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研究
1
作者 张方 李文杰 +1 位作者 董永书 张权 《中医研究》 2024年第9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BPPV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先使用手法复位... 目的:观察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BPPV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先使用手法复位;然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本升清汤(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柴胡、黄芩、白芍、川芎、天麻、制半夏、夜交藤、炒白术、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生姜),1剂/d,水煎服。两组治疗14 d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评分、血清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BPPV风痰上扰证有较好疗效,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清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固本升清汤 手法复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中医候积分 眩晕残障程度量表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风痰上扰证的治疗效果研究
2
作者 王冉 谢春荣 王新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风痰上扰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风痰上扰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风痰上扰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风痰上扰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头晕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晕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风痰上扰证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症状,减轻复位后残余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风散加味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敏 王玉 +1 位作者 李智山 杨露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观察消风散加味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偏头痛患者80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消风散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消风散加味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偏头痛患者80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消风散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风痰上扰证评分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疗程完成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5、10 d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风痰上扰证评分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血清5-HT水平显著增加,ET-1、CGRP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消风散加味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中医证候,提高血清5-HT水平及下调血清ET-1、CG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风痰上扰证 5-羟色胺 血管内皮素-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吕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6期54-57,共4页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85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汤剂+针灸组(n=43)和西药组(n=...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85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汤剂+针灸组(n=43)和西药组(n=42)。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西药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汤剂+针灸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汤剂+针灸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95.35%vs. 76.19%,χ^(2)=6.432,P=0.011)。治疗14 d后,2组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视物旋转积分降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且汤剂+针灸组低/快于西药组(P<0.01)。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效果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灸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羚合剂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艳娟 王行宽 胡国恒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观察犀羚合剂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5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风痰上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犀羚合剂 +常规治疗 )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 ,观察 2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神经功能、血肿量、中医证候积... 目的 :观察犀羚合剂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5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风痰上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犀羚合剂 +常规治疗 )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 ,观察 2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神经功能、血肿量、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4 % )显著优于对照组(88.9% ,P<0 .0 5 )。在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血肿吸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性等方面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犀羚合剂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风痰上扰证 ,能降低血液黏度 ,改善微循环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风痰上扰证 犀羚合剂 血液流变性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颅脑外伤癫痫(风痰上扰证)疗效及对NOX2/ROS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曹勇 郑慧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颅脑外伤癫痫(PTE)风痰上扰证的疗效以及NOX2/ROS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外伤癫痫风痰上扰证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200 mg/d,每日2次;或丙...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颅脑外伤癫痫(PTE)风痰上扰证的疗效以及NOX2/ROS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外伤癫痫风痰上扰证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200 mg/d,每日2次;或丙戊酸钠片内服,每日按体质量15 mg/kg;癫痫发作时给予氯硝安定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和医痫丸(3 g/次,每日3次),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频次;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血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2)水平;比较2组血清活性氧(ROS)、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癫痫发作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6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NOX2和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F-κB、IL-1β、TNF-α和PG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疗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PTE风痰上扰证控制癫痫发作疗效明显,抑制NOX2/ROS通路从而减缓下游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痫丸 针刺 外伤性癫痫 风痰上扰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风痰上扰证眩晕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薛瑞文 陈荣 +1 位作者 路亚娥 吕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46-147,159,共3页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风痰上扰证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与功能积分、颅多普勒超声(TCD)数...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风痰上扰证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与功能积分、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值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88%,对照组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估标准积分、TCD检查数值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风痰上扰证眩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疗 眩晕 风痰上扰证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风痰上扰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沈晓英 张力 +1 位作者 李鑫 胡苏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佐米曲普坦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 目的探讨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佐米曲普坦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每日2次。比较两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MSQ)、风痰上扰证证候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血清NO和CGRP水平。结果治疗后(3、7、14 d),观察组VAS、MSQ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风痰上扰证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血清NO和CGRP水平改善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中医证候,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可下调血清NO、CG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急性发作 风痰上扰证 自拟祛止痛方 一氧化氮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惠倪 苏伟 +1 位作者 夏晶晶 沈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1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找到更为有效且安全的高血压治疗手段,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找到更为有效且安全的高血压治疗手段,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单一口服厄贝沙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厄贝沙坦片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血压水平改善情况、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点,患者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s-CRP、IL-6、MCP-1水平与治疗前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水平与治疗前升高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且各项常规检查均正常。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患者各临床症状更好更快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血压及血脂水平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短期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短期内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谭雅琼 余艳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护理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80.32±9.49)分、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56.30±7.04)分、62.5%];病人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方案 脑梗死 风痰上扰证 眩晕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51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俊杰 洪莹 +2 位作者 周思淇 陈江冰 沈锦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897-1900,共4页
目的探讨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51例患者(脱落2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1例(脱落3例)在对照... 目的探讨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51例患者(脱落2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1例(脱落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的中医疗效。运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患者的眩晕严重程度。检测患者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水平。对比两组D二聚体、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结果(1)治疗组在连续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2)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DHI及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其中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PSV、Vm的水平较治疗前增加,RI的水平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PSV、Vm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RI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4)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LP-PLA2、FIB的水平较治疗前均减少,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水平更少(P<0.05)。结论夏麻止眩汤联合养血息风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血液动力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麻止眩汤 养血息针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临床疗效 眩晕症状 血液动力学 血液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痰上扰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被引量:9
12
作者 苏伟 李志强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57-1059,1063,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痰上扰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效果。方法选取社旗县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风痰上扰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西医组4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45例...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痰上扰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效果。方法选取社旗县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风痰上扰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西医组4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4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56%(43/45)较西医组79.55%(35/44)高(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视物旋转等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两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Vm水平均较治疗前高,且联合组较西医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具有燥湿化痰、平肝健脾之效,联合针灸清热燥湿、平抑肝阳,用于治疗风痰上扰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增强治疗效果,缓解相关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杵针治疗眩晕风痰上扰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志敏 税梦琳 +4 位作者 李丽 潘霞 高春梅 左小波 程梦瑶 《光明中医》 2023年第6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研究杵针疗法在眩晕风痰上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7月在综合内科住院的60例眩晕风痰上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杵针疗法。结... 目的研究杵针疗法在眩晕风痰上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7月在综合内科住院的60例眩晕风痰上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杵针疗法。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疗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均高于对照组,眩晕症状分级评分(DAR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杵针疗法可以缓解眩晕风痰上扰患者眩晕及伴随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杵针疗法 眩晕 风痰上扰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蒌承气汤治疗腔隙性脑梗死风痰上扰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依恒 丁涛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0期3966-3969,共4页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风痰上扰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信阳市中医院就诊的LI(风痰上扰证)患者98例,按照红蓝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溶...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风痰上扰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信阳市中医院就诊的LI(风痰上扰证)患者98例,按照红蓝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星蒌承气汤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加减可有效降低LI(风痰上扰证)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风痰上扰证 星蒌承气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的疗效评价
15
作者 赵永刚 富雪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90-93,共4页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0.1作为开始时间节点,以2022.1作为截止时间节点,在原发性风痰上扰证患者中开展,共计100人,这些患者均是严格经纳排标准筛选而来,对他们实施组别的区分,共两组,人...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0.1作为开始时间节点,以2022.1作为截止时间节点,在原发性风痰上扰证患者中开展,共计100人,这些患者均是严格经纳排标准筛选而来,对他们实施组别的区分,共两组,人数分配相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对两组的效果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经两种不同方案医治后,较比效果,研究组的实施效果更好,有效率更高(P<0.05);(2)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3)研究组的血压与血脂水平更优(P<0.05);(4)治疗后,研究组的各炎性因子水平更低(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有效提高调节血压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对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患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 候积分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尤路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63-166,共4页
研究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试验时段是2020年12月份到2022年12月份,在这段时间内,我院接诊的被证实为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头晕的患者有460名,将其以客观的方式,将其客观性地平均成... 研究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试验时段是2020年12月份到2022年12月份,在这段时间内,我院接诊的被证实为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头晕的患者有460名,将其以客观的方式,将其客观性地平均成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有23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的是中医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在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情况。结果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结论 探讨中药治疗脑梗塞后头晕风痰湿症的方法及疗效。提升护理依从性,让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熄风通络化浊汤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常规西药治疗风痰上扰型孤立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陈慧 牛焕敏 刘燕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熄风通络化浊汤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常规西药治疗风痰上扰型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风痰上扰型孤立性眩晕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前庭康... 目的分析应用熄风通络化浊汤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常规西药治疗风痰上扰型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风痰上扰型孤立性眩晕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前庭康复训练,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化浊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欧洲眩晕评估量表(EEV)评分、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流速。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EEV评分及BA、LVA、RVA血流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主症(5.31±1.16)分,次症(9.44±3.01)分,舌脉象(1.06±0.31)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EEV评分中运动错觉(1.13±0.27)分,错觉持续时间(1.06±0.29)分,运动不耐受(1.14±0.30)分,植物神经症状(0.81±0.24)分,失衡(0.71±0.29)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BA血流流速为(51.47±4.03)cm/s,LVA血流流速为(35.04±4.33)cm/s,RVA血流流速为(35.17±4.47)cm/s,对照组BA血流流速为(48.79±3.87)cm/s,LVA血流流速为(32.26±4.41)cm/s,RVA血流流速为(32.48±4.38)cm/s,联合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通络化浊汤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常规西药治疗风痰上扰型孤立性眩晕疗效显著,能显著减少中医证候积分、EEV评分,缓解患者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通络化浊汤 前庭康复训练 椎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崔利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1-0134,共4页
探究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 探究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方案 脑梗死急性期 风痰上扰证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的观察 被引量:29
19
作者 郑全成 刘建浩 +3 位作者 张宇 曾令慧 黄新贻 符永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血管活性肽和血管内皮激活介质的调节效应。方法:将1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采用针刺治疗,1次/d,连续6次,休息1 d。对照组服...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偏头痛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血管活性肽和血管内皮激活介质的调节效应。方法:将1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采用针刺治疗,1次/d,连续6次,休息1 d。对照组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安慰剂颗粒,10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半夏白术天麻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4周。记录治疗后0.5,1,2,6,12,24和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计算6,12,24 h内的疼痛缓解率,72 h内的疼痛消失率和疼痛复发率;记录治疗前4周、治疗4周和治疗后4周偏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进行治疗前后伴随症状、风痰上扰证、头痛影响测定-6(HIT-6)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S100B蛋白,P物质(S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12 h的疼痛缓解率为67.14%(47/70),87.14%(61/70),72 h疼痛消失率为92.86%(65/7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0.00%(34/68),70.59%(48/68),79.41%(54/68);观察组疼痛复发率为21.43%(15/70),低于对照组的39.71%(27/68)(P<0.05);观察组在用药和停药期间,偏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伴随症状、风痰上扰证,HIT-6和MID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06,P<0.05);观察组CGRP,PACAP,S100B蛋白,SP,ET-1,vWF和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于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风痰上扰偏头痛患者具有较好的即时镇痛效应,在持续镇痛和减少头痛再发生方面效果显著,并可减轻偏头痛症状和伴随症状,减轻偏头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残疾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血管活性肽类物和血管内皮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刺 神经血管活性肽类物 血管内皮物质
原文传递
双风池穴定向透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瑞丽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双风池穴定向透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日3次,饭后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双风池穴定向透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日3次,饭后口服;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双风池穴定向透药。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欧洲眩晕量表(EEV)评分、国际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27/35),治疗组为85.7%(30/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EEV、DHI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风池穴定向透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作用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池穴 定向透药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中医候积分 欧洲眩晕量表评分 国际眩晕障碍量表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