年来广受关注,它在髁突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③Notch信号通路主要包括4部分:4种Notch受体(Notch 1-4),5种Notch配体(JAG 1/2、DLL 1/3/4),细胞内转录因子(CSL结合蛋白),多个靶基因Hes、Hey等;其主要作用途径分为2种:典型途径与非典型途径;④Notch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时会受到体内γ分泌酶抑制剂或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等因素的干扰,常见的受体及配体等因子表达异常,进而影响髁突软骨生长发育;⑤除体内各种因素之外,异常的咀嚼应力及颞下颌关节受到过大的负荷也会影响Notch信号通路的正常传导,造成髁突软骨的异常发育;⑥Notch信号通路也会影响颞下颌关节炎,异常的信号传导能够影响颞下颌关节炎的发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髁突软骨 髁突软骨细胞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炎症 颅颌面部骨骼 通路机制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应激对SD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郑程东 张媛媛 +4 位作者 张海娟 韩妍冬 于传垒 陈鹤玲 王爽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心理应激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的单纯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下大鼠颞下颌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心理应激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的单纯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下大鼠颞下颌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化、软骨细胞凋亡情况以及Caspase-3在软骨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心理应激1周、3周和5周后,实验组大鼠出现显著的行为学改变,体重增长量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旷场实验和高架实验表明心理应激组大鼠的焦虑水平增高(P<0.05);组织学分析发现,心理应激导致软骨结构损伤,软骨细胞凋亡率增加,且随应激时间延长而加剧(P<0.05);Caspase-3的表达也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恢复期有所下降(P<0.05)。结论:单纯心理应激可引起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变,可能与关节软骨内Caspase-3表达增加及软骨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髁突软骨 细胞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营养护理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季琦 徐秀清 +2 位作者 蔡娟 姚玉娟 李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究强化营养护理干预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 目的:探究强化营养护理干预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状态、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表(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MI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NR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PSQI评分较干预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QOLI-74评分较干预前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30)。结论:强化营养护理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纠正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强化营养护理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我国颞下颌紊乱关节病领域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张莉 李兴炜 +2 位作者 熊光港 陈涌 张善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我国TMD领域发展过程的研究热点和核心内容进行梳理,细致地了解我国颞下颌关节综合紊乱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相关领域的研究演变过程,明晰其发展时间线。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来源,通过CiteS...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我国TMD领域发展过程的研究热点和核心内容进行梳理,细致地了解我国颞下颌关节综合紊乱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相关领域的研究演变过程,明晰其发展时间线。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来源,通过CiteSpace 6.1R6,完成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时间线知识图谱绘制等,对在国内发表的TMD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了2034篇与TMD相关的国内文献,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发展特点:TMD的治疗方式由中西医结合发展为西医占主导地位,研究人群由特殊人群发展趋向普遍人群,关注热点由TMD本身转变为TMD的关联与并发疾病,研究范围持续扩大。结论TMD疾病的文献领域的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的时期,国内TMD研究领域热点产生了大幅的转变;TMD的疾病知识普及率不高,有待进一步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觧鑫 王城涛 +4 位作者 潘笑 董琦 陈颖 张文涛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 目的: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颌分界线;(2)通过轴向MIP及分支点删除获得牙弓线控制点;(3)牙弓线两侧的终点为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中心点,通过平均密度投影(average intensity projection,AIP)获得颞下颌关节的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影像。选取我院3个不同CBCT品牌共计190例CBCT图像导入该软件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三维重建,由2名口腔颌面影像医师根据该软件识别的双侧髁突最大长径层面及矢冠状位自动重建结果进行评分(1~4分),比较不同品牌CBCT图像评分结果的差异性。3个月后,随机选取30个CBCT图像再次进行自动定位及重建,评估该软件的稳定性。结果:本研究开发的算法可用于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和多平面重建。3个品牌的CBCT图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评分的均分分别为3.33、3.26、3.51分,且3个品牌的CBCT图像评分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重复性检验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Kappa=1)。结论:基于MIP和AIP的自动重建算法可用于多品牌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影像的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自动定位 自动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复位后改良前牙咬合板联合再定位咬合板维持的疗效初步评估
10
作者 黄超 吴兴胜 +2 位作者 湛圳 张林 石连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8,共7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改良前牙咬合板(MAS)联合再定位咬合板(ARS)维持协调盘-髁关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4年1—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法复位成功的10例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改良前牙咬合板(MAS)联合再定位咬合板(ARS)维持协调盘-髁关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4年1—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法复位成功的10例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每位患者在复位后使用MAS和ARS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1月、3月后记录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MMO)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通过MRI分析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盘-髁关系、盘-髁角度、关节积液及双线征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MMO由治疗前的28.90 mm增加到46.85 mm,VAS值由治疗前的4.68降至0.61。MRI显示,6例盘-髁关系正常,2例为可复性盘前移位,2例为ADDwoR,盘-髁角度由治疗前的58.84°降低至25.99°。结论急性ADDwoR在手法复位成功后,MAS联合ARS能有效维持正常的盘-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手法复位 再定位咬合板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1对小鼠颞下颌关节疼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1
作者 王沛 王静 +2 位作者 何岚 宁琼琼 李汉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1(NGR1)对小鼠颞下颌关节疼痛(TMJP)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分析NGR1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TMJP组、12.5NGR1组、25NGR1组和50NGR1组。假手术组小鼠双侧颞下颌关节(TMJ)腔内...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1(NGR1)对小鼠颞下颌关节疼痛(TMJP)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分析NGR1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TMJP组、12.5NGR1组、25NGR1组和50NGR1组。假手术组小鼠双侧颞下颌关节(TMJ)腔内注射10μL生理盐水,其他组小鼠双侧TMJ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5 mg/mL)诱导TMJP小鼠模型。注射完成后1 h,12.5NGR1组、25NGR1组和50NGR1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2.5,25,50 mg/kg的NGR1,其他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4 d。给药结束后24 h,测定小鼠面部机械刺激疼痛阈值。HE染色观察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形态,甲苯胺蓝(TB)染色检测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蛋白聚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IL-1β、TNF-α、IL-10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RT-qPCR分析粪便样本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细菌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TMJP组小鼠的面部机械刺激疼痛阈值降低(P<0.05),颞下颌关节出现明显病变,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蛋白聚糖含量降低(P<0.05),MMP13和IL-1β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脑组织中Iba-1相对荧光强度升高(P<0.05),脑组织中iNOS、IL-1β和TNF-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拟杆菌门和毛螺菌科菌群的含量降低(P<0.05)。与TMJP组相比,12.5NGR1组、25NGR1组和50NGR1组小鼠的面部机械刺激疼痛阈值升高(P<0.05),颞下颌关节病变减轻,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蛋白聚糖含量升高(P<0.05),MMP13和IL-1β水平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中Iba-1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5),脑组织中iNOS、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拟杆菌门和毛螺菌科菌群的含量升高(P<0.05)。与12.5NGR1组和25NGR1组相比,50NGR1组小鼠的上述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R1可有效缓解TMJP,抑制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的表达并促进M2型标志物的表达,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疼痛 三七皂苷R1 小胶质细胞 肠道菌群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的影响
12
作者 宋明洋 王丽婵 +4 位作者 王育新 章茜 夏成万 王思齐 杨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分析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患者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髁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行Le FortⅠ型截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0例... 目的:分析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患者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髁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行Le FortⅠ型截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0例,于术前(T0)、术后3个月(T1)、术后正畸结束(T2)时获取TMJ以及下颌运动数据。另选择20例正常[牙合]作为对照组,记录下颌运动轨迹。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0时,1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术后8例改善。T0时,18侧关节盘髁关系正常,42侧盘前移位,其中30侧为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R),12侧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12侧ADDwoR中,T1时4侧转变为ADDwR,T2时6侧转变为ADDwR;30侧ADDwR中,T1时6侧恢复正常,1侧转为ADDwoR,T2时4侧恢复正常。盘-髁关系正常的关节,T1时3侧转为ADDwR,1侧转为ADDwoR;T2时2侧转为ADDwR。盘-髁关系正常组及ADDwoR组在正颌术后盘前移位角减小,ADDwR组正颌术后盘前移位角增大。T1期最大开口度[(37.38±8.24)mm]较T0期[(44.41±8.21)mm]下降,T2期[(43.01±6.02)mm]恢复至术前水平。两侧Bennett角对称性(|ΔBA|)T0期(6.27°±3.87°)较对照组(3.43°±3.07°)差,T1期(5.26°±7.21°)较T0期对称性增强,但T2期(9.97°±8.25°)有复发倾向。下颌边缘运动尤其是后退运动范围T0期[(0.35±0.31)mm]显著小于对照组[(0.89±0.71)mm](P<0.05),下颌边缘运动T1期较T0期有所下降。其中,开闭口髁突运动距离(CPL-L和CPL-R)较T0期显著下降(P<0.05),T2期下颌运动基本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结论:正颌患者术后短期内,下颌边缘运动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远期基本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正颌手术可以改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TMD,对盘前移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颞下颌关节 下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晓星 徐鑫宇 +1 位作者 刘洪臣 姜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42-148,共7页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主要类型,常见多发,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TMJOA的治疗一直是口腔医学领域的焦点之一,目前TMJOA治...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主要类型,常见多发,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TMJOA的治疗一直是口腔医学领域的焦点之一,目前TMJOA治疗缺乏明确标准,有无创、微创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备受关注。无创治疗有口腔康复、物理及药物治疗,可调整咬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微创治疗利用注射、支架植入等技术缓解局部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结构。病情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手术,如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以重建或改善结构功能。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设计。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TMJOA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将回顾总结TMJOA治疗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咬合板治疗 透明质酸钠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Huschke孔致自发性颞下颌关节外耳道疝1例
14
作者 樊妮娜 杨志企 +1 位作者 林裕霖 杨佳达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207-208,共2页
成人永存Huschke孔导致自发性颞下颌关节外耳道疝,临床上罕见[1],影像学需与外耳道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我院发生一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因3年来自觉左耳不适,听力略差,曾偶有关节弹响,大张口时关节不适,于我院耳鼻喉... 成人永存Huschke孔导致自发性颞下颌关节外耳道疝,临床上罕见[1],影像学需与外耳道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我院发生一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因3年来自觉左耳不适,听力略差,曾偶有关节弹响,大张口时关节不适,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电耳镜检查可见左侧外耳道前上壁红色肿物、前下壁软组织肿块,随张、闭口而前后运动,鼓膜完整。双耳纯音测听气导阈值均在25dB HL以下,无明显气骨导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施克氏孔 外耳道疝 颞下颌关节 超高分辨率CT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子建 强胜林 +5 位作者 王银平 邢晓华 尹秦 冯喜莲 李姝睿 文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存在局部疼痛、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灸及相关疗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等作用,且操作简便、疗效可靠。该文通过检索2018—2022年发表的针灸治疗TMJDS的相...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存在局部疼痛、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灸及相关疗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等作用,且操作简便、疗效可靠。该文通过检索2018—2022年发表的针灸治疗TMJDS的相关文献,从针灸及针灸联合其他疗法两个方面对针灸治疗TMJDS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痹证 筋伤 针刺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3年国内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刘星语 姜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目的:分析2013—2023年间国内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临床研究文献,了解其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以及维普(VIP)数据库,收集2... 目的:分析2013—2023年间国内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临床研究文献,了解其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以及维普(VIP)数据库,收集2013—2023年期间发表的TMD临床研究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关键词频次统计、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时间线分析,绘制知识图谱和探明研究热点。结果: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疼痛管理、针刺疗法和组织修复等领域,国外则高度重视生活质量和非侵入性治疗。国内外均强调多学科交叉与新技术的应用。国内研究的关键词如“针刺治疗”出现较晚但趋势明确,显示出对传统医学以及新兴技术应用的兴趣。国外较早关注心理因素与生活质量,并在新材料和技术应用方面走在前列。结论:尽管国内外研究在方法和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在核心问题上关注一致,均重视疼痛管理和影像技术的应用。未来研究应加强对心理因素与综合健康管理的关注,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推动跨学科合作,以提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治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临床研究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皓 周润润 +2 位作者 曾睿 刘紫妍 戴红卫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882-1890,共9页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颞下颌关节问题,其特征在于开口困难、关节区域痛感及摩擦声等症状,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保守疗法与非保守疗法。然而,近些年,由于基础研究对于颞下颌...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颞下颌关节问题,其特征在于开口困难、关节区域痛感及摩擦声等症状,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保守疗法与非保守疗法。然而,近些年,由于基础研究对于颞下颌骨关节疾病的深入探讨,使得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本文就TMJOA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 (TMJOA) is a prevalent condition affecting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marked by symptoms like restricted mouth opening, joint pain, and clicking noises, significantly impacting the well-being of individuals. The current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involve both conservative and non-conservative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research o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TMJOA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MJ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骨关节病 保守治疗 非保守治疗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髁突骨质的纹理特征改变:基于MRI灰度共生矩阵技术
18
作者 武玫 陈志晔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灰度共生矩阵技术在量化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早期髁突骨质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60例(120侧关节),按单侧关节... 目的探讨基于MRI灰度共生矩阵技术在量化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早期髁突骨质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60例(120侧关节),按单侧关节盘移位情况分为正常组(NC)、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ADDwR)及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ADDwoR),选取闭口位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序列进行髁突骨质的灰度共生矩阵分析,主要评估参数包括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及熵。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ANOVA方差分析评估3组间的纹理特征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及AUC值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3组纹理特征参数对比中角二阶矩和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组的角二阶矩高于正常组,熵值低于正常组;对比度、自相关及逆差距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纹理特征参数角二阶矩及熵在NC-ADDwoR组、ADDwR-ADDwoR组的AUC均>0.7,其中角二阶矩和熵在NC-ADDwoR组诊断效能最高,截断值分别为1.50、6.49,AUC分别为0.75、0.75,敏感度分别为54.30%、51.40%,特异度分别为90.00%、94.00%。结论MRI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参数角二阶矩及熵可以量化评估TMD患者髁突骨质的纹理特征改变,对TMD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颞下颌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下颌骨髁突 磁共振检查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颞下颌关节:问题与挑战
19
作者 赖鹏宇 梁冉 沈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804-4812,共9页
背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传统疗法受限于疾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相比之下,组织工程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治疗效果。目的:综述组织工程修复颞下颌关节的最新研究... 背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传统疗法受限于疾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相比之下,组织工程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治疗效果。目的:综述组织工程修复颞下颌关节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方法:以“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支架,生长因子,动物模型”为中文检索词,以“temporomandibular joint,tissue engineering,seed cell,scaffold,growth factor,animal model”为英文检索词,分别在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4年3月。通过分析和阅读文献进行筛选,按照排除筛选标准纳入文献,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随着生物学、材料学与工程学等技术的发展,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己取得较大进展,例如种子细胞的筛选、新型支架的开发、生长因子作用机制的探索、多种动物模型的构建等,目前大多数研究尚处于体外实验阶段,动物实验等体内研究尚未大规模开展,组织工程修复颞下颌关节的临床应用还需更多证据支持。(2)尽管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等待解决,依然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在将来成为颞下颌关节疾病出色高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颞下颌关节 软骨缺损 种子细胞 支架 水凝胶 脱细胞外基质 生长因子 外泌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力刺激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细胞铁死亡调控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李清华 樊沛楠 +2 位作者 罗沁宇 于洋 杨鸿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阐释软骨细胞铁死亡在TMJ OA进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证明异常生物力是铁死亡的重要诱因。方法:观察异常生物力刺激后小鼠髁突软骨形态变化及基质成分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内GPX4蛋白的表达,通过JC-1、ROS染色分析... 目的:研究旨在阐释软骨细胞铁死亡在TMJ OA进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证明异常生物力是铁死亡的重要诱因。方法:观察异常生物力刺激后小鼠髁突软骨形态变化及基质成分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内GPX4蛋白的表达,通过JC-1、ROS染色分析异常生物力刺激下细胞线粒体和活性氧的含量变化。结果:单侧前牙反UAC模型造成小鼠髁突软骨退变,软骨厚度降低、细胞外基质成分减少,伴随软骨细胞铁死亡发生,软骨细胞内铁离子堆积、线粒体功能紊乱,GPX4作为铁死亡的关键调控分子其含量显著降低,使用铁死亡和GPX4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分别能够调控铁死亡进程;而双侧前牙咬合抬高BAE模型造成小鼠髁突软骨增生,未发现软骨细胞铁死亡现象。结论:该研究揭示了异常咬合导致的异常生物力能够诱发髁突软骨细胞铁死亡,铁死亡是导致软骨退变细胞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GPX4对软骨细胞铁死亡实现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铁死亡 异常生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