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宣城地区中晚更新世风成堆积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55
1
作者 杨达源 韩辉友 +1 位作者 周旅复 房迎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7-104,共8页
通过对宣城向阳中晚更新世沉积剖面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与中国北方同时代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相比较,虽然长江下游以南地区中晚更新世多个冰期中风成堆积的单层厚度与累积厚度,亦即风成物质的沉积通量与沉积速率均比北方黄土区要小,但... 通过对宣城向阳中晚更新世沉积剖面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与中国北方同时代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相比较,虽然长江下游以南地区中晚更新世多个冰期中风成堆积的单层厚度与累积厚度,亦即风成物质的沉积通量与沉积速率均比北方黄土区要小,但它们所反映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堆积 环境变迁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地区首次发现了风成堆积——红粘土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建星 岳乐平 +3 位作者 潘峰 郭琳 奚仁刚 过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76-2078,共3页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新生代北半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其直接产物就是内陆地区广泛分布风成堆积(黄土-古土壤序列及其下伏的红粘土)。因此,风成堆积作为反演古气候演变重要的载体而备受关注。
关键词 风成堆积 红粘土 阿尔金地区 黄土-古土壤序列 古气候演变 气候变化 亚洲内陆 内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红原—若尔盖地区风成堆积沙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盛海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共2页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采用不同时期的航片、卫片,对黄河上游红原—若尔盖地区风成堆积沙丘的地表景观特征、遥感解译标志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红原—若尔盖地区风成堆积沙丘仍呈发展趋势;②研究区沙化趋势呈局部好转、整体恶...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采用不同时期的航片、卫片,对黄河上游红原—若尔盖地区风成堆积沙丘的地表景观特征、遥感解译标志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红原—若尔盖地区风成堆积沙丘仍呈发展趋势;②研究区沙化趋势呈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状态,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风成堆积沙丘 红原—若尔盖地区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海岛上的风成堆积
4
作者 朱佛宏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9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太平洋 海岛 风成堆积 动力学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湖区风成沙堆积 被引量:22
5
作者 师永民 王新民 宋春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234-240,共7页
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古代沉积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风成堆积相是湖泊环境在内陆于煤气候条件下湖盆沉积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湖泊环境中风成堆积相沉积的气候特征、形成过程、分布范围、沉积及储层岩... 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古代沉积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风成堆积相是湖泊环境在内陆于煤气候条件下湖盆沉积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湖泊环境中风成堆积相沉积的气候特征、形成过程、分布范围、沉积及储层岩石特征等。最后,结合国内外风成砂岩油气藏储集特征描述,指出湖盆中风成砂作为油气储集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这种沉积类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风成堆积 湖区 油气藏 储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宣城黄土堆积的磁性地层学与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0
6
作者 乔彦松 郭正堂 +4 位作者 郝青振 吴文祥 张仲石 赵华 朱日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69-375,共7页
利用磁性地层学方法对安徽宣城剖面的研究表明 ,B M界限位于剖面中网纹红土的中下部 ,结合光释光测年可以外推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风成沉积开始形成于 0 85Ma前后。这一年龄对应于一次全球性的气候转型事件 ,在海洋沉积与我国北方... 利用磁性地层学方法对安徽宣城剖面的研究表明 ,B M界限位于剖面中网纹红土的中下部 ,结合光释光测年可以外推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风成沉积开始形成于 0 85Ma前后。这一年龄对应于一次全球性的气候转型事件 ,在海洋沉积与我国北方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中均记录了这一气候转型事件。同时 ,0 85Ma对应于中更新世的两大地质事件 ,一是全球冰量的增加 ,二是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 ,长江中下游地区风成堆积的开始 ,可能是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安徽 风成堆积 磁性地层 古环境 海洋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aB.P.来西藏“一江两河”中游地区的气候与西南季风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靳鹤龄 董光荣 +3 位作者 李森 刘玉璋 申建友 曹继秀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2,共4页
西藏“一江两河”中游地区风成地层沉积时代、沉积相和磁化率等研究结果表明,早在800KaB.P.前西南季风就已存在,受全球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其盛行衰变与东南季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本区地层所记录的气... 西藏“一江两河”中游地区风成地层沉积时代、沉积相和磁化率等研究结果表明,早在800KaB.P.前西南季风就已存在,受全球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其盛行衰变与东南季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本区地层所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不如东南季风区详细;而且西南季风因高原屏障作用给本区带来的降水愈来愈少,气候明显地向干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成堆积 季风变化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纹红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芳 周尚哲 +2 位作者 康建成 郑琰明 周凌云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网纹红土研究的事实成果,结果表明:网纹红土的强酸、富铝化特征明显;其形成是百万年以来的事,发育盛期在中更新世;其形成过程是先红土化,再网纹化,成因有风成和水成的说法;关于对网纹化机制、红土化是否仍在进行、网纹红土... 综述了近年来网纹红土研究的事实成果,结果表明:网纹红土的强酸、富铝化特征明显;其形成是百万年以来的事,发育盛期在中更新世;其形成过程是先红土化,再网纹化,成因有风成和水成的说法;关于对网纹化机制、红土化是否仍在进行、网纹红土对古气候事件的指示意义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环境变化 风成堆积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兰黄土热释光年龄 被引量:3
9
作者 卢良才 李虎侯 《地球化学》 CAS 1984年第4期400-404,共5页
TL dating technique is of great advantage for determining the initial time of storing energy (T0) in an object to be analyzed. The sample is required to have undergone at least one thermal event permittiug all the res... TL dating technique is of great advantage for determining the initial time of storing energy (T0) in an object to be analyzed. The sample is required to have undergone at least one thermal event permittiug all the residual storage to release. As u result,TL dating technique has found wide application in geochronology of pottery. The determination of T0 of loes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ine particles of which loess is composed will lose their storag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by wind. In our experiment TL dating technique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ages of fine quartz grain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rrceted for those of shine-fadlng experiment. TL dating of Malan loess specimens from Mt. Gaolanshan,Liugouhe near Lanzhou,Mt,Qijiadashan at Jinning and Baichaoyuan at Huining gave the age valnes of 2.6±0.1,3.6±0.3,4.7±0.5 and 10.0±0.6×10^4 yr.,respeetively.The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 Malan loess began depositing in Late Pleistocene,but the initial time and accumulation rate a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from place to p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热释光年龄 晚更新世 风成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智 贾玉连 +2 位作者 彭学敏 凌光久 王鹏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5-1131,共7页
对长江中下游彭泽定山—太平地区黄土进行元素分析,并将结果与黄土高原黄土、长江下游等地典型风成堆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P、Na、Ca亏损明显,Ti、Fe等为残留富集;断面上黄土脱Ca、Na过程明显,正朝着脱K去Si... 对长江中下游彭泽定山—太平地区黄土进行元素分析,并将结果与黄土高原黄土、长江下游等地典型风成堆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P、Na、Ca亏损明显,Ti、Fe等为残留富集;断面上黄土脱Ca、Na过程明显,正朝着脱K去Si富Al趋势发展;元素变化率特征,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主要元素的迁移顺序如下:Ca>P>Na>Mg>Mn>K>Si>Al>Fe3+>Ti。(2)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风化强度属于中等风化强度,与其他地区风成沉积在风化强度由弱到强上构成如下序列:洛川黄土<镇江黄土<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宣城风成红土。研究区黄土风化强度略强于镇江黄土,主要是由二者地形条件决定的排水条件造成。(3)研究区稳定元素组成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风成沉积,指示定山—太平地区沙山砂、黄土可能来自统一的物源区即其上风向的长江河漫滩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堆积 元素分析 化学风化特征 赣北鄱阳湖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69
11
作者 孙东怀 刘东生 +1 位作者 陈明扬 安芷生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对西峰和西安红粘土剖面作了磁性地层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风成堆积和东亚古季风的发育至少自6.SMaBP前开始,青藏高原在此时也许达到了有意义的高度;初步重建了磁化率变化反映的晚第三纪东亚夏季风气候的时间序列,6.5~2.5Ma红粘土磁化率... 对西峰和西安红粘土剖面作了磁性地层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风成堆积和东亚古季风的发育至少自6.SMaBP前开始,青藏高原在此时也许达到了有意义的高度;初步重建了磁化率变化反映的晚第三纪东亚夏季风气候的时间序列,6.5~2.5Ma红粘土磁化率值的逐步升高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黄土高原的风尘堆积速率在距今3.2Ma以后显著增大,反映了冰量对东亚冬季风和风尘堆积的影响.中国黄土高原风成红粘土序列记录的晚第三纪东亚古季风变迁可视为青藏高原隆升、太阳辐射与全球尤其是北半球冰量变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磁性地层 风成堆积 气候变化 古季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