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志荣基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诊治荨麻疹经验
1
作者 赵丹 《河南中医》 2025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冯志荣教授认为,风邪为荨麻疹的重要致病因素,秉承“治风必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核心理念,提出“血瘀风动”理论。冯教授认为,在荨麻疹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血瘀”和“风动”是两大重要致病因素,“风动”为标,“血瘀”为本。将荨麻疹的... 冯志荣教授认为,风邪为荨麻疹的重要致病因素,秉承“治风必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核心理念,提出“血瘀风动”理论。冯教授认为,在荨麻疹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血瘀”和“风动”是两大重要致病因素,“风动”为标,“血瘀”为本。将荨麻疹的病机分为热灼血瘀、寒凝血瘀、血虚滞瘀,以“治血则内风熄,祛风则外风去”为治则。在治疗时,分别予以凉血、温经、养血之法,并以活血祛风法贯穿治疗始终。热盛血瘀证常用方剂为清营汤或消风散加减,寒凝血瘀证常用方剂为麻黄桂枝各半汤或当归四逆汤加减,血虚风燥证常用方剂为当归饮子加减。此外,冯教授还重视预防调护,在实际临床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严谨态度,充分考虑地域、时令、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治先治血 血行自灭” 活血祛 “血瘀动” 冯志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U过程和Vine-Copula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
2
作者 王东风 张博洋 +1 位作者 李青博 黄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9-538,共10页
针对风电场各风电机组风速间复杂的时空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rnstein-Uhlenbeck,OU)过程与Vine-Copula建模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风速的物理特性,研究风速与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各季节风速的不同分布... 针对风电场各风电机组风速间复杂的时空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rnstein-Uhlenbeck,OU)过程与Vine-Copula建模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风速的物理特性,研究风速与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各季节风速的不同分布确立其相应的OU随机过程实现风速模拟;然后,通过构建Vine-Copula模型对风电场内多风电机组风速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将模拟值归一化处理后代入Vine-Copula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实现各风电机组的短期风速预测。应用OU随机过程,可为准确的风速预测奠定基础;通过Vine-Copula建模,可解决风速空间相关性问题。以中国北方某电场风电机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在单步和多步预测中,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较于传统方法分别降低了2.68%、9.94%、23.79%、32.10%,提高了风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电机组 预测 随机过程 Vine-Copula 奥恩斯坦-乌伦贝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研究进展与未来挑战
3
作者 柯世堂 毛竞竹 +3 位作者 王伯洋 王文才 黄国庆 朱松晔 《新能源科技》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是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技术的制高点,风能和波浪能联合发电是实现“海上风电+”这一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而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的研发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建设基础。海上风-浪联合发... “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是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技术的制高点,风能和波浪能联合发电是实现“海上风电+”这一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而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的研发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建设基础。海上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是由叶片、机舱、塔筒、浮筒、浮子、浮台和锚链组成的多柔-刚体混合多体动力学复杂体系,时常遭受海上极端的台风、波浪、海流等多灾害耦合作用,如何保障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的结构安全强度和体系稳定性能,是其深海化和大型化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亦被列为世界十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成为国际风工程与结构工程领域的最前沿趋势与学科交叉研究热点。文章首先从浮式风力机结构体系和波浪能发电装置出发,分别概述了各自结构体系发展历程和研发现状;其次梳理了海上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的概念设计理论与研发现状,着重介绍了风-浪联合发电混合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最后从结构体系设计通用规范、双重非线性气动/水动荷载预测方法、体系降载减振新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未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电+ -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 浮式力机 波浪能发电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风电场功率波形幅-时特性的风电场群功率波动幅度演化建模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子恒 穆钢 +2 位作者 武方泽 杨茂 严干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7,I0010,共15页
大规模风电场群的功率波形是由场群内所有风电场功率波形累加而成。风电场群区域内风速时空分布的差异和风电场空间位置的分散导致各单风电场功率波形时序上的差异性,从而使场群功率的最大相对波动幅度低于单场功率的最大相对波动幅度,... 大规模风电场群的功率波形是由场群内所有风电场功率波形累加而成。风电场群区域内风速时空分布的差异和风电场空间位置的分散导致各单风电场功率波形时序上的差异性,从而使场群功率的最大相对波动幅度低于单场功率的最大相对波动幅度,称为风电场群功率的汇聚效应。为了揭示汇聚效应的机理及其时空影响因素,该文根据各风电场功率波形具有相关性的特点,建立描述风电场群区域主要风速时空变化特征的一维风速行波函数,构建反映单风电场到风电场群功率波形演化关系的风电场群功率汇聚模型;基于离散小波变换构建反映风电功率波形多尺度变化特征的风电功率波形幅-时关联特性;深入分析风电场功率波形幅-时关联特性与风电场空间尺度的关联关系,建立基于单风电场功率波形幅-时关联特性的风电场群功率波动幅度评价方法,揭示单风电场功率波形特质及风电场空间间距影响风电场群功率波动幅度的机理。通过两个风电场群的实例验证所提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群 电功率波形 汇聚效应 幅-时关联特性 电功率波动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主通风机不停风倒机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巨源 《机械管理开发》 2025年第1期170-172,共3页
针对煤矿主通风机倒机过程中出现的短暂停风、启动风阻较大等问题,对井下风门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主通风机不停风自动倒机方案,并对相应软硬件系统进行设计。该系统通过加装对空风门对井下风道结构进行改造,采用PLC对... 针对煤矿主通风机倒机过程中出现的短暂停风、启动风阻较大等问题,对井下风门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主通风机不停风自动倒机方案,并对相应软硬件系统进行设计。该系统通过加装对空风门对井下风道结构进行改造,采用PLC对垂直风门及对空风门开合状态、开合角度进行实时控制,形成风阻短路,可有效消除因倒机造成的短暂停风,维持井下风量稳定,实现井下不停风倒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主通 不停倒机 备用 PLC 对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风作用下旋叶型风屏障对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6
作者 蔡陈之 刘昊天 +2 位作者 何旭辉 邹云峰 黄永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6,220,共11页
为保障复杂风环境下高速列车桥上行车安全,以典型简支箱梁与CRH380A列车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上部为导风叶片,下部为不透风屏障所组成的新型旋叶型风屏障。在通过风洞试验验证数值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旋叶型风屏障叶片的旋转角度与... 为保障复杂风环境下高速列车桥上行车安全,以典型简支箱梁与CRH380A列车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上部为导风叶片,下部为不透风屏障所组成的新型旋叶型风屏障。在通过风洞试验验证数值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旋叶型风屏障叶片的旋转角度与底部高度对车桥系统气动特性及流场的影响,并揭示了风屏障参数对车桥气动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旋叶型风屏障叶片的旋转角度对车桥气动系数影响显著,其中阻力系数及弯矩系数的变化趋势在列车与桥梁之间呈现相反的特点,而两者的升力系数却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叶片旋转方向对风屏障与列车间漩涡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相比逆时针旋转,叶片顺时针旋转时屏障后方流场更平稳,产生的漩涡数量、面积及流速均更小。风屏障底部高度在旋转角度较大时(|α| ≥30°),能明显减小列车的阻力与弯矩系数,且其变化主要影响列车与屏障之间的流场结构。在适当的旋转角度下,旋叶型风屏障相较于栅栏型风屏障能较大幅度地降低桥梁阻力系数与列车的弯矩系数,其中桥梁阻力与列车弯矩降幅最大可达17.8%和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叶型屏障 计算流体动力学 洞试验 车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施扰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正良 王邦杰 王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由于受扰山体风场会受到附近其他山体的影响,处于受扰山体风场中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需要考虑施扰山体的影响。为了分析施扰山体对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风洞试验,讨... 由于受扰山体风场会受到附近其他山体的影响,处于受扰山体风场中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需要考虑施扰山体的影响。为了分析施扰山体对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风洞试验,讨论了受扰山体风场平均风修正系数和脉动风修正系数随施扰山体坡度、高度和间距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分布模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考虑施扰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雨流计数法和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进行疲劳损伤分析;通过本文提出的框架研究了施扰山体对某两跨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扰山体坡度的增大,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各部位疲劳损伤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施扰山体高度对各部位疲劳损伤的影响较小,无明显变化规律;当施扰山体间距为0~600 m时,各部位疲劳损伤随着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施扰山体间距为600~800 m时,各部位疲劳损伤随着间距的增大而陡然增大;在同一施扰山体影响下,支撑导线悬索和导线的端部疲劳损伤均较跨中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支撑输电结构 振疲劳损伤 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 复杂山地 施扰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攻角下风屏障对桥面车辆气动力的影响
8
作者 林钟毓 李明 +2 位作者 张海程 张昊 李明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风攻角下风屏障对桥面迎风侧不同车道上车辆气动力的影响,通过1∶30大尺度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测量了±5°、±3°和0°风攻角下厢式货车在装有栏杆桥面和风屏障桥面上的气动力,并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得... 为了研究不同风攻角下风屏障对桥面迎风侧不同车道上车辆气动力的影响,通过1∶30大尺度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测量了±5°、±3°和0°风攻角下厢式货车在装有栏杆桥面和风屏障桥面上的气动力,并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桥面局部风环境分析了车辆气动力随风攻角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设置栏杆的桥面,车辆侧力、升力和倾覆力矩系数最大值均不在0°风攻角时出现,且车道2位置车辆的气动力对风攻角变化非常敏感;桥面设置风屏障时,其平均风速场受风攻角变化的影响很小,尤其在风攻角不为负时,桥面中央位置处车辆受到的气动三分力几乎不变。在风屏障顶部形成的风速加速区会增加高侧边车辆受到的倾覆力矩,使其更容易发生侧倾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角 屏障 行车安全 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下大跨拱桥变形对高速列车行车平稳性的影响机理
9
作者 李小珍 周彦希 王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求侧风下的拱桥变形对列车平稳性的作用机理,通过风-车-桥耦合系统得到跨中横、竖向位移,分析不同风速、车速下的列车行车平稳性,量化桥梁变形对风-车-桥系统中列车横、竖向加速度的贡献;结合车体加速度响应的敏感波长及桥梁变形的... 为探求侧风下的拱桥变形对列车平稳性的作用机理,通过风-车-桥耦合系统得到跨中横、竖向位移,分析不同风速、车速下的列车行车平稳性,量化桥梁变形对风-车-桥系统中列车横、竖向加速度的贡献;结合车体加速度响应的敏感波长及桥梁变形的时频特性,分析桥梁变形对行车平稳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桥梁竖向位移差异较横向位移差异较小,且主要位移由车致桥梁变形产生,最大幅值达到了-9.2mm;在列车及风荷载作用下,桥梁横向及竖向位移较为显著,但其对列车平稳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界墩位置处,约为其余位置响应的4倍;除交界墩区域,桥上列车的行车平稳性主要由风致列车振动及轨道不平顺决定;车体横向及竖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分布与轨道不平顺的波长密切相关,其对应的敏感波长区间均小于120m;车体横向及竖向加速度主要受车辆荷载作用引起的桥梁变形影响,而风荷载引起的桥梁变形主要分布于主跨范围内,波长大于120m,因而未对列车车体加速度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行车平稳性 桥梁变形 荷载 -车-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电发展的最新动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金柱 宫玉龙 《电气技术》 2007年第2期10-13,共4页
国家正在掀起开发大型风电产业的新高潮,并由陆地推向海洋,要求自主创新。当今世界风电发展趋势是大型化、海洋化、调速化。不用变压器便能直接并网的超高压风力发电机早已出台投运,它是风电发展的最新动向。就像大型水电(如三峡)一样,... 国家正在掀起开发大型风电产业的新高潮,并由陆地推向海洋,要求自主创新。当今世界风电发展趋势是大型化、海洋化、调速化。不用变压器便能直接并网的超高压风力发电机早已出台投运,它是风电发展的最新动向。就像大型水电(如三峡)一样,大型风电也存在运行稳定性这类世界性课题,必须针对国情自行研究解决,如动态负荷计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组 最新动向 大型化 电发展 电场 海上 轮机 输出功率 轮叶片 电产业 电设备 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仲景风药疏肝论浅述
11
作者 唐可伟 王建康 +3 位作者 陈靓 顾颖杰 苏琼 王晖 《新中医》 2025年第4期144-148,共5页
风药疏肝理论认为风药不仅有祛散外风功能,更有疏散内风作用,可通过辛散、主润、升阳、活血、安神、化痰等多环节、多靶点发挥风药疏肝的药理效应,治疗各类因肝气生风所致的疑难性系列肝病。整理挖掘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于风药运用... 风药疏肝理论认为风药不仅有祛散外风功能,更有疏散内风作用,可通过辛散、主润、升阳、活血、安神、化痰等多环节、多靶点发挥风药疏肝的药理效应,治疗各类因肝气生风所致的疑难性系列肝病。整理挖掘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于风药运用的学术特色,通过研究仲景风药的运用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治疗疑难性肝病有理论指导和临床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疏肝 肝气生 药应用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对城市风场典型过程分析
12
作者 董保华 夏小维 +4 位作者 庄鹏 谢晨波 周月凌 孔现涛 罗红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7,共18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社会、经济及公共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亟需实时、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手段。为应对气象的变化,利用多普勒效应,结合最大似然离散谱峰估计(ML DSP),寻找能量峰值最大值频谱位置,进行风数据的反演,进而研制一...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社会、经济及公共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亟需实时、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手段。为应对气象的变化,利用多普勒效应,结合最大似然离散谱峰估计(ML DSP),寻找能量峰值最大值频谱位置,进行风数据的反演,进而研制一款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探测距离为50~4000 m范围内,时间分辨率达到10 s,垂直分辨率30 m。该系统与探空气球比对结果,风速相关性为0.962,风向相关性为0.96,风速标准偏差为0.93 m/s,风向标准偏差为6.52°。通过该雷达系统进一步在平阴县及北京市的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发现受地形及近地面温度影响,城市近地空1 km高度以内风场变化较大,1 km高度以上的风场变化较小。同时对平阴县及北京市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相干测风激光雷达能够有效地监测到城市降雨及冷暖空气交汇过程,具有良好的风场连续观测能力及典型天气现象的监测和分析能力。该雷达可用于对城市风场监测,为极端天气变化提供实时、高分辨率的数据,进而为气象监测和极端天气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测 场比对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线型构件对TTU模型风荷载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13
作者 杨易 王喆 张之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进行了10种工况的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和大涡模拟(LES)对比研究,以探讨这类新型附加构件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和屋面抗风气动优化以及LES精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屋面角区设置附加构件均可有效降低角区出现的极值负压,在所研究的10种工况中,屋面角区最不利平均负压最大可降低10%,最不利极值负压最大可降低25%;利用NSRFG(Narrowband Synthesis Random Flow Generation)方法生成入流湍流,采用LES得到的TTU模型各工况下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虽然部分工况下屋面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模拟结果偏大(平均误差为13.88%),而极值风压系数偏小(平均误差为9.72%),但整体上与风洞试验一致,表明利用NSRFG方法建立的低矮建筑绕流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附加构件长度相对于高度而言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更大,等长附加构件高度增加1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6.15%,等高附件长度增加0.8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1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建筑 荷载 大涡模拟 洞试验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定常风的桥上列车风致平稳性分析
14
作者 梁庆庆 左海平 易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0-384,共5页
为探究列车过桥时在非定常气动荷载作用下的走行安全平稳性问题,这里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搭建了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并由ICEM与CFX计算了车桥气动系数,并转化非定常气动载荷输入车桥系统计... 为探究列车过桥时在非定常气动荷载作用下的走行安全平稳性问题,这里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搭建了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并由ICEM与CFX计算了车桥气动系数,并转化非定常气动载荷输入车桥系统计算风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对比分析无风/定常风/非定常风工况下桥上列车的走行安全与平稳性,研究不同列车车速、不同平均风速对列车过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过桥车速为(200~350)km/h,无风工况下平稳性及安全性指标均满足要求且小于有风工况;当平均风速为15m/s时,考虑非定常风荷载可使桥上列车走行安全平稳性评估偏于保守与安全。这里计算条件下,为保证列车通过桥梁时的走行安全及平稳性,当风速达15m/s,车辆限速305km/h;风速达18m/s,车辆限速300km/h;当风速达25m/s,车辆限速290km/h;当风速达29m/s,车辆限速200km/h;当风速大于29m/s,交通封闭,桥上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系统 铁道车辆 激扰 运行安全性 运行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V形峡谷桥位风场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15
作者 靖洪淼 赵万茹 +3 位作者 赵健 安路明 于超 刘庆宽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67,共11页
山区峡谷桥位处的风场特性非常复杂,成为山区大跨桥梁设计和建造的新难题。为准确获取山区峡谷内的风场特性,并研究风场特性的分布规律,以某待建大跨桥梁所在的山区V形峡谷桥位风场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均匀来流和边界层湍流风场来流... 山区峡谷桥位处的风场特性非常复杂,成为山区大跨桥梁设计和建造的新难题。为准确获取山区峡谷内的风场特性,并研究风场特性的分布规律,以某待建大跨桥梁所在的山区V形峡谷桥位风场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均匀来流和边界层湍流风场来流下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风向角下桥位的平均风场特性和脉动风场特性,分析了桥塔和主梁位置处的风场特性分布规律。并对比了边界层湍流风场来流下V形峡谷中主梁1/6跨和跨中与来流风特性。结果表明:相关抗风规范中适用于平坦地形的风剖面无法应用于山区峡谷地形,并且峡谷内风攻角变化范围较大,V形峡谷内风攻角取值范围建议-20°~+20°。当来流方向和峡谷走向一致时,湍流强度也较小,而桥梁背风侧湍流强度大,桥梁设计时应对背风侧加固。主梁跨中和桥塔位置的脉动风功率谱均与von Kármán谱吻合。该研究可为类似的山区V形峡谷大跨桥梁的抗风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V形峡谷 桥位 场特性 向角 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地区光伏电场的风沙危害及光伏治沙模式
16
作者 刘淑娟 袁宏波 +3 位作者 刘虎俊 何芳兰 李银科 刘世增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76-81,共6页
掌握国内光伏治沙模式及其效应,可为光伏电场在沙漠区生态治理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对宁夏和内蒙古沙漠地区的光伏电场的风蚀和风积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风沙危害模式。结果表明:光伏板前后区域发生风蚀和堆积过程,在光伏板下和板间形成... 掌握国内光伏治沙模式及其效应,可为光伏电场在沙漠区生态治理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对宁夏和内蒙古沙漠地区的光伏电场的风蚀和风积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风沙危害模式。结果表明:光伏板前后区域发生风蚀和堆积过程,在光伏板下和板间形成风蚀坑(沟)和积沙堆(带),光伏板聚风增加了光伏电场风险程度,风沙流对光伏板也有磨蚀危害。光伏电场的光伏板起到“风障”和“沙障”的作用,覆盖地表和调控地面蚀(积)程度,可降低风速,减少输沙量。光伏电场组件及其阵列耦合可进一步提高其防风固沙效能,光伏治沙已成为风沙灾害治理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场 沙危害治理 治沙模式 生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风场下三风机气动功率优化
17
作者 陈康 王蔚源 涂佳黄 《南方能源建设》 2025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目的]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的大背景下,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其利用效率的优化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为减小因风机间尾流效应对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风电场效率,对风机进行合理布局是很有必要的... [目的]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的大背景下,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其利用效率的优化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为减小因风机间尾流效应对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风电场效率,对风机进行合理布局是很有必要的。[方法]运用Fast Farm模拟技术,分别研究了串列以及错列布置下随着风机间间距的改变对于湍流风场中3台NREL 5 MW风机输出功率及功率提升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当风机间间距增大时,可以明显提升后排风机的输出功率,但其提升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当风机纵向间距由5D增加到6D及10D增加到11D时,可使风电场发电量得到较大提升;对于风机间横向间距在合理取值范围内,可使得风电场布局达到最优。[结论]文章对风机间间距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通过不同工况下对风电场功率影响程度分析可知在串列及错列条件下对于风机的优化布局存在差异,为风电场的布局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最优布局 机间距 功率提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实验室排风柜气流组织仿真与优化设计
18
作者 陈涛 张超 +4 位作者 周中林 杨健 杨力宁 肖宗亮 张华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良好的室内气流组织设计是保证排风柜实验台正常运行的前提,针对酿酒实验室排风柜的布局设计,采用Fluent建立了实验室房间的数值分析模型,就实验室送风口的方位及形式对实验室排风柜的面风速度及排风柜操作员周围的污染物体积百分数的... 良好的室内气流组织设计是保证排风柜实验台正常运行的前提,针对酿酒实验室排风柜的布局设计,采用Fluent建立了实验室房间的数值分析模型,就实验室送风口的方位及形式对实验室排风柜的面风速度及排风柜操作员周围的污染物体积百分数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确定送风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狭小空间内的排风柜性能取决于实验室气流组织,仅从门送风的单送风形式会不利于发挥排风柜性能,而以门送风为主屋顶送风为辅的双送风形式能改善室内气流组织,满足绿色实验室通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组织 数值分析 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尾流重定向风电场输出功率与载荷的联合优化
19
作者 刘军 武培东 +1 位作者 王启超 朱世祥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614,共8页
首先建立基于多翼型的偏航叶素-动量理论模型,用于计算偏航风力机的载荷;并基于此模型,建立包含风电场功率与载荷的尾流重定向优化目标函数,并提出一种新的风电场输出功率与载荷的联合优化策略;基于Matlab软件,搭建3×3的风电场模... 首先建立基于多翼型的偏航叶素-动量理论模型,用于计算偏航风力机的载荷;并基于此模型,建立包含风电场功率与载荷的尾流重定向优化目标函数,并提出一种新的风电场输出功率与载荷的联合优化策略;基于Matlab软件,搭建3×3的风电场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基于多翼型的偏航叶素-动量理论模型能准确计算偏航风力机叶片挥舞力矩,改进的尾流重定向优化与所提新型联合优化方法可在提升风电场功率的同时显著降低风电场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尾流 力机 功率 载荷 偏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邪论治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20
作者 王怡然 刘学 张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肺为娇脏,易受风邪侵袭,而风邪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发病与进展密切相关。风邪贯穿ABPA的全程,主要为风袭肺卫、风伏肺脏、风毒损络等病机表现。辨治ABPA要重视风邪,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酌情配伍风药,通过益气疏风、祛风... 肺为娇脏,易受风邪侵袭,而风邪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发病与进展密切相关。风邪贯穿ABPA的全程,主要为风袭肺卫、风伏肺脏、风毒损络等病机表现。辨治ABPA要重视风邪,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酌情配伍风药,通过益气疏风、祛风宣肺、搜风通络等治法,使表邪解、伏风去、肺络通。在ABPA外邪袭肺阶段运用益气固表疏风之品,以充盛肺气,祛风外出,固护腠理,防止内入;风伏肺脏为防治该病的关键一环,治疗上采用祛风宣肺,理气化痰,令风无所遁伏;风毒损络阶段祛风解毒,破除癥瘕,搜风通络并举,使风毒除、癥瘕破、络脉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邪袭卫 伏肺脏 毒损络 益气疏 宣肺 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